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的爷爷朱元璋

我的爷爷朱元璋 第61节

  仅次于后面壮观的战列巡洋舰模型,一套完整的前蒸汽机时代的风帆战列舰图纸。

第114章 “胜利号”风帆战列舰图纸

  之所以这套图纸吸引了朱雄英的注意力,是因为朱雄英发现,这东西好像很适合送给爷爷,有用的话可以让爷爷献给朝廷,没用的话就收藏起来也没什么损失。

  原因有两点。

  其一,这是一艘风帆战列舰的图纸,而且是一艘经历过战火考验且功勋卓著的风帆战列舰,属于风帆战列舰时代的顶级产物,这就意味着它的实战效果是可靠的,不会造出来没用。

  实际上,旁边的墙上也写了,英国是最早发展风帆战列舰的国家之一,英国的“胜利”号是风帆战列舰的佼佼者,也是英国海军的骄傲,它在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时分别在1778年至1781年其间参与了阿申特岛战役;之后的1797年的法国大革命中,参与了圣文森特角海战,并大胜西班牙海军;之后又在拿破仑时期时参与了特拉法加海战,其间因作为英国海军名将纳尔逊的旗舰,并大破法国和西班牙的联合舰队而闻名于世。

  换言之,拿这套图纸去造舰,就能直接得到蒸汽时代以前最好的风帆战列舰之一,能远洋、能参加大海战的那种。

  其二,则是因为这东西从各项技术标准来看,在明初就完全能造,不需要有蒸汽机这个前置科技展台的小标签上写着呢,胜利号是一艘英国皇家海军的一级风帆战列舰,1759年开建,在1765年建成,共消耗了2000余棵橡树,38吨铁,排水量2162吨,舰长67.8米,舰宽15米。

  瞧瞧,只需要大量木材和“少量”的铁,在古代还有比这更友善的吗?

  而且两千余吨的排水量,这种战舰放在蒸汽时代以前,如果不算法国的瓦尔密号以及奥斯曼的马哈茂迪耶号,这些靠着牺牲了部分性能才达到5800吨级的风帆战列舰极限吨位存在的话,那也是妥妥的海上巨无霸了。

  “该舰装有3根桅杆,主桅高62.5米,作为一级战列舰,它设置有三层火炮甲板,共装有102门铁铸加农炮和2门重炮。”

  “姐姐,一级战列舰是什么意思?”一个戴着黄帽子的小学生问道。

  “英国皇家海军将战舰划分为一至六级,级别是用来根据火炮数量和舰船吨位划定战舰实力的,不同时代具体划分方法不同,但总的来说,第一至四级划分为战列舰,有一至四层连续火炮甲板,五至六级划分为巡航舰,有一至二层连续火炮甲板或单层不连续的火炮甲板,另外还有六级以下不入级的舰船,这些小船主要用于护航、反海盗和反私掠等。”

  讲解员小姐姐的声音在耳畔飘过,朱雄英问沐锦月道:“这个胜利号的图纸,在国外有那种以前手绘的吗?”

  “我找找。”

  沐锦月用手机登录了一个翻墙下载的app,这是一個国外的易物交流平台。

  她查了查后说道:“有的,1982年由英国风帆战舰爱好者手绘的要吗?”

  “来一套吧,这个要多久能送到?”

  “空运的话三到七天左右应该。”

  感谢现代物流

  而一套多达四十多页的“胜利”号风帆战列舰图纸,从桅杆到水密舱到火炮甲板再到船体横剖面、纵剖面,全都事无巨细的画出来了,价格算上相对昂贵的物流费用,也只有几十英镑,真心不贵了,人家卖的也就是个过去手工费的价。

