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的爷爷朱元璋

我的爷爷朱元璋 第145节

  难为这个文盲弟弟还知道“扭转乾坤”这个成语,胡季犛问道:“道观那里情况如何?”

  道观,指的自然是上王陈艺宗被幽禁的地方。

  “还算安分。”

  胡季貔点点头回答道,陈艺宗的身边,都是他安排的甲士,被看的死死的,此时虽然升龙府内暗流涌动,但总归还算是控制之下。

  只不过让他觉得有些不安的,是那些依旧在心中忠诚于陈朝的臣子和将领们,最近他听到了很多的风声,虽然没有太多证据,但是隐约之间,还是能感受到,这些人正在私下进行串联。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前线的消息根本就封锁不住,而失去了水师以后,很显然依靠安南军队,是守不住富良江的,北边的多邦城就算是固若金汤,人家明军直接围城,他们也没有任何的办法。

  所以,这时候就已经到了王朝复辟的时候了。

  一旦明军没有选择直接占领,而是扶持陈朝复辟,那么在此前表态战队胡季貔的人,就必须要赶紧跟胡氏一党划清界限,而此前沉默不语的人,这时候也要大肆批判胡季貔,以表忠心。

  胡季犛微微抬起头,目光扫过弟弟的脸庞,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眼下的局势已经到了危如累卵的地步,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然而,多年的权谋斗争,让他学会了在绝境中寻找转机。

  “巨论,你怎么看?”胡季犛将目光转向范巨论,这位智计过人的谋士,一直是他的得力助手。

  范巨论沉思片刻后道:“眼下,我们已经无法直接对抗明军,唯有效仿高句丽故事,方能有一线生机。”

  所谓“高句丽故事”,指的是当年隋炀帝杨广第一次征高句丽的时候命令诸将,如果高句丽要投降就应该安抚接纳,不要再纵兵进攻,而到了辽东城将要被攻陷的时候,城中的高句丽军队就声称请降,隋朝诸将奉隋炀帝的旨而不敢继续进攻,而是先上奏隋炀帝等回复命令到达,城里的高句丽军已经准备好了防御,再次开始抵抗,反复多次后隋军士气衰落最终失败。

  “你的意思是,通过诈降谈判拖延时间以疲敝明军?”

  胡季犛眼中闪过一丝犹豫,诈降谈判这件事情,不见得能成,而且是有很大弊端的,因为风声一旦走漏,那前线的大军,可不知道你是真降还是诈降拖延时间,因此,很容易就会造成本来还有着坚守信念的将士,也跟着一起军心动摇了起来,如果发生了这种情况,那就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胡季犛没有马上做决定,而是转而问道:“占城国那边的情况怎么样?”

  “罗皑占了顺化府、新平府、义安府、演州府共四府之地以后,率军回国,现在正在向西进攻真腊国,大有一举灭亡吴哥王朝的架势。”

  胡季犛无奈地叹了口气,这也算是养虎为患了,只不过可能老虎还来不及咬他,他就支撑不到那时候了。

  眼下,南线拢共只有两万多人的明军和龙捷军的联军,虽然没有能力直接攻克升龙府,但始终是芒刺在背,而且因为南方的安南军都是守备部队,野战能力不足,所以也没法通过野战来解决联军的威胁,只能固守城池。

  所以重点还是在于北线明军的重兵威胁,而眼下胡季犛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好的选择了,这就像是两个人打牌,手里就这么一张牌了,不打就没了,还能等什么?

  胡季犛知道,这个计策虽然冒险,但却是目前唯一的希望。

  胡季犛深深地叹了口气,道:“巨论,这次若能度过难关,我胡氏一族将永记你的大恩。”

  “言重了。”范巨论微微一笑,道:“只是,此计虽好,但风险极大,我们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

  胡季犛点了点头,两人相视无言,书房内再次陷入了沉默。

  然而,就在这沉默之中,整个升龙府却都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悄然酝酿,等待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很快范巨论便快马加鞭,来到了富良江的时候,已经是两天后的黄昏了,此时明军在富良江的压迫感已经非常强了,安南军的营地里一片慌乱,是那种肉眼可见的慌乱,就像是明知道海啸马上要来临了,却被绑在原地不让走一样。

  匆匆跟胡元澄见了一面后,范巨论便顾不得这些,继续渡江前往江北的明军大营,此时富良江上逡巡的,全都是明军水师的小船。

  等上了岸,在明军士兵的护送下,策马飞驰在道路上,马蹄声在寂静中回荡,显得尤为突兀。

  夜色开始浓重了起来,只有天际边几颗寂寥的星辰,似乎在默默注视着他。

  明军大营灯火通明,营帐连绵,宛如一座座小山丘在夜色中起伏,范巨论在营前下马,被士兵带往这片区域明军主帅的营帐,沿途他看见明军士兵井然有序,甲胄鲜明,那肃杀之气扑面而来,让范巨论不禁心中一凛。

