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我不是曹睿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39节

  而历史中的孙权,正是凭借东吴在石亭之战的斩获,让孙权威望大增得以称帝。

  换句话说,孙权让周鲂诈降这一次,根本就不是出自军事目的的作战。既不能攻城、也不能掠地、更不能改变吴魏之间的战略格局。

  那孙权求的是什么呢?孙权求的是刷人头、刷战绩!孙权需要一场大胜,来掩盖颓势甚至帮助他称帝,这根本就是一次出于政治目的的作战!

  出动十万之众打曹休一万,也根本不亏!

  曹睿看向司马懿缓缓说道:“司马卿以为孙权为何要派周鲂诈降?”

  司马懿想了一想:“莫非是八月在江夏和襄阳打的太差了,要以胜利稳固内部?或许也有韩综和翟丹投降的缘故,臣听闻东吴沿江诸将已有不稳。”

  司马懿猜对了一多半。曹睿问道:“如果朕说,孙权是急着要称帝了呢?”

  司马懿双眼微睁,这个思路是司马懿从未想过的。但司马懿依旧智商在线:“那按陛下的意思,孙权这次只是为了求得一场胜利,来增加威望?”

  曹睿点了点头,司马懿也随即陷入了思考之中。

  感谢书友们的阅读,新书期需要数据才能走的更远,若您有多余的票还请投一投,若无票每日追读也好,感谢~

第63章 恩荣过重(求追读)

  司马懿此时思考的只有两件事:一是策略,二是兵力。

  从策略来说,若孙权此次让周鲂的诈降是出于政治目的,那从曹魏应该追求的是让孙权的政治目的落空。

  无论不理会、坚守城池、或者谨慎出战都好。简而言之,孙权不是想刷人头、刷战绩吗?那就不让东吴空手回去,最好还能让孙权损兵折将。

  从兵力来说,司马懿并不知皇帝为何如此笃定孙权最多能出十万人,司马懿也并不知道原本历史中的石亭之战,但他清楚的是,曹魏的后勤比东吴是要难上半分的。

  曹魏若想在皖城-皖口一带用兵,出动十万兵力也几乎是上限了。别人不清楚,司马懿还是清楚的。

  曹丕黄初三年、黄初五年、黄初六年这三次南征,司马懿堪称后勤总管,坐镇后方统筹粮草军备。

  豫、扬、青、徐四州之兵,包括外军和地方上的州郡兵,凑一凑确实可以挤出十五万左右的员额。上次在曹丕亲赴广陵之时,在近千里宽的战场上,兵力就有近十五万之多。

  但那是在有淮水-中渎水作为航道的前提之下。

  从曹魏东南重镇合肥出发到皖城,一路上皆没有水运。出动十万兵已是上限。

  但该如何与皇帝说呢?司马懿一时间犯了难。

  司马懿看向皇帝:“陛下,有些事情臣还是想说一下的。”

  见曹睿点头示意,司马懿继续说道:“陛下,臣以为若欲歼灭孙权的十万之众,东南方向出动十五万人已是极限了,十五万对十万,想歼灭想必极难。”

  “臣以为从兵力和后勤上都不可行。”

  司马懿本来试探性的看着曹睿的脸色,但曹睿并没有想象中的不高兴,反而面色平静的向司马懿问道:“那司马卿以为可以出多少兵?”

  “十万!从合肥至皖城,后勤最多可以支撑十万人作战,再多臣就无能为力了。”

  曹睿听闻司马懿的话语之后,也开始思索了起来。兵之国之大事,而重中之重就在于后勤保障。

  曹睿也并不固执。既然司马懿说十万、历史上曹休在石亭也是十万,想必十万人是个比较合理的数字。

  只是,曹睿明知道孙权会在石亭出动近十万人,若不能利用这个信息占到最多的便宜,心里还是觉得有点亏。

  曹睿看向司马懿:“如果在皖城一带,和东吴对峙呢?朕的意思是,不管孙权出兵多少,我大魏就是出兵十万。”

  “若孙权出兵两三万,则十万之众足以吞之。若孙权出兵十万,则可以在合肥-皖城-皖口一带与孙权对峙。”

  “孙权不是比大魏兵少吗?摆出国战的架势,就把孙权可用之兵都引到皖城来。”

  “在皖城与孙权交战和对耗之时,其他方位还能以兵力优势,试试以多打少,或许也能有所作为。卿以为这样如何啊?”

