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的爷爷朱元璋

我的爷爷朱元璋 第48节

  他是洪武三十一年驾崩的,这个消息,朱元璋不觉得有什么难过,活了七十多岁,已经够本了,但问题在于,为什么是皇太孙继位?标儿呢?他的标儿呢!

  朱元璋连忙问道:“这里为何不是太子朱标继位?”

  “因为洪武二十五年就因为派去关中考察迁都之事,水土不服回来不久就病死了。”

  朱元璋听到这个消息,只觉得脑海里“轰隆”一声,登时就有些站立不稳了。

  勉强定住身形后,朱元璋深呼吸了一口气。

  他根本就无法想象,如果大孙死在了他前头,妻子没有得到灵药也死在了他前头,大儿子也死在了他前头,到了晚年的他,会是什么样子!

  按照朱元璋对自己的了解,如果事情真的发展到了那一步,恐怕,孤苦无依的他,失去了心灵上的羁绊,恐怕会彻底大开杀戒!

  还好,还好他已经预知并改变了“未来”,眼下马皇后也活的好好的,标儿既然是因为被派到关中才会水土不服的,那他就不让标儿出远门不就行了?

  心神稍稍安定下来,朱元璋的注意力回到了这张残页的重点上,一个他觉得非常魔幻且不符合逻辑的事情上。

  老四,借着“靖国难、清君侧”的名义,发动了靖难之役?看起来,还打赢了?!

  历史类最高均订作品,你绝对不能错过的好书!

第88章 李景隆,咱还是低估你了!

  看样子,老四还打赢了当上皇帝了?

  但问题是,就算不把年纪比较大的汤和算进去,也不把生病的徐达算进去,可李文忠、常茂、冯胜、傅友德、蓝玉.这么多名将,举倾国之兵打不过一个老四?

  这怎么可能?!

  难道皇太孙蠢到把勋贵武臣也都给逼反到老四的阵营里去了?人能蠢到这个地步?

  而且朱元璋更不愿意相信的是,虽然他不知道这个皇太孙到底是朱允炆还是朱允熥,但他应该不会选这么一个能把勋贵武臣都给逼反的蠢人当继承人吧?

  朱元璋继续看了下去,而他很快就从字里行间意识到,问题好像比他想的还要严重,好像不是皇太孙把勋贵武臣给逼反了。

  因为无论是在燕军阵营还是明军阵营里,他都根本没看到那一串名将的名字!

  领着明军上战场的将军都是谁?

  耿炳文、郭英、顾成、李景隆、吴杰、平安、盛庸.除了耿炳文和郭英、顾成这些老将还算靠谱,剩下的这特娘的都什么臭鱼烂虾?

  李景隆训练部队、参谋统筹还有一流将领的水平,临阵指挥纯二流水平,让他指挥几十万大军,敌人呆板弱小点还能四平八稳地打赢,若是遇到了狡黠强悍的对手,那就是灾难。

  至于吴杰、平安,这些虽然在朱元璋看来也是颇为亲近的子侄,但论起打仗来,那真是跟父辈比不了至于盛庸,听都没听过。

  那么,为什么明军会是这些将军领兵呢?那些名将去哪了呢?

  这显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而且在连续战败后,明军还是没有换上这些名将,就说明他们既不在燕军阵营也不在明军阵营。

  莫非是皇太孙先把这些名将的脑袋都给砍了,然后又去削藩?

  朱元璋摇了摇头,应该也不太可能,皇太孙敢削藩,但是绝对不敢把这些名将都给一股脑的砍了,连老四都不可能乖乖等着砍脑袋,更别说这些战功赫赫的名将了,真不怕全军皆反直接换个皇帝啊?

  所以只有一种可能性了,那就是这些名将都死了。

  那么,到底是谁把这些名将都给杀了呢?北元入侵也做不到这一点,因此,朱元璋得到了一个很合理的推测。

  ——那就是把这些人都给宰了的,就是他朱元璋自己!

