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我不是曹睿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236节

  不知又是谁会接任曹洪所统的中垒营呢?

  司马懿接话道:“按陛下先前的分派,右将军朱盖在战后并无职司,恰好可以回到中军中、顶替曹洪之位。”

  曹睿瞥了司马懿一眼:“中军员额五万,其中武卫营就占了两万五千。许褚这个武卫将军只是日常负责武卫营运转,营中诸两千石将领,或统兵两千、或统兵三千,战时皆独自听从大将军调派。”

  “略阳之时,朕看夏侯和不是领兵打的颇好吗?他今年二十五岁,与朕年纪相仿、领三千兵不也没差错吗?”

  “就将中垒营拆分好了。”曹睿淡淡说道:“七千兵的员额,正好可以分成三个两千石统领。”

  司马懿道:“夏侯和亦是年轻有为,宗亲将领中亦有许多青年才俊。曹纯之子曹演、大司马之子曹肇,皆是一时之选。”

  曹睿点了点头:“曹演在武卫营中为司马,曹肇在寿春任参军。回洛阳后记得提醒朕一下,将此二人擢升为两千石校尉、入中军领兵。”

  “臣记下了。”司马懿道。

  此时,司马懿心中也嘀咕了起来。

  若说中军将领何人与司马懿最为不和,恐怕就是卫将军曹洪了。

  去年搞出曹洪乳母淫祀一案时,陛下对曹洪也只是象征性的惩处了一下,并没过多动作。

  好在曹洪现在终究是恶了陛下的心意,即将滚回家中养老。若不惩处曹洪,又如何给张郃一个交代?其他降将又怎么看?

  但陛下刚做出将曹洪撤职的决定,就又准备提升两位曹氏之人领兵。陛下身边最为得力的夏侯献,也一直没有负责作战任务、只负责陛下戍卫之责。

  中军抓得如此之紧,果然有武帝之风啊。而如此看来,中军的领兵之权定会进一步分割。

  陛下可以讲人情,但万万不会拿中军做人情……

  曹睿神色淡然的问道:“按照原定计划,八日至卤城、九日、十日两日休整,明日继续进军。”

  “后勤调度的方案都做好了吗?”

  司马懿拱手回应道:“禀陛下,粮草转运的方略也已定下。此番行军后勤通路并无前例可依,因而调度方略都是新拟的。”

  曹睿打断了司马懿的话:“朕记得朝廷大军九年前进军过武都,但彼时乃是从陈仓道出兵对吧?”

  “从陇右进军还是头一次。”

  司马懿回答道:“正是。此方略乃是由陈季弼与邓士载一同完成的。”

  曹睿来了兴致:“陈矫庶务如此之多,怕是邓艾做得多些吧?朕在略阳接见过他一次,而后便再没见过他了。”

第310章 坚壁清野

  司马懿笑道:“陛下明鉴,邓艾此人做事确为得力。”

  “他细细审问过了略阳投降蜀军,查清了蜀军进军路线与粮道后,又将蜀军沿途几处可能重兵防守的地方做了分划。”

  曹睿颔首道:“知山川地理而后用兵,这也是为将的基本功了。邓艾能识地理、懂后勤调度,就已经算有潜能了。”

  “邓艾是怎么说的?”

  “陛下,且容臣去取舆图来。此前张翼所画舆图虽然大体上都有,但到了具体细节、还算失于详尽。”司马懿拱手道。

  “司空去吧。”曹睿吩咐道:“再将大将军、征西将军,还有陈矫牵招一并唤来。”

  片刻后,众人齐至大帐之中。

  司马懿介绍了一番行军路线之后,曹睿看向曹真张郃二人:“方才司空说得明白,并无太多路线可行。”

  “西汉水作为运粮坦途自不必说,但大军行进、却不完全按照西汉水的走势而来。”

  “自祁山沿建安川水南下至建威,再沿洛谷水至武都,再从武都向东南方向的下辨行军。”

  武都郡以武都县得名,而此处所说的武都就是武都县城。可此时的武都郡治却在下辨。

  曹睿扫视了一遍臣子们,沉声说道:“具体进军方略由诸卿决于朕前,然后大军先锋明日开拔!”

  “大将军有何方略?”

  曹真沉默几瞬,随即语气坚定的拱手说道:“禀陛下,此番进军确与以往不同,应当谨慎而行。”

  “从祁山南下,四十里可至建威,其间河谷平缓、宛如祁山附近的西汉水河谷一般,大军可以纵横无碍。”

  “从建威南下,复有一百里可至武都。山路狭窄大军必须缓行,宛如此前大军从上邽南下、经木门道而至卤城、祁山一般。”

  “而从武都到下辨约有一百四十里,其间或为山路、或为丘陵,亦非行军坦途。”

  曹真看向皇帝:“臣的想法是,不若在祁山此处分兵。”

  “一部在祁山、建威岔路驻守,与祁山堡守军协防之时、同时扼守西侧西汉水要地,防止蜀军经西汉水至大军身后。”

  “另一部向南攻建威,经建威南下至武都。”

  “待攻取武都后,再择机而行攻取下辨。”

  曹睿轻轻颔首,随后看向张郃:“征西将军以为该如何用兵?”

  张郃嗓音低沉回答道:“臣也是与大将军一般看法。”

  “建威不足虑,真正关键要地在于武都、下辨,以及下辨以东的河池。蜀军若防守,定然会在下辨河池一带重兵以阻,以防大魏军队东西合围!”

