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318节
“该打就要打。”
曹睿笑着颔首:“朕知道,朕都知道。不过朕还是觉得有些滑稽。”
“孙权给朕送礼、致书不断,朕也给孙权赏赐了年礼。两国使节如此往来,就好像大魏与东吴真成了盟好一般。”
满宠说道:“孙权年少时就统领江东,此人意志坚韧以及对割据的执着,远非寻常之人可比。”
“大魏在积攒民力,孙权也是这般。双方互相致礼,不过是战争来临之前的相互迷惑罢了。”
曹睿点头:“朕知道这些。孙权历来贡献的这些财物宝货,朕也都没入内库,全数交给枢密院做军资来用了。”
“再有十日就要出发了。尚书台与枢密院准备的如何了?”
“禀陛下,”满宠答道:“枢密院已将军队次序确定。”
“十二月二十五日,骁卫军先发。二十六日,武卫军再发。”
“明年一月一日,待陛下在洛阳祭祀天地之后,余下的三万骑同时进发。”
“许昌城外早有军营,自十月之时,枢密院就与尚书台共同决议,令颍川太守董胄征调徭役与屯田民整修军营。”
“轮流征调,州中郡中也给服徭役的百姓出了补助,因而百姓并无怨言,反倒十分乐意赚份口粮。”
曹睿点头:“军队次序没问题。枢密院的属官何时进发?”
满宠拱手道:“臣等计划与大军同日而行。”
曹睿看向司马懿:“尚书台呢?”
司马懿道:“尚书台也是一般。”
曹睿点头:“那好,这些琐事朕也就不关注了。从洛阳至许昌,各臣属需行至少三日。你们要保证各项事务不被耽搁。”
司马懿道:“请陛下放心,此事万万不会有误。”
满宠也是一般说法。
曹睿点头:“如此则朕无忧矣。”
“对了,给各处驻防将领的年节赏赐都发下去了吧?都能按时到达吗?”
满宠拱手应道:“禀陛下,最早一批赏赐是十一月中旬从洛阳送出,乃是前往幽州夏侯献、秦州陆逊之处的。”
“其余各处,也陆续在十一月下旬、十二月上旬送出的。”
“若臣所料不差,今日各地驻防将领应该已经收到陛下的赏赐了。”
曹睿点了点头:“太和三年,算得上是朕登基后战事最少的一年。东南无事,西边诸葛亮入寇也被诸将顶住了。”
“明年,太和四年,大魏又要忙碌起来了。”
第396章 心念邺城
就在曹睿与四名阁臣商议之时,今日当值的散骑侍郎和逌从外轻声走入。
按照皇帝此前和他们四人的说法,凡是六部、九卿、将军及以上的官员请求陛见,必须即刻通禀。
西阁东阁的四人官体得当,即使听到后面有脚步声,都没有丝毫斜视。
和逌施了一礼:“启禀陛下,武卫将军许褚正在宫外候着,请见陛下。”
许褚?
满宠微微皱眉。
大军再有几日就要出行了,许褚这时不应在武卫军中、忙着出征开拔之事吗?如何入了宫?
按照太和元年定下的制度,朝廷三公以下,六部尚书、九卿、诸刺史,以及中军偏将军以上之人,均可请求直接面见皇帝,列侯亦可。
以示言路畅通无阻,君臣互信而不生疑。
曹睿冲着和逌点头示意:“好,你去传许将军进来吧。”
和逌领命而去。
眼看书房内的四人注视着自己,曹睿笑道:“朕也不知许褚有何事找朕。不过正好你们都在,且听许褚如何说吧。”
片刻后,许褚走外缓步走进书房,躬身行了一礼,弯腰幅度之深可谓标准至极。
曹睿点头:“许将军今日有何事要与朕言?”
许褚沉默几瞬,拱手道:“禀陛下,如今已近年关,枢密院令武卫军数日后开拔。”
“臣当然愿意继续带兵、继续为陛下、为大魏效力。可进了冬季以来,臣的精力也渐渐不支,早年战场上受伤的肩膀、手臂,今年疼痛格外难忍。”
说着说着,许褚长叹一声:“陛下,臣已老病,不堪朝廷驱使了。若臣忍着此事不上禀陛下,倘使哪一日臣真倒在了行军途中,那就是给朝廷添乱了。”
曹睿微微摇头,指着满宠身侧的位子说道:“许将军先入坐吧,与朕慢慢说。”
许褚虽然是来辞官的,言语依旧如同昔日一般利落:“臣遵旨。”
待许褚坐定之后,曹睿轻声问道:“许将军今日辞任的想法,是自己想出来的,还是有人教你如此的?”
许褚愣了一下,随后从实说道:“陛下,臣月初领命之后,心中一直纠结难定。眼看出兵日期临近,臣昨日去枢密院与王右监说了此事。”
王右监,王昶王文舒?
