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的爷爷朱元璋

我的爷爷朱元璋 第52节

  她缓缓站起身来,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她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为朱允炆铺平道路,让他在未来的继承权争夺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回到宫殿后,吕氏开始着手准备晚上的礼物,她打算让朱允炆从大本堂下了晚课后去坤宁宫给马皇后请安,在一群孙子里,马皇后一直很喜欢朱允炆这个孝顺的小孙子,有她的支持,朱允炆的地位自然会更加稳固。

  事实上,吕氏深知与远在地府的朱雄英相比,朱允炆的优势在于,他是一个可亲近的人,而她们母子也更能给朱标带来温暖和慰藉。

  正因如此,吕氏才这么笃定,朱标不会为了或许永远也回不到身边的朱雄英,而对跟他朝夕相处百依百顺的她们母子二人怎么样。

  而朱标回到自己的正殿书房中,一时间也是犹疑不定。

  英儿所预测的未来,符合逻辑到几乎浑然天成,但是否有些过于刻意了?

  当时听的时候,他其实心底里朦朦胧胧地也有同样的疑惑,但他更相信这是朱雄英在地府中得到的启示。

  朱标被吕氏这么一问,其实当时就意识到,如果排除吕氏的恐惧心理,那这其中的确看起来也有些蹊跷。

  难道说,这一切真的是英儿在从中作梗?

  可朱标却始终不太愿意相信,毕竟,在他印象里的英儿,还是很聪明懂事的,不会耍这种伎俩。

  所以,朱标还是认为,这些对于未来的预测,应该是没问题的。

  而且朱标对于这些未来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行一番整理后,发现也是能够逻辑自洽的。

  嗯,虽然经过信息的层层剥离,朱标接收到的信息已经是三手信息了,而且是基于一个错误的基础,但起码他逻辑自洽了。

  朱标认为,按照之前父皇的说法,是第三代皇帝“永乐帝”破坏了海禁这一祖制,进行了下西洋,取得了海量财富,再结合今天得到的信息,这样说来,这个“永乐帝”应该就是朱允炆。

  所以,朱标得出了一整个事件合乎逻辑的推测.在若干年后,自己作为第二代皇帝驾崩,将皇位传给了朱允炆,朱允炆年号“永乐”。

  而由于自己的心慈手软,对兄弟们过于呵护,并没有进行削藩,所以藩王,尤其是拥有大量兵权的八大塞王的势力逐渐壮大,渐渐有了尾大不掉的趋势,几乎等同于过去的晚唐藩镇。

  这一点,朱标认为是很符合逻辑的,因为他这个人,确实在决心上,跟能够改换天地的父皇比不了,很多事情,朱标都会选择徐徐图之,或者说,他本来性子里就有几分柔弱,是个平和之人。

  而在登基后,朱允炆下了狠心开始削藩,在削了几个藩王以后,眼见有的藩王被逼阖府自焚而死,燕王朱棣内心极度恐惧,于是起兵反抗,并联合了与他关系密切的李景隆。

  在未来已经继承了曹国公之位的李景隆,估计这时候要么带兵驻防宣府、大同,要么就是驻防辽东,与北平很接近,而李景隆与朱棣相约起事之后,因为双方的兵力和将领差距,在明军主力的步步紧逼下,朱棣与李景隆一方屡败屡战,最后,明军兵临北平城下,李景隆迫于巨大的压力,开城投降,朱棣或是被俘或是自戮,这次藩王之乱就此平息。

  但此次平乱,也耗空了国库的钱财,于是,为了充实国库,朱允炆下令搁置海禁祖制,通过下西洋活动,来获取钱财。

  朱标思量片刻,觉得真相应该就是如此,反而认为,朱允炆虽然心狠,但作为“永乐帝”的他,似乎干的也不是那么差?毕竟,大明封了这么多藩王,虽然朱元璋最初的打算,是屏藩卫国,但藩王制度,如果从历史上来看,确实没起到过什么稳定的正面作用。

  当然了,朱元璋也考虑过这一点,所以大明的藩王,都是只有军权和名义封地的王,而非汉晋时期财权、军权、行政权、司法权一把抓的那种诸侯王。

  饶是如此,朱标其实站在未来皇帝的角度,还是觉得,藩王制度或许两三代人没什么问题,但时间久了,后代的藩王能力不行了,其实起不到屏藩卫国的作用,反而这些拥兵自重的王爷们会对皇权造成威胁。

  所以,从长远来看,削藩其实是大明未来必然要走的路,只是看这第一刀,是谁砍下去,砍到谁的头上而已。

  而削藩,也肯定难以温情脉脉。

  藩王们很难放弃自己手中的权力,甘心沦为富家翁。

  到时候,爆发藩王之乱,几乎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了。

  就在朱标沉思未来的事情的时候,天色已经渐渐地暗了下来,而他书房的门,这时被用力地推开。

  “太子殿下,不好了,燕王在大本堂把允炆给堵住了!”