  进入主营,这片区域的主将定远侯王弼却并不在营内。

  朱雄英正端坐在侧边的案前,专注地处理着军情文书。

  听到通报安南使者求见,他方才抬起头,目光如炬,望向范巨论,两人目光交汇。

  “使者远道而来,不知所为何事?”朱雄英的声音沉稳而有力。

  见他气度不凡,虽然不晓得身份,但范巨论见周围的士兵并没有异常神色,所以也不敢怠慢,范巨论深深一揖,道:“在下范巨论,奉国王之命,前来与明军议和。”

  朱雄英眉头微挑,似笑非笑地说道:“议和?安南国王此时方知议和,未免有些太晚了吧。而且听说安南国王不是一个几岁的孩子吗?是胡季犛派你过来的吧。”

  范巨论不卑不亢地回答道:“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国王愿意以诚意化解干戈,望明军能给予一线生机。”

  朱雄英轻轻敲打着桌面,思忖片刻后道:“诚意?不知安南王有何诚意?”

  范巨论深吸一口气,道:“安南愿割让北地三府,并年年进贡,以示诚意。”

  朱雄英冷笑一声,道:“三府之地?进贡?这些就能抵消胡季犛的罪行?”

  范巨论沉默片刻,然后缓缓道:“大明威震四方,安南自知罪孽深重,但若能就此议和,安南百姓也可免受战火之苦,岂不是两全其美?”

  朱雄英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他站起身来,走到范巨论面前,直视着对方的眼睛,沉声道:“伱可知道,这场仗不仅仅是两军交锋,更是天朝威严?胡季犛谋朝篡位,身为上国,自然有保护藩属的义务,胡季犛既然敢做,就必须承受由此带来的后果。你以为割让几府之地、进贡些许财物,就能抵消这一切吗?”

  范巨论被朱雄英的气势所迫,不禁后退一步,但他很快稳住身形,再次深深一揖,道:“在下只是奉命前来议和,至于贵军是否接受,自当由贵军主帅决定。”

  朱雄英点点头,道:“好,你的来意我已明了,先带他去休息吧。”

  随后,朱雄英将此事报给了已经卸甲准备休息的王弼,

  王弼听闻安南使者范巨论到来,沉思片刻,对朱雄英道:“此事确实蹊跷,胡季犛此时提出议和,只怕其中有诈。”

  “我也这么认为。”朱雄英颔首同意,“眼下我军渡江在即,军心正盛,安南军已是士气低落,此时议和,无疑是拖延时间,企图为我军制造麻烦。”

  王弼点了点头:“不能让他们的计谋得逞,大军渡江,势在必行,不能被这小小的伎俩所干扰。”

  “扣押使者,同时通报曹国公,让他来定夺此事?”

  王弼拍了拍朱雄英的肩膀,赞赏道:“雄英,你考虑得很周全。”

  朱雄英立刻行动,安排士兵将范巨论带去休息,但实际上是将他软禁起来,以防他逃脱或传递消息,同时,他亲自撰写了一份详细的文书,说明了范巨论的来意和王弼的分析,派人送往曹国公李文忠的大帐。

  夜色渐深,营帐外的巡夜梆子声依旧回荡在夜空中。

  朱雄英站在营帐门口,望着远方闪烁的星辰,心中却波澜不惊。

  跟上次挑拨联军不一样,这次范巨论议和诈降的计策没有起到任何效果。

  不短的准备,让明军上下士气高昂,信心满满。

  清晨,阳光洒在富良江上,波光粼粼,江面宽阔而平静,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战斗将如同这江面一般顺利。

  战鼓隆隆,震天动地。

  大量明军水师的小船如离弦之箭般驶向对岸,明军气势如虹,开始以优势兵力多段同时渡江,安南军虽然试图进行抵抗,但在明军架在船上的火炮的轰击下,他们的滩头防线迅速崩溃。

  而随着明军的登陆,安南军也终于亮出了他们的杀手锏——象阵。

  数十头战象在安南士兵的驱使下,踏着沉重的步伐冲向明军登陆场,这些战象体型庞大,身披铁甲,看上去威猛无比。

  然而,当战象又走了几步,却突然变得步履蹒跚,行动迟缓。

  陈德的那位相熟将领早已在战象的食物中下了药,使得这些庞然大物失去了往日的勇猛,安南军见象阵不起作用,所剩不多的士气顿时大挫。

  明军趁机发动猛攻,床弩、弓箭如雨点般射向安南军,富良江南岸惨叫声、呼号声此起彼伏。

  明军的登陆部队冲破安南军在纵深处的防线,与敌军展开激战,随着火器的上岸,明军的火器优势再次显现,火炮、火铳的轰鸣声震天动地,安南军在明军的猛攻下节节败退。

  随着战局的进行,安南军的败局已定。

  很多安南军的将领们见大势已去,纷纷选择投降,有些是已经联系好的了,有些则是临阵倒戈。

  胡元澄在亲兵的拥簇下,狼狈地逃了回去。

  胡季犛在升龙府内焦急地等待着战报,然而等来的却是明军大获全胜的消息。

  看着眼前跪倒在地上的大儿子,胡季犛的脸色“唰”一下变得惨白,心中充满了绝望。

  他颤抖着双手,紧紧攥住案几的边缘,仿佛想要从那份冰冷中汲取一丝力量.然而,这点支撑却是如此的微弱,根本无法驱散他内心的绝望。

  “如之奈何?”