  朱元璋仔细想了想,如果标儿因为水土不服没了,那么在后继无人的情况下,自己确实可能干得出杀戮功臣这种事情。

  而且,留下来的这几个老将,诸如耿炳文、顾成、郭英、何福之辈,也确实都是性格忠谨可靠、能力中等偏上且从不飞扬跋扈的,这种类型的将领既不会对新皇帝造成威胁,又能应对一些常规的战争,看起来很像是出自于他的布置。

  一想到自己可能把李文忠、常茂、冯胜、傅友德、蓝玉都给杀了,朱元璋一时有些尴尬了起来。

  他攥紧了手里的残页,这件事情,绝对不能让他们知道!

  不然的话,怕是会引来众将离心离德。

  毕竟,傅友德在洪武十七年已经进爵颖国公,至于蓝玉,他的资历比傅友德要浅,如果没有大功,那么按照论资排辈,还得等几年,下一轮才能轮得到他。

  但无论如何,这些人在事实上都是大明仅存的国公或是侯爵里即将成为国公的人了,是无可争议的明军最高层,如果让他们知道,自己在预测的未来中会把他们都杀了,那难免君臣之间心生龃龉。

  所以,这个秘密只能自己一个人知道,谁都不能告诉,而且,要永远保密!

  不过,针对这张残页预测的未来,朱元璋倒是可以根据出现在其中的臣子,通过表现进行甄别,从而决定是重用还是弃用。

  朱元璋让周围的近臣,包括锦衣卫和军机大臣们,都退的远远的,随后向阴阳炁海确认道。

  “李文忠、常茂、冯胜、傅友德、蓝玉这些人,都被杀了吗?”

  “也有病死的,但绝大多数都是被杀了。”

  听到这个答案后,一时之间,朱元璋也有些心绪难安。

  自己竟然会把他们都杀了。

  自己竟然会有这种近乎疯魔的晚年。

  朱元璋长长地叹了口气,有些惆怅。

  不过,朱元璋也清楚,这张残页,只是一种对于未来天机的预测,一切没发生的事情,都是做不得数的。

  “平常心。”朱元璋如是安慰自己道,随后继续看了下去。

  但是很快,朱元璋就没办法保持平常心了,因为他看到了耿炳文和顾成在真定战败后,朝廷换了李景隆当主帅以后的战绩。

  “辛未,与景隆战于郑村坝,王以精骑先破其七营,诸将继至,景隆大败,奔还。”

  “景隆由紫荆关来援,王已旋军居庸,景隆兵多冻馁死者,不见敌而还。”

  “斩首数万溺死者十余万人,郭英溃而西,景隆溃而南,尽丧其所赐玺书斧钺,走德州。”

  “五月癸酉,王入德州,景隆走济南,庚辰,攻济南,败景隆军城下。”

  又看完了几段以后,朱元璋的血压在急速飙升,气的手都在哆嗦。

  “废物!废物!这个废物除了打败仗还会干什么?”

  朱元璋亲自走出去几十步,咬牙切齿地对着待在外面的锦衣卫指挥使毛骧吩咐道:“把老四和李景隆都给咱叫来!不,拿绳子绑来!再发电报给浙江布政使司,跟文忠说一声,他趁早再生个儿子吧。”

  锦衣卫指挥使毛骧有些茫然,他当然不敢真把朱棣和李景隆绑了,不过皇帝的命令也得执行,他赶忙带人去魏国公府和曹国公府找人去了。

  朱元璋歇了一会儿,等血压没那么高了以后,继续独自阅读着残页。

  当看到靖难战争打到第三个年头的记载时,朱元璋却不禁有些肃然。

  “十一月乙巳,王自为文祭南北阵亡将士,当是时,王称兵三年矣。

  亲战阵,冒矢石,以身先士卒,常乘胜逐北,然亦屡濒于危。

  所克城邑,兵去旋复为朝廷守,仅据有北平、保定、永平三府而已。

  王乃慨然曰:频年用兵,何时已平?要当临江一决,不复返顾矣。

  十二月丙寅,复出师!”

