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爷爷朱元璋 第49节
徐达的心中不禁生出一丝疑惑.这锦衣卫指挥使,好端端地带条绳索干嘛?
——————
“哎呀,表叔,伱也来啦?”
去往钟山的路上,李景隆那一脸的笑意就像春日里盛开的桃花,见到朱棣就乐呵呵地搭话。
这李景隆,虽说是朱元璋的外孙,跟朱棣算起来是表叔侄关系,但两人年纪相差不过十岁,平日里处得倒像是哥们儿。
朱棣看着李景隆那满不在乎的样子,心里也轻松了几分:“是啊,不知道父皇这次召见是为何事。”
“嘿嘿,肯定是好事呗。”李景隆一脸自信地推测,仿佛他已经猜到了朱元璋的心思。
想起几年前朱元璋找他和徐辉祖研究无线电台的事情,他就觉得自己这次肯定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估计又要研究些什么东西,但这东西肯定是那边送来的,属于机密,不好让太多人知晓,所以就找他们这些信得过的年轻人来研究。
两人边走边聊,不一会儿就来到了钟山圣孙坛前。
只见朱元璋已经站在那里等候多时了,见到他们来了,竟然亲自迎了上来。
这可把朱棣和李景隆吓了一跳,要知道朱元璋平日里可是威严十足,今天怎么这般亲和了?
“父皇,您这是.”朱棣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
朱元璋笑呵呵地看着朱棣,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老四,你真行啊!”
朱棣有些莫名其妙,而朱元璋继续说道:“借咱一万个胆子,咱也不敢不亲自来迎接你啊,毕竟,要是礼数不周到,让你记恨在心里,以后都没人给咱修陵了。”
朱棣一听这话,心里顿时“咯噔”一下。
修陵?这是什么意思?难道父皇已经知道自己私下里搞的那些小动作了?可是也不至于这么严重吧?毕竟,朱棣也没什么实质性的举动,最多就是结交北平、大宁的将校,收买些人心。
朱棣连忙叫屈道:“父皇,您这是何意啊?儿臣一直忠心耿耿,从未有过二心啊!”
朱元璋闻言脸色一变,冷冷地说道:“你还敢问咱是何意?还忠心耿耿?来人呐,把这两个小兔崽子吊起来!”
说着他一挥手,顿时就有锦衣卫上前来按住了朱棣和李景隆。
李景隆见状大惊失色,他可不是那种硬骨头的人,立马就跪在地上抱着朱元璋的大腿开始求饶:“舅姥爷!舅姥爷饶命啊!景隆知错了!看在我爹的份上您饶了我这一次吧!我以后再也不敢了!”
朱元璋看着李景隆那不要脸的样子更生气了:“你还有脸提你爹?你爹的脸都被你丢尽了!知错?你错哪儿了?”
李景隆一时语塞,他哪知道自己错哪儿了?
但此刻他也顾不上那么多了,只能一个劲地求饶。
朱元璋瞥了眼旁边的毛骧,毛骧会意地撸起袖子,解下绳子就把李景隆绑了,随后拖到了旁边的大树上吊了起来。
朱棣看到这一幕,心里也是慌得一批,但面上还是强装镇定,挤出一丝笑意:“父皇,儿臣何罪之有啊?您责罚儿臣,儿臣好歹也知道个缘由方能改过自新。”
朱元璋认真地看着他:“咱就是想抽你不行吗?”
朱棣一时语塞。
说着朱元璋就拿过了旁边锦衣卫的鞭子,扬起鞭子就向朱棣抽了过去。
朱棣此刻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能硬着头皮挨了这一鞭子,他心里明白这次父皇是真的生气了,只能希望抽两下能让父皇消消气吧。
然而朱棣想错了,朱元璋扔了鞭子,毫不留情地让刚吊完李景隆的毛骧,把朱棣也吊到另一棵树上去。
随后,朱元璋回到了阴阳炁海前,身后传来了朱棣和李景隆隔着数十步都能依稀听到的鬼哭狼嚎般的哀嚎声。
“爷爷,你那边怎么了?好像有动静?”
朱元璋平静地回答道:“没事,有人抽陀螺呢大孙你接着给咱说说,这建文帝是怎么回事啊?”
历史类最高均订作品,你绝对不能错过的好书!