  当然,主要是因为朱雄英要的就是以前的产物,你要说现在从网上找找论坛、贴吧,就直接能免费下载,那倒也是。

  但不管怎样,这套“胜利”号风帆战列舰的手绘图纸,很快就要送到朱雄英的手里了,对于现在的他来说,这个价格约等于白捡,假如爷爷用不到,那浪费了也不算心疼。

  看完重头戏,后面的两个分展区基本上就是走马观花溜达一圈了。

  信号分展区里面,摆着的就是舰船上的信号灯、打旗语用的旗帜,唯一有点意思的就是一个互动装置,用来模拟发送SOS救援信号的,一群黄帽子的小学生玩的不亦乐乎。

  潜水分展区里就是一些近代的潜水装置,其中就包括了早期的潜水服,潜水服里面有两根长长的软管连接到了船上,一根用来吸入,一根用来呼出,说实话朱雄英端详了半天,也没搞明白这种潜水服是怎么保证在移动下潜的过程中软管不破裂的。

  看完展以后,朱雄英通过搜索联系了那家美国的爱德森航海仪器公司,问他们还有没有19世纪的库存老古董。

  答案让朱雄英很惊喜,还真有,而且为数不少,以前造的太多了,这些东西可靠性高使用寿命又奇长无比,再加上公司自己有仪器专用仓库储存成本很低,所以都存在仓库里吃灰,目前一般都是航海历史爱好者会向他们购买,然后安装在自己DIY的船上。

  于是,朱雄英在这家公司订购了一批已经是老古董了的六分仪、立式磁罗经柜、天文钟、船钟,然后又买了些船用航海仪,帮爱德森航海仪器公司大大地清了一批库存。

  双赢。

  而这次航海展的参观,也成功激起了朱雄英对于航海的兴趣,他认真地研究了一下大航海时代以来的历史,以及明朝关于海禁、倭寇、开海的故事,虽然没有历史研究的那种专业,但是大概算是搞懂了。

  明朝的航海技术,或者说造舰技术并不落后,只是在一些相关科技点上点的不适合远洋航行你甚至不能说科技点点歪了,因为这些东西造出来的舰船,在内河和近海航行或作战,都挺厉害的,能把周围国家的舰船吊起来打。

  具体表现就是明朝的舰船基本都是方头、平底、硬帆,之所以要这么造,是因为方头其实是为了抵抗近海经常出现的顶头浪,平底也是为了适应内河和近海,但实际上,平底船是不适于深水区使用的,而且截面积较大会严重影响航速。

  至于硬帆好还是软帆好,那就见仁见智了,反正软帆操作起来费劲,硬帆则简单的多,但二者相比,硬帆吃风的能力会弱一些,所以在长距离跨洋航行的表现上,硬帆会比软帆效率低,中短距离上则相反。

  很快,在几周以后,一次回到海岛的周末,朱雄英就等到了时空虫洞的再次开启。

第115章 龙江造船厂大匠们的惊叹

  得知了阴阳炁海开启的消息,在前往钟山的路上,朱元璋在马车中忽然想起了一事,于是随口向马车旁率领锦衣卫随驾的毛骧问道。

  “那个叫道衍的和尚,如今怎么样了?”

  “回禀陛下,还在诏狱里关着呢。”

  朱元璋琢磨了片刻,他本来就觉得这和尚看着不是个安分守己的人,而在得知了残页上的消息,也就是预测的未来中,老四会找这道衍和尚密谋造反后,他本意是干脆杀了道衍了事.但道衍还是活下来了。

  还真不是朱棣求情,按照朱元璋的性子,若是朱棣给道衍求情,那道衍只会死得更快。

  道衍能活下来是因为马皇后听了朱元璋的念叨以后,觉得杀和尚实在是不吉利,马皇后的原话是“因果报应这种东西,没有听说过拿未来的因来了结现在的果的”,故此,朱元璋考虑了一下,就给道衍扔到了诏狱里。

  而前几天,又发生了一件事,那就是大天界寺失火了,火势很大,整个寺庙都被烧毁.朱元璋觉得,这可能是佛祖在警示他。

  因为大天界寺不是一般的地方,这个寺庙原名大龙翔集庆寺,洪武元年朱元璋亲自赐名大天界寺,并提笔写了“天下第一禅林”榜于门外,洪武十五年设僧录司于寺内,相当于整個大明佛教的管理机构,就设置在这里。

  朱元璋是信佛的,至少曾经信过,所以对于这些事情,向来都是秉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如今知晓了朱雄英告诉他的种种,譬如朱标有可能早逝,所以更是升起了几分积德之念。

  朱元璋下车后吩咐道:“既然大天界寺要在定林寺故址重建,便打发这道衍和尚去那里当个寻常僧人,别在诏狱里关着了。”

  登上钟山圣孙坛,少顷,阴阳炁海中就传来了朱雄英的声音。

  “爷爷,我这有不少航海方面的东西送你。”

  朱元璋闻言顿时有些惊喜,还是咱大孙贴心!