  司马懿疑问道:“陛下是要以国力与孙权对耗吗?”

  曹睿点了点头:“正是如此。”

  司马懿拱手行礼:“比拼国力乃是正道,既然如此,陛下容臣数日,臣回去测算一下各方的后勤情况。”

  曹睿轻轻拍了拍司马懿的手臂:“有劳司马卿了。”

  曹睿现在已经找到了司马懿的正确用法:名义上负责魏国大大小小的行政事宜,但实际上作为皇帝的参谋长,在庙堂之上筹划国政军务。

  最大程度的让司马懿的智力得到充分利用。

  司马懿本就是文臣出身,曹睿又未按照历史中的情况,派司马懿去荆州掌兵,而是改派了陈群前去,想必司马懿此时也定不会对军权有所追求。

  那曹真呢?曹真以宗亲之重和大将军之权,替这个不知兵的皇帝曹睿,负责具体的军务。

  一人负责参谋、一人负责执行。若能将两人始终绑在曹睿身边,则就更妙了。

  交谈结束,就在曹真与司马懿二人起身行礼、正欲转身离去之时,却被皇帝从身后叫住了。

  曹睿看向曹真、司马懿二人:“近日军务属实繁多,朕不敢丝毫大意,处处皆欲与大将军和司马卿商谈。”

  “每每从宫外进出宫内,也颇浪费时间,那朕就想了一个主意。”

  “朕特意在朕的书房外面,给你们两人在宫中留了两个房间,大将军和司马卿,你们这些时日就在朕的书房旁边办公吧。走吧,与朕一同前去看看?”

  曹真和司马懿都露出一副惊讶的表情,曹真更是疑惑的问道:“陛下,为人臣子哪有在宫里办公的,这恐怕不太合适吧?”

  司马懿也拱手说道:“禀陛下,大将军和臣毕竟是外臣,而不是侍中、散骑这类内臣,怎好在北宫之内办公呢?恩赏过重,臣不敢受。”

  按照这个时代的常理,离皇帝越近显然就越是恩荣。侍中、散骑这类随侍皇帝之臣,朝中群臣只会羡慕嫉妒。

  而自曹睿即位之后,更是经常诏令曹真和司马懿入宫,朝野之间的交谈流言,更是将二人比作国之柱石。

  如今皇帝在宫中给二人留了房间,这种恩荣简直重到了过分!起码此时的曹真和司马懿,都是这样觉得的。

  曹睿笑着摇了摇头:“怎么会是恩赏过重呢?先帝给朕留下四位辅臣,大司马和陈镇军去扬州、荆州都督一方,那朕在洛阳,不就只能依仗二位了吗?”

  曹睿在中间,一左一右拉着曹真和司马懿两人的袖子,向院中走去。曹睿早已命内侍将这两个房间收拾了出来。

  曹睿笑着说道:“西边这个给大将军、东边这个给司马卿,你们两位觉得如何啊?”

  即使曹真和司马懿这几个月内,见多了皇帝的标新立异,将大臣留在身边办公这种事,还是根本想不到的。两人能觉得如何?当然只能谢恩了。

  曹真此时颇为感慨。身为曹氏宗亲、能以大将军之重任得到皇帝如此亲信,夫复何求呢?

  司马懿此时也觉得皇帝过于恩荣了,哪有让外臣在皇帝书房旁边办公的?历史上并无先例!

  见两人如此神情,曹睿笑着补了一句:“对了,一会朕让人从御马里面给你们牵两匹,以后大将军和司马卿皆可以骑马入宫。”

  “大魏国事,还要辛苦你们呢!”

第64章 东阁西阁(求追读)

  曹睿这是用了个信息差。

  若是以这个时代之人的眼光来看,若皇帝要削你的权,哪有将你请到皇宫里、事事咨询于你的道理?