  三年征战,以一地战一国,老四不可谓不艰难,竟然还有此破釜沉舟之决心,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历史上项羽击破章邯的巨鹿之战。

  而后面战争的轨迹,果然也如项羽故事,老四一路南下,在灵璧彻底击败明军主力,继而挥师渡江,夺取天下。

  “李景隆等开门纳王,都城遂陷李景隆,咱还是低估你了!除了打败仗,你还会开门投降啊!”

  历史类最高均订作品,你绝对不能错过的好书!

第89章 朱元璋:老四,你真行啊!

  春日的阳光,柔和地洒在魏国公府的青砖碧瓦之上。

  从秦淮河吹来的春风携带着淡淡的花香,燕王朱棣和魏国公徐达,此刻正在府里一处雅致小院中散步。

  朱棣搀着徐达,他的目光停留在老丈人身上,脸上满是关切之色。

  “老泰山,感觉如何了?”朱棣轻声问道。

  徐达微微一笑:“多亏了你们的照料,还有圣孙送来的灵药,我这把老骨头总算是又挺过了一关。”

  “您可不老,您才五十五,少说还能带二十年兵呢。”

  徐达哈哈大笑:“怎么,不让我解甲归田享享清福了这是?”

  其实徐达背上的疽病,在经过朱雄英送来的药物进行治疗,以及太医院御医的精心调理下已然快好了,那曾经让他夜不能寐的剧痛,如今也基本不再出现。

  然而,病魔的侵袭终究还是在徐达的身躯上留下了痕迹,患病将近一年的他身形消瘦,脸色有些蜡黄,就连那曾经笔直如松的脊背,也因为长期卧床有了些许习惯性的佝偻。

  “歇歇吧,走累了。”

  朱棣心知老丈人这一年来所受的折磨,不禁暗暗叹息,他走上前去,轻手轻脚地为徐达调整了一下院子里藤椅的靠垫,让其能够坐得更加舒服一些。

  徐达点了点头,目光中满是赞赏之色。

  他深知朱棣的为人,知道这个女婿不仅骁勇善战,更是难得的重情重义。

  徐达坐了下去,在藤椅上伸手拍了拍朱棣的手背,语重心长地说道:“这次大病,我这身体是大不如前了,北平那边的事情,怕是再也难以兼顾。等过些时日,我就向陛下推荐,由你正式接替我镇守北平,掌管除了你本就掌握的燕山三护卫以外其他卫所的军权。”

  朱棣闻言,心中顿时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狂喜。

  他知道,这意味着自己将拥有更多的权力和更高的地位,也意味着自己将在诸位塞王之中脱颖而出。

  朱棣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将内心的激动强行压制下去,表面上只是紧紧抿着嘴唇,微微点了点头。

  就在这时,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紧接着,管家通报过后,一个身穿飞鱼服的身影出现在了小院的门口。

  来人正是锦衣卫指挥使毛骧,他此刻神色匆匆,显然是有什么紧急的事情。

  “燕王殿下,陛下有请,请殿下即刻前往钟山圣孙坛。”

  隔着小院的门,毛骧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却清晰地传进了两人的耳中。

  “去吧。”

  徐达对朱棣点点头。

  朱棣微微一愣,随即心中涌起一阵激动,他以为父皇找他定是有什么好事发生,于是乐呵呵地跟着毛骧离开了魏国公府。

  然而,就在两人转身离去的瞬间,坐在树下藤椅中的徐达却是眉头微皱。

  他的目光不经意间瞥见了毛骧从袖子里漏出来的绳索,那绳索紧紧地缠在手腕上。

首节 上一节 48/2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淞沪:永不言败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