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12节
身在曹魏的百姓,还有多少人能记起当初的大汉呢?
第17章 响晴薄日
“陛下,陛下醒醒。”毕进在寝殿外拖着长声,轻轻的喊着。
清晨,庭院中树上的鸟儿叽叽喳喳个不停。
榻上早已醒来多时的毛嫔,轻轻推着还在睡梦中的曹睿的肩膀,想要叫醒自己的枕边人。
曹睿虽已醒来,但他并不想结束此刻的温馨。此刻的大魏皇帝,正在赖在榻上装睡。
其实上次曹睿宿在毛嫔宫中,两人并没有发生什么。只是同殿而居,仅此而已。
两人真正有实质性的进展,是在曹睿和毛嫔深入了解了十几日之后的昨夜。
昨夜两人从星空银汉聊到神话传说,从河内风物聊到皇帝菜谱,又聊到文学诗赋,聊个不停,一直聊到了午夜时分。
随后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再然后,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的诗写得真好。
毛嫔无疑是矛盾的。这个二十岁的女子既胆大又害羞,既想得到丈夫宠爱又想矜持半分。
当时曹睿俯视着毛嫔泛红的俏脸说道:“若朕给你下旨,你是听朕的话呢,还是不听朕的话呢?”
这就有些仗势欺人了。仗皇帝的势,欺身下之人。
毛嫔也愉快的接过了这个台阶,随后两人一夜无话,直至晴天白日。
醒来后神清气爽,好不畅快。
曹睿装睡的本领实在算不得太好,俊俏的脸上睫毛微微颤动。毛嫔推他他又不动。
“陛下,卫臻卫尚书已经到陛下书房外了。”毕进尖细的嗓音在门外喊着,怪难听的。
曹睿听闻毕进话语之后,并不想让毕进进来,而是自己从榻上起身,披上一件薄薄的帛衣后,走到寝殿门口拉开了门。
“卫师傅为何到的如此之早?”曹睿向毕进问道。
毕进恭敬说道:“老奴问过卫尚书了,他说陛下第一次宫中召见,他不敢半点怠慢。此时卫尚书正等在陛下的书房之外呢。”
曹睿连忙说道:“为何不早些和朕说是卫师傅来了!”
曹睿急命内侍将衣袍递上,穿戴梳理完毕之后,便急匆匆的前往了书房去见卫臻。
还没到书房的时候,曹睿就远远见到了卫臻站立于书房门口的身影。左近并无旁人,但卫臻的身姿依旧挺立笔直。
“卫师傅,是朕来迟了。”曹睿一边向前走去一边说道。
“臣卫臻拜见陛下。”卫臻见皇帝到来,恭敬行了一礼。还未等卫臻起身,就被皇帝托着手臂搀扶起来了。
曹睿笑着说道:“卫师傅是朕的老师,就不必拘泥于俗礼了。”
卫臻一向冷清的脸上也露出些许笑意:“礼制如法度,臣又怎能不遵守呢?”
曹睿拉着卫臻的手臂向书房内走去:“卫师傅随朕进来,我们坐下再谈。”两人在书房内缓缓坐定。
卫臻此人与曹氏渊源颇深。
昔年董卓在洛阳乱政,关东诸侯纷纷起兵讨董之时,曹操欲在陈留起兵又苦于没有军饷。
是卫臻的父亲卫兹散尽家财资助曹操,以此帮助曹操在陈留招募了五千士兵。卫兹说出了‘乱生久矣,非兵无以整之’这种用武之言,更是以‘平天下者,必此人也’的话语高度评价了曹操。
不过卫兹下线的极快。初平元年,曹操在荥阳败于董卓部将徐荣之时,卫兹也率三千兵随行,而且力战而死。
卫兹对曹操和曹氏的帮助巨大,自然在卫兹死后化为了对卫臻的遗德。卫臻先是做了夏侯惇属下的计吏,后又被曹操命为黄门侍郎,而后更是入了曹操的丞相府,替曹操管理赋税之事。
属实是心腹之任了。
而在曹丕继位之后,将卫臻命为散骑常侍、封为安国亭侯,而后又陆续命卫臻为尚书、中领军等职。
更别说曹丕又让卫臻去给长子曹睿教授经典与朝政,与曹睿有着师生之谊。
什么叫根红苗正?卫臻这种臣子,在大魏就是一等一的根红苗正。
卫臻看向皇帝,拱手问道:“臣昨日在尚书台闻得诏令,陛下今日叫臣入宫是为何事?”
