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我不是曹睿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35节

  道理非常简单。你董昭撺掇曹操以魏代汉、还搞出了称公称王这一套流程体系。董昭是佞臣!是直接帮曹操逼死了荀彧的人!

  董昭和朝中当权的士人矛盾重重。

  曹睿并不想现在就给董昭开奖:“朕明白了,董公老成谋国之言,容朕回去再考虑一二。”

  ……

  一日后,洛阳,北宫。

  大将军曹真来到了宫中。从寿春飞马送来的军报,直接送进了大将军府中。军报中将周鲂诈降一事,前因后果包括曹休审问的过程,写的清清楚楚。

  甚至周鲂让胡综代笔写的那七张信笺,原封不动的被一并送到了洛阳。

  周鲂……不就是周鲂断发赚曹休的那个东吴功臣吗?

  曹睿记得很清楚,在原本的历史中,就是这个周鲂的诈降,引得曹休率十万军队南下,被以陆逊为指挥的东吴军队在石亭打的大败。

  名为石亭之战。

  曹睿明白,正是这个石亭之战,间接逼死了曹休、贾逵等一众名臣,断了曹氏宗亲掌军的一臂,让曹魏的东南方向约二十年再无力大攻。

  历史中的石亭之战,双方出兵至少二十万,可是比诸葛亮北伐的交战规模都要大得多。

  曹睿明白这个周鲂是诈降,但周鲂的诈降并没有这么简单,而是代表着东吴意图进攻的信号。

  历史是有趋势的,若曹魏不信周鲂的诈降,东吴再搞出一个其他的什么战役,结果就会更好吗?

  神仙也不知道。

  起码现在可以明确的是,东吴准备在周鲂所在的鄱阳以北、在石亭附近用兵。

  这就足够做很多文章了!

  曹睿细细读了周鲂送来的书信。周鲂此人极为有趣,竟然将东吴的战略布局一股脑的说了出来。

  按周鲂信中所说,孙权将会派吕范和孙韶攻略广陵、派全琮和朱桓进攻合肥、派步骘和朱然进攻襄阳,派陆逊和潘璋进攻梅敷,还说了要让诸葛亮攻关西!

  这就是五路伐魏了?难道周鲂也想让曹睿搞个安居平五路?

  如果周鲂只是单纯的泄露情报,这也不足为奇,毕竟要背叛就要出点干货,军事调度确实可以值些钱。但周鲂有意思的是,他还给曹休安排好了应该如何进攻东吴。

  简而言之,周鲂介绍了吴军的全部动向,还帮曹休做好了战争方案,对曹休说‘按我的来,东吴就完蛋了’,这简直是有些搞笑。

  按周鲂所说,曹休‘应该’从寿春和合肥南下,沿着大别山脉脚下到了皖城,再从皖城坐船沿着皖水进入长江。

  曹休‘应该’带着一万兵力,而周鲂就会在长江南岸接应。

  由于孙权会按战略计划的一般将军队都派出去,国都武昌‘应该’就只有三千人留守,到时曹休的一万人和周鲂所部,就‘应该’能威震大江,东吴各郡‘应该’就会望风而降了!

  曹睿越读越摇头,看到后面周鲂要四百钮校尉印和都尉印的时候,彻底读不下去半点了,看向了大将军曹真。

  曹睿说道:“大将军,投降之人朕见得不多,如周鲂这般投降还指导大魏如何作战的,你见过吗?”

  曹真此时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曹真确实见过太多投降之人,随曹操平定北方的时候,投降之人简直不要太多了。

  但彼时曹真或是执掌虎豹骑、或是执掌中军,对这种投降的细节并不熟悉。可曹真并不愿意对皇帝说自己不知情。

  曹真只能拱手应答:“如周鲂这般投降的确实没有,臣还是第一次见。”

  曹睿思考了片刻,对书房内侍从的钟毓说道:“给朕把司马抚军、几位侍中和两位中书都请过来。”

  曹真明白,皇帝这是又要开会了。

第57章 攻守之势(求追读)

  曹真明白,皇帝又要开会了。

  只是曹真见到皇帝凝重的样子,感觉略有些困惑。吴国的一任太守投降而已,无非就是接纳与不接纳的问题,为何要如此郑重其事?

