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的爷爷朱元璋

我的爷爷朱元璋 第25节

  曹国公李文忠眼眸一亮,也补充道:“陛下,臣读史书,当年春秋之时,吴越不过是蛮夷之地,而后孙吴时期才渐渐开发,到了衣冠南渡以后,方才算是人烟繁茂,但更远的岭南,则依旧是满是瘴气荒无人烟之所,可如今呢?历经唐宋,岭南已经渐渐繁荣起来了。”

  “所以臣的意思是,郑国公的建议是有道理的,大明可以往南打,慢慢开发就是了,越往南的地方越暖和,同样安南、占城等地,稻米也是常常一年三熟不在话下,粮食产量也高天气再怎么冷,也是有个极限的,如果大明能把南方那些区域都占据,然后种植粮食,至少南方的粮食是有保障的,若是北方有灾,再输送过去赈灾就是了。”

  “这倒是有点金人当年‘北失南补’的意思。”

  “北失南补”指的是金国在与蒙古野狐岭之战失败后,为了弥补失去的土地,企图向南攻占南宋国土,当然,历史已经证明这是一个糟糕的策略就是了,这个决策让金国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困境,最后被宋蒙联军灭国于蔡州。

  而放到现在的大明,这里的“失”失去的不是土地,而是因为小冰河期造成的北方粮食产量减少,而需要“补”的,则是从更南方获取的粮食产量。

  不过时移世易,这个战略目前对大明来讲看起来还是不错的,毕竟苟延残喘的北元比不了当年的蒙古,南方那些刚刚建立勘合贸易的小国,诸如安南、占城、暹罗、真腊之流更是没有南宋的实力,而大明的国力自然也不是被压缩到黄河和淮河之间的金国可比的。

  朱标此时却出言劝道:“这个战略未尝不可行,不过眼下盘踞在漠北的北元虏庭和占据辽东的纳哈出所部,才是大明的头等心腹大患,小冰河期虽然致命,但却不急于一时解决,也非是一时能够解决的退一步说,即便要向南取得粮食,也未必要动兵。”

  朱元璋听了众人的建议后,沉思片刻,说道:“兴修水利、增加仓储、种植耐寒耐旱作物这些都是可行的,韩国公下去拟个条陈,至于是否要向南用兵,要谨慎行事,五军都督府先做出一个用兵的计划,然后让使节和锦衣卫多多侦查南方诸国的情况,查清楚以后,再做决定。”

  众人齐声应是,不过心中却不算充满信心,朱元璋也看出了他们的心态,于是说道。

  “第二批无线电台已经送到了,要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演示,好好提振一番士气。”

  “小冰河期的事情,出了这个大殿,都不要向外说既然已经想了法子,心中就不慌了,等下次阴阳炁海开启,咱再问问大孙那边有无应对之法。”

  听闻此言,众人顿时心头轻松了不少,还是那句话,解铃还须系铃人,他们固然要努力想办法来应对,可若是真想要彻底解决,恐怕还是要看圣孙殿下。

第42章 土豆红薯玉米种子

  校园附近的一处餐厅里,朱雄英正在低头用手机查资料。

  之前他对古董买卖基本上一无所知,不过经过了一番恶补,倒是长了很多知识。

  在目前的规定下,明代以后的古董基本上是可以做到自由流通的,而明代以前的古董虽然受限制,却也并不是完全禁止买卖,只不过在拍卖时必须明确其来源,例如是海外回流的,或者是家族流传的,如果能够明确来源就能上拍换言之就是如果来源无法证明,那就会建议馆藏了,而如果明显是非法所得,譬如倒斗整来的,那就得进去踩缝纫机。

  对此,朱雄英倒是松了口气,这些书画没有明初以后的印章和题跋,注定会被当作明初时期的高仿品,而明代画作是不禁止上拍卖的,所以反倒方便他进行出售。

  至于书画存在时间很长的问题,朱雄英也了解过了,目前对于书画类古董,因为通常每幅画在流传过程中都裱糊过几次甚至十几次,技术手段无法把流传过程中裱糊时的碳与原始画里的碳给完全区分出来,再加上送检就注定会损坏一部分,所以在实际操作中,书画是不用碳十四进行测年的。

