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我不是曹睿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247节

  曹真应道:“臣知晓了,稍后就去分派。”

  曹睿指了指姜维:“既然为将,就不要随在朕身前了。且去你本营候着吧,等大将军的分派。”

  姜维眼中流露出一丝不舍之意,但很快便收拾好了心绪,拱手行礼后告退。

  司马懿此时心中颇为感叹。

  当日太学初立之时,陛下两次亲至太学授课、司马懿当时心中还存着一丝疑惑之意。

  但在亲眼目睹姜维得了行中护军之职后,司马懿除了感慨姜维升迁之速外、还想起了更多的事情。

  所谓行中护军,就是代理中护军的意思。

  很明显,姜维资历尚浅,陛下并没有让姜维负责中护军分内的武官选举等事。

  而是借着行中护军的头衔,将桓范的四千骑兵统率起来。

  这种重视程度,在陛下登基之后是绝无仅有的。

  若假以时日,想必姜维定会如今日的牵招、张郃等人一般,执掌一方军务吧?不过现在论及此事尚早,还是且行且观吧。

  想着想着,司马懿竟在心中有了一丝叹气之意。

  同是第一批太学的学子,姜维就能侍奉君前、得授显职。

  随军到了陇右的近百名太学郎,都会在此负责羌人屯田之事,为履历上划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自家长子师儿……

  若是此番回军洛阳之后,定要以从政之功、来换取司马师的开释!

  ……

  不过两日后,亲率六千步卒、与魏延在青泥水河谷中对峙着的郭淮,便传来了魏延撤军的军报。

  出于谨慎,郭淮只派人远远随着。探明了蜀军着实撤退、而并非埋伏后,才向后方禀报。

  听曹真讲完军报之后,曹睿镇定自若的点了点头:“魏延退了?朕大略猜测,还是因为朕与诸葛亮的三封书信,让他彻底没了战意,而是选择与朕据险而守。”

  “郭淮确定是赤亭了?”

  曹真答道:“郭淮在军报中并未完全确定,只是说斥候在距离赤亭二十里的地方,碰上了沿路而设的蜀军小寨。”

  “那就是赤亭了。”曹睿看向帐中群臣:“诸葛亮要凭险据守,已是势弱之举,朕如何能不跟呢?”

  “应该如何进军?”

  曹真答道:“当下大魏在下辨兵力超过四万,在河池也有一万五千。而臣大略揣度,蜀军在赤亭一带的兵力,应当不会超过五万。”

  “为何?”曹睿问道。

  曹真拱手说道:“如杨刺史所说,赤亭之地并不宽阔,河流交汇山势相夹,虽然险要、却也难以集中防御。”

  “诸葛亮自祁山退去后,兵力本就不足六万。又如何不会分些兵力来保守后路呢?”

  曹睿道:“那大将军的意思是?”

  曹真拱手道:“以臣之见,当从下辨、河池两地出兵!”

  “应当留两部骑兵在后策应,保存下辨、河池两城。”

  “余下全军沿青泥水向东南、与赤亭之处的蜀军对垒相持。而夏侯儒的一万五千步卒,可以从河池、沿白水向南、从另一个方向包围赤亭。”

  “青泥水与白水注入故道水的河口,相距不过五里罢了。若哪一处寻得战机,则另一处皆可同时策应!”

  曹睿想了片刻:“那就要看夏侯儒能否与朕本部协调好了。”

  曹真点头。

  曹睿看向牵招:“不如牵将军替朕到夏侯儒的营中坐镇?”

  “这……”牵招面露一丝迟疑之色:“陛下,夏侯将军独领一军从荆州至长安、又从长安至河池。若臣突兀前去,恐怕并不能安其部众啊!”

  曹睿挥了挥手:“夏侯儒的一万五千兵里,不是有你留在长安的五千兵吗?你且去领了便是。”

  “不过牵将军说得对,大敌当前实在容不得什么披露。朕会给夏侯儒下一封诏令以安其心,让他以你为主。”

  “放心好了。”曹睿笑着看向牵招:“不会有什么事端的。”

  从上邽南下、一直就是个光杆将军的牵招,此时终于可以继续领兵作战,自是应下了皇帝的分派。

  “留一万骑兵为后翼,其余大军明早进发。”曹睿看向曹真、司马懿等人:“这样安排可还妥当?”

  “陛下圣明。”曹真答道。

  司马懿也是一般说法。

  ……

  三月十六日上午,已经候在下辨、河池一带半月之久的魏军,两线进发、同时向赤亭进发而来。

  若要简单、抽象的描述一下,赤亭之处的地形就如同一个三岔路一般。

  曹睿、牵招率军从三岔路的两个口子、向汇集之处进军。而诸葛亮就在道路的交点处防御。

  虽然诸葛亮在沿途设立了一些小寨,但毕竟每个小寨只有数百人防守、在遇到数万魏军当面的攻势下,接连弃寨而逃。

  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曹睿的大军就到了赤亭以西十里之处,沿着青泥水河谷与诸葛亮对峙。

  ……

  蜀军大营中。

  得到了曹军两面夹击的军情后,蜀军上下各个将领都严阵以待,全力应对着的攻势。

  但诡异的是,在对峙的前两天内,魏军本部多次派步卒向东攻击蜀军营寨。虽然都被挡了回去,但也给蜀汉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而在第三天,魏军却停了下来,全然没有一点攻势。

  晚间,诸葛亮的大帐之中,众人汇集至此,一同议论着今日军情。

  “禀丞相。”魏延拱手说道:“属下今日并未发现魏军攻营。按理来说,前两日魏军死伤之数也未过千,应当并不会影响其部攻势。”

  “今日停战,着实诡异。”

  诸葛亮看向吴懿:“白水河口处的魏军有何动作?”

