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我不是曹睿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341节

  曹睿听到这个不似汉人的名字,眉毛微微一挑:“平身吧。去年春天进学,那是进学一年了?在学堂学了什么?”

  忽图赤起身后躬身一礼:“先生只教了《论语》一书,在学堂里让我们日日诵读,还未教别的。”

  “好啊,”曹睿继续问道:“《论语》此书甚好。忽图赤,朕且问你,你在学堂学到第几篇了?”

  忽图赤声音清脆答道:“小民学到颜渊第十二了。”

  曹睿轻笑一声:“那朕问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先生是如何教你们的?”

  忽图赤轻咬嘴唇思索了起来,其间还偷看了刘晔一眼,紧接着磕磕巴巴的说道:

  “君王要保护百姓,臣民要忠于君王。父亲要亲爱儿子,儿子要尊敬父亲。各人生来就有各人的位置,要以‘礼’来约束自己。”

  曹睿明知这是刘晔为迎接自己、操弄出的一场政治表演,仍然发自内心的赞叹起来。

  百姓箪食壶浆、孩童学文教化、胡人归化内附,三种要素被刘晔同时结合起来,呈到自己这位大魏皇帝的面前。

  无论从想象力还是政治上的敏感度来说,这都是曹睿这几年来仅见之事。

  这世界上总有些人天纵奇才,就连拍马屁这种事情都能拍到人心里去、还令人丝毫起不来任何恶感。

  毫无疑问,刘晔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曹睿笑着拍了拍手:“刘卿用心了!与朕说说,这四名孩童都是什么出身?”

  刘晔拱手应道:“陛下身前这名忽图赤,是丁零人。这边三名孩童,分别是汉人、乌桓人、鲜卑人。”

  “太和二年臣履任之后,以燕郡为汉、胡杂居之地,开始兴办县学招纳孩童进行教化,学的都是忠君爱国之道。”

  “如陛下所见,这几名丁零、乌桓、鲜卑孩童,说汉话、认汉字,都与汉人几乎无异。”

  曹睿点头道:“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刘卿这是善政中的善政,他们每人赏绢一匹。”

  “入城吧,朕远道而来乃是为了辽东军事,还需与诸卿共议一番。”

第423章 意见分歧

  曹睿与众臣一同骑马入城,刘晔的位次紧随在了司马懿与满宠的后面,尚在其他几名侍中之前。

  对于刘晔此人,曹睿历来的评价已经很透澈了,今日之举不过进一步加深了对他的认知。

  刘晔智谋过人,朝堂策略与临阵谋划总有惊鸿一瞥般的见解,是个治国献策的大才。

  但从性格上来说,刘晔的缺陷也很明显:谄媚、邀宠。而这两个缺点又能总结成一个,那就是意图君王重视与专用于己,并且为此屡屡揣摩圣意。

  在这种世家大族盘根错节的时代,刘晔这种不唯名、不唯亲、只唯上的聪明人,正应该大用特用。

  身为皇帝,忠诚朴实的老实臣子要用,拼命追求‘进步’的聪明臣子更要用。水清水浊不可偏废,总有他们各自适合的用处。

  天下事不是皇帝一人做得完的,权力当然要分给别人。给刘晔这种宠臣能臣,总比先帝时的鲍勋、栈潜进言犯上之人要可爱多了。

  入了昌平城后,曹睿一刻未停,直接召众臣一同议事。

  满宠、司马懿两名阁臣,徐庶、裴潜、卢毓三名侍中,度辽将军兼幽州刺史刘晔、护乌桓将军田豫、安北将军夏侯献,共计八人在此。

  剩下一名侍中辛毗,早已被曹睿下令留在了渔阳郡东南的要害之地泉州,统筹负责内河漕运与海船运粮和物资之事。

  早在征蜀之时就在长安负责粮草后勤的辛毗,也任劳任怨的接下了自己这一新职,并且丝毫没有怨言。

  辛毗忠谨尽心而又行事果决,最适合在后方为大军统筹。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这种关键的工作职能可不是随便一个刺史就能替代的,曹睿当下还舍不得将辛毗外放。