曹睿想了想说道:“卫师傅乃朕的老师,朕刚刚即位,欲在国事上有所进取,但又不知先从何处下手为好。”
“卫师傅可有什么可以教朕的吗?”
卫臻点了点头,但却没立即回答皇帝关于国事的问题,反而提到了一件发生在尚书台中的事情。
卫臻说道:“臣有一事要说与陛下。在陛下初次朝会之前,臣在尚书台中,当场听闻司马懿和陈群二人,向刚刚从北宫出来的刘晔询问与陛下相关之事。”
曹睿微微皱眉,但并没有说话,轻轻点了点头,示意卫臻继续说下去。
卫臻继续说道:“陈群向刘晔如此发问,问‘陛下何人’,而刘晔答道‘陛下似汉文帝’。”
曹睿冷笑一声,自己向刘晔询问鬼神之事,而后刘晔又将自己比作汉文帝。曹睿又怎能看不出来,刘晔乃是拿‘汉文帝’之意来揶揄自己、拿‘汉文帝’之名来搪塞两位辅臣呢?
曹睿不想和卫臻纠正此事,反倒拿汉文帝作为引子问起了卫臻。
曹睿说道:“若朕做汉文帝,卫师傅可愿为朕做宋昌吗?”
汉文帝刘恒还是代王之时,宋昌就以代王中尉的身份为汉文帝的亲信。而在汉文帝即位并进入长安未央宫的当夜,宋昌就被连夜命为卫将军,统领宫中之禁卫军。
卫臻饱读诗书,岂能听不出皇帝的意思?皇帝年少即位,所想所感无非就是辅臣掣肘、自己之权不得伸展。
让卫臻做宋昌,是用卫臻来与辅臣们夺权吗?
卫臻思考片刻后拱手说道:“臣久受魏室大恩,自当为陛下效死,自然愿意做宋昌。”
“不过臣以为,陛下乃先帝长子,陛下之位无人可以撼动,那自然也不用用臣像宋昌一般急迫做事。”
曹睿明白卫臻的意思,卫臻是告诉自己无需急着夺权,辅臣们一时之间不会做出什么,缓缓图之即可。
曹睿闻言,直接了当的向卫臻问道:“卫师傅,陈群、司马懿二人乃是先帝之友,而并非朕之友。以卿所见,此二人算是社稷之臣吗?”
第18章 得道多助
皇帝说陈群和司马懿二人是先帝之友,而非其自己之友。
从卫臻的角度看来,皇帝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
曹睿之所以会如此向卫臻询问,固然和卫臻是自己的老师有关,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卫臻此人极为清正严谨、从来不结党营私,朝野皆知。
以卫臻如此家世背景,大魏朝廷自然有他的一份位置,又何须与其他重臣亲近呢?
既然皇帝有问,卫臻也只能如实作答。
卫臻思考片刻后缓缓说道:“臣以为,陈公和司马公二人,乃是朝廷之望。于社稷,则臣就不知晓了。”
卫臻说的是实话。四位辅臣之中,曹休曹真乃是以曹氏宗亲之重统兵,皇帝无法也无需替换。而两位录尚书事的辅臣陈群和司马懿,成为了皇帝担忧的对象,也并不奇怪。
曹睿听闻卫臻所言后,微微叹了一口气:“朕年方二十三岁,而四位辅臣位高权重。朕不是相疑,只是心中略有不安罢了。”
卫臻点头说道:“臣明白陛下的意思,但眼下朝堂安稳,陛下不必操之过急,须缓缓图之。”
曹睿看向卫臻:“缓图是对的,但缓图须有先后之分,军权、行政、人事等等,谁先谁后呢?”
