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我不是曹睿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297节

  但毕竟曹弃带来的是病讯、而非丧讯。朝廷欲要应对,也只能遣使慰问,而非吊丧。

  卢毓是个明事理、懂世故的。若情况有变,曹睿相信他会将事情应对的圆满。

  曹睿从桌案后起身,扫视堂中众人:“方才朕与董公议论的这些事情,诸卿也都听到了。”

  “大司马病重,扬州诸军无人节制。朕意欲选一重臣持节前往寿春、暂监扬州诸军事,为朕守住扬州。”

  ‘守住’扬州,曹睿之语倒也没错。

  虽然曹睿认为,至少两、三年之内,孙权是无力大举进犯的。但扬州毕竟临敌,这种事情谁又能说得准呢?

  即使自己是要去许昌、是想惩戒孙权的,此刻还是要从朝廷派人去寿春。

  非如此,不足以显示朝廷对于扬州诸军的掌控。

  听闻皇帝词语,堂中除了不可能得到此任的四名侍中、以及右监王昶之外,其余众人尽皆有些紧张。

  前将军满宠坐在椅子上,屁股微微向前挪了一挪。满宠心想,若论淮南军事,谁还能比自己更熟呢?

  加上自己又在西阁任了一年多,陛下自是信重无比。

  曹睿绕过桌案,没看满宠半分。在众人的注视下、直直走向了司徒陈群。

  “先帝以陈公为朕辅臣,而后镇荆州两载、入朝为司徒一载,实乃朕的股肱腹心之人。”

  “陈公可愿再助朕一臂之力?去寿春替朕监护诸军?最多一载,朕必亲率大军进至寿春!”

第374章 持节之论

  竟又是陈群吗?

  不得不说,皇帝的这一决定还是颇让群臣惊讶的。

  尤其是久任东南、自以为颇得圣眷的满宠满伯宁,此刻更是泛起了一丝失望之感。

  而此刻被众人注视着的、大魏司徒陈群本人,更是有些愣住了。

  “陛下、陛下是让臣去寿春?”陈群难以置信的反问道。

  曹睿上前拉住了陈群的手,面目诚恳的说道:“朕知司徒年长,但眼下洛中朝廷重臣,曾为方面之任的、也只有陈公一人了。”

  “为了国家,为了大魏,朕想请司徒到寿春坐镇一年。”

  “年后,朕就会前往许昌。最多一年,朕就会亲临寿春。”

  陈群还是有些犹豫:“臣知陛下圣意,可扬州与荆州情况并不相同。扬州疆域广大、兵力众多、还兼着军屯诸事……”

  “恕臣直言,扬州之事甚为繁复,臣一时也不知何处着手。”

  曹睿点头道:“好办,萧规曹随就好!”

  “不需陈公做什么变化,援引旧例即可!另外,朕再遣冯伯营一并随陈公前去。他是前任的大司马长史,定可为陈公助力!”

  陈群身为大魏四辅臣之一,又是三公之一的司徒。加上其本人的性格夙来勇于任难、勤于政事。

  陛下的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在场所有大魏重臣都在看着自己,难道还能当众拒绝吗?

  陈群微微咬牙,面孔的轮廓也显得有些刚毅了起来。

  躬身一礼后,陈群从容说道:“陛下托臣以一方之任,臣敢不竭力尽忠?”

  “请陛下放心,臣在扬州、定会比昔日在荆州之时做得更好。”

  荆州之时?

  太和元年,淮南对阵吴军大胜而归,可荆州方向却吃了败绩。

  曹睿心中暗想,可别再像荆州之时一样了!这次用你在淮南,不需进攻、谨守即可。

  攻和守的难度差了一个量级。

  虽说曹睿内里对陈群的统兵能力不作大的指望,可陈群毕竟是答应了,那他便是大魏大大的忠臣。

  眼下的洛阳城中,就拿西阁和东阁来说,并未一人真正合适外任。

  董昭已过七旬,已经太老了。虽说脑子依旧好用,但是体魄与精力都在渐渐下降,恐怕难以托付大魏东南重任。

  满宠仕官曹氏三十六年,灵帝的初平年间就跟随武帝曹操为官了,此刻也已经是一个六旬老将。

  用满宠不是不行。但满宠办事雷厉风行,得力程度比司马懿都高出一个等级,当真是指哪打哪。

  重新划分中军编制、主持涤汰外军和州郡庸将,满宠不畏人言、将皇帝的命令无情的贯彻到底。

  太好用了,好用到曹睿并不想将他外放。

  而东阁的两人呢?