  其实曹真和皇帝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

  曹真想的是,无论周鲂此次遣使投降是真是假,最大的后果,无非就是再打一仗而已。

  黄初三年、五年、六年,曹丕在位的六年多对吴作战就有三次。打东吴嘛!虽然说不上轻车熟路,但是从作战到后勤到调度,那都是有迹可循的,无非再来一次。

  但曹睿的担忧和曹真却截然不同。

  在原本的历史上,周鲂诈降的时间是太和二年。而此次孙权因攻打江夏挫败、韩综叛逃产生的连锁反应,导致孙权比原本的历史中,早让周鲂诈降了两年。

  有好有坏。

  坏处当然就是曹魏没有准备。曹睿如今即位不足半年,用的年号还是先帝曹丕时期的黄初七年。而曹丕上次伐吴归来洛阳的时间,就在黄初七年的正月。

  中军修整了不到一年,东南方向豫州、徐州、扬州的州郡兵,也就修整了一年而已。现在用兵,实在略显仓促。

  好处当然也有。最主要的一共有两点,其一是明确了预定战场皖城和石亭附近、其二是诸葛亮不会出兵。

  要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中,曹魏在太和二年,在东边和孙权打完了石亭之战,又在西边成功防备了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

  周鲂的诈降提前了两年,这就让诸葛亮来不及移军汉中,来不及准备北伐所需的粮草军资。

  这还不算利好吗!

  只是,这些话曹睿没办法和曹真说,没办法和臣子们交代。

  今日当值的侍中辛毗和黄权已经到了书房。按照侍中寺新的制度,每日两人在皇帝书房的侧室中当值。剩下的两人,则在侍中寺的值房中,等待皇帝召唤。

  辛毗和黄权进了书房,在问候了皇帝和曹真之后,辛毗开口问道:“请问陛下有何事要商讨。”

  曹睿沉默了一下:“再等等,人还没齐。”辛毗和黄权见状也不多言,立于一旁等待着。

  见辛毗和黄权两人还站着,曹睿用手指了一下书房的角落,示意内侍搬来两个凳子,随即又低头看起了周鲂的七张信笺。

  辛毗和黄权连忙谢恩,这还是两人第一次坐在凳子上,只觉颇为新奇。

  过了片刻,刘晔和陈矫到了,又是如辛毗黄权两人一般,坐在了凳子上等候。

  再过一会,两名中书刘放和孙资、以及位于尚书台的司马懿也终于到了。

  见众人都在了,曹睿也不再拖延:“请大将军把情况与众人说一说吧。”

  话说回来,这还是第一次如此多人在皇帝的书房中坐着开会。曹真刚进来的时候,坐到了皇帝的左手边。

  辛毗、黄权来的时候,顺势坐在了曹真后面,剩下两名侍中和两名中书也坐在辛毗、黄权的附近。

  等到司马懿来的时候,见曹真坐在皇帝最近,司马懿也就坐到了皇帝的对面。

  曹睿并没有安排座次,但这八位大臣却按照自己的行为本能,给自己找好了位子:离皇帝最近的是曹真、司马懿,后面则是四名侍中和两名中书。

  八人分列两旁,为首的曹真清了清嗓子,开始介绍起了扬州方向传来的最新情况。

  其一,东吴的彭泽守将翟丹引千人渡江投魏。

  其二,东吴的鄱阳太守周鲂遣人至曹休处,声称要在鄱阳接引曹休过江。

  在曹真介绍完情况之后,曹睿开始向臣子们发问了:“周鲂的信中情况,大将军都介绍清楚了。朕以为周鲂是诈降,众卿以为周鲂此人可信吗?”

  众人面面相觑,并不知晓皇帝为何就能断定周鲂是诈降。先是韩当之子韩综投魏在前,又有彭泽守将翟丹过江在后,为何这周鲂就一定是诈降呢?

  辛毗直接拱手说道:“禀陛下,兵者国之大事,周鲂真降也好、诈降也罢,岂能因为吴国降人的一封信就出兵过江呢?”