卫臻思考片刻后说道:“尚书台为国行政,陛下足可以用诏令影响,行政之权不足为虑。”
“对于军权来说,各地州郡之兵不足为虑,诸曹夏侯及亲旧领兵在外,乃是武帝和先帝旧制、且久受国家大恩,目前来看不仅无需削弱,反而要加强才是。”
曹睿听到这里插话道:“中军呢?洛阳的中军又当如何?”
卫臻微微摇了摇头:“陛下前几日去了武卫营,想必一定知道武卫将军许褚的态度了。”
“目前掌中军之人虽为陈群,但中军随武帝和先帝日久,远不是陈群一人所能指令自如的。”
“更何况大司马、大将军此时都在洛中,陈群也只是监管些日常之事罢了,绝无可能做些其他的事情,他没这个胆子也没这个能力。”
曹睿闻言说道:“若朕想要去除陈群领中军之权呢?”
卫臻斩钉截铁的答道:“陛下无需多虑。陈群身上已经身兼数职,日后陛下可以虚职替换掉陈群领中军的实职即可。”
曹睿闻言点了点头:“朕知晓了。其实朕以为,军权固然重要,可人事也是一等一的重要之事。”
“朕欲提拔一批亲旧之臣以及宗室以作依仗。中军以及散骑等官职,朕想都封一些。”
“卫师傅以为妥当否?”
此时反倒轮到卫臻不解了:“若有官职空缺,陛下选贤任能下诏任命就是。臣在尚书台负责吏部曹,陛下之命自然无所不允,哪里又会有问题呢?”
曹睿解释道:“朕当然知道下诏即可。关于人事选举,朕其实担忧的是选官的制度。”
“若为当下之事,朕自然是任命亲旧位居显职即可。但若思及长远,那就必须要选贤举能了。”
“选贤举能,选哪个贤、举哪个能呢?卿为吏部尚书,难道有本领为朕从各地直接选举人才么?”
卫臻沉默了起来。曹魏目前的选才制度,实际上是从察举制迈向九品中正制的转变阶段。
简而言之,各地州郡可以凭借德行推举孝廉,各郡中正也可以按家世和行状将人定品。
察举和九品中正都用带来的结果,自然是选官制度的混乱。换句话说,要想选拔年轻官员,要么看家世要么看德行,九品中正又刚刚推行,现今来说,本质上和汉朝之时并无太大区别。
曹睿自己当然知道后世的科举制度等等,但在如今的三国纷争之世,巩固统治基础统一国家才是当务之急,又哪能搓出来这个科举制度,把世家大族们推到对立面去呢?皇帝的问题让卫臻犯了难,从目前制度的框架里,确实很难解决这个问题。
见卫臻久久未能回话,曹睿看向卫臻轻轻说道:“卫师傅以为太学如何?”
卫臻疑惑:“太学?太学乃是研习经典之处,且如今之太学早就破败,不复汉朝之盛况了,陛下这是何意?”
曹睿问道:“各地州郡离洛阳太远,但太学就在洛阳之中,太学学生的各种情况都可以及时考评。”
“如果太学的学生可以为官,再选用各地人才进太学而考评,岂不能真正选拔出才德优异之人?”
卫臻一愣,太学不就是个学经之地么,皇帝如何将太学与做官联系在一起了?这两者似乎并没有必要的联系。
卫臻问道:“陛下若以太学的学生来直接选官吗?此事并无前例,陛下问臣,臣一时间也不知道如何着手。”
曹睿想了一想:“如今太学之事是谁在负责?”
卫臻答道:“太学之事,目前正在由太尉钟繇兼领。”
曹睿点了点头:“太尉年高德劭,朕即位不久,正需要借太尉的老成持重。卫师傅,你说朕去钟太尉府上探望一番如何?”
卫臻回应道:“太尉乃是朝廷人望所在,陛下亲去探望,乃是亲近臣下之举,臣自然赞同。”
言谈一番之后,卫臻也准备辞别皇帝,回到尚书台中去,曹睿也是起身相送。
就在卫臻将要出门之时,曹睿貌似不经意般问了一句:“卫师傅可愿为朕做一任尚书令?”
上一篇:人在特一,开局救下军区长官
下一篇:始皇尸变,祖天师也得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