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的爷爷朱元璋

我的爷爷朱元璋 第110节

  突围,这无疑是他们目前唯一的出路,但面对城外严阵以待的明军,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

  “王上,我们该如何突围?”一位将领打破了沉默,问出了众人心中的疑惑。

  “我们可以利用夜色掩护,分散明军的注意力,然后集中兵力从一个方向突围,同时需要牺牲一部分人作为诱饵,引开明军的主力。”

  大厅内再次陷入了沉默,牺牲一部分人,这意味着有些将士将无法与他们一同突围,但这也是无奈之举。

  “趁夜掩护不行.军中夜盲太多了,怕是刚出城就都四处乱窜了,点着火把也费劲。”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哈密军里的绝大部分人营养摄入条件都不如明军,晚上战斗肯定明军更有优势。

  嗯,这是废话,现在丝绸之路早都基本断绝了,这里的人穷的叮当响,又种不出来多少菜,食品也很匮乏,要是营养充足到能没有夜盲症才是怪事。

  “明日拂晓突围。”

  讨论来讨论去,最后还是兀纳失里下了决定,同时他也提了几个突围的部署,让手下的将领去准备。

第219章 哈密城破,威震西域!

  夜色渐渐退去,天边泛起鱼肚白,哈密城在朝霞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孤寂,城下的战斗一触即发。

  兀纳失里命令手下将所有多余的马匹、骆驼驱赶出城,一时间,蹄声震天,尘土飞扬。

  这些马匹、骆驼疯狂地冲向明军的阵营,明军骑兵虽然训练有素,但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冲击得有些慌乱,这招虽然不是田单的“火牛阵”,但起到的效果是差不多的。

  然而,蓝玉并非等闲之辈,他迅速调整了战术,命令士兵们保持阵型,不要盲目争抢马匹、骆驼,同时用箭矢和火铳射杀和驱赶这些动物,尽量维持住包围的态势。

  明军的将领们其实都很清楚,这是兀纳失里在“投石问路”,他想通过这种手段来判断明军包围圈的薄弱点,如果明军表现出来,那么他肯定会孤注一掷地迅猛冲击。

  而城内的兀纳失里眼见马匹、骆驼冲击效果不佳,马上进行了接下来的计划。

  ——驱赶城内的妇孺百姓出城。

  这招也是蒙古人的老套路了,在一百多年前蒙古人鞭笞世界的时候,就喜欢驱赶敌国的老弱妇孺填壕,用以摧毁守军的士气,现在蒙古人衰落了,就变成了用自己的老弱妇孺去驱赶冲阵,破坏敌人的阵型。

  在兀纳失里眼里这些老弱妇孺跟马匹骆驼的唯一区别,就是更能让明军下不去手。

  哈密城的城门缓缓打开,一群被驱赶出来的妇孺百姓映入明军的眼帘,她们带着简陋的行囊,脸上写满了无奈和恐惧。

  这些妇女们,有的怀抱着尚在襁褓中的婴儿,有的紧牵着稚嫩孩童的小手,他们的眼眶红肿,显然早晨已经哭泣了许久,小孩子们不懂事,但感受到了亲人的紧张,有的也跟着嘤嘤哭泣起来。

  “娘,我们要去哪里?”一个稚嫩的声音带着哭腔问道。

  “别怕,娘会保护你的。”一位年轻的母亲强忍着泪水,紧紧搂住自己的孩子。

  城门外,明军骑兵列队严阵以待,马刀和长矛在耀日下闪着寒光,士兵们的眼神坚定,上了战场那就都是敌人,他们不会有任何心慈手软。

  毕竟,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如果任由这些哈密军驱赶着妇孺冲毁了他们的阵型,那么就相当于纵虎归山,不仅大明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成本进行的努力付诸东流,更是让他们的军功泡了汤。

  面对这冰冷的阵仗,妇孺们更加惶恐不安。

  哈密城头,兀纳失里和他的部下们冷漠地看着这一幕,他们或许有人心中也有愧疚,但对自身生存的渴望已经压倒了一切,现在他们只能选择牺牲这些无辜的百姓.牺牲别人总比牺牲自己要好。

  兀纳失里的军队混在人群里,在后面驱赶着老弱妇孺向前,明军毫不手软地开始放箭,喊话驱赶这些妇孺向战场两侧转移,与此同时,兀纳失里也凭借着这些肉盾的掩护,组织兵力进行重点突围。

  哈密城的北方,一股骑兵挥舞着刀枪,呐喊着冲出城门,等妇孺行进的差不多了,就在侧后想要突出去,与拦着他们的明军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

  双方你来我往,杀得难解难分。

  而就在城北的明军与兀纳失里派出佯动的突围战斗进入了白热化阶段的时候,城西的城门轰然打开,兀纳失里亲自带领士兵如潮水般涌出,他们身着铁甲,手持利刃,毫不掩饰地开始了拼死一搏。

  明军兵力足够多,是兀纳失里的三倍左右,所以兀纳失里的小花招并没有调动太多的明军,他们阵列严整,面对汹涌而来的敌人并未慌乱。

  “放!”