  曹睿扫视一圈堂中众人,沉声说道:“朕年初从洛阳启程,经许昌、邺城、雁门、代郡而至燕郡,诸多分派诸多谋划,皆是为了辽东一事。”

  “西阁,为诸卿陈说一番军略。”

  满宠闻言起身,朝着曹睿拱手一礼,而后转向众人朗声说道:“诸位,辽东一地自公孙度之时,历经公孙康、公孙恭二人,如今被公孙渊篡领。”

  “其地偏远而民狭,公孙渊有妄图割据之志却无治理统辖之略。以枢密院总论,公孙渊不过是一个小一号的隗嚣罢了。”

  曹睿微微点头:“隗嚣之事诸卿都很熟悉了。此前汉光武之世,隗嚣据陇右而妄图割据称尊,终被汉光武率诸将所平。”

  满宠接着皇帝的话头说道:“隗嚣归顺光武反复又叛,凭借位置偏远屡次阻断光武大军。”

  “以汉光武征隗嚣之功过来论,应当以迅雷之威催破敌军,割其首级献于太庙,一次而竟全功,切不可反复征战,被敌军以偏远之地消耗军资。”

  曹睿道:“西阁之言,朕深以为然。辽东郡距离洛阳四千里,朕年后从洛阳出发,行近百日方到燕郡。”

  “这么远的路,朕来走一次也就够了。”说着说着,曹睿笑道:“诸卿没人想让朕再走一次远路吧?”

  众人尽皆发声大笑。

  司马懿拱手道:“陛下圣明,辽东公孙渊并无军略武略,篡居主位人神共愤,不识大略体统。”

  “他的死期到了。”

  曹睿也笑着应道:“我们君臣在昌平城里说着公孙渊如何如何,说不得他在襄平城里,还与辽东臣民说朕如何妄心呢。”

  “战略上要乐观,具体行军作战的战术,却是万万大意不得的。”

  满宠拱手应道:“陛下所言极是。臣请以军力、道路、后勤三个方面来论。”

  曹睿道:“满将军且说。”

  满宠朝门外招了招手,和逌与夏侯惠两人抬着一个随军带着的架子,上面挂着的一张长长的白色绢帛,其上勾勒出了从蓟县到辽东的广大地域。

  这种悬挂舆图讲解作战方略的模式,自从上次征蜀之时就开始普遍采用了,更是在枢密院中成了议论军略时的标准流程。

  和逌、夏侯惠二人将架子安放好了之后,立在堂中墙角中并不动弹。满宠见皇帝没有赶他们二人出去的意思,向前两步走到舆图前解说道:

  “以道路而论,攻辽东的道路共有两条。”

  “其一为卢龙道。”

  “昔日武帝远征乌桓之时,走的就是卢龙道。由本地士人田畴作为向导,出卢龙塞向北、经平冈而至柳城。”

  “其二为傍海道。”

  “傍海道临近海滨,河流沼泽纵横交错,往往因水大而难行。武帝征乌桓之时,就因七月大雨而未能成行,转而去走卢龙道。”

  曹睿点头:“卢龙道与傍海道各有优劣,诸卿大都是国家老臣了,这些旧事也应清楚。”

  “卢龙道从陆地而行,道路蜿蜒而又苦寒。武帝当年虽然走卢龙道大破乌桓,可因寒冷少粮减员颇多,甚至常常思之而后怕。”

  “傍海道临近海边,路途更近、却易因水害而遇危险。”

  曹睿轻咳一声:“满将军先说吧,枢密院想走哪一条路?”

  满宠拱手一礼:“臣与司空、枢密院共论,应走傍海道!”

  曹睿抬眼看向满宠:“为何?”

  满宠道:“臣等以为王师远攻公孙渊,兵力、战力皆强于敌,最需考虑的乃是粮草后勤。”

  “陛下从代郡来燕郡,随行大军共计步骑三万九千。此前枢密院依照陛下诏令,发冀州各郡征兵汇集蓟县。方才夏侯将军已经与臣表明,蓟县可用军力有外军三千、州郡兵一万四千人,共计一万七千步卒。”

  “大军共计五万六千,若从卢龙道走,翻山越岭水草难寻,届时粮草无以为继!如若走傍海道,粮草后勤可以有漕运、海运船只为继,并不担忧后勤问题。”

  曹睿淡定问道:“所以你们都是从后勤来说的了?公孙渊兵力如何?”

