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的爷爷朱元璋

我的爷爷朱元璋 第24节

  然而,朱元璋毕竟是开国帝王,经历的事情太多了,他很快便调整了自己的情绪,深吸了一口气,问道:“这小冰河期会持续多久?”

  “具体多久,这个我也不是很清楚,但是最少会持续四百年。”

  朱雄英确实不知道持续多久,因为古代也没有准确而连续的全国气温记录,所以后世学者说法不一,以至于什么时候是小冰河期最冷的时期主流观点都有两个,一个观点是认为从明朝中叶或者说十六世纪开始,气温就开始了骤然下降的过程,然后气温最低的阶段就是明朝末年那半个世纪,也就1600年至1644年;另外一个观点则认为明朝灭亡后,也就是清朝的前期,即1660年至1680年,才是气温最低的时候。

  但不管怎么说,具体持续的时间范围和最冷的时期或许都不能确定,但从元初到清初,总共四百年左右的时间是大概能确定的。

  而这个过于漫长的时间,毫无疑问对朱元璋是个沉重的打击。

  ——四百年?!

  这个数字在他的脑海中反复回荡着,让朱元璋顿时感到一阵眩晕。

  身为开国帝王,朱元璋太清楚四百年这个数字对于大明来说意味着什么了说句难听的,整个大明有没有四百年的寿命都不好说!

  毕竟,唐朝存在了不到三百年,宋朝则是三百年出头,大明乐观估计也就是三百多年。

  换句话说,算上元朝的一百年,大明估计就要亡在这个所谓的“小冰河期”手里!

  朱元璋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试图平复内心的震惊,然而,那股从心底连绵不绝升起的寒意却始终让他无法平静。

  朱元璋转头看向丘玄清,却见道士也是一脸凝重,显然也被这个数字震撼到了。

  “大孙.你是如何得知这些的?”朱元璋的声音还是有些微不可查的颤抖。

  “爷爷,我是听一位很厉害的老师讲的。”

  既然被大孙称为“很厉害”,那就一定是很厉害的高人,说明这个“神秘天机信息”,应该是确凿无疑的。

  可朱元璋多么希望这是假的啊!

  就在朱元璋还想要继续追问的时候,这次已经开启了大半天的阴阳炁海消失了。

  眼看着阴阳炁海消失无踪,朱元璋沉默了片刻,消化着这个惊人的消息,他抬头看向天穹中从黑夜到清晨再到黄昏,始终飘落着的雪花,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悲凉。

  难道说,这真的是天意难违吗?大明注定要在这场空前的灾难中挣扎求存?

  不!他朱元璋绝不会坐以待毙!

  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再大的困难也压不垮他,当年陈友谅东征的绝境他都没有屈服,这次,哪怕是跟老天爷斗,他也一定要想出办法应对这场灾难!

  朱元璋看向丘玄清,先是沉声警告道:“今天听到的,一个字都不准往外面说,全都烂在肚子里,否则别管咱不讲情面。”

  “关于此事,现在就去查,咱授予你翻阅所有府库资料的权力,先去验证此前三次小冰河期的事情是否属实,查阅所有关于天象的古籍资料,一个都不能遗漏!”

  丘玄清行礼道:“是,陛下。”

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惧

  三天后,丘玄清带着查阅的结果匆匆赶到了奉天殿,他的脸上带着几分凝重。

  朱元璋此时端坐在龙椅上,有些心不在焉地批阅着堆积如山的奏章,显然这几天他的心情是异常沉重的,以至于工作效率都有些降低了。

  其实,自从从朱雄英口中得知了“小冰河期”的存在,朱元璋就一直感到一种压抑不安的情绪,甚至有些吃不香睡不好,这种如负重山的心理情况,已经有足足十多年没在他身上出现了,上次还是面对陈友谅的东征。

  无怪乎朱元璋感到这么大的压力,实在是这个事情看起来似乎已经超过了“人力”能够解决的范畴,哪怕是他这位人间至尊,也无法去对这件事情施加影响。

  现在,丘玄清查阅的结果即将揭晓,朱元璋不知道大明是否能够承受住这份上苍的安排。

  丘玄清的脸上满是严肃,详细地汇报着查阅到的结果。

  “殷商末年到西周初年,史书上确有只言片语记载这一时期气候寒冷、河流湖泊萎缩,出现了水、旱、蝗等灾害,再加上商朝对外征战不休,对内盘剥平民,最终被周朝取代,不过这一时期史料较少,即便把所有书籍都翻遍了,还是不能完全确定。”

  “但汉末魏晋时期,记载就足够确凿了,东汉末年出现了‘十年九不登之谷’的严重旱灾,三国时期更是水旱灾害记载频繁,西晋时期关于‘大水、大旱、大风、大雪’的灾害记载层出不穷。”