  在城西的宋晟骑在战马上,冷静地观察着战局,当进入到射程范围内后,军中的将校们纷纷组织部下开始远程射击。

  明军的弓箭手们齐刷刷地拉满了弓弦,一时间,箭矢如飞蝗般射向敌军,同时,携带着火铳的明军士兵,也下马组成了火铳阵列,“砰砰砰”的开火声不绝于耳。

  兀纳失里的部下在箭矢和铅弹的阻击下艰难冲锋,不少人受伤倒地,但他们的突围之势并未减弱,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明军大概率不会放过他们这些兀纳失里的亲信,只有冲出重围才有生存的希望。

  很快,双方的骑兵阵线如同两股互相席卷而来的潮水一般,恶狠狠地拍在了一起,甚至莫名地让人想起了钱塘江大潮相撞的场景。

  双方短兵相接,刀剑交击之声不绝于耳,明军士兵们奋勇杀敌而兀纳失里的部下也毫不示弱,他们拼尽全力试图撕开明军的防线。

  可惜,昔日纵横天下的蒙古人现在在着甲率、技战术水平、体能方面,已经开始全面落后于汉人军队,元朝尚且有30%的铁甲着甲率,而兀纳失里的手下撑死了装备20%的铁甲,面对几乎全员披甲(包括扎甲在内的各类铁甲和牛皮甲,牛皮甲通常不计入铁甲着甲率),铁甲达到了五成以上的明军精骑,兀纳失里的手下很快就开始了出现了巨大伤亡。

  这是不对等的攻防游戏,蒙古人的马刀砍在明军的甲胄上,可能就是一道白印,但明军的长矛戳在无甲的蒙古人身上,那就是透心凉。

  而且双方在战场上表现出来的组织度和杀戮效率也不可同日而语,哈密城里的这些人平常最大的战斗也就是跟沙匪、商队作战,而远征的明军除了参加过捕鱼儿海之战的蓝玉部下,其他甘肃地区的精锐骑兵,也经常在宋晟的带领下跟北方草原上的蒙古人物理交流。

  在激烈的战斗中双方都有不少士兵受伤落马倒地,在骑兵交战中,落马的下场通常都是被马蹄践踏,踏碎骨头而死,是非常痛苦的.不过虽然晕开的鲜血已经染红了土地,但却始终无人退缩。

  负责城西防守的宋晟挥舞着长矛,亲自冲锋在前,他的勇猛也激励着明军士兵们更加奋力战斗。

  战斗持续了数个时辰,兀纳失里的部下虽然勇猛,但在明军的围攻下,还是逐渐败下阵来。

  最终,在一声绝望的呐喊中兀纳失里被明军擒获。

  此役,明军阵斩前元廷豳王别儿怯帖木儿、国公省阿朵尔只等一千四百余人,俘获包括前元廷肃王兀纳失里、王子别列怯在内共四千七百三十人。

  哈密城收复为西域的稳定奠定了基础,而兀纳失里的被擒,也标志着元朝残余势力在西域的彻底覆灭。

  没了兀纳失里的阻碍,大明终于可以跟亦力把里(东察合台汗国)直接接触了,而这也意味着大明即将彻底在西域散布作为万里大国的影响力,并且对西北方向的另一个万里大国帖木儿汗国有更多的了解。

第220章 东察合台汗国的决定

  哈密城的沦陷,如同一块巨石落入静谧的湖面,激起的涟漪迅速波及到了远方的东察合台汗国。

  要知道,哈密城的西北方就是同样作为独立势力的吐鲁番城,而再往西北就是东察合台汗国的领土了,哈密城与吐鲁番城作为东察合台汗国与大明之间的缓冲地带是非常敏感的,而且距离并不远.明军之所以要绕路奇袭,也是为了防止兀纳失里狗急跳墙向吐鲁番城或东察合台汗国逃窜,跑了再追可就麻烦了。

  那么,谁能肯定明军打了哈密城,不会继续打数百里之外畏兀儿人占据的吐鲁番城呢?如果畏兀儿人也战败了,明军的铁骑就将大明的势力范围推向了与东察合台汗国接壤的位置。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飞越了吐鲁番的沙漠与绿洲,最终落入了位于东察合台汗国的首都别失八里的皇宫之中。