  “你说什么?”

  朱标几乎怀疑起了自己的耳朵。

  这叫个什么事?

  老四今年都26岁了,是好几个孩子的爹了,还能干出来接孩子放学,顺道在学校门口堵其他小朋友的事情?

第95章 你刚才说话的语气,四叔不喜欢

  其实这件事,说起来还是挺奇妙的。

  朱棣今天在钟山挨了顿毒打以后,回去处理了伤口,又跟道衍和尚说了会儿话,告诉道衍做好随时被锦衣卫抓走砍头的心理准备,整的道衍一脸懵逼.

  随后,由于他的伤口疼得厉害,朱棣只好让下人取来些烈酒,饮酒镇痛。

  左一杯右一杯的喝下去,虽然没喝出什么味道,朱棣的脑海里,却不由自主地在酒精的作用下,开始了瞎琢磨。

  想了半晌,朱棣总觉得这事心里不舒坦。

  他娘的,这因为还没发生的事情,老子就挨了顿毒打,这跟因为左脚进门就得挨打有啥区别?

  说穿了,在他朱棣看来,这不就是蒙受了不白之冤吗?

  酒是一杯接一杯的下肚,朱棣是越想越气。

  那他能受这个气吗?

  必然不可能。

  今年是洪武十九年,朱棣才26岁,正是年轻小伙子血气方刚的时候,再加上常年带兵上战场,跟一群丘八混在一起,他这种人要是脾气好才有鬼了。

  当然了,朱棣年轻的时候脾气不好,人到中年,也不咋地,如果未来没有改变,那么随着手中权势的增加,现在你跟朱棣顶嘴,他最多揍你一顿或者把你宰了,等他当皇帝了,那就要让你把族谱拿来给他看看了

  不过说回现在,对于朱棣来说,先别说他没造反呢,就是未来真造反了,那也肯定是朱允炆这小子逼的,不然老子藩王当的好好地,干嘛要造反?

  朱棣从来都不是一个会把错误归咎于自己身上的人,他一般都习惯从别人身上找原因,再加上这事对于他来说确实挺冤,所以朱棣喝完闷酒,把酒杯一扔,决定趁着去大本堂接朱高炽、朱高煦的时候,找机会跟朱允炆这小子唠唠,唠唠他为啥非要这么跟四叔过不去。

  你看,人就是这么双标,朱元璋拿未来的事情来揍他的时候,朱棣觉得很冤,但是他去找朱允炆的时候,就没想过这时候虚岁才十岁的朱允炆,更特娘的冤啊.

  大本堂门口,朱家第三代的孩子,下了晚课以后,在书童们的陪伴下走了出来。

  秦王世子朱尚炳、晋王世子朱济熺,这俩人都到了年纪回到各自父王的封地了。

  而剩下的孩子里,每天溜得最快的就是朱济熿和朱有爋。

  “四叔好!”

  朱棣点点头,没心思搭理这俩小屁孩,朱济熿和朱有爋也就是口头打个招呼,接着一溜烟就不知道跑哪去了。

  后面出来的,是他家的二儿子朱高煦。

  “爹好!”

  “告诉你多少遍了,在外面叫父王!谁是你爹?谁是你爹?”

  朱棣今天本来就心气不顺,这时候嘴里念念叨叨着,当头就要给朱高煦来一下,却被朱高煦敏捷地躲了过去。

  别看朱高煦从小就长得人高马大,但动态视力和反应能力那都是人类顶级的水平,用刀格挡急速射来的木箭都是信手拈来,一点都不笨拙。

  “爹,伱到底咋了?咋的,随大哥了?”朱高煦看着移动间有点一瘸一拐的朱棣,满怀关切地疑惑问道。

  朱高煦人挺好,就是不会说话,再加上认真的表情看起来很像是嘲讽,所以他还不如不说。

  抛开“爹随儿子”这个怎么听怎么别扭的话,朱高煦其实想表达的意思是“爹你的腿为什么跟大哥朱高炽一样有点跛”,但是听到喝多了的朱棣耳朵里就自动翻译成了“老东西你也有今天,走不利索了吧哈哈哈”。

  朱棣听了以后勃然大怒,眼见朱棣“莫名其妙”的生气了,朱高煦连忙跑开,一边跑一边说道:“爹,我小人不计大人过,你别跟我一样的行不?”

