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的父亲太努力了

我的父亲太努力了 第46节

  邓千秋反倒很是认真地道:“这不一样。”

  “如何不一样?”朱元璋冷冷看他。

  邓千秋道:“因为我孝!”

  邓千秋一脸我有理我理直气壮的样子道::“县衙的事关系到了我爹,这是我亲爹啊,我还指着他养我下半辈子呢,他遇到了那样的大事,我能不管不顾吗?”

  朱元璋发现,这家伙似乎总有理由,可偏偏,这理由居然无法反驳。

  你总不能让他不孝吧?

  所谓忠孝,在古人的心目中,忠孝是一体的,道德观念上,一个人不孝,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知感恩,怎么可能会忠义呢?因此,孝顺的人,必然忠君。

  朱元璋此时也只能摇头,他不能推翻自己的统治基础,也不能劝人不孝。

  于是朱元璋皱着眉道:“罢,下次不可如此了,再敢如此,打断你的腿。”

  他也只能发出这样的恫吓。

  而邓千秋却笑了,其实不是他想坑这位老兄,实在是事太大,关系到了他爹的性命,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得寻找帮手。

  火烧县衙,这罪也不小,邓千秋是个谨慎的人,他来到这个世界,虽然不肯多读书,却是一名资深的法律爱好者。

  什么《大明律》,《大诰》,里头每一个条文,每一个案例,他虽不敢说研究得通透,可若是这个时代有讼师资格证的话,他自信自己可以考一考的。

  而这老兄,显然颇有能耐,既然拉他下水,这火是一定要他放的。他不放,难道让邓千秋自己放吗?那岂不是成了现行犯?

  倒不是他不信这老兄,而是做任何事,都需留一手不可。

  天气愈寒,邓千秋不得不双手拢起,跺脚。

  心里咒骂着这该死的天气,送别了朱元璋。

  朱元璋心事重重,回到了宫中。

  又过了两日,朱元璋又再三询问关于居庸关的情况。

  不过得来的消息,很是繁杂,几乎都是从宣府、河北一线来的消息,各说纷纭,因为没有徐达的亲奏,所以几乎各地送来的情报,大抵都是盲人摸象。

  这个时候,消息送来的越多,反而令这战争迷雾更浓。

  因为道理很简单,每一处都有消息,消息越多,人人都各执一词,其实就代表没有消息。

65.第65章 捷报

  65.

  “看来,可能是因为王保保的袭扰,截断了徐达的快奏,他应该已十分深入大漠了。”朱元璋皱眉起来,不由得陷入苦思。

  这个时候,朱元璋是不愿意和王公大臣们商议的,因为没有必要!

  很多时候,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看上去都好像颇有道理,可实际上,只有朱元璋明白,此等真正关系到了社稷的军国大事,只有自己进行判断,这天下没有人可以协助自己。所谓孤家寡人,可能就是如此吧。

  “是否可能是……伪帝的诱敌之策,利用伪帝在大漠之中吸引徐达,而后王保保在后截击?若如此,大军危矣。”

  他沉吟着,很快这个念头一闪即逝。

  这种想法,不是没有可能,可前线的主帅,乃是徐达,徐达绝不会贪功冒进,他是个稳如磐石的人。

  于是朱元璋阖目,想着一切可能,只是这一次,确实事出非常,教他无法预料。

  …………

  江宁县衙。

  刘吉提心吊胆了几日,原以为偷印的事,会惹来邓健的报复,这令他不安了几日,以至于他开始暗中活动起来。

  可很快,他就发现自己多虑了。

  这位新县令,非但没有进行报复,反而对他更客气了许多。

  刘吉大抵就明白,这应该是邓健在被偷了印,不禁后怕,虽然用手段将印给找回,却也知晓他刘吉绝不是好惹的。

  当初能偷印,明天能干出什么事来,那邓健不敢想象。

  因而,这位秉持着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县令,不得不展示软弱的姿态。

  甚至连清查府库的事,居然也交到了刘吉的手里。

  刘吉心里不禁得意,他领着县中主簿张海,清查了府库,随即回了县衙。

  人一到达,便有文吏过来,对刘吉道:“刘县丞,县尊请刘县丞去廨舍喝茶。”

  “好。”刘吉笑了笑,面上不无得意。

  虽说这一次盗印,没有将邓健置之死地,可至少……也让这个家伙收敛起来,开始懂得如何做人了。

  哼,只是可惜,刘某人要的是取而代之,你在任上呆一日,刘某便无一日不是寝食难安。岂能容你?