曹睿目视许褚,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许褚左右看了一眼阁臣们,继续陈述道:“王右监听臣言后,建议臣自来请辞,免得耽误大魏军国重事。”
曹睿微微摇头:“这是王昶原话吗?朕不信他会如此冷漠。”
许褚尴尬一笑:“让臣请辞确是王右监说的,不过他的原话是让臣知进退而晓祸福,效力魏室三十余年,莫要临末生事、留下个不好的结果。现在荣休,反倒能安度晚年。”
曹睿哑然失笑:“王昶还真是这般直率。”
“许将军,卿既然要辞官养老,武卫军谁可继之?不妨向朕推荐一番。”
许褚摇了摇头:“陛下,臣既然要退,就万万再没有管事的道理。武卫军随臣日久,可臣心里分明。”
“朝廷愿意用谁,都不是臣能插嘴的,恕臣不能答陛下的话。”
曹睿叹道:“每每有老臣辞任,朕心中的确不忍。”
“历来臣子老病,武帝也好先帝也罢,从无吝啬官职封赏的。许将军乃是大魏虎侯,今日辞官休养,朕再为你加封百户封邑。”
“你长子许仪今年三十有二,在中军十年,也只做到了千石司马。朕现在擢升他为两千石校尉。”
许褚从座位上起身拜谢,发冠里花白的发丝清晰可见,声音带着一种说不出的颤抖和感慨:“陛下隆恩,臣实在感怀于心。臣不能侍奉陛下,就让臣子继续在中军侍奉陛下吧。”
“臣实在……”
许褚乃是世之虎将,虽然年老,曹睿还是不愿见他如此神态:“许将军稍后再谢朕,朕还没说完。”
许褚抬头看向皇帝。
曹睿道:“许将军与朕乃是同县的乡人,愿在洛阳养老、还是愿回谯县?你只管选一地,朕来为你置办房屋田产!”
许褚感慨的说道:“臣随武帝征战二十余年,哪里还能回得去谯县呢?臣的亲族都在邺城,当年随臣一并投奔太祖的宗族子弟们,大半也都葬在了邺城。”
“若陛下悯臣,还望陛下准臣在邺城终老。”
曹睿点了点头,似乎并不意外:“邺城吗?”
“许将军且放心,朕会派人安排的。再过几日就是月底前的饮宴了,待朕前往许昌后,你也同时去邺城吧。”
“许将军虽辞官,但武卫之名伴随了你大半生,将军号就留着吧。若邺城有事,随时可以向朕上书。”
“知晓了吗?”
许褚点了点头,言语中似有些未尽的悲戚之意,但还是振作精神,告辞后离去。
看着许褚略显萧瑟迈步而出的身影,曹睿感慨道:“岁月最不饶人,诸卿,每到这种别离之时,你们都是怎么想的?”
满宠第一个出言道:“陛下无需感伤,聚散离合本是世间常理。”
“以臣来看,大丈夫立于世间,无愧君王、无愧己身,就足矣告慰平生了。”
曹睿看向满宠:“只求无憾?”
满宠捋须点头:“只求无憾!”
曹睿又向书房门外的方向望了一眼,门已关上,许褚的身影已经看不见了。
许褚辞任而去,六旬多的年纪,却还想着回到邺城安度残生。
如许褚所说,他昔日旧部宗族多葬在邺城。正是这些一个个个体生命的逝去,才垒起了大魏的基业……
司马懿看着桌案后有些走神的皇帝,轻咳一声:“陛下,既然准了许褚辞任,接任其领武卫营的人选也该议定了。距离武卫营开拔的日子已然临近。”
曹睿回过神来:“就让牵招来领吧。”
司马懿见皇帝已经有了想法,拱手进言道:“天子牧臣,臣子牧民,各得其所,合乎天理。”
“临近年关,陛下还是不要被这些小事扰了神念。”
曹睿抬眼看向司马懿:“司空好生豁达!”
司马懿笑道:“非臣豁达,乃是要做的事情太多,又何必思及旧人旧事呢?”
“陛下,雍州刺史和洽昨日传讯前来,称西域大月氏王波调遣使贡献。按照时间来算,此时应该已经过了潼关,年底之前大略能到洛阳。”
曹睿略带惊奇的看向司马懿:“大月氏?是汉武帝遣张骞通西域时,去找的那个大月氏?”
“这个国家还在?”
司马懿道:“此乃和洽之语,具体细情臣亦不得知。”
曹睿点头:“这等西域古国,朕到时要亲自见见。”
“遵旨。”司马懿拱手应道。
……
前朝之事正在紧锣密鼓的安排着,枢密院、尚书台齐去许昌,未去的九卿不免有些被边缘化的喟叹。
后宫也是如此。
毛嫔、孙昭仪二人留在洛阳各自抚育封了王的皇子,无法随陛下前往许昌。
十二月初,又有一名出身京兆万年大族的苏美人怀胎有喜,成为继毛、孙二女后的第三个有孕之人。
宫里庆贺不断,背后的嫉妒与暗恨也不少。
而当皇帝要选五人同往许昌,该选哪些人同往,后宫不免争抢不断,可争抢又有什么用呢?都是在做无用功。
上一篇:人在特一,开局救下军区长官
下一篇:始皇尸变,祖天师也得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