  满宠道:“此等消息臣是从刘将军处得知。还请刘将军为陛下分说。”

  刘晔这是第一次被人称作刘将军,起身朝着皇帝躬身一礼,又微微向满宠拱手致意:

  “禀陛下,臣此前与中领军毌丘仲恭通往辽东,曾经几乎策动公孙恭归顺,后因公孙渊囚叔反叛而作罢。”

  “公孙恭此人素来对大魏恭顺。以公孙恭之言,辽东公孙氏有兵三万,其中骑兵五千、步卒两万五千。若临战事,臣预计还能再临时增兵二到三万。”

  曹睿问道:“都是公孙恭说的?”

  刘晔答道:“公孙恭只与臣说了彼时军力,而可增兵二到三万的说法,是臣因其百姓民力衡量得来。”

  曹睿微微颔首:“三万步骑,倒也是可以同朕比划一下了。”

  “诸卿都同意走傍海道吗?”

  刘晔还未坐下,当即脱口而出:“陛下,臣以为也当选一部从卢龙道行进!”

  皇帝与帐中群臣倒还没觉得如何,一旁的满宠却微微眯起了眼睛。

  方才军议开始之前,满宠就曾与刘晔通过气。刘晔为幽州刺史、又是新任的度辽将军,满宠在将枢密院的安排分说一番后,刘晔当时尽皆表示赞同,并未提出任何其他意见。

  可当下,在陛下面前的军议中,刘晔却突然表示可以考虑卢龙道了。是他新想出来的,还是早就预谋、而没有与自己分说?

第424章 卢龙偏军

  堂中一众臣子的目光都移到了刘晔的身上,而刘晔进言时的从容神态,竟好似从未离开过皇帝身边似的。

  曹睿伸手一指:“说说,刘卿是怎么想的?”

  刘卿拱手道:“臣请到舆图前面讲说一番。”

  “准。”

  刘晔缓步上前,朝着满宠微微拱手:“方才听闻满将军之言,在下方有所悟。”

  皇帝就在身后,一众同僚都在看着,满宠心中不满也不好表现出来,微微一笑向侧边挪了两步,将位子留给了刘晔。

  刘晔指着卢龙道的路线说道:“禀陛下,从卢龙道向北而后向东,经平冈而后向东至柳城,再至昌黎。”

  “卢龙道总长八百里,轻骑十五日可至。”

  刘晔紧接着指向傍海道的路线:“若从土垠出发走傍海道,同样八百里可至宾徒。”

  曹睿打断了刘晔的话:“朕且问你,昌黎距离宾徒多远?”

  刘晔道:“一百二十里,且都在医巫闾山以西。”

  曹睿又问:“无论从昌黎或者宾徒向东,都是要翻过医巫闾山,到辽水以西的无虑城再进发了?”

  “正是。”刘晔神情笃定的点头道。

  还未等曹睿继续问,司马懿开口问出了曹睿想问的问题:“刘将军,我记得昌黎、宾徒两地都位于榆水东岸,南北之间皆为平原并无阻隔。”

  “同样都是八百里,而且这两处城池还颇为相近,为何一定要兵分两路?”

  刘晔深吸一口气,看向众人:“诸位可知辽泽?”

  辽泽?

  满宠接话道:“刘将军在幽州日久自然知情。可枢密院总揽天下军事,辽泽这种辽东的天然屏障,枢密院又如何能不知晓呢?”

  “陛下请看,”满宠绕到舆图的另一侧,指着医巫闾山和辽水之间的广大地域说道:“所谓辽泽,乃是医巫闾山和辽水之间,各类沼泽、河流、湖泊混杂而成的一片大泽。”

首节 上一节 341/37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特一,开局救下军区长官

下一篇:始皇尸变,祖天师也得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