  他正因为水师和工部给他汇报造舰进度缓慢而发愁呢,这真叫瞌睡就给送枕头。

  其实宋元时期的造船业是很发达的,但是经历了元末战乱,以及洪武朝二十多年持之以恒的海禁政策后,老一辈的技术工匠基本都凋零的差不多了,很多手艺都断了传承.没办法,都海禁了不允许海贸,那船厂肯定停工倒闭,工匠们就算带徒弟也不可能再有实践的机会了,所以手艺要么没了,要么捡起来也都生疏的很。

  不过,朱雄英给他解决的,倒不是造船的具体问题,那个朱雄英也不会,而是航海仪器,而且是很多的航海仪器。

  看着从阴阳炁海里跟井喷一样掉下来的奇怪物品,朱元璋赶紧一边让锦衣卫把这些仪器从软垫上搬运出来,一边让毛骧把负责大明水师的南安侯俞通源,还有龙江造船厂的大匠们召了过来。

  龙江造船厂位于京城西北不远处,是整个直隶最大的造船厂,占地面积数百亩有匠户四百余户,工匠、船丁、杂役数千人,平时水师船只的检修、保养等工作也都是在这里进行,可以说是整个大明,为数不多在洪武朝能保持正常运转的造船厂了,论起技术实力也是最强的。

  实际上,如果历史线没有变动的话,那么郑和下西洋建造的宝船,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在龙江造船厂建造的。

  六分仪、立式磁罗经柜、天文钟、船钟、航海仪

  听着大孙的介绍,如获至宝的朱元璋,亲自将这些信息记录了下来。

  因为就在京城附近,所以一个多时辰后,南安侯俞通源和龙江造船厂的大匠们就被带了过来。

  他们的脸上原本带着几分疑惑,但当他们得知了这些航海仪器的作用后,顿时眼睛发光,跟见了稀世珍宝似的,神情从疑惑转为震惊,再变为狂喜。

  俞通源作为掌管整个大明水师的将领,他的眼睛紧紧盯着那些航海仪器,仿佛看到了未来大明水师驰骋四海的壮丽景象。

  “神器!简直就是神器!”听着旁边大匠们压抑不住的激动,俞通源深以为然。

  能帮助船只在海上精准定位、计时、测量航行距离的仪器,不是神器是什么?

  就拿计算航行距离来说俞家在巢湖打了这么多年的鱼,三兄弟可以说各个都是浪里白条一般的存在,可饶是如此,也没有谁说自己就能做到精准计算航行距离,靠的全是感觉。

  但在巢湖里,或许还能靠感觉,甚至到了长江里或者更大的鄱阳湖里,靠感觉都没问题,可是对于茫茫无际的海洋来说,如果测算这些东西只靠感觉,那无疑就是要命的。

  绳结计算距离的法子,算是比纯靠感觉稍微靠谱些,但也没有靠谱到哪去,因为绳结扔的次数越多,误差就越大,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便是如此。

  而有了这种能够精确计算航行距离的仪器后,几乎航行只需要趟一次,就能把一条航线的准确方位和距离给趟出来,反之,如果没有这些仪器的话,大明的水师就只能靠着海岸线行驶才能保证不迷路。

  龙江造船厂的大匠们个个激动得无法自抑,他们围着这些仪器,啧啧称奇,互相交流着对这些仪器功能的理解,有的大匠甚至忍不住伸出手来轻轻抚摸着这些仪器的表面,感受着它们的质地激动的热泪盈眶。

  “这六分仪,竟然能如此精确地测量天体的角度,咱可从来没人想到过还能这么设计.早就听闻圣孙神通广大,如今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还有那磁罗柜无论风浪多大都不会迷失,这可比指南针要厉害多了!”另一位大匠也忍不住感慨道。