  大汗黑的儿火者坐在镶满宝石的宝座上,眼神中闪烁着不安的光芒,在他看来明军的这次远征不仅仅是对哈密的占领,更是对西域各国的一次示威。

  实际上,东察合台汗国从建立到鼎盛再到衰落,时间也就是这几十年的事情,它并不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察合台汗国后期,其政治中心从天山南北转移到了富庶的河中地区,作为地理意义上的世界中心,河中自古以来就是豪杰必争之地,属于中亚般的关中了,是正经的“王霸之基”,谁占据水草丰美农田肥沃的河中,谁就能支配整个中亚乃至西亚。

  而察合台汗国分裂以后,坚持蒙古传统的天山蒙古诸部落就扶持拥有黄金家族血统的后人,联合建立了东察合台汗国,最初拥有东起轮台,西到吐鲁番,北到伊塞克湖,南达塔里木盆地的广袤国土。

  并且在龙湾之战,也就是朱棣出生的那年,东察合台汗国两次西征,攻克了撒马尔罕彻底占据河中地区,使东察合台汗国的领土向西扩展到了阿富汗的兴都库什山等广大地区。

  不过好景不长,由于东察合台汗国是以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后代为大汗,蒙古诸部落为主体并联合西域其他各族组成的松散的政治联合体,其内部部落组成复杂,矛盾非常的多,大汗是被都格拉特部扶持上位的,因为限制都格拉特部双方爆发了激烈的矛盾,都格拉特部叛乱并杀戮大汗家族成员,因此帖木儿趁机起兵反抗察合台汗后裔对河中地区的统治。

  随着帖木儿这个令世人震颤的瘸子的崛起,以及他从河中地区发动的六次东征,东察合台汗国开始由盛转衰,到了黑的儿火者这代大汗的手中,他已经不得不全面依附于帖木儿汗国了,并且将自己年轻貌美的女儿嫁给帖木儿,并且抛弃了长生天信仰,跟随帖木儿汗国完成了全面绿化。

  现在夹在大明与帖木儿汗国,这两个当今世界上“唯二”的万里大国中间,若是双方没动作,东察合台汗国还能装装死,现在明军西进,牵扯到的局势可就太过微妙了。

  皇宫的烛火摇曳,将大殿内的金碧辉煌染上一层温暖的色彩,黑的儿火者沉思片刻,梳理清楚了自己的思路,被他召见了的儿子沙迷查干和亲信哈马力丁二人也踏入了大殿。

  两人见大汗眉头紧锁,显然心中有事,也不敢多言语。

  “你们来了。”黑的儿火者沉声说道,声音在大殿中回荡,“明军的铁蹄已经踏上了我们的边界,这件事情你们应该都听说了。”

  沙迷查干年轻气盛,立刻回答道:“父汗,我们必须针锋相对,明军此次行动,显然是想要进一步控制西域,我们不能坐视不理,要是坐视吐鲁番的畏兀儿人被明军击败,接下来明军的目标就是我们了。”

  哈马力丁则更加沉稳,他沉思片刻后说道:“大汗,明军此次行动确实不容小觑,但臣以为行动之前还是要深入了解他们的意图,是单纯的领土扩张,还是有其他更深层次的考量?比如.这是以攻为守对付帖木儿?”

  哈马力丁的话显然更符合黑的儿火者的心意,他也在考虑这個问题,明军要打到哪里停下?明军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对付哈密和吐鲁番,还是对付东察合台汗国,亦或是要与帖木儿汗国开启全面战争?

  所有的选项都有可能性,只不过是可能性大小的问题罢了,或许站在上帝视角能看清楚这一切,但对于当局者,尤其是这个夹在两个万里大国之间的黑的儿火者来说,他真的很难判断出大明的意图。

  大殿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黑的儿火者目光在两人之间流转,心中权衡着各种利弊这个决定肯定会影响到整个东察合台汗国的未来,最终,他深吸了一口气,做出了决定。

  “沙迷查干,你带领三个千户的怯薛军,前往与吐鲁番的边界探查现在的情况;哈马力丁,你去一趟大明,先拿着国书去见明军的主帅,了解他们这次行动的目的,然后如果可以,就去一趟大明的京城,面见大明的洪武皇帝。”

  两人齐声应诺,随即转身离去,大殿内再次恢复了寂静,只剩下黑的儿火者独自坐在宝座上,在他看来.一场风暴就要来了。

  很快,哈马力丁就带着东察合台汗国的使团抵达了哈密,见到了明军的主将,威名在草原上早已流传甚广的蓝玉,而有些出乎他们预料的是,虽然蓝玉并没有做出不继续西进的承诺,但对待他们的态度却并不严苛,而是给了他们写了书信,让他们继续东进前往应天府朝见天子。

