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我不是曹睿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299节

  裴潜轻吸了口气,拱手应道:“臣去看望过李胤了,还送了他一些书籍。李胤寄在仲恭家中,想必应是无虞。”

  曹睿道:“你看,就从李敏这一人身上来论的话,你、毌丘兴、司空三人都有必杀公孙氏之理。”

  “这与面对孙权、诸葛亮的时候是不一样的。大魏与吴蜀乃是国战,而你们与公孙氏是私怨。”

  裴潜正色道:“自然有私怨,却也有公仇!”

  “臣建安末年,曾在代郡任了三年的太守。彼时尚在辽东的公孙康,就曾与乌桓、鲜卑多次会盟。乌桓鲜卑多次进犯边境,不能说没有公孙氏的推波助澜。”

  “此番公孙渊勾连孙权,只是畏惧大魏、因而才中途醒悟,却不耽误他割据之罪!”

  “为国家计、为大魏计、为天下苍生计,都断然不能容许公孙氏再在辽东猖獗了!”

  裴潜起身,躬身一礼:“臣建议朝廷应召公孙渊来洛阳朝觐!”

  “若公孙渊来,则就地擒之,郡县委派官长,不使辽东再度割据。”

  “若公孙渊不来,则其更失大义名分。”

  曹睿道:“可你也知道,现在朕要面对东南之事,一时哪有余力来应对辽东呢?”

  “裴卿是在代郡任职过的,辽东只会更冷,地方又远,如何进攻?”

  裴潜认真说道:“公孙渊与吴蜀不同,本是篡其叔公孙恭之位,身上并无半点朝廷官职,大义名分没有一丝一毫。”

  “大魏难以进攻辽东,辽东也难以进犯大魏,有何惧哉!”

  “彼无名份,又得位不正,久之必生内乱!届时大魏取辽东之地,如同瓜熟蒂落、自然而然一般!”

  曹睿微微颔首:“裴卿说得有些道理。”

  “这样吧,明日卿来书房里、当着西阁东阁的面说一说,看看重臣们都是如何想的。”

  一年多以来,这是裴潜第一次主动提议如此大的国政谋略。陛下允许在御前讨论,实际上就是有可能的!

  裴潜拱手应下。

  曹睿起身站起,活动了一下筋骨、准备向外走去。

  到了门口,曹睿回头看向裴潜:“卿所言诏公孙渊之事,朕并无可与不可。就看众人言语了。”

  “臣知晓了。”裴潜答道。

第376章 侍中进言

  裴潜知趣的守在值房中,直到注视着虎卫关上房门、脚步声逐渐走远,才缓缓回到坐位坐下。

  曹睿看着数名内侍捧着托盘、上面放着热食,正站在门廊外、一动不动的站着,因而好奇问道:

  “怎么不发下去?”

  毕进小声说:“虎卫们没有亲耳听到陛下旨意。夜半正是值守紧要之时,老奴的话他们不听。”

  曹睿瞧了一眼毕进脸上的谄媚,而后朝着身后的虎卫司马郭封微微颔首,随即走回了书房之中。

  直到为皇帝轻掩上门后,郭封这才点头示意值守的虎卫们轮流食用这些热食。

  ……

  翌日上午,西阁东阁、四名侍中齐至书房之中。

  八人按次序坐定,曹睿手指裴潜,看向众人说道:

  “裴侍中昨日与朕历数了公孙渊的种种恶行、又提出诏公孙渊入朝之议。”

  “裴卿,你来与诸卿说一说。”

  “遵旨。”裴潜先是站起、朝着皇帝施了一礼,方才走到正中,面朝众人。

  其余人等倒无什么异议,反倒董昭、满宠二人同时生了警惕。

  裴潜一介侍中,如何干涉起了国家军事了?与军事相关的大政要略,素来都是西阁提议的。

  裴潜越权了!

  而裴潜此刻站在书房正中,面容平静、欲要开口,完全看不出任何的紧张之色。

  越权?

  裴潜当然知道军事是西阁专属。

  可裴潜随侍君前已经一年多,昔日黄权、杨阜未到一年就外放刺史了,裴潜本就是由刺史调任,自然图谋更高之位。

  做官哪有不越权的?不越权怎么进步?

  裴潜当着其余七人和皇帝的面,不疾不徐的陈述了要诏公孙渊入朝的三条理由。

  其一,公孙渊无名份大义,辽东无主,正是内外相疑之时。若非疑忧至极,公孙渊也不会将东吴使者斩杀送来。

  其二,公孙渊与孙权连结,其罪当惩。且公孙氏作恶已久,公孙度残害名士、僭越礼制,公孙康越海袭击青州,其罪已累计三世了。

  其三,国家可以忍耐吴蜀,却万没有忍耐区区公孙渊的道理。

  裴潜一番长篇大论后,董昭轻咳了一声,抬头看向裴潜:

  “裴侍中方才说得都很对。若公孙渊当真不来呢?你是要打、还是要困、还是置之不理呢?”