  “唐末史料此类记载更多,诸如‘大雪盈尺’、‘江河皆冰’、‘水旱相仍’等等记载简直不胜枚举,五代十国史料较为零散,但各势力之间的记载,依然能证明灾荒不断,直到北宋初年,还有‘水旱交迫’、‘寒暑不节’的记载。”

  “而从秦汉到宋末,除了汉末魏晋和唐末五代两个时期以外,关于灾害记载的频率确实较少,或者说,与这两个时期完全无法相比。”

  “至于从元初至今一百年间发生了水灾92次、旱灾86次、雹灾69次、蝗灾61次、地震52次、风灾42次、霜雪28次、瘟疫20次,灾害次数远超其他时期。”

  “因此,圣孙所言,恐怕确实属实。”

  丘玄清的声音有些低沉,他的话语让朱元璋的心猛地一沉。

  “小冰河期”不再是一个与他无关的陌生词汇,现状恰恰相反,这个可怕的灾难已经悄无声息地,降临到了他所开创的王朝上。

  而除了大孙,竟然根本无人察觉!

  这就仿佛,一家人正在熟睡,而屋内蜡烛倒下,已经悄然点起了火苗,却根本无人察觉。

  而再过一阵子,一家人马上就要被活活烧死!

  而丘玄清的话还没完。

  “陛下,根据史书记载还可以得出结论,每次小冰河期,都会因为粮食减产,而伴随着严重的战乱与人口损失。”

  “东汉末年人口六千万,即便有隐户,西晋一统时也仅剩不到一千万;唐朝末年人口同样是六千万,至北宋初年只剩两千万。”

  实际上,丘玄清还没有说西晋以后五胡乱华的事情,那时候,北方汉人被胡人当做两脚羊,最后北方汉人只剩下了四百万,几乎要灭绝。

  而这个道理,亲身经历了元末乱世的朱元璋,都非常清楚.连续天灾导致粮食减产,百姓吃不饱肚子那就只能起来造反,而都起来造反就会产生全国范围内的群雄割据,然后就是或短暂或漫长的统一战争。

  这个过程无论是短暂还是漫长,都必然会导致人口大量减少,从而让人口总量被动适应了粮食产量,这是非常非常残酷的事情,残酷到朱元璋的全家,都这么“被动适应”没了。

  这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感同身受,除非针真的刺到了自己的身上。

  而朱元璋,就是这个被亲身刺痛过的人。

  所以,苦出身的朱元璋深知对于底层百姓来说,不遭受连续的天灾到底有多重要,他也因此对于这种注定发生的天下大乱,感到无比的恐惧。

  登基这些年来,朱元璋轻徭薄赋,除了消灭北元残余势力以外,几乎不发动任何不必要的战争,对周围小国相当友善,这一切都是为了构建一个他心中稳定的大农村社会。

  而“小冰河期”这个突如其来的神秘天机消息,毫无疑问地将他的美好愿景打的粉碎。

  无论他如何努力,似乎都拗不过上苍早已安排好的命运。

  “那可有应对之法?”朱元璋问道。

  朱元璋很清楚地知道,现在最重要的是找到应对小冰河期的方法,否则他这一代人或者后面几代人还能坐稳江山,再往后就不一定了。

  如果是其他没有责任心的皇帝,多半就是抱着“我死以后,哪管洪水滔天”的想法得过且过了。

  但朱元璋不一样,他身上朴素的封建大家长观念,让他恨不得把大明以后几百年的事情都安排好,这从他对大明的种种制度设计完全可以看出来。

  再加上朱元璋是大明的创立者,怎么可能对于注定会灭亡大明的事情视若无睹,继而得过且过呢?

  如果他能,他就不是朱元璋了。

  丘玄清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地说道:“陛下,小冰河期乃是天灾,非人力所能抗拒。”

  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上,他一生历经风雨,从贫苦的放牛娃到如今的开国帝王,什么样的困境没有经历过?但这一次,他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

  小冰河期,这个陌生的词汇,如今就像是一把悬在大明头顶的利剑一样。

  丘玄清看出了朱元璋的焦虑,他提议道:“陛下,解铃还须系铃人,不如等下次阴阳炁海开启,再问问圣孙殿下有何对策。”

  但朱元璋并不是事事依赖别人的人,哪怕如今小冰河期的消息被证实了,他也不可能完全指望朱雄英,自己这边总归是要做出努力的。

  朱元璋想了想,对身边的宦官吩咐道:“马上去召集太子和几位国公来奉天殿议事!”

  显然,朱元璋还没体会到什么是“真香定律”.

