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100节
司马懿道:“这种事情大将军自己定就好。不过,刚才大将军提到了荆州将领一事?”
“大将军想让谁去接徐晃的部属?”
曹真笑了一声:“荆州州治在新野,荆州刺史裴潜就在此地。去年之时在襄阳的徐晃便病了,陈群这个骠骑将军就一直待在襄阳不动弹。文聘在江夏许多年了,这个谁也挪不动。”
“我想让夏侯儒前去接任徐晃的位置。”曹真倒也不扭捏,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夏侯儒?”司马懿挑眉。
“正是夏侯儒。”曹真细细说道:“早在寿春之时,我就向陛下举荐过夏侯儒。而且此番皖城作战,夏侯儒率中坚营立功不少,而且夏侯儒所部还斩了朱桓。”
“如此的话,想来陛下应该也不会否决吧。”
司马懿面上笑着,但是心里却已经开始腹诽了。
曹真这次推荐的是夏侯儒,又不是什么外姓将领。姓夏侯或者姓曹的将军推荐给皇帝,难道皇帝会拒绝吗?
看来曹真这些时日是听陛下的话听习惯了,连这种事情还要犹豫一下。不过无妨,既然曹真来问自己,这不是送上门来的条件吗?
“夏侯儒的资历倒是也够了。”司马懿想了片刻说道:“不过我记得黄初六年、也就是前年的时候,先帝攻吴之时曾想召牵招入朝领兵,但最后未能成行。”
“牵招曾做过中护军,也曾督青、徐二州之兵讨贼,又在北方历练过多年,也到时间该升一升了。”
“牵招牵子经?”曹真思索一番之后说道:“牵招的才干我是素来知道的,只不过一直没机会给他一方之任。”
“仲达说的不错,牵招确实是个不错之选。”曹真看向司马懿:“这样吧,夏侯儒和牵招二人都报给陛下,让陛下圣裁吧。”
“一人出自中军,一人出自边境。就看陛下心意来选吧。”
司马懿面上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可脑中却有些无语之意。
不是,你都不争一争的吗?
你争一争夏侯儒,我再推荐一下牵招。讨论片刻再定夏侯儒,我还能得一个人情,这样难道不好吗?
可曹真却完全没有想这些。在曹真看来,不过是为国家选择一个边将罢了。谁适合,谁就上。
夏侯儒也好、牵招也罢,其实用谁都无所谓。
只能说此刻的曹真和司马懿,二人脑中所想之事完全没有在一个频道上罢了。
第157章 待价而沽
既然两件事情都已经论定,曹真也准备起身离去,回到自己的大将军府中。
并不是说曹真要回去忙公务,而是要回去召集府属和参军计算功劳。
皇帝在寿春之时,只是褒扬了中军诸将,具体的军功赏赐还是要等回洛阳再行公布。
不过中军功劳大致都定了。曹真作为大将军,难道给陛下报上去的功劳细节还会被否决吗?
早一天定下来,将士们也是早一点不那么焦急。
曹真从军二十余载,军队的大小将士在想些什么还是一清二楚的。
“子丹兄稍待。”司马懿却叫住了曹真,自己也从座位上站起。
曹真转身看了司马懿一眼。最近司马懿都是称呼自己‘大将军’的,怎么又叫上子丹兄了?
“仲达还有何事?”曹真问道。
司马懿脸上带笑的走到曹真身边,一边与曹真向门外走去,一边轻声说道:“子丹兄以为我家子元如何?”
曹真看向司马懿:“你家司马子元?是个少年俊才,现在不是在太学中读书吗?”
“哈哈,子丹兄说的对,确实是个少年俊才。”司马懿边走边说:“夏侯伯仁不是有一女名为夏侯徽吗?我家子元年龄也近二十了,夏侯徽也正当年纪……”
曹真用力拍了拍司马懿的肩膀,面色佯怒的说道:“好你个司马仲达!竟然惦记上我妹妹的女儿了!”