  “说得好!”曹睿点头说道:“大军在祁山可以南下攻取武都,陈仓驻军亦可以沿故道向西南进发武都!”

  “朕记得关中此刻尚有一万八千五百外军,以及九千郡兵对吧?”

  “正是如此。”曹真答道:“可命朱盖或者夏侯儒统兵自陈仓进发。”

  曹睿思索片刻:“就让夏侯儒统长安所剩的一万五千兵马沿陈仓南下吧?”

  “诸卿以为如何?”

  “甚妥。”

  “陛下圣明。”

  众臣纷纷表示赞同,曹真出言说道:“留右将军朱盖守陈仓、关中护军辛毗守长安。”

  “平南将军夏侯儒统率其在荆州带过来的一万兵、加之牵镇西所遗五千兵,共计一万五千之数。”

  “从祁山沿渭水道传令至长安约八日。夏侯儒若从长安进军,至少要七百五十里,至少要二十余日。”曹真补充了一句:“臣当年从长安进军下辨的时候,自己走过此路的。”

  “这般说来……”曹睿心中暗暗计算着大军汇合的时间:“夏侯儒率一万五千兵进军河池,最少也要一月了?”

  “正是如此。”曹真与张郃一并点头。

  曹睿又转头看向司马懿、杨阜等人。思索片刻后,司马懿、杨阜、陈矫三人也一并赞同。

  既然夏侯儒从长安至武都的大约时间已经确定,曹睿肃然看向自己的诸位臣子:“夏侯儒要一月能至河池,从祁山至下辨,无非一共三城、二百八十里路罢了。”

  “一月之内,能否为朕攻至下辨?”

  曹真、张郃一并应声。

  “那好,朕就命征西将军督诸军为前部,朕与大将军自为后部。”

  “张将军,你要多少兵?”曹睿直直看向张郃。

  张郃思索几瞬,轻咬下颌说道:“禀陛下,臣本部加之鹿磐、郝昭二将所部,现尚有一万一千之数。”

  “请陛下将中军两万步卒与臣一万五千,再与臣五千骑兵。”

  “三万之众作为前部,攻取建威、武都已然足够,兵若再多也无甚益处。”

  张郃说得倒是实话。有时候并不是兵多就一定好的,三万军队足够在陇南的山地间行进攻伐的了。

  “大将军觉得呢?”曹睿又问向曹真。

  “臣以为可以!”曹真干脆答道:“此处离武都不过一百余里,骑军大部都留在祁山,若有警讯也足以为援!”

  曹睿点头道:“征西将军张郃!”

  “臣在!”张郃起身至堂中,躬身一拜。

  “朕将典满、夏侯和二将所部五千骑尽数与你,另派武卫将军许褚率一万五千步卒悉数听你调遣。”

  “明日大军进发!待攻取武都之后,朕亲亲至武都与你汇合!”

  “臣张郃遵旨!”张郃严肃以对。

  “杨卿!”曹睿看向杨阜:“你随张将军一并南下,襄助军略。”

  “遵旨。”杨阜起身答应下来。

  “大将军,明早遣信使持朕诏书前往长安,命夏侯儒出兵陈仓!”

  “臣领旨。”曹真答道。

  曹真已经习惯了率中军随在陛下身边的安排。不知何时,曹真的心态已经悄然发生了转变。以大将军之尊,安于陛下之侧统揽全局,想来倒也不错。

  ……

  二月初十,征西将军张郃督步骑三万一千众南下,当日下午骑兵便占据了几成空城的建威。

  二月十三日,张郃率军抵达武都城下之时,守卫城中的五百蜀军当即弃城而逃。

  十四日晚,一封来自前线张郃处的军报抵达了祁山大营处。

  在张郃率三万一千众南下之后,此处剩余的两万八千中军,正在紧锣密鼓的、以祁山堡为依托修建长久驻军的军垒。

  按照司马懿的说法,先筑营垒、再筑城池、后迁羌人,这般顺序是最为合适的。曹睿也准了司马懿的建议。

  而张郃的军报,却让率先接到军报的曹真极为诧异。

  “陛下,张郃的军报送来了,武都已克。”曹真手里攥着军报,径直走进了皇帝所居的大帐。

  “武都拿下了?这是好事,大将军为何眉头紧锁?”曹睿不解问道。

  “蜀军弃城而逃,武都城并未防守。”曹真将军报双手递至了皇帝面前:“臣几句说不详细,还请陛下看一看军报吧。”

  军报是张郃与杨阜二人共同署名所发。

  在文书中,张郃与杨阜推测,蜀军之所以在建威、武都二城全不设防,乃是要诱大魏之军深入武都郡中,意图在下辨一带狙击王师。

  曹睿将手中竹简放在桌案上,抬头看向曹真:“诱敌深入?朕记得武都、阴平二郡早就几乎无人了吧?都被武帝迁走了?”

  “正是。”曹真答道:“张郃也在军报中说,武都几乎就是空城一般,早就没了什么人烟。”

  “当下情况,更像是诱敌深入加上坚壁清野。”

  坚壁清野吗?

  曹睿轻笑了一声,只是以诸葛亮此人的性格,断然不会作开门揖盗、等着大军入汉中之事。

  下辨、河池?又或者是更靠近汉中一些的沮县?

首节 上一节 236/37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特一,开局救下军区长官

下一篇:始皇尸变,祖天师也得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