第41章 北失南补

  朱元璋在奉天殿内召集了太子朱标以及一众功臣名将,除了魏国公徐达和信国公汤和目前尚领兵屯驻于北平防备北元外,其余几位国公都到了,这几人,都是有着“参与军国重事”的职责的。

  而此时邓愈已逝世多年,其子邓镇能力并不出众,更无资格参与这等级别的顶层会议,至于傅友德、蓝玉这些当打之年的将领,目前还尚未被封为国公跻身大明帝国最高层,所以也一并无缘了。

  当众人到齐后,朱元璋深吸了一口气,沉声将小冰河期的消息告诉了他们。

  这个消息瞬间在众人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国公们虽然面色都还算镇定,但心中却显然并不平静。

  韩国公李善长素来以沉稳著称,但此时他的眼眸中也露出了一抹难以掩饰的惊容,他用试探性地眼神看着朱元璋。

  然而,当他看到朱元璋望向他时,脸上凝重的神情,李善长就知道这个消息恐怕是千真万确的。

  李善长心中不由得一沉,他明白小冰河期对于大明王朝来说意味着什么。

  太子朱标更是一时默然无语,他是龙凤元年出生的,朱元璋称吴王时便将其立为世子,十三岁的时候大明建立,就顺理成章地当太子了。

  而朱标随宋濂学习经传,可谓是自幼就受到悉心教导,并且一直以来都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虽然小时候经历过元末战乱,但印象实在是不深,对于天灾人祸并没有太过深入的了解和切实的体验但朱标虽然不能具体体会到农人遭受天灾的痛苦,他作为大明帝国的最高层之一却能够明白,如果天气持续变冷,大明帝国的结局是什么。

  因此,当朱标听到小冰河期已经来临的消息时,他感受到了那种从心底升起的无力感.人该如何与天命对抗呢?

  嗯,如果这是殷商,这时候估计就要组织大规模献祭了。

  不过这是大明,而且好在大明君臣还是清楚的,虽然天气会年复一年的不断变冷,但最起码短期内,或者说朱元璋和朱标这两代人的时间里,还不会动摇大明的统治,所以暂时还不用太慌。

  他们能做的,就是在他们这一代找出解决办法,而不是去相信后人的智慧.朱元璋从来就没对“老朱家未来会诞生能力超过自己的后人”这件事情抱有过什么幻想,所以他才要事事都规定好,就像是出门都要给弱智孩子烙个饼挂脖子上生怕饿着的娘一样。

  不过,他们这么不淡定,其实也怪朱雄英没说清楚,或者说,朱雄英他自己听课听一半就走了,也没整明白小冰河期还真不是一直变冷的,而是下降几十年以后再抬升几十年,有点类似乌龟爬井,只不过总体是往下的。

  总之,大明君臣不知道啊!

  而且因为他们正好赶上了气温持续下降的这几十年,所以根据朴素的人生经验,再加上前几次小冰河期对应的史料记载,这时候就理所当然地断定,气温不会抬升,只会继续下降.而实际上,到了明朝中叶,气温还是会抬升的。

  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文忠也都是一脸凝重之色。

  整个奉天殿内一片寂静无声,只有众人的呼吸声在空气中回荡着。

  他们都在努力地消化着“小冰河期已经降临”这个消息带来的冲击,同时也在思考着如何应对。

  过了一会儿,朱元璋终于打破了沉默。

  “咱知道这个消息对于你们来说很难接受,但逃避不是办法,对于这件事有什么应对之策,都说说吧。”

  太子朱标首先开口说道:“父皇,儿臣以为应该先从农业入手,小冰河期既然会导致变冷,那就会让农作物的成熟时间延长,产量减少。所以朝廷需要引导百姓多种植更加耐寒、耐旱的作物,同时朝廷也要增加粮储以应对灾年。”

  韩国公李善长补充道:“还得多多增加水渠、水坝这些水利设施的建设,确保农田在干旱的时候也能够得到充足的灌溉,当年秦国国力横压关东六国,修渠就是关键.其实天灾虽然可怕,但更多的是引子,若是水利设施修的不够,哪怕是很小的灾祸也会演变成大灾,如今江南各地便是如此,动辄涝灾,还不是蓄水、疏水的设施太少所导致的吗?”

  朱元璋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他是自己种过地的,很清楚有水渠、水库和没有这些东西,对于农业生产究竟有多大的差异。

  朱元璋看向剩下两位国公,问道:“你们还有什么建议吗?”

  郑国公常茂想了想,说道:“陛下,臣认为不如打出去。”

  “打出去?向哪打?”

  “向南方打。”

首节 上一节 24/2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淞沪:永不言败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