  董昭没有说什么反对的言论。

  在场众人都是人老成精的,皇帝能让裴潜在此发言,就已经证明了皇帝的态度了。

  让裴潜说这么一通,还是统一意见的考虑更多一些。

  裴潜朝着董昭拱手道:“回董公,若公孙渊不来,大魏当发兵讨之!”

  董昭轻不可察的笑了一声,点头并未说话。

  满宠也问道:“裴侍中记得凉伯方吗?”

  裴潜看向满宠:“如何不记得?满将军是说昔日凉伯方至辽东,公孙康欲发三万步、一万骑攻邺城吗?”

  满宠点头。

  凉茂乃是建安时的老臣,与先帝曹丕关系极密。

  曹丕初任五官中郎将、开府之时,凉茂就任曹丕的长史。曹丕做魏国太子时,凉茂就是太子太傅。

  若凉茂能多活十年,此人现在的位子应不亚于司马懿。

  裴潜道:“彼时天下纷乱,各地诸侯掠民众而征兵。辽东之地莫说三万步、一万骑,就是五万、六万也是能征出来的。”

  “可如今中国安定已久,兵戈甲胄、将士训练都非早年可比。此时兵贵精、而不贵多。”

  满宠淡定道:“辽东平郭亦有铁官,彼处亦不缺武器甲胄。”

  裴潜应道:“彼处虽有甲兵,却如何能比大魏兵戈之利?”

  “去岁朝廷诏令中军换装。一年多来,护项、披膊、甲裙列装已近完毕,两万步卒人人有全身甲。除武卫军装备未变,骁卫军皆配长枪劲弩,战力已非昔日之比。”

  “羽林左军、右军,又已配备马镫、蹄铁。而且具装重骑也已经近千,若到明年春末,具装重骑应能入列两千。”

  “辽东偏僻之地,可知大魏军容如此威武?”

  满宠点头:“如此威武之军,自可一战。”

  其实,满宠这般向裴潜提问,就是等着裴潜这般回应。

  所谓军队战力,自然和士气、军略、指挥这些看不见、摸不到的因素相关。

  可眼下又不是郭嘉鼓舞曹操士气、论什么十胜十败的时候。当着皇帝面前说这些虚的,是要贻笑大方的。

  若直白的讲出军力差异,裴潜也只能从武器装备、士卒精锐来论。

  而去年至今,主持中军改制、铠甲军械换装的大魏重臣,正是前将军满宠本人。

  而裴潜方才提到的,正是满宠之功。当下之时四方兵戈不断,虽然百业凋敝、但军械铠甲的制造却极为发达。

  顺了皇帝的心意,还提了句自己的功劳,满宠可谓是一石二鸟。

  见再无人说话,曹睿看向东阁两人:

  “司空和卫师傅怎么说?”

  司马懿道:“臣以为可以,中军今非昔比了。”

  “以战力观之,骁卫步卒三千、可破寻常步卒万人,更不用说骑兵了。”

  “辽东偏远之地,定非大魏之敌。”

  卫臻却出言提醒道:“既要诏公孙渊来,还是要有官职名份许给他的。臣揣测、应不低于九卿之位。”

  曹睿笑道:“虽然朕与诸卿在这里说着要打辽东,可若有意外、公孙渊真应诏了,那朕也不会亏待他。”

  “五千户侯,征东将军,如何啊?”

  “朕依稀记得,昔日张绣归降、天下众将封邑都没有超过千户的,唯独张绣得封两千户。”

  “以大魏对降将的优厚,这个条件也不算差了。”

  卫臻拱手道:“陛下圣明。”

  “你们呢?”曹睿又问剩下的三名侍中。

  三人皆无异议。

  曹睿点头:“那好,裴侍中去为朕拟旨吧。今日已是九月之末,十一月初旨意应该能到辽东。”

  “收到公孙渊回信、或者消息,成与不成都要年底了。届时朕再与诸卿商议。”

  众人齐齐应下。

  ……

  臣子们各自回返后,曹睿叫住了满宠:“满将军随朕一起出去转转。”

  满宠恭敬一礼:“陛下想去何处巡视?城内城外各军营皆可随时巡视,臣自请为陛下带路。”

  曹睿道:“方才裴侍中不是提到中军换装了吗?朕上次去中军营中,还是五月初的时候。算起来,也有近四个月未去中军营中了。”

  “彼时具装甲骑还未开始换装。现在甲骑数量有多少了?方才裴侍中说有千余?”

  作为西阁日常主持中军工作之人,满宠对这些数字如数家珍:“禀陛下,整建制的甲骑已有八百,先由左羽林将军文钦亲领。”

  “甲骑准备繁琐,若陛下想视察、臣这就派人通知文钦先准备起来。”

  曹睿点头:“好,派人去通知文钦吧。一刻钟之后,满将军同朕一起出发。”

首节 上一节 299/37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特一,开局救下军区长官

下一篇:始皇尸变,祖天师也得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