  当然,有利就有弊,明代以后画作和不进行碳十四测年的这些因素,在方便了朱雄英出售的同时,也会导致出售的价格肯定也就没有他预期的那么高了。

  而现在书法作品的顶格价,是四年前也就是2010年创下的,当时在拍卖会上拍卖出了一幅王羲之的《平安帖》,这件稀世珍品以高达3.08亿的价格成交,打破了书法作品的最高成交记录。

  所以,朱雄英觉得,哪怕是他手里的《快雪时晴帖》问世,以明初画师仿作的身份来卖,肯定不可能超过这个价格就是了,或许会远低于这个价格。

  但这些其实都不是问题最尴尬的问题就是,参加拍卖会,是有门槛的。

  朱雄英大概查了查,所有能叫上名号且安全性有保障的大型拍卖行,基本上都是保证金/佣金制度,也就是提前收取拍卖物品成交价的10%-20%的保证金,如果拍卖物品未成交,拍卖行将不会收取任何佣金费用,会把这笔保证金原路返回,而如果拍卖成功,这笔保证金则会直接当作佣金扣掉,另外再扣掉相应的服务费用,也就是估价费、图录费、保险费、运输费等,最后再扣掉税,剩下的钱才是到卖家手里的嗯,朱雄英查了查,如果是按个人所得税算的话,好像明年还得补一笔巨额个税。

  而朱雄英,根本就没有直接去把《快雪时晴帖》送上拍卖会所需的保证金。

  朱雄英心中暗想道:“看来只能先卖些不那么值钱的画作了。”

  “在看什么呢?这么认真。”

  沐锦月的话语,打断了朱雄英的思路,这次是他请对方吃饭,答谢上次帮忙把无线电台送过来的事情,毕竟咖啡厅里的便饭实在是太潦草了。

  而且,上次街灯下的告白与拥抱,也让两人的关系有了实质性的突破,虽然沐锦月似乎还心有顾虑,没有告诉朱雄英她的答案,但两人的相处,已经跟之前仅限于“高中同桌”身份不同了。

  沐锦月背着一个精致的小包坐到了他的对面,衣裙是柔和的米白色,腰间束着一条细细的腰带勾勒着腰线。

  朱雄英收起手机看着她说道:“没什么,只是在看一些画作。”

  沐锦月一边摘下包一边问道:“什么画?山水画吗?”

  “差不多吧。”

  “你要是有兴趣,下周有场拍卖会可以一起去看,我这里有入场券,家里公司发的。”

  沐锦月从包里拿出两张入场券,准确地说是邀请函,给朱雄英递了过来,她身上淡淡的香气随之飘来,让朱雄英感到一阵心旷神怡。

  看着没填个人名字而是以公司名义进行邀请的邀请函,朱雄英很是心动,但还是如实道:“倒是很想见识见识,不过进去要拍东西吧。”

  “不一定要拍什么呀,当出去玩了。”

  一般而言,拍卖会想要入场去拍卖肯定是有门槛的,这些门槛,甚至不是用“钱”来衡量的,所以很少有人会进去玩一趟什么都不拍就出来,不过沐锦月这种除外。

  如果有这个机会的话,错过了未免太过可惜。

  而且,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沐锦月给他发出的约会邀请。

  朱雄英点了点头,又问道:“那这次拍卖会有专业鉴定师估价吗?”

