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13节
曹睿自己当然知道后世的科举制度等等,但在如今的三国纷争之世,巩固统治基础统一国家才是当务之急,又哪能搓出来这个科举制度,把世家大族们推到对立面去呢?
皇帝的问题让卫臻犯了难,从目前制度的框架里,确实很难解决这个问题。
见卫臻久久未能回话,曹睿看向卫臻轻轻说道:“卫师傅以为太学如何?”
卫臻疑惑:“太学?太学乃是研习经典之处,且如今之太学早就破败,不复汉朝之盛况了,陛下这是何意?”
曹睿问道:“各地州郡离洛阳太远,但太学就在洛阳之中,太学学生的各种情况都可以及时考评。”
“如果太学的学生可以为官,再选用各地人才进太学而考评,岂不能真正选拔出才德优异之人?”
卫臻一愣,太学不就是个学经之地么,皇帝如何将太学与做官联系在一起了?这两者似乎并没有必要的联系。
卫臻问道:“陛下若以太学的学生来直接选官吗?此事并无前例,陛下问臣,臣一时间也不知道如何着手。”
曹睿想了一想:“如今太学之事是谁在负责?”
卫臻答道:“太学之事,目前正在由太尉钟繇兼领。”
曹睿点了点头:“太尉年高德劭,朕即位不久,正需要借太尉的老成持重。卫师傅,你说朕去钟太尉府上探望一番如何?”
卫臻回应道:“太尉乃是朝廷人望所在,陛下亲去探望,乃是亲近臣下之举,臣自然赞同。”
言谈一番之后,卫臻也准备辞别皇帝,回到尚书台中去,曹睿也是起身相送。
就在卫臻将要出门之时,曹睿貌似不经意般问了一句:“卫师傅可愿为朕做一任尚书令?”
卫臻推辞:“谦退乃是臣子的美德,臣虽与陛下有教习之谊,但臣并不愿骤得此位,还望陛下成全臣。”
见卫臻不愿,曹睿只能点头:“朕知晓了。”
……
刚刚是曹睿与卫臻二人单独奏对。现在卫臻走了,身为散骑侍郎的钟毓进了书房,站在书房的角落里等待皇帝召唤。
曹睿看了一眼钟毓:“钟毓,你父钟太尉身体可还康健?”
钟毓见皇帝问起自己父亲,连忙回应道:“谢陛下挂念,臣父身体康健,只是因年迈之故,最近数年常有腿疾。”
曹睿问道:“太尉有腿疾,是否影响走路?”
钟毓答道:“回陛下,自然是有些影响的,臣父走起路来,远不如早些年好了。”
曹睿点了点头:“既然如此,朕应当如太傅家里探望一番。钟毓,给朕引路吧。”
钟毓此时略显慌张:“陛下真要到臣家里去?是否可以容臣通禀一声呢?”
曹睿看了眼钟毓没有答话,径直迈步走出门去了。
钟毓见皇帝已经出门,也只能赶紧跟了出去。
第19章 人如美玉
太尉府内。
七十六岁的太尉钟繇,正卧在榻上闭眼安神。房门被轻轻敲了几下,没等钟繇开口回应,一个少年就急匆匆的主动开门进来。
钟繇转头一看,来人正是自己的儿子钟毓。
钟繇疑问道:“毓儿,你此时不在宫里当值,怎么回到家里来了?”
钟毓连忙行礼:“父亲,陛下到府里来看望您来了,遣我进来通报您一声。”
钟繇略显浑浊的双眼瞬间显露一丝光芒,随即说道:“毓儿,赶紧叫人把我抬到前堂里去。”
钟毓不敢怠慢,连忙吩咐门外候着的两名僮仆进来。两人一前一后抬着一副特制的滑竿,将钟繇送至前堂内。
魏国和汉朝类似,最顶级的一档官员唤作三公,分别是太尉、司徒、司空。
此时魏国的三公,均是‘年高德劭’之辈。
太尉钟繇,魏国的第二任太尉,曾被曹操誉为萧何一般的人物。曾因为邺城魏讽造反,钟繇被连坐贬为庶人。
但因为钟繇与曹丕私交颇好,在第一任太尉贾诩过世之后,钟繇从廷尉被封为太尉。
司徒华歆,早年间和名士管宁同席而坐。见到地上的金子,华歆捡起来后看到管宁的脸色,又转手把金子扔掉。
在曹丕以魏代汉的过程中,华歆负责带兵进宫搜寻伏皇后。伏皇后藏在墙的夹缝之中,是华歆亲手将伏皇后拽出来的。
司空王朗,年轻时曾在江东任职会稽太守。孙策横扫江东的时候,王朗曾经多次率军击退孙策的部队。
此时的王朗,也还没有升为司徒。
曾作为第一任太尉的贾诩更不必说。贾诩贾文和嘛,‘毒士’的外号名满天下。
贾诩、钟繇、华歆、王朗,这四位前任或现任的魏国三公,真的称得上是‘年高德劭’,或者说是‘众正盈朝’。
曹睿在堂中上首坐定,闲得无聊发呆之时,钟繇总算被僮仆抬了过来。
钟繇连声告罪:“陛下亲至臣府,老臣未能远迎,罪过罪过。犬子钟毓也未能告知臣一声。”
曹睿说道:“太傅作为百官师长,实在如国家腹心一样重要。朕初继位,对于国家大政如何处理,正需要向太傅请教咨询啊。”
钟繇摇头说道:“臣已老迈昏聩,实在担不起陛下重托。”
曹睿微笑道:“太尉可是不愿教朕?”