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这么个皇太孙
“建文帝就是朱允炆啊”
朱雄英只是大略的提了一句,而结合着残页里的内容,朱元璋就明白了怎么回事。
朱允炆登基之后,十个月内,先废了周王朱橚,再废湘王朱柏,而湘王朱柏因官吏上门锁拿,恐惧之下竟然阖家自焚,接着又废了代王朱桂、齐王朱榑、岷王朱楩,到最后,削藩的大刀落到了燕王朱棣的头上,朱棣被逼无奈,甚至通过大夏天裹着棉袄闹市装疯、在猪圈里吃猪屎的自污方式来避免朱允炆猜忌。
饶是如此,朱棣还是被朱允炆派来的官吏即将擒拿,不得已拼死一搏,发动八百勇士夺九门造反。
在知道了这些残页里没写清楚的前因后果以后,朱元璋对朱棣的气愤,倒是减轻了一些。
看着被打的鬼哭狼嚎的朱棣,朱元璋本想让锦衣卫停手。
不过,这时候朱元璋的脑海里,忽然闪过了去年朱棣拍着胸脯跟他说的那句话。
“——父皇,我这个当叔叔的,不管哪个侄子敢坏了您的祖制搞海禁,我都第一个不答应!”
朱元璋又瞥了眼残页上那句“秋七月壬午朔,大祀天地于南郊,奉太祖配,诏曰今年以洪武三十五年为纪,明年为永乐元年”。
破案了,永乐帝是吧?
坏了你老子的祖制搞开海的,不是别人,就是你小子!
一想起朱棣当时那副义正言辞、大义凛然的形象,朱元璋刚张开的嘴又闭上了。
该,欠打!
不过比起被逼无奈造反的朱棣,朱允炆显然更欠打一些。
朱元璋知道了朱允炆把自己的儿子们一個个削藩迫害的不行,心里也是气不打一处来。
这都是你亲叔叔,削藩倒也罢了,非得把人往死路上逼?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你这么个皇太孙。
但朱元璋想来,这应该也是自己的无奈之举。
毕竟,按照宗法制,标儿若是真的英年早逝,走在了他前头,那么就得立皇太孙,而朱允炆虽然早年是庶子,但随着吕氏成为太子妃,再加上朱允炆年纪大,也就子凭母贵,成为嫡长子了。
而且,朱允熥没了母妃常氏后,一直是懦弱的性子,年纪还小。
所以遵循立嫡立长的原则,朱允炆确实是最有可能成为皇太孙人选的。
“去东宫,把朱允炆给咱叫过来。”朱元璋走出了数十步,阴沉着脸吩咐候在圣孙坛外侧的马三保道。
马三保行礼后应诺而去。
而刚才待在马三保身边的王景、董伦、刘三吾等几位军机大臣,今天陪同皇帝前来,可以说是一头雾水.眼见着皇帝把燕王和曹国公府的那位小公爷一起召来,二话不说就是吊起来一顿毒打,军机大臣们却是啥都不敢说、啥都不知道。
不过这却不妨碍他们在心底里暗暗猜测:圣孙到底通过阴阳炁海,跟皇帝说了些什么?
皇帝虽然有时候很吓人,但其实整体情绪还是比较稳定的,心情好的时候,还会乐呵呵地跟他们开玩笑,讲一些以前游历或者从军时候遇到的趣事,心情不好也最多就是懒得说话,从来不会无缘无故发怒或者责罚臣下、宫人。
所以,肯定是某件有关于朱棣和李景隆的事情,让皇帝觉得非常愤怒,而且还不好意思对他们这些外人说。
可这件事究竟是什么,就让王景等军机大臣们,觉得百思不得其解了难不成是这俩人有什么见不得光的秘密暴露了?
造反应该不至于,这两人现在可没这实力。
闹矛盾,最多也就是调节一下,也不会吊起来打。
那么,能让朱元璋如此愤怒,知晓后二话不说就把两人吊树上的,会是什么事情呢?结合之前朱元璋对两人说的“老四你真行啊”“给你父亲的脸都丢尽了”。
“不会是那种不可外扬的家丑吧?”