“这说的是哪里话!”司马懿不动声色的将曹真的手推开,揉了揉肩膀后说道:“夏侯伯仁已经不在了,夏侯玄年纪又小,这种婚姻之事还不是要听你这个舅舅的意见?”
“听我的意见?不行,免谈!”曹真转身就向外走去:“空口白牙,就想娶徽儿?”
“哎,子丹兄,稍等片刻。”司马懿快走几步追了上来:“如何空口白牙了?子元可是我的长子,我这舞阳侯的家业以后可都是子元的。”
“夏侯家和曹家没有家业吗,要图你家业?”曹真脚步停下,盯着司马懿说道:“先不说别人,你家司马子元,能比得上我外甥夏侯玄吗?”
“如何比不上?”司马懿这话刚一出口,立马也觉得自己说的有点过了。
“哼,”曹真冷笑一声:“论家世,徽儿家并不输你司马家。论才学,洛中年龄相仿之人有哪个能比得上夏侯玄的?论相貌,这个不用我说了吧?”
“哎……”司马懿摇头叹息。家世和才学且不论了,就算是相貌,夏侯玄也是身高八尺,被人称为‘玉树’一般,‘朗朗如日月之入怀’。
方才曹真说的这三样,家世、才学、相貌,自家儿子确实都不占优势。
司马懿神情诚恳的看向曹真:“若我儿子不行,洛中还有哪家的少年能在这三样都超过夏侯玄的?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人。”
“子丹兄,而且我听说子元和徽儿这两人,曾经在太学门口见过一次呢,还是由夏侯玄领着的。”
曹真狐疑的看向司马懿:“你是何意?”
司马懿解释道:“我家子元论家世论才学,在洛中的少年中也是一流的水平。子丹兄,这事情不如问问夏侯玄和夏侯徽自己?”
曹真摇头说道:“不准!此事我替她母亲做主了,徽儿还小,我这个当舅舅总要为徽儿找个合适人家的。”
司马懿叹气道:“子丹兄啊子丹兄,在我看来可以成为一桩美事,为何子丹兄就是不同意呢?”
曹真想了片刻后说道:“你家的儿子,我也不过是匆匆见过两面而已。夏侯玄都做散骑了,你儿子还在太学中读书呢。前程未定,你叫我如何放心?”
司马懿跺了跺脚:“子丹兄莫要难为我了!司空家的儿子,还愁没有办法入仕吗?”
曹真的眼睛左右看了一下:“这样吧,仲达。过几日等夏侯玄回洛阳之后,你让你家子元同夏侯玄一同来找我,我当面考校他一番,此事我才能最后决定。”
司马懿脸上终于笑了出来:“那自然是没问题的。就按子丹兄说的办!”
此时,千里之外的新城郡,有一人也在正在纠结之中。
魏,荆州,新城郡,上庸城。
上庸城三面临水,素来称得上易守难攻。不过由于地处偏远,远离魏、蜀边防重地,因此成为了魏蜀之间反复拉锯的地方。
孟达一身蜀锦所制的袍服,此时正在太守府的大堂中反复踱步,沉默着不肯说出半个字来。
一旁跪坐着的孟达亲信、也是孟达外甥的邓贤,正在焦急的看着自家太守在堂中来回转圈。
“舅舅考虑的如何了?”邓贤神色着急的问道。
“急什么?要沉住气!”孟达停住脚步看了邓贤一眼,随即又走到院子里转圈去了。
邓贤长叹一声,坐在席上摇了摇头。
片刻之后,邓贤如同下定决心一般,起身追了出去,走到孟达身侧拱手说道:“舅舅如何还不能定?愿意或者不愿意,我也好给使者一个答复。”
孟达瞪了邓贤一眼:“我已经定了。”邓贤声音也有些颤抖的说道:“舅舅要投那诸葛亮了?”
“投什么诸葛亮!你傻了不成?”孟达嘴角带笑的说道:“诸葛亮此人口惠而实不至,还想凭一封书信就将我策反,做梦!”
邓贤疑惑道:“那诸葛丞相在书信中是如何写的?”