钟繇慢悠悠的拱手说道:“老臣岂敢,陛下天资英断沉敏练达,岂是臣能置喙的。”
曹睿说道:“太尉莫要谦辞,朕今天主要是来看望太尉身体的。”
此时的曹睿,看着坐在一旁垂垂老矣的钟繇,怎么也想不通这样的一位老人,是在去年生下幼子钟会的。
莫非真有房中术的真传?面对这位比自己祖父曹操还年长的老人,曹睿当然不好意思去问。
曹睿说道:“太尉腿疾可还要紧?”
钟繇说道:“老臣的这两条腿,自三、四年前就不大好了,每至阴雨天气,就愈发疼的厉害。承陛下的洪福,今年夏天多少好转些了。”
曹睿点点头:“太尉好转些就好,朕就不担心了。”
“朕近日整理先帝遗物,发现一物与太尉有莫大的渊源。”
钟繇问道:“陛下所言何物?”
曹睿对着钟毓使了个颜色:“把那个盒子拿过来。”
钟毓双手捧过一个盒子,曹睿笑着问钟繇:“太尉见此盒,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钟繇轻轻摇头:“陛下,臣实年迈,当真记不得了。”
曹睿将盒子打开,从中取出一块沁色温润的玉玦,递给了钟繇。
钟繇颤巍巍的抬起手来,接过这块玉玦,翻来覆去的看了片刻,露出恍然的神情。
“这块玉玦是先帝之物,臣已想起来了。”
曹睿微笑:“正是先帝之物,朕听闻昔日太尉将此玉玦赠与先帝,思及太尉功勋,朕故有此行。”
钟繇摸了摸自己的长须:“臣想想,这已是建安二十年的事情,过去已有十一年之久了。”
“昔日臣在长安为武帝筹措军资粮饷,先帝在孟津监督转运。先帝爱好美玉,听闻臣手里有这枚玉玦,就派了荀仲茂来问臣。”
“臣知先帝品行高洁,此玉玦若在先帝手上,美玉配先帝的美德正是相得益彰,因此就将此玉玦赠与了先帝。”
曹睿笑着说道:“先帝定是十分喜爱此玉,朕在先帝房中,发现此物置于架上最高一层。”
“正如钟太尉的功勋,在国家众臣之首一般。”
钟繇年迈的脸上看不出特别的神情。无事不登三宝殿,皇帝此次来钟繇府内,定不是仅仅给钟繇看这块玉的。
钟繇缓缓说道:“先帝恩德臣没齿难忘,臣和钟家定会为了大魏竭力尽忠。”
钟繇双手捧起,又将玉玦递给了曹睿。
曹睿看向这块玉玦:“美玉虽好,不及太傅高洁的品行啊!钟毓,过来。”
侍立父亲身侧的钟毓几步走了过来。平日在皇宫里,身为散骑侍郎的钟毓是要站在曹睿身后的。今日在钟府中,皇帝是客,钟毓也就站在了自己年迈父亲的身旁。
曹睿小心将这块玉玦放进盒中,将盒子递给钟毓:“太尉将此宝赠与先帝,朕作为先帝之子,今日又将此玉赠于你。”
“钟毓,要努力做个像太尉一样的贤臣啊!”
钟毓惊疑的看着曹睿的手。这个少年完全没有想到,皇帝来探望自己父亲,竟拿出了这么一个有渊源的物件,还送给了自己。
钟繇苍老的声音从钟毓背后传来:“毓儿,还不谢恩。”
钟毓连忙双膝跪地,双手举起接过了装着玉玦的盒子,话都说得有些吞吞吐吐:“陛下赏赐臣,臣不胜惶恐,不胜惶恐。”
老谋深算的钟繇明白,曹睿来到自己府上,定不是为了叙叙旧、赏赐个物件这么简单。
他老子曹丕昔日与曹植争储,用尽各种办法争取曹魏的大臣们支持。
当时曹操远在汉中,曹丕竟然托曹植给钟繇带话,说曹丕听说钟繇有块美玉,希望能够鉴赏一下。
这要的是玉吗?当然不是,要的是钟繇的支持。
若钟繇当着曹植的面,把这块玉遣人送给了曹丕,自然意味着钟繇支持曹丕,而不支持曹植。若不给曹丕,则又拂了曹丕的面子,今后不知会出怎样的事端。
本不想这么早站队的钟繇,就这样因一块玉,被迫的站了曹丕的队。
一块玉而已,颍川钟家给的起。
可钟繇遣使快马送出这块玉的时候,万万想不到十一年后,这块玉又会被曹丕的儿子送给自己的儿子。
曹睿啊曹睿,你到底想干嘛?
第20章 九品中正
钟繇还摸不清曹睿的来意,但他可以肯定的是,曹睿肯定有所意图。
既来之且安之,就听听曹睿接下来怎么说吧。
钟繇见钟毓得了皇帝赏赐,用手撑住席子,作势欲要起身行礼。
曹睿连忙说道:“太尉不必多礼,您是国家长者,自当安坐席中。”
钟繇叹了口气:“臣替犬子谢过陛下赏赐,臣年岁已高,自恐时日无多。将来家庭兴旺,恐怕就要指望钟毓这个少年了!”
曹睿心里暗中腹诽。你钟太尉说指望钟毓,殊不知你现在才一岁的儿子钟会,将来会做下多大功业!
曹睿依旧面带笑容:“钟毓聪颖,定能成为国家股肱。对了太尉,朕听钟毓说,太尉另有一个幼子唤作钟会的,不妨也让朕见一见。”
钟繇吩咐钟毓:“毓儿,陛下有召,快些将你弟弟抱出来。”
上一篇:人在特一,开局救下军区长官
下一篇:始皇尸变,祖天师也得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