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189节
此番诸葛亮率队北伐,全军有足足八万人之多,占了蜀汉总兵力的三分之二。
入了十二月,正值陇右的气候最冷之时。近一二十年来,冬季的气候越来越冷的厉害。
天气寒冷,带来的不仅是冬日里军事行动上的缓慢,更有从后勤、健康、以及一系列数也数不完的问题。
“我此番出兵,也是强违天时啊!”
西县城外的蜀军大营,诸葛亮站在中军大帐外,望着天空中不断飘下的细碎雪花、和大营内外忙碌修建营垒的士卒们,长叹一声感慨了起来。
长史向朗在一旁劝解道:“丞相不必为天时过分担忧。冬日天寒,不仅我们汉军受冷、魏军其实也是一样的。”
“快到年底了,陇右五郡的魏军定然没有准备,如此冷的天气下与我汉军作战,恐怕斗志、人心只会更加沮丧。”
雪花不断飘落在诸葛亮的肩上和冠上,口中呼出的白气肉眼清晰可见。天色已经越来越晚,在营中梭巡着的军士们也开始要换班了。
此番出兵,在武都郡将大军汇聚完全后,北上时几乎一日未停,此时的大军已经在西县集结、休整了两、三日了。
诸葛亮轻声问道:“算起时间,高翔应该已经快到冀县了吧?”
向朗应道:“禀丞相,高翔将军率领两千骑兵,五日前在北砑处与我大军本部分开。按军令来说,他北上到达洛门后,一千骑兵向东至天水郡的冀县,一千骑兵向西面的南安郡去。”
“路程估算的话,高翔将军今晚差不多能到冀县。”
诸葛亮点头道:“叫众将齐至中军大帐,本相要点明日出征之将!”
“遵命。”向朗拱手应道。
大约半个时辰后,西县附近屯驻的各将、以及相府的官员,悉数到了中军大帐之中。
虽然已经从汉中连续行军了将近二十天,军中各将、相府各官员依然是气势高昂,并未显出半点疲态来。
汉室兴复、讨灭魏贼。
这句自刘备称汉中王时就传下来的口号,已经牢牢篆刻到了每一个蜀汉将官的心中。此时的他们行在军中,心中充斥的更多是热血、宏愿和大战将至时的兴奋。
诸葛亮环视一周,满意的问道:“大军自武都至此,前后进军的部队甚至差了两、三日的路程。今日下午,大军终于在西县集结完毕。”
“西县扼守要地,向北可至冀县、向东北可至上邽、临渭,向西北可至南安郡、陇西郡。”
“兵分三路,本相在西县的大营这里居中指挥。”
诸葛亮看了一眼马谡:“幼常,将此番进军的战略目的与诸将解说一下。”
“遵命。”马谡拱手,随即挺胸昂然的站在诸葛亮的侧前方,朗声说道:“如今王师已至天水郡,如从全局来看,第一要务乃是切断陇右与关中之间的通路,第二是攻略陇右各郡县。”
“此番分兵,西路军负责逼降和攻克陇西郡、南安郡。”
“中路军负责攻克冀县、上邽两处,进而攻克广魏郡的临渭,断绝渭水道,阻魏军从此处来援。”
“东路军则负责绕过上邽、然后北上,堵住陇山道、阻止魏军大部来援,并且攻克安定郡。”
说罢,马谡转身向诸葛亮行了一礼:“禀丞相,已经分说完毕。”
诸葛亮捋须颔首,问道:“可还有人不清楚的?”
帐中众将纷纷表示没有疑问。
而且也确实没有什么值得疑问的。
此番蜀汉兴八万大军攻伐陇右,战略目的就是为了割陇右、凉州以肥大汉。
为了实现这个战略目标,有两个最为关键的目的要达成:
首先,一定要尽力阻止关中的魏军来援,并且要击败前来援助的魏军,这是此次用兵的重中之重,必须火速达成。
其次,必须尽快攻克陇右各郡各县,这样才能集中兵力与来援的魏军作战。
诸葛亮近日的用兵,也是完全执行着这一方略。
祁山堡易守难攻?
那就留三千兵扎营在祁山堡以外。两倍的军队,足以防止祁山堡内的军队滋扰粮道,也使其起不到任何作用。
西县一时也难攻下?
那就在外修筑大营,将其团团围住,而且诸葛亮本人就拿西县作为指挥驻地。或被攻克、或主动投降,平定西县只不过是意料中的事情了。
见众将均无疑问,诸葛亮从席上站起,神色整肃的看向众将,眉目中满是坚信与笃定,即刻开始点将起来。
“振威将军袁綝、昭武中郎将胡济、广汉太守张翼何在?”诸葛亮朗声问道。
“末将在!”三名将领拱手出列。
“由振威将军袁綝督西路诸军,率一万两千人,负责攻击陇西、南安两郡。”诸葛亮当众宣布道。
“谨遵丞相号令!”三将齐声答道。
诸葛亮神情依然严肃,继续点将:“征北将军吴懿、阴平太守廖化、宁远将军黄袭、右中郎将宗预何在?”