  蓝玉这么做当然是有自己的考虑的,西域商队这些年来往来关中并不少,所以从军事角度,明军的布置没什么好遮掩的,这样展露出来秀肌肉,反而能够震慑住东察合台汗国。

  而跟哈密、吐鲁番这样的小势力不一样,东察合台汗国的体量虽然跟大明没得比,但却是西域第一大国,蓝玉甚至不指望对方能够倒向大明,只要争取东察合台汗国不过度倒向帖木儿汗国,从而助长帖木儿汗国的野心就已经足够了。

  毕竟从河中地区来的商人,这些年也带来了帖木儿的消息,这位与朱元璋称得上是同龄人的枭雄,正在用超绝的武力征服西方的一个个国家,建立起了一个完全不逊色于大明的万里大国,甚至隐约间有人将帖木儿与成吉思汗相类比。

  这对于大明来说绝不是什么好消息,或许朱雄英能知道蒙古人不会再次崛起到横扫世界的地步了,可这时候的大明上到皇帝下到庶民,可不这么觉得.毕竟,上一个汉人王朝被蒙古人灭亡也就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情。

第221章 朱雄英的邀请

  初秋的应天府,风清气爽,黄叶飘落。

  带领东察合台汗国使团来大明朝贡的哈马力丁和副使斡鲁撒,按照规定住进了大天界寺被教授一些规矩,而使团的大部分成员则去了朝天宫培训礼仪。

  有别于京城的日渐繁华,坐落在凤山上的大天界寺独享着难得的宁静,古木参天,青石铺就的小径蜿蜒其中。

  哈马力丁起得很早,和同伴漫步在小径上,来到大明的京城这件事让他最近一直有些心神不宁,半是激动半是忐忑,所以不太能睡得踏实,而根据鸿胪寺给他的答复,再过几天他就能觐见洪武帝朱元璋了,哈马力丁的心中很期待,毕竟这将是他第一次见到这位传奇的皇帝。

  其实河中的撒马尔罕他也去过,在他看来,应天府的繁华富庶,甚至比之撒马尔罕犹有过之,再加上沿途经过的整齐的包砖城池,这也让他对大明的国力,有了初步的印象,而如果能见到朱元璋,再将他与帖木儿相对比,那么或许东察合台汗国该如何在两个万里大国之间自处,哈马力丁就会有了自己的答案。

  在大天界寺内,哈马力丁仰着头,看着清晨的阳光透过树梢,斑驳地洒在寺庙崭新的建筑上,金黄的秋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伴着僧人的诵经声营造出一种充满了佛家气息的氛围,斡鲁撒在一旁有些不耐烦了。

  不过赏景是假,等人却是真,今天哈马力丁起得这么早,其实是在等一个人。

  就在这时,一阵脚步声打破了寺庙的宁静,只见一位年轻的公子在侍从的簇拥下走了进来,他身穿锦衣华服,眉宇间神色有些凝重,哈马力丁一眼就认出了这位公子,正是他此次前来大明一直听闻却未曾得见的圣孙朱雄英。

  哈马力丁赶紧拉着斡鲁撒前去行礼。

  朱雄英本来是来大天界寺寻道衍的,不过既然见到了这两位来自东察合台汗国的使者,那倒也不妨聊一聊。

  负责翻译的小吏在旁边介绍道:“虞王殿下,这是正使哈马力丁,这是副使斡鲁撒。”

  朱雄英微笑着向前迈了一步,开口道:“哈马力丁,远道而来,辛苦你了。”

  哈马力丁躬身行礼,用带着异域口音的生硬汉语回答:“圣孙殿下过誉了,能为两国和平交流尽力,是我的荣幸。”

  之前介绍过东察合台汗国在政治、经济上的混乱,实际上在文化和语言上也是如此,显然他们不知道秦始皇统一一切到底有多么伟大,或者说知道了也做不到,东察合台汗国境内有突厥人(泛指突厥化的中亚人)、蒙古人、色目人、畏兀儿人、汉人等诸多民族,而主流语言是蒙古语,波斯语和汉语很多人也会讲.总之,一团乱。

  朱雄英与哈马力丁寒暄几句,便谈起了之前发生在哈密城的战事以及整个西方的局势,虽然仅仅聊了几句,但哈马力丁听后不禁感叹,这位年轻的圣孙不仅是天潢贵胄,还对国家大事如此上心,对世界的局势也了解的这么透彻,实在是有些令人惊异。

  尤其是哈马力丁听到朱雄英认为帖木儿汗国短期内敌人在西方,是西方的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时候,更是悚然一惊没有对于这个世界丰富的认知,绝对不可能说出这种有见识的话。

  “若是大明的贵族都是有这般见识的,怕是事情就麻烦了”哈马力丁暗自思忖。

首节 上一节 110/2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淞沪:永不言败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