  司马懿,略。

  卫臻,作为曹睿值得托付、可以镇守洛阳总理后方之人,曹睿也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将卫臻派出的。

  思来想去,还真是陈群最为合适。

  陈群都应了,曹睿也不能不投桃报李。

  曹睿微微颔首,轻轻拍了几下陈群的手背。在当下的年岁里,执手相托、依旧是皇帝与臣子间最高的礼节。

  曹睿道:“有陈公去寿春,朕心安矣!”

  说罢,曹睿转头看向辛毗:“辛侍中,为朕拟旨、稍后传给中书。”

  “遵旨。”辛毗起身、走到书房侧边的桌案上。钟毓每日会研墨两次,都是上好的韦诞墨,提笔沾墨就能即刻使用。

  诏书自是由中书省签发,但拟旨的文案工作、曹睿素来是抓到谁、就让谁写。

  因而日常随侍君前的四名侍中,都练就了一项熟练拟旨的工作技能。词字精准自不必说,文笔用典都是一流。

  楚王好细腰,后宫多饿死。

  若是皇帝喜好文学之士呢?那侍中们就要拼命提高文学素养。

  曹睿沉声道:“加司徒陈公行骠骑将军之衔。持节、假黄钺,监扬州诸军事。”

  辛毗记到假黄钺三字的时候,笔尖略微顿了一顿、在绢上洇出一个不明显的墨点来。

  皇帝话里有深意。

  按当今的国家制度,‘节’之一字,代表皇帝的身份。持节,就代表皇帝亲临。

  假节、持节、使持节、假黄钺,这四个称呼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都是代表皇帝,难道皇帝还能自己变得大小不同起来?

  可皇帝偏偏就将持节、假黄钺两个词放在一起说了。

  而假黄钺后面就是监扬州诸军事。

  那么皇帝的意思就很明显了。

  若陈群到了寿春之时曹休无恙,那么就是持节。若到了扬州曹休已逝,那么就是假黄钺、监扬州。

  如果陈群曲解了皇帝的心意,那么后果就要自己承担了。

  辛毗笔下动着,内心却感慨了起来。不过说话的片刻,皇帝竟然想了这么多吗?智计竟然如此!

  陈群俯身拜道:“臣领旨!定为陛下效死!”

  曹睿笑了一声,将陈群扶了起来:“勿要说什么效死的话,不吉利。朕还等着在寿春与陈公再会呢。”

  “事不宜迟,陈公领了符节、这就乘追锋车走吧。陈公家中之事,朕稍后会遣人去说。”

  “玄伯那边,朕也会派人去通知他的。”

  说罢,曹睿看向辛毗:“辛侍中,速去寻中书下诏。”

  “裴侍中,为陈公将符节取来。”

  “卢侍中,速去城中府衙寻河南尹,洛阳南门汇合。”

  辛、裴、卢二人当即领命。

  河南尹,说的就是冯平冯伯营。此人昔日在寿春为大司马长史,在司马芝离任河南尹后,补上空缺。

  陈群也是个爽利之人,躬身一礼之后,默默坐回了椅子上,开始闭目养神了起来。

  不过须臾,辛毗与裴潜二人就拿着诏书、符节回来。

  陈群得了两物,即刻就走,没有半点停留。

  曹睿也昂然在书房中看着众臣:“待明年一月,朕会出巡许昌。”

  “尚书台、枢密院要开始做起预案来了。朕明年或者后年,要为大魏拿下濡须、全据扬州大江以北!”

  众人轰然领命。

  ……

  陈群、冯平去了寿春。虽说此时天色已晚,不过洛阳左近的官道素来修得极好,笔直平整,夜晚乘车前行倒也无虞的。

  从洛阳出发,去寿春的最快路线、乃是从洛阳南门南渡洛水,经轘辕关至颍川郡许昌,再穿陈、汝南两郡至寿春。

  恐怕陈群今晚要睡在驿馆中了。

  今日两件大事齐至。

  一为公孙渊与孙权连结之事,二为大司马坠马重伤事。

  曹睿心情沉重,舍了与孙鲁班定好的晚膳,独自一人坐在书房中读书消解。

  用孤家寡人一词来形容皇帝,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偌大一个后宫,若曹睿不主动选择去哪个妃嫔之处,一众妃嫔是不会主动来请的。

  毛嫔会认为皇帝去了孙昭仪处,孙昭仪会认为皇帝去了郭婕妤处……

  孤家寡人。

  好在依据制度,四名阁臣、四名侍中,每晚各有一人值夜。

  月挂中天之时,曹睿披着外袍,从内打开了书房之门。

  门外侍立着的两名虎卫司马连忙行礼问安。

  曹睿开口问道:“今日值夜的阁臣侍中是谁?”

  站在左边的司马郭封轻声答道:“禀陛下,今夜是司空和裴侍中当值。”

首节 上一节 297/37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特一,开局救下军区长官

下一篇:始皇尸变,祖天师也得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