  今天已经非常委屈的朱棣,怒火被彻底点燃了,他已经暂时忘却了自己来大本堂的目的,随手从旁边的树上折了一根树枝,就要逮住朱高煦行家法,让这小子知道知道什么叫老子打儿子天经地义。

  而这时候,胖墩墩的燕王世子朱高炽和性格内向的周王世子朱有燉一起结伴走了出来,眼见父王要揍二弟,朱高炽连忙跛着脚走了过去,拽住了朱棣的袖子。

  “父王,这外面呢,要打回家打,二弟也跑不了。”

  朱高炽虽然年纪不大,但显然懂得怎么能让逆反心理严重的父亲平静下来。

  你拦着不让朱棣打,那朱棣肯定会继续打,而且会加大力度,但是你跟他说体面一点换個地方,那朱棣走回家估计气也消的差不多了,朱高煦再说两句软话,这事就过去了。

  “四叔,气大伤肝。”

  一边走路一边捧着本医书看的朱有燉,这时候也劝道。

  朱棣面色稍霁,放下了手里的树枝。

  而就在这时,磨磨蹭蹭的朱允炆和朱允熥也出来了。

  之所以别的小朋友下了晚课就一溜烟的跑,是因为藩王只有过重要年节或者皇帝有诏才能回京,因此这帮小朋友只有在大本堂才受约束,回了自家在京城的府邸,那都是小王爷,想干什么干什么,只要不是太离谱的事情根本没人管,马皇后也不会天天管他们。

  但朱允炆和朱允熥不一样,他俩就住没多远的东宫,所以反而不愿意离开大本堂。

  朱允炆是因为回家就要始终在父亲面前保持形象,而且母妃对他要求比较高,所以活得累,在大本堂的同龄人中,还能稍微轻松一点。

  朱允熥则跟朱允炆不同,他是单纯地上学状态还好,回家就玉玉.他娘常氏死的早,而吕氏成了正妃已经很多年了,东宫里的宫女、宦官们也都是有眼力见的,都知道以后肯定是朱允炆继承大统,除了几个常氏留下的贴身宫女以外,没人在意朱允熥的感受,平日里接触虽然不会给朱允熥脸色看,但也不会对他像对待朱允炆一样温柔体贴、毕恭毕敬就是了。

  朱标太忙,也不是很关心他,其实哪怕是朱允炆,从朱标那里得到的关爱,也都是他自己和吕氏努力争取来的,而朱允熥的性子要阴郁的多,他也不敢去主动争取朱标的关爱,生怕吕氏让他过的更难受,所以朱标和朱允熥这对父子之间,绝大部分沟通都是“吃了吗?上课上的如何?功课做了吗?”之类的话语。

  所以,看到四叔要揍朱高煦,朱允熥脑子里已经模拟出了好几种自己挺身而出的场景了,然而嘴巴却跟被焊上了一样,半个字都没蹦出来。

  而朱允炆则习惯性地按照吕氏的教导,对外人释放了他的善意,虽然他的善意往往都是口头上说说。

  “四叔,按您吩咐的,我待会正要去找您呢.您的伤口好些了吗?”

  跟在朱元璋面前怯生生的不同,朱允炆这时候表现的倒是很自然。

  听闻此言,被伤口上撒盐的朱棣扔掉了树枝,手指关节捏的“咯咯”直响。

  “你想来找四叔,四叔很高兴,但是你刚才说话的语气,四叔不喜欢。”

  朱棣一步一步逼近了朱允炆,继续说道。

  “好侄儿,你猜猜,你四叔今天到底是因为谁才被打的这么惨?”

  “我、我不知道啊四叔。”

  朱允炆从朱棣狰狞的表情和满身的酒气,意识到了情况好像不太对,他的关心就如同小绵羊问大灰狼晚上吃饭了吗一样,招来的只有对方的磨牙吮血。

  “父王,您别跟允炆计较。”朱高炽拦在朱棣的身前苦苦哀求,同时用眼神示意朱允炆快跑。

  但这时候,朱允炆已经被气场全开的朱棣吓到了,腿脚都软了,哪还跑得动?

  要知道,朱棣这些年可是真的没事就带兵出塞砍蒙古人的,身上不知道背了多少条人命,战场上磨砺出来的铁血杀气,对于一个小孩来说,是真的能把人吓哭的,朱允炆没哭已经算很坚强了。

  眼见朱允炆就要挨上一个大逼兜,朱允炆突然瞠目结舌地伸手指着朱棣的身后。

  见此情形,朱棣笑了笑,朱允炆看起来还有几分急智,竟然还知道这招:“好侄儿,跟你四叔玩兵法呢是吧?”

  “不是,四叔,你身后”朱允炆磕磕巴巴的解释道。

  “四叔告诉你,声东击西这都是四叔玩烂了的计策。”

  “爹。”

  朱高炽拽了拽朱棣的袖子,被朱棣伸手拍走。

  看着朱允炆,朱棣的话语掷地有声:“今天谁来了都不好使,你四叔说的!”

  就在这时,朱棣的身后传来了一个声音,让他被定在了当场。

首节 上一节 52/2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淞沪:永不言败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