  刘晔瞄了辛毗一眼,历来皇帝有问,都是刘晔第一个回答的,这次竟被辛毗抢了先。

  刘晔紧接着说道:“臣以为防备东吴之关键,在合肥在广陵在襄阳,而不在鄱阳。鄱阳地处武昌与建业之间,若攻鄱阳,则敌可从上游下游同时来援。鄱阳,实在不是一个好去处。”

  辛毗和刘晔的态度,都表明了周鲂坐在的鄱阳,并不是一个好的作战地点。

  而陈矫专通政务,黄权又是第一次与皇帝议论出战之事,不想在诸位同僚面前说出想法。故而陈矫和黄权两人都沉默不语。

  见众人不说话了,曹睿看向孙资:“孙中书,朕记得在周鲂之前,鄱阳也有人投降过?”

  孙资闻声回答道:“早在建安二十一年,鄱阳民尤突受武帝印绶,除鄱阳外,陵阳、始安、泾县皆响应尤突之举。但由于不能过江,我大魏并未南下鄱阳,最终尤突兵败身死。”

  曹睿说道:“建安二十一年已经有这样的例子了,周鲂投降若真,占据鄱阳一地对我大魏作用也不大。周鲂投降若假,那么背后指使之人必是孙权,孙权这是想与大魏作战了。”

  曹睿看向司马懿,想要听一听司马懿的想法:“司马卿,不论周鲂投降真假,大魏应该理会周鲂吗?”

  司马懿沉默片刻后回应道:“陛下,周鲂以远离大魏的一郡之地请降,是真是假都不重要,就算他真的降,我们也要按照他是假降来准备战事。这件事的关键,乃是孙权的态度。”

  “臣请细细看一下周鲂的投降信笺。”

  曹睿右手拿起了信笺,向司马懿递了过去。司马懿双手接过,坐下阅读了起来。

  曹真见司马懿沉默看着手上的信笺,有些不耐的说道:“若是孙权指使的,那孙权能有什么好心思?无非是想与我大魏交战罢了。”

  司马懿抬头看了一眼曹真,随即又低下头来:“大将军,孙权固然是想交战,但何时交战、何地交战、何人交战,却还是要细细鉴别的。”

第58章 数次折辱(求追读)

  司马懿放下手中的信笺:“陛下,臣以为攻守之形从来都是相对的。攻可以转为守,守亦可以转为攻。”

  “若周鲂信中所言为真,则孙权有北攻之意,襄阳、合肥、广陵尽皆有警。若攻此三处,恐怕孙权出动的兵力不会少于十万。荆州与扬州如何应对,此乃必须考虑之事。”

  “若周鲂所言为假,那么若使大魏相信其言语,则孙权仍会在襄阳、合肥、广陵做出攻势,伪造出腹心之地空虚的情形。”

  “但恐怕孙权在这三处,都只是伪造声势而已,则用兵之实,皆在于周鲂引大司马南下的这支军队。”

  曹睿点了点头,司马懿分析的确实在理:“司马卿所言不错,孙权这是给我们出了一场难题,而且还逼着我们继续赌下去。”

  “无论周鲂所言真假,我们都必须在边境整军备战。只是应不应周鲂所请的问题了。”

  曹真此时说道:“既然如此,陛下不妨让大司马先虚应一下,我们再看看东吴的反应即可。”

  曹睿轻声笑道:“大将军这是将计就计!就依大将军所言,让我们就看看周鲂和孙权这边又能搞出什么花样来。”

  ……

  刚刚在会议中,曹睿与臣子们得出的一致意见是,孙权之意就是要北上攻魏。而魏国也必须作出应对。

  问题的关键是,双方把自己真正的重兵放在哪里!

  若是按周鲂之言,曹休真的率万人南下,那东吴的重兵就必然要在曹休南下路上布置。

  若不应周鲂所请,那曹魏只有被动等孙权来攻,再由中军支援,又陷入到多少年来的老路上了。

  而此时在鄱阳,孙权和周鲂还在心有灵犀的演着一场戏。

  在东吴的都城武昌,周鲂诈降一事,也只有孙权和陆逊、顾雍、诸葛瑾等身边的重臣知道。至于鄱阳这边,也只有周鲂和胡综知情。

  先前周鲂派到曹休处的两个家人董岑和邵南,也一直以为周鲂是真降。周鲂并没有和除了胡综之外的任何人讲真话。

  孙权和周鲂,也在瞒着江东的所有人。

  正所谓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用兵作战乃是国家大事,孙权也不得不谨慎万分。

首节 上一节 35/37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特一,开局救下军区长官

下一篇:始皇尸变,祖天师也得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