  朱元璋站在阴阳炁海旁,回头满意地看着这一幕。

  大孙送来的东西,正是大明舰队远洋所必须的,这些航海仪器将成为大明水师最宝贵的财富,引领着它们精准地驶向海对面的那个国家.日本。

  有了这些仪器,从大明跨海远征日本就有足够的把握不出意外了。

  但随后,从阴阳炁海中掉下来的东西,却引起了大匠们,乃至俞通源的质疑,因为这些图纸,彻底打破了他们的造船观念。

第116章 火炮上舰?鸣梁海战是个啥?

  龙江造船厂的大匠们,争议最大的就在这叠图纸里的几个点上。

  第一,是这个图纸里的舰船,压根就没有水密隔舱。

  所谓水密隔舱,就是用水密隔板把船舱分成互不相通的舱室,这就使船舱成为独立的个体,一旦有船体破损,海水涌入船体,就可以把不同区域的舱门给封闭住,这样船只就不会沉没.这种技术是从宋朝时期开始使用在海船建造上的,在上百年的实践中已经充分验证了其可靠性,而没有水密隔舱在工匠们的眼中,是非常不专业也不安全的设计。

  第二,是图纸里的舰船,龙骨上有密密麻麻的肋骨结构,就像是一条多刺的鱼一样,这在福船的设计建造中,是根本见不到的。

  第三,则是图纸设计的舰船是分很多层的,而且每层基本上都是全通甲板,这也非常有悖于造船常理。

  第四,就是U型船身,而且这个U型的口是往内收缩的,这就使得水线处的宽度大于上甲板宽度纵剖面看着就跟一個挺着大肚子的人一样。

  这四点让工匠们极度疑惑,而看到工匠们围着图纸陷入了激烈的讨论,朱元璋虽然不懂舰船设计,但也知道应该是遇到了什么问题了。

  于是,朱元璋走到这些在圣孙坛边缘讨论的工匠们身旁问道:“可是这图纸有什么疑问?”

  俞通源是懂水师也懂舰船的,刚才龙江造船厂的大匠们讨论的东西,他在旁边听得一清二楚,他怕这些匠户不会说话触怒了皇帝,因此小心翼翼地解释道:“陛下,这图纸的设计跟咱们造船的习惯不太一样.”

  而经过俞通源的挨个解释,朱元璋就知道了,俞通源说的委婉了,这图纸根本就不是“不太一样”的问题,而是根本理念就是背道而驰。

  朱元璋耐心地听完了以后,微微颔首道:“行,咱都知道了,当年咱也是打过水战的人,知道你们的这些顾虑都是有道理的,咱问问大孙究竟是怎么回事。”

  见皇帝如此通情达理,龙江造船厂的工匠们也都松了口气.若是皇帝不管不顾,非得让他们这些人按照这叠图纸来造船,造出来的船不能用来海战也就罢了,就怕皇帝不止让造一艘,而是造一批,那可就真就白费力气了。

  不过,俞通源却总觉得,这里面应该是有哪里没搞清楚,因为这叠图纸的设计逻辑是非常完善的,没道理会犯这种低级错误甲板为什么要全通?侧面造这么多肋骨结构用来干嘛的?为何水线宽度要比甲板高?好好的水密隔舱为什么要舍弃?

  他的直觉隐约觉得,这一切似乎都指向了一个关键问题所在。

  俞通源感觉自己就差一层窗户纸就要弄明白了,可翻遍了四十多页的图纸,他还是没有搞清楚这个关键问题。

  直到朱元璋在等待了一个时辰后,从朱雄英口中得知了答案。

  ——因为甲板要放火炮而且是以数十乃至上百门来计的火炮!

  一下子,俞通源豁然开朗!

  他的双眼炯炯有神:“我知道了!圣孙殿下送来的这叠战舰图纸,造出来的战舰,就是用来对抗同样装载着火炮的战舰!”

  而听到俞通源的这句话,龙江造船厂的大匠们也醒悟了过来。

首节 上一节 61/2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淞沪:永不言败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