孟达冷哼一声:“诸葛亮在书信中劝我,说与我友善的先帝已经驾崩,大臣中如桓阶、夏侯尚也都先后死去,说我在魏国定会受到排挤。”
“还说什么他在蜀中‘依依东望’,盼我来归。”孟达看向自己外甥:“叔平,你说他凭一封书信就想劝我叛魏,他是怎么想的!”
邓贤只是着急而沉不住气,对魏对蜀都素来没有什么倾向的。听闻孟达之言,一时间也笑了出来:“诸葛亮怕是不知道舅舅上个月刚被加官进爵了吧!”
“他定是不知。”孟达笑着说道:“安西将军、镇宁乡侯。他也只不过是武乡侯罢了,还能给我个县侯不成!”
邓贤说道:“舅舅说的极对。陛下对舅舅也是真好,加了官进了爵,还特意赏了舅舅一套鼓吹。”
“当年刘封之事,陛下都还替舅舅记着呢。”
孟达满意的点了点头:“叔平知道吗?所谓‘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说的就是我与先帝和陛下一般了吧!”
邓贤笑道:“说到底,还是舅舅之才名震魏蜀两国。要不然陛下怎么会如此重用舅舅呢?”
“是啊,才学气度都不能缺。”孟达颇为肯定的说道:“陛下对我如此之好,我也定然不能辜负陛下了。”
“邓贤。”孟达看向旁边的外甥。
“末将在。”邓贤清楚,当舅舅喊自己名字的时候,就是有公务或者正事要办了。
“将诸葛亮的书信送到……”孟达这话说了一半,又开始纠结起来了。
“送到哪去?”邓贤不解的问道。
孟达又开始在院中踱步了。
邓贤只觉莫名其妙,站在原地看自己舅舅又绕了两圈之后,方才下了狠心跺脚说道:“将诸葛亮的书信遣人送到洛阳去!等等,我还要亲笔给陛下写信说明此事。”
邓贤问道:“舅舅为何不送到襄阳去?”
孟达白了邓贤一眼:“没规矩!谈公务的时候要称太守!”
邓贤低头,心中暗暗吐槽了几瞬之后,方才拱手说道:“禀太守,按制度要送到新野去吧?”
孟达说道:“你与陈群、与裴潜熟悉吗?若这两人害我怎么办?当然是要直接送到洛阳去。”
“正好,听闻陛下这次亲征东吴大胜而归,我还要亲自写个贺表进献给陛下呢。”
邓贤没有说话,静静的等着孟达说完。
孟达见邓贤没有接话,随即又问道:“府里还有什么能送的?我要整理一些贡物,随信使一道送给陛下。”
邓贤想了想道:“府里的东西陛下也能看得上眼?无非就是些玉器、丝织、蜀锦、香料罢了。”
孟达说道:“陛下富有四海,又岂能看得上我送的东西?多少不过是一份心意罢了!”
“你现在先去收拾一下礼物,挑好的、挑贵的,这时候就不要吝惜了。挑选后好好包裹,再拿来给我看。”
“遵命。”邓贤得了吩咐之后,便行礼告退。
邓贤走后,孟达回到堂中又翻看起了诸葛亮的书信。
看了半天,孟达又拿来一卷竹简,将诸葛亮给自己的信一字不落的抄写了一遍。找个箱子藏好之后,方才将诸葛亮的亲笔信包裹了起来。
想着想着还自己点了点头,低声自语道:“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此番我又立功,若有机会,当去洛阳亲自朝拜陛下才是。”
“至于诸葛亮的使者……先让他回成都去吧,搪塞一番就是。”
且不论孟达在上庸城中谋划着自己的前程。
皇帝在陈留停留了数日后,接着又前往了大魏重地许昌城。
在许昌待了数日后,离开许昌向东北前行。从汜水关和旋门关返回了洛阳。
等到曹睿返回洛阳之时,时间正好是三月初一。
上一篇:人在特一,开局救下军区长官
下一篇:始皇尸变,祖天师也得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