  吴懿沉声答道:“禀丞相,白水河口的魏军乃是从河池的方向过来,自三日前到达后、一直没有像青泥水方向的魏军一般攻营。”

  “属下猜测,魏军两番分兵、定然一虚一实。而白水这边的魏军,应该就是人数更少的一方。”

  “属下请明日出兵、试探攻向此部魏军,试探一番。”

  诸葛亮沉声应道:“魏军两侧来攻,其势虽凶、但并不如合兵一处军力更强。”

  “魏军分成两部,被山川河流所隔断,正应寻求时机将其击破。”

  “但魏军初至、情况并不明朗。”诸葛亮看向吴懿:“明日开始,你部连续三日攻击魏营!”

  “本相要看看,魏军到底哪处是虚、哪处是实!”

第323章 谋国谋身

  当吴懿从帐中走出时,日头已经西落。

  夜空中星星点点的光芒,与各营寨墙上、河畔码头上亮起的火炬交相辉映。

  各处略显亮光的营寨之间,夹着的则是夜晚中安静流淌的河流,河上一座座浮桥连着,仿佛无形的绳索一般,将赤亭左近的蜀汉军队凝成一个整体。

  吴懿领了诸葛亮的将令,却没有直接向北回到自己营中,而是渡河向西,来到了族弟吴班之处。

  两军对峙之时,对于将军们则是难得的轻松时刻,既不用做什么军事分划、又不用亲自领兵上阵。由参军、佐吏等等照看营中琐事,便已经足够。

  “兄长如何来我这里?”吴班面露惊讶看着吴懿:“丞相不是不准主将擅自离营吗?”

  吴懿摆了摆手:“我正是从丞相处议事而返,无非是绕了些路到你这里罢了,并无大碍。”

  “营中尚有副将在,耽误不了什么事情。”

  吴班心知,在营中的任何事情都瞒不过丞相的耳目。

  当众说了这几句后,随即伸手将吴懿向帐中拉入:“兄长快请。”

  吴懿点了点头,随即背手而入。

  两人入帐之后,吴班挥了挥手,这些久随吴班的侍卫们安静退下,将帐中的空间留给了二人。

  “兄长,到底何事?”吴班直勾勾的盯着吴懿看。

  若无紧要事情,这个以沉着稳重著称的自家族兄、定不会亲自来寻他。

  吴懿从容说道:“我部在北,丞相命我明日开始攻击白水河谷中的魏军。”

  “据丞相所说,西面青泥水河谷的魏军攻势更凶。北面魏军势弱一些,因而让我去试探一二,连攻三日。”

  “要打就打,寻常之事罢了。莫非兄长不敢打?”吴班疑问道。

  吴懿叹气:“怎么会不敢打?你我都是用惯了兵的,如何会在这种事情上退缩?”

  “那是怎么了?”吴班从席中站起,盯着吴懿看了几瞬:“兄长何必遮遮掩掩的,有什么事情不能直接说吗?”

  吴懿犹豫再三,方才说道:“元雄,你不觉得当下汉与魏对峙的形势,与当日猇亭之时相同吗?”

  “若非有这种感觉,我何必又来这里找你?”吴懿叹了口气:“当日征吴之时,我在成都、而并未随在军中。你当时在军中,因而来找你问问细情。”

  吴班悚然一惊,连忙跪坐到了吴懿身旁:“兄长这是怎么看出来的?”

  “赤亭此处与夷陵截然不同,我军据险而守、又有武兴险要之处在后路。如何能与当日夷陵一般?”

  “元雄想哪去了?”吴懿白了吴班一眼:“不是我们和当日一样,而是魏军如当日的汉军一般。”

  吴班默不作声,只是盯着吴懿看。

  吴懿又凑近了一些,压低声音说道:“你看,昔日汉军在夷陵败绩,是不是因为大部在江南攻夷道、余下所部在江北防御陆逊大部?”

  “当日汉军在你被徐盛击败之后,是不是就被吴军分割成两部了?”

  吴班沉默片刻后,点了点头:“魏军确已分成两部,只不过不是汉军攻伐所至、而是他们自己从两处来、主动被分为了两处!”

  “兄长的意思是说,我们当下可以如当时的吴军一般,在一处堵住魏军、在另一处进攻魏军。”

  “也就是堵住白水那部少一些的魏军,而出大军击破青泥水这边的魏军?”

  “正是如此。”吴懿点了点头:“但事关此前大汉败绩,在丞相帐中、当着众人之面,我并不敢说。”

  “更何况,若真退一万步来说,丞相听我建议、要挡住白水魏军不战的话。”吴懿咽了下口水:“按丞相的性子,我为重将、又在彼处统军,定是要我据守!”

首节 上一节 247/37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特一,开局救下军区长官

下一篇:始皇尸变,祖天师也得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