  “肯定有的。”沐锦月顿了顿,“如果你有什么家传的物件想要拍卖,比如上次的洪武宝钞之类的,都可以拿去估价然后上拍,到时候在拍单上写清楚是个人就好了。”

  “好,那到时候一起去看看。”

  朱雄英打定主意,先把剩下的洪武宝钞变卖掉,然后凑够给一些“普通书画”进行拍卖的保证金,把这些书画先拿去拍掉。

  这样的话无论是马上用钱买东西,还是以后给那两件珍宝进行拍卖时支付保证金用,都基本上够了。

  还介于“朋友之上,恋人未满”的两人吃完饭后,一同漫步在街道上回大学校园。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街道两旁的店铺亮起了光,各色的光源与夜空中闪烁的星星交相辉映。

  如果不考虑到朱雄英刚在路边的农种店进去又出来后,手里提着的那一大袋陈年种子的话,还是挺浪漫的。

  说实话,农种店的老板也不知道朱雄英为什么要买土豆、玉米、红薯的过期种子,玉米种子倒还好说,而土豆和红薯种子,别说过期没法卖,正常不过期都没几个人买。

  这是因为土豆有两种繁殖方式,一种是种子繁殖,一种是块茎繁殖,土豆种子非常小,体积只有芝麻种子的六分之一,但一般农民都不喜欢用种子来种土豆,而是用块茎繁殖的方式,掐掉土豆花,这样块茎才能长得更大,红薯也是同理。

  不过朱雄英既然愿意出钱买,那农种店老板也没有不卖的道理就是了,而朱雄英买的这满满登登用一堆小塑料包塞满了一袋子的过期种子,加起来一共才给了十块钱。

  而这些已经经过无数代繁殖优化,去掉了作物毒性的种子,对于明朝时期的人们来说,却可谓是千金不换。

  不过考虑到种子虽然密度不高,可也没过期多久,所以虽然朱雄英觉得大概率能送过去,但最后成不成,还得试一试。

  到了宿舍楼下,沐锦月回过神来,看着朱雄英的眼神中带着一丝犹豫。

  她似乎有话想说,却又不知如何开口。

  沐锦月咬了咬嘴唇,轻声说道:“上次你问我的事情,我其实已经有答案了.”

  她的话音未落,一阵微风吹过,将她的发丝轻轻扬起,在校园的街灯下显得更加柔美动人,让朱雄英的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悸动。

  他看着她,等待着下文。

  然而就在此时,朱雄英的手机忽然开始快速震动。

  朱雄英打开手机一看,监控软件已经开始闪红光了。

  ——神秘漩涡第六次开启。

  第六次开启与第五次开启之间的间隔并不长,并不像第五次开启和第四次开启之间隔了足足一个多月,这里面的规律朱雄英还没搞明白,但毫无疑问,他要马上行动了,不然时间上肯定来不及。

  然而从大学打车去隔壁城市的码头,最快也得四十分钟,算上轮渡和赶到林地的时间,总时间最快也要一个小时,这就意味着在大明世界,可能要过去整整六个时辰.而第四次开启的时间在他这边并不足一个小时,所以哪怕朱雄英全速赶过去,到了以后对面在不在、来不来得及对话或者送东西,这些事情都很难说。

  但朱雄英还是决定赶回去,他看着沐锦月说道。

  “锦月,我还有点事情要处理,伱先回宿舍,到时候我们一起去拍卖会,到时候再告诉我。”

  沐锦月纤细的手指用力抓着包的边角,点了点头道:“好,那你先去忙吧。”

  送走了沐锦月,朱雄英跑出了校园,打了一辆车直奔隔壁城市的码头。

第43章 “送点人下去”的可行性

  洪武十七年,春末的京城从天穹中俯瞰,半城风絮飘飞,远处玄武湖金光点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丽极了。

  坤宁宫。

  在夕阳的余晖中,马皇后命人搬了两把躺椅放在台阶上的青砖地面,与朱元璋一起躺着望天。

  朱元璋显然没有之前得知小冰河期消息的时候那么紧张了,实际上,在做好计划以后,他最近的关注点放在了朝堂上,而自从空印案如一记惊雷般震动了朝堂,清扫了一批蠹虫之后,他对于朝政的革新之意也愈发坚定。