  胡季犛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仿佛连他自己都无法相信这个事实,他抬头望向窗外,远方金灿灿的宫殿顶部,在朝阳的照耀下却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胡季貔此时也不嚷嚷着拼了,而是低下头去。

  其实所有人心中都清楚,这一切的败局,都是无可避免的。

  胡季犛想要逃跑,可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还能跑到哪里去,毕竟西面就是深山老林无人区,南北都有明军,而东面则是无垠的大海。

  很快,明军的前锋骑兵就抵达了升龙府

  随着明军包围圈的日益收紧,升龙府内的气氛愈发紧张,恐慌像瘟疫般在军民之间蔓延。

  夜幕降临,升龙府的城墙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苍凉。

  胡季犛站在城楼上,远眺着城外明军的营帐,明军的联营灯火通明,如同一条蜿蜒的火龙,将升龙府团团围住。

  明军随时都可能发动总攻,而城内的守军,却已经士气低落到了极点。

  就在这时,城中突然传来一阵骚动,随风传来了隐约的呼喊声和火光。

  胡季犛心头一紧,连忙派人前去探查,不久,一名满身血污的亲兵跌跌撞撞地跑了上来,气喘吁吁地报告:“不好了城内的守军发生了哗变。”

  胡季犛的瞳孔猛地收缩,脸色变得惨白.这哗变很可能与那些仍忠于陈朝王室的臣子有关,他们一直在等待机会,如今看来,这个机会终于来临了。

  果然,没过多久,他刚刚回到府邸,外面再次传来阵阵喧嚣。

  大量的士兵簇拥着一位老者缓缓走来,那老者虽然年迈,但目光却炯炯有神,正是被胡季犛软禁的上王陈艺宗。

  实际上,陈艺宗的出现,无疑给城内的军民带来了巨大的震撼,他一路走来,那些原本还在犹豫观望的士兵和百姓们,此刻纷纷加入到迎接陈艺宗回归的行列中。

  胡季犛听说以后,知道自己的统治已经走到了尽头,他深吸一口气,转身对身边的亲卫说道:“去,召集所有人。”

  然而,就在他转身的瞬间,亲卫首领突然拔剑刺向他的后背,用力之猛,剑尖直接捅破了他的胸口,胡季犛震惊地回头,只见那名亲卫的脸上露出狰狞的笑容。

  还没等在说什么,剑光又是一闪,胡季犛的身体猛地一颤,喉咙间鲜血喷涌而出。

  他倒在了地上,眼神中充满了不甘。

  很快,升龙府的内乱就平息了。

  陈艺宗重新出来主持大局,先是对内清算了亲附于胡氏一党的力量,随后开始与围城的明军进行谈判,明军帮助他重新夺回了权力,自然也不是义务出兵的,不过,明军的要价,陈艺宗却并非不可接受。

第254章 交趾布政使司成立

  在升龙府的王宫内,上王陈艺宗端坐于高位,这座宫殿已经有着相当长的历史了,从华夏五代十国的南汉时期,在白藤江之战打败南汉的军队建立安南国开始,经历丁朝、黎朝、李朝、陈朝,共有五百余年,而陈朝享国将近二百载,已经算是高寿了。

  按理来讲,陈朝内部的统治,此时其实已经到了不得不变的边缘,因为从土地和人口两方面来讲,在陈朝时期,国王将大量的土地分封给宗室和亲信,这些贵族大量招募和收买家奴,掠夺性地开垦荒地、建立庄园,而家奴大多都受到了歧视,从事艰苦地劳动,并且没有控告主人的权利,还禁止与平民结婚。

  而陈朝王室本身,是不可能去改变这些统治政策的。

  因此,胡季犛前些年正是顺应了很多文武官员的改革需求,得到了他们的支持,才能登上最高权力舞台的,跟王莽有些类似,而更相似的是,他们的改革同样激进.胡季犛的土地和家奴改革触犯了大多数贵族的利益,而如果他能够争取到其他阶层的大力支持也还好,但是他的科举改革又触犯了原本支持他的读书人的利益,再加上为了在连年战争的情况下维持稳定,在全国大规模征兵和征发军需,这又让底层百姓感受不到任何好处,所以就出现了陈渴真“清君侧”大旗一举,便有安南半壁江山响应的场景,而明军一旦兵临城下,同样会有贵族和官员站出来帮助陈艺宗复辟。

  陈艺宗尽管年事已高,但此刻的他却显得精神矍铄,宫殿内,烛光摇曳,将他的脸庞映照得忽明忽暗。

  他在等待出城谈判的使者回来。

首节 上一节 145/2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淞沪:永不言败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