“末将在!”四名将领接着出列。
诸葛亮沉声说道:“你四人为中路军,各领本部、合计共三万众,负责攻取天水郡的冀县与上邽两城。”
“中路军离西县最近,由本相亲自指挥。若冀县、上邽两城得其一后,本相将至前线坐镇。”
“谨遵丞相号令!”吴懿等四将也纷纷应道。
早在半年前,诸葛亮刚至汉中之时,就已渐渐将从全益州各郡汇集而来的军队,按照将领分配了下去。
因此临战之时,各员大将早就与自己部下的偏将、裨将和校尉们,磨合了许久。到了真正战时,直接将军令分派至各将身上就好。
蜀汉八万大军,在祁山堡留了三千驻守,高翔领了两千骑兵先行北上,诸葛亮自己这里还要留大约三千兵力看住西县。
而去了西路军和中路军的四万余人后,东路军的兵力也已经呼之欲出了,那就是足足三万的兵力。
而此时在帐中,还未被诸葛亮点名的将领依然还有许多。
镇东将军赵云、镇北将军魏延、讨逆将军吴班、鹰扬将军陈式、扬武将军邓芝、建武中郎将王平……
可谓是人才济济。
此时的诸葛丞相,心中所愁的还是派哪员将领,而不是无人可用。
虽说已经有一个名字就在嘴边,但诸葛亮看着帐中众将、相府众臣们,望向自己而且带有期盼的眼神,一时间竟有些犹豫了起来。
此刻正是点将的时候,诸葛亮在帐中的这一犹豫,反倒让下方站着的不少人觉察到了端倪。
见诸葛亮沉默,魏延左右瞄了两眼,随即昂首挺胸的迈步出列,站在帐中向诸葛亮拱手说道:
“禀丞相!末将愿为丞相督东路军!”
第252章 反复思量
话音刚落,帐中所有人的目光便即刻向魏延注视了过来。
魏延丝毫不露胆怯,反倒继续昂首说道:“丞相,昔日先帝用末将为汉中都督时,末将曾与先帝有言,‘若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若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
“如今八年过去,今日在丞相帐中,末将仍是此话。”魏延的话语掷地有声:“若张郃举关中之众来,末将请为丞相吞之。若魏帝曹睿举天下而来,末将请为丞相拒之。”
“定不负丞相‘断陇’之策!”
此时此刻,单从气势上来说,魏延站在帐中睥睨的神情,似乎已经压过了所有将领。
但此时已经年过六旬的赵云,轻咳一声随后出列。花白的须髯配上依旧英武的面容,以及沉稳如山一般的雄壮身姿,刚一站出还未开口,就与魏延在气势上分庭抗礼了起来。
“丞相。”赵云拱手道:“追念先帝、兴复汉室之责,末将一日不敢忘记。若算起来,末将从初随先帝、至今已经三十余年了。”
“相识数十载,末将用兵、为人如何,丞相早已清楚。若丞相肯付末将此任,末将定为大汉立功!”
赵云语气平静的说了一番,在场众人尽皆闭口不言。
若论起资历来,此时此刻的中军大帐内,还有谁的资历能比赵云更深吗?公孙瓒尚在的时候,赵云就在刘备的军中为主骑、替刘备执掌骑兵了!
就连诸葛丞相,论起资历都不能超过赵云半分。
诸葛亮默默站在堂上,心中却泛起了波澜。强行忍住回忆往事的心情,此时的诸葛亮心中,却有着另一番考量。
事情不是这样算的。
魏延拿着为先帝镇守汉中的资历,可他在汉中这八年,打过一场大仗吗?连平乱之事几乎都没有过!
赵云资历是老,但哪一场仗是作为统兵之帅了?要么是作为攻坚的利刃、要么是作为突击的快箭。统领大军的能力,并未在赵云的履历中体现出来。
魏延也好、赵云也罢,在蜀汉的上一场大战、汉中之战中,所做的都是突袭、劫粮、袭扰这些任务。
而此番东路军的‘断陇’之任,在三路军中是最为重要的。最需要的就是有人坚定的执行自己的命令。
换句话说,不需要这个人有什么过深之履历。要的就是此人全靠自己之命统兵、从而坚定不移的执行自己的每一条军令。
诸葛亮深吸一口气:“镇东将军赵云、镇北将军魏延、讨逆将军吴班、扬武将军邓芝、建武中郎将王平!”
“末将在!”五人站在帐中,纷纷拱手应道。
而此时,诸葛亮却喊出了一个令所有人意外的名字:“丞相参军马谡何在!”
“属下在!”马谡朗声答道。
诸葛亮肃然看向阶下众人,用威严而不容质疑的声音说道:“命丞相参军马谡为前部督,督赵云、魏延、吴班、邓芝、王平五将,经上邽北上至略阳一带,阻击西援之敌!”
诸葛亮的话语一出,帐中众人在惊讶之余,也都或多或少存了些尘埃落定的感觉。
马谡与丞相之间,有师生之谊、更有日日相佐的情份。
而诸葛丞相的威严,早在先帝刘备入蜀之后,就渐渐无人敢于质疑。等到先帝死后、托孤丞相,更是在朝中无人可比。
前年讨伐南中大胜归来,用兵如此神速、又进展如此之多,也再没有人怀疑丞相的军略了。
既然丞相要用马谡,那么一定有丞相的道理在。
魏延、赵云、吴班……
且不说马谡如何。有这些宿将在,难道还抵不过一个魏国的张郃吗?当年争夺汉中之时,诸将在先帝麾下、可是将张郃打得连连败退!
马谡第一个高声应道:“谨遵丞相之令!属下定不负丞相重托!”
魏延和赵云等将也反应了过来,一并向诸葛亮行礼领命。
……
且不说诸葛亮如何与定好任务的众将,如何在帐中解说军略。
与此同时,天水郡郡治冀县城内,太守马遵正面临着人生的煎熬时刻。
而这煎熬时刻,正是由于当下兵临城外、蜀将高翔的一千骑兵带来的。
此时是十二月一日下午。
上一篇:人在特一,开局救下军区长官
下一篇:始皇尸变,祖天师也得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