  还准了在北宫内骑马?史书上最多也就是剑履上殿好不好,哪有让大臣在宫内骑马的?

  但是曹睿就是这样做了。在皇帝的书房旁边留了两间屋子,西边的留给大将军曹真、东边的留给录尚书事司马懿。

  这是何等的亲重?

  可从曹睿的视角来看却不是如此。

  先前在洛阳武库的东仓之内,董昭一番名、实之论,无疑是让曹睿掌握了一个更高级的分析工具。

  以曹睿之见,自两汉四百年来,历来权臣的名、实都是什么?

  权臣之名,乃是在皇权体系下拥有的官职。曹真的大将军之职、司马懿的录尚书事之衔,都有升级为权臣的可能。

  后汉历来是大将军辅政,就连曹操掌权之时,都曾给自己封了个大将军。当然,后面还是把大将军的封号让给袁绍了。

  而录尚书事呢,更是实打实的总管政务。换句话说,这是宰相之职。

  那权臣的实呢?

  权臣的实,就是权臣的亲信党羽。而在汉末三国这个时代,联系亲信党羽的关键,就在权臣的‘府’内。

  历来,封号将军和三公,都是可以开府的。简而言之,就是可以自己招募官吏,有自己府内的一套官僚体系。后世的什么开府建牙、开府仪同三司、天策上将府……

  就拿此时的大将军曹真来说,府内就有长史、司马、从事等等。若在战事,府内还会多出一个军师。

  曹魏军事方面的标准下令流程,都是由皇帝传给大将军,再由都督中外诸军事的曹真,以大将军的名义传达给各地将领。

  录尚书事也是类似。在总揽政务的尚书台六曹之上,由司马懿这名录尚书事统管。出镇荆州的陈群,他若发号施令也是通过陈群的镇军将军府的。

  而曹睿让曹真和司马懿两人在北宫办公,将曹真和司马懿,同他们的‘府’从物理上隔开一些距离。

  虽然曹真和司马懿还是做原有的工作,但从此军令、政令,从形式上来说,就都变成从北宫发出的了!

  从北宫直接发令给荆州都督、从北宫直接发令到尚书台的某个曹里……

  直接削权不可能,曹睿这个皇帝目前能做的,就是在形式上让一部分军令政令从宫中发出,潜移默化的从大将军和录尚书事这两个职位中,偷得一些权力出来。

  待之后再有机会,再慢慢改变实质吧。

  皇权和相权斗了近一千多年呢,曹睿能利用一些信息差,做到如此地步,已经算上一个胜利了。

  毕竟人很难获得超越时代的眼界。内阁、军机处这种千年之后才能出现的玩意,曹真和司马懿更是不可能有半点概念。

  ……

  待曹睿安顿好曹真和司马懿的事情,并将曹真在西边的房间命名为‘西阁’、司马懿在东边的房间命名为‘东阁’之后,中书令孙资又走了进来。

  中书掌握机要、又掌握校事系统,这个时辰前来,多半是有什么机密之事要说。

  曹睿倚到了躺椅之上。与孙资这种每日都见的臣子交谈,还是比与曹真和司马懿交谈轻松些的。

  孙资施礼后说道:“陛下,雍丘王上表,陛下是否要亲自一观?”

  雍丘王就是曹植。前段时间,校事府和监国谒者都上报了曹植欲上表朝廷的事。

  如今写出来了?

  曹睿随口问道:“雍丘王都写了些什么?”

  孙资答道:“雍丘王欲使陛下用他,给他一个实职。”

  曹睿微微皱眉看向孙资:“朕知道雍丘王文才极好,天下人也知道雍丘王文才极好。但除了文才,雍丘王还能做些什么?”

  孙资迟疑了一下:“先帝在时,雍丘王就屡次上书,但先帝并未用他。”

  “若再早些,在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北攻襄樊之时,武帝以雍丘王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使雍丘王督七军前去救援被困樊城的曹仁。但雍丘王因醉酒未能成行。”

首节 上一节 39/8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特一,开局救下军区长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