  文官都是贱皮子,不好好盯着就会想着贪墨耍滑。

  因此,朱元璋在今年进行了两项重要制度革新,一项是都察院官制的改定,源远流长的御史制度显然是进行监察的好法子,朱元璋并不能完全信得过锦衣卫,所以强化都察院的职权也就成了理所应当之事。

  而这次改定也不仅仅是为了加强对中枢与地方朝臣的监察,更是为了确保皇权获得更多渠道的讯息,不让文官集团欺上瞒下,再出空印案这种事情。

  另一项则是科举取士的程式重定与颁布,如果说整顿都察院是为了对文官集团进行监察是为了监察这些已经“上船”了的人,那么科举取士就是为了先给没上船但已经拿到船票的人进行“检票”了。

  朱元璋觉得只有这样才能选拔出那些真正有才有德之士,筛掉不合格的,从而起到给朝堂注入一股清流的效果,让这些没有被污染的人才共同辅佐他治理这万里河山。

  马皇后这时忽然问道:“陛下,那无线电台的试验,朝中之前也有诸多议论,不知反响如何?”

  “妹子,这无线电台真乃神器也!前几日最远距离试验,四千里之外云南的消息瞬间传至,咱的义子沐英给咱问安,还汇报了平定地方叛乱的军情,朝臣们可谓是无不惊叹有了这等神器,咱对天下的掌控将更加如臂使指,再也不用担心有人欺瞒于咱了。”

  朱元璋的眉飞色舞,仿佛让马皇后看到了他年轻驰骋沙场时那种满满的豪情壮志。

  马皇后轻轻点头,嘴角泛起一抹柔和的笑意:“这一切,多亏了咱们的大孙子,咱们这大孙子的能耐,真是无人能及。”

  朱元璋哈哈大笑,眼中满是欣慰,还有藏不住的骄傲:“是啊,咱的大明,有这样近乎天助的帮助,何愁不兴?”

  “只是小冰河期的事情,终归是有些让人担忧。”马皇后当然也知道这件事情,所以说道。

  之前颇为焦虑的朱元璋,这时候反倒过来安慰她:“无妨,俗话说得好,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咱既然已经做好了准备,让北方少种水稻,又让户部拨款修渠修坝,最起码抵抗天灾的能力是会大大增强的,剩下的事情,等大孙那边的消息便是了。”

  这时,一名宦官匆匆来报:“陛下,武楼的无线电台响了!说是钟山圣孙坛上的阴阳炁海再次开启,请陛下定夺。”

  朱元璋闻言,眼中精光一闪,随即站起身来:“好!快备车驾,咱要马上去。”

  不过,朱元璋却并没有通知其他人。

  实际上其实自从“空印”和“小冰河期”两次神秘天机信息传过来以后,朱元璋对于圣孙坛的事情就分外戒备了,因为朱元璋意识到,有些事情可能所有人都不知道,也有可能.所有人都在瞒着他。

  因此,这些神秘天机信息的保密和他个人的独享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因为有些神秘天机信息往往关乎大明国运,即便是国公们也最好不要让他们第一时间得知,有什么需要他们知道的,自己进行转述就是了。

  马皇后也从躺椅上站起身来,轻轻整理了一下朱元璋的龙袍,低声道:“若是小冰河期的事情英儿也没法子,便把这消息彻底瞒下来。”

  朱元璋点了点头,深深地看了马皇后一眼:“放心,咱自有分寸。”

  ——————

  很快朱元璋带着一行人,匆匆赶到钟山圣孙坛。

  然而这次跟以往颇为不同,无论朱元璋说什么,坛中的阴阳炁海都毫无反应,这不由地让朱元璋有些担心了起来。

  “莫非大孙正在那头打仗呢?不会有什么危险吧?”

  一念至此,马皇后之前的那句话又在朱元璋的心头浮现起来。

  要不要送点人下去帮大孙打仗?

首节 上一节 25/2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淞沪:永不言败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