  他心里想着,此时又想着该如何请托上头应天府,甚至……将关系打到各部堂,甚至是中书省去。

  他虽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城,可毕竟也是淮西人,而且当初,一直曾为中书省参知政事的胡惟庸所用,虽说和胡惟庸的关系并不熟,可脸熟却还是有的。

  胡惟庸好义,对下头人尤其的好,当初跟着他的人,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文吏,现在也早已鸡犬升天了。

  只是如何请托,又怎么想办法表达自己的心思,却还需费一番功夫。

  他心里想着,径往后衙的廨舍去。

  “刘县丞,你来啦。来,坐下,我这儿有一事要求教。”

  刘吉一到,邓健便拉着刘吉,满面春风的样子。

  刘吉皮则是笑肉不笑地道:“使君,下官岂敢当使君求教二字。万死,万死。”

  邓健道:“伱我同在一个屋檐之下,造福一方百姓,本为一体。何况圣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刘县丞久在江宁县,对县里的情况熟悉,邓某求教,也是理所当然。”

  刘吉笑了起来,道:“请使君示下。”

  邓健亲自给刘吉斟了一副茶,方才转过身端坐,道:“清查府库的事,关系重大,现在清查了这么久,前几日的邸报,你是看了的。陛下对各县清查府库的事,也十分急促。我还见那邸报,陛下处死了几个县中的官吏,都是因为府库的账目不清楚的事。原本本官打算亲力亲为,可毕竟才上任不久,对县中的事不甚熟稔,库里有一些账目对不上,本县思来想去,此事还是刘县丞全权处置吧,一切都由你,何如?”

  刘吉听了只是想笑,这邓健看来是彻底怂了,清查府库的事虎头蛇尾,现在将这大权交给他刘吉,其实就是给一个台阶下而已。

  于是他心头得意,含笑道:“若如此,那么下官敢不尽力。”

  “甚好。”邓健动情地道:“有刘县丞资助,邓某可无忧,只是这些日子,刘县丞有劳了。”

  “使君切不可如此,折煞下官。”

  双方亲切友好地进行了交谈。

  很快,这县里便传出了消息,这县里的人,都是再聪明不过的人,且耳目灵通,此时都嗅到了一股风向。

  因而在主簿房里,书吏绘声绘色地说到了县里发生的变化。

  而那主簿张海,不由用他浓厚的江西口音道:“介样说来,噶不是这清查的事,都操持刘县丞之手?好端端的,县尊亲自主持的清查,怎的就虎头蛇尾了呢?”

  文吏压低声音:“张主簿,怕不是……”

  他声音越来越低。

  而主簿张海,脸色却变得越来越糟糕起来,他似乎开始有些惊魂不定,已没心思去理会那文吏的话了。

  …………

  南京城的南门,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雨花台。

  为了传递快奏,在这里,朝廷专设了一处急递铺。

  所有快马和急奏,几乎都从这里中转。

  而此时,有人飞马至雨花台急递铺。

  此人面色惨然,似乎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雨,他的身后,背负了一个密封的竹筒,人马刚到雨花台,这马似乎已不行了。

  马上的人火速跃下马,也不管这马的死活,只大呼道:“寻马来,寻马来,前营大军急奏,大元帅急奏……”

  这驿卒们听罢,哪里敢怠慢,火速预备了新马。

  而此人也不停歇,只咕咚咕咚地喝了一口驿卒们递来的冷茶,随即便翻身上去。

  “老兄,前营那儿,发生了什么事?”

  有好事之人,忍不住询问。

  马上的人已是坐定,他一脸疲惫,不过此时,眼里却是放光:“大捷!”

  丢下这两个字,他驾的一声,已勒马,绝尘而去。

  …………

  “陛下,江宁县急奏。”

  也该先微微垂着腰,小心翼翼地捏着一份奏报,送到了朱元璋的手里。

  朱元璋打开奏报,前些日子,他命人关注江宁县的动向,尤其是那个刘吉,因而,这县里的动静,三不五时都会传递过来。

  低头看了奏报之后,朱元璋目光幽幽,脸上带着似笑非笑。

  “呵……倒是有趣。”朱元璋慢悠悠地道。

  说着,他随手将这密奏搁下。

  也该先便又躬身上前,给朱元璋收拾御案。

  朱元璋却是背着手,他漫不经心地道:“这邓健,倒是和他儿子很像,很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果然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也该先听罢,不知自己该不该回应,斟酌着,才小心翼翼地道:“父子,父子,可不是一脉相承吗?”

  朱元璋道:“是啊,一脉相承,都他娘的擅长将人当枪使。”

  也该先听的一头雾水,此时他谨慎起来,却不敢再多嘴了。

  收拾了一番之后,也该先才道:“陛下,参知政事胡惟庸,兵部侍郎乐邵凤求见。”

  朱元璋听罢,神色微微一变,胡惟庸在中书省,虽是第五号的人物,可实际上,他主要管理的就是军队和粮草的事宜,而兵部侍郎乐邵凤,负责的也是粮草的调度。

  这二人突然求见,莫不是……前头出了什么事?

  此番出征,徐达所率领的,乃是大明的精锐。

  别看只有十数万人,却都属于百战精兵,乃是大明野战之中,能拿出来的绝大部分力量。

  一旦有失,那么……想要再进行北伐,只怕至少需要休养十年,方可重新积蓄力量。

首节 上一节 46/15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我扶苏会召唤亡灵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