王景和董伦同时想到了一点,双方对视了一眼,“嘶”地吸了一口早春的冷气。
如果真是这种可能性,那换做自己的儿子,自己也肯定会吊起来打。
朱元璋不晓得这些军机大臣们在想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他此时正在圣孙坛边缘烦躁地踱步着。
朱允炆性格外柔内刚,既迂腐又顽固,这个继承人他本就不是完全满意,但只是没有更好的选择而已。
眼下既然知道了朱允炆会在未来进行削藩,把大明整的乱七八糟,那么朱元璋自然不可能明知道前面有坑,还往深坑里跳。
毕竟,按照他对大孙以往预测的准确度的了解,这种预测还是可信的。
而且预测或者说推演出来的这个“未来”,虽然看起来是一场悲剧,但所有的因果,都非常符合逻辑,朱元璋设身处地的想了一下,如果自己面对的是太子英年早逝,皇太孙年轻而迂腐的情况,那么自己确实会做出大肆杀戮足以功高盖主的淮西功臣集团的行为。
而依照老四的脾性,被逼到迫不得已,也确实会干出来起兵造反的事情。
实际上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朱元璋是要在徐达卸任以后,把北平的军权交给朱棣。
当然了,现在出意外了
所以,现在对于这张残页透露出的关键信息,朱元璋就面临着必须做出的两个重要抉择。
第一个抉择,是要不要把北平的军权按照计划交给朱棣?
这里的问题在于,朱元璋是不能拿这些预测出的“未来”里发生的事情,给朱棣定罪的。
因为这张残页预测的“未来”,随着残页的出现,就已经改变了。
难道说一个孩童,未来会是杀人犯,那你要把他在呱呱坠地的时候,就溺死吗?
没有这个道理,这到哪都说不过去。
所以,朱元璋把朱棣吊起来毒打一顿泄愤没问题,可要是真因为这个预测的“未来”,就改变既定的计划,那对于朱棣来说,未免也有些不公平。
而且,手心手背都是肉,朱棣也是朱元璋的亲儿子,当朱元璋在残页预测的“未来”中,看到朱棣被逼的走投无路,装疯卖傻都不管用,不得不起兵靖难的时候,朱元璋是有些心疼的。
第91章 《赤脚医生手册》
再者说,朱棣在这张残页里,也就是后洪武名将时代,表现出来的那种独一档的战斗力也实在是太过剽悍了。
亲儿子,还这么能打,造反也不是蓄谋已久而是被逼无奈,难道让朱元璋因为这预测的“未来”中朱棣会被迫造反,就把朱棣闲置,甚至圈禁到凤阳吗?
朱元璋是不可能做出这个决定的,毕竟他是一个极度重视亲情的人,就连老二老三在各自的封地那么残暴虐民,干的事情连“拟人”都称不上,朱元璋都没舍得处罚这俩儿子,就可以看出来这一点了。
更何况,这张残页上关于靖难之役的种种惨烈,和朱棣在决断中表现出的英雄气魄,朱元璋也是很欣赏的,透过这些文字,几乎梦回当年自己在元末乱世打天下时候的场景。
而看到朱棣与李景隆决战时,“大战良久,飞矢雨注,王三易马,矢尽挥剑,剑折走登堤时南军益集,燕将士皆失色,王奋然曰:吾不进,敌不退,有战耳!乃复以劲卒突出其背”的记载时,朱元璋也不由地在心里为朱棣所喝彩。
至于最后的灵璧大战之前,孤注一掷南下的燕军,更是屡屡受挫几乎陷入绝境,看到“甲戌,大战齐眉山下,时燕连失大将,淮士盛暑蒸湿,诸将请休军小河东,就麦观衅。王曰:今敌持久饥疲,遮其饷道,可以坐困,奈何北渡懈将士心!乃下令欲渡河者左,诸将争趋左,王怒曰:任公等所之!众将乃无敢复言”这一段的时候,朱元璋更是手心里捏了把汗不由自主地回想起了当年他在跟陈友谅决战之前,众将皆萌生退意,是他力主决战,才因此定鼎天下的场景。
故此,朱元璋做出了决定,老四还得用,而且既然这么好用,那就往死里用,让他使出浑身的劲儿打蒙古人去!
不过,决不能把北平的兵权都给他,必须找个跟他地位、能力旗鼓相当,还跟他不对付的人去看着他。
思来想去,朱元璋瞟了眼残页,觉得徐辉祖应该挺合适。
这里面还有一点考虑,那就是如果用徐辉祖接替徐达的兵权,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谁都挑不出来什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