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汉:吾乃冠军侯!

大汉:吾乃冠军侯! 第178节

  这么说好像也是没什么问题,这就属于不看僧面看佛面。霍嬗在皇帝跟前非常受重视、有面子,林媚自然也就跟着沾光了,确实没人会想着招惹她。

  不要说邢夫人了,就算是卫子夫、平阳公主这些贵人,也会给韩芸娘、林媚一点面子,原因自然也就是知道霍嬗这人就宠爱这两侍妾。

  霍嬗笑了笑,随即问道,“这段时间出来了,可觉得习惯?”

  林媚就有些感慨的说道,“我就记得小时候去了长安,以为外头都是一个样。出来看看之后才觉得见识浅了,外头的树和山都不一样。”

  霍嬗也忍不住笑了起来,说道,“这才哪到哪,下回有机会带你去草原、带你去西域,那边是另一番景象!我们再去江南,都说那你景色更细致。”

  “你啊,倒是敢想!”营帐被掀开了,刘彻无奈的说道,“朕一直觉得长安困不住你,闲下来你就要往外头跑。”

  林媚赶紧行礼、坐正,而霍嬗稍微正了正身形,皇帝跑到他的营帐来也不奇怪,主要是因为隔的非常近。

  “江南?”刘彻就笑着说道,“你想着的是到楚地去吧?这一趟没有去楚地,没能去南岳,你还惦记着这些事情。”

  霍嬗就笑着说道,“我还想着去看看扬子江,听说那边有鼍,我准备抓几个见识见识。”

  鼍,也就是扬子鳄了。

  刘彻叹气说道,“你也该收收心了,朕的岁数越来越大,这几年也未能寻得长生之机。有些事情你就该考虑,朕还要指望你护卫周全。”

  “陛下,想那些还早着呢。”霍嬗笑着说道,“我还指望陛下以后教好无忧,我也琢磨了一下,我只怕是教不好无忧。”

  刘彻直接摆手说道,“朕没有那个心思,无忧你自己带着。有本事也好、没本事也罢,那都是你的事。朕也是欠你们霍家,还给你们养三代人?”

  霍嬗小声说道,“到时候在我阿翁墓前留一块给我,陛下给无忧再封官,到时候三代冠军侯都是陪着陛下。”

  林媚就听的心惊肉跳了,这简直就是在诅咒皇帝了,哪能这么说啊!

  “无忧?”刘彻笑着说道,“朕没带过那孩子,用不着朕。倒是你长久些才好,真要是到了以后也是该陪着朕和你阿翁。”

  别管以后霍嬗会历几代皇帝,或者是几朝元老之类的,他的官职是刘彻封的,那么以后就算是陪葬也只可能是在茂陵陪葬。

  从霍嬗身上有了奉车都尉的官职之后,他就是汉武帝的臣子了,哪怕以后有再大的功绩,后代的帝王也不可能去抢汉武帝刘彻的臣子。

  刘彻看向霍嬗,问道,“这两天也去看了些乡村,你觉得现在如何了?”

  霍嬗快言快语的说道,“我觉得不怎么样,这么一看好些地都不是百姓的了,都是那些达官显贵的地。怪不得关中有流民,百姓都没地种了。”

  刘彻笑了起来,霍嬗就算是有些不靠谱的时候,这也无伤大雅,那也只是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不靠谱。

  到了正经事上,这孩子还是非常靠的住,也从来都不会隐瞒什么。得罪人也好、不讨人喜欢也罢,也根本就不去在意。

  总是说他这个大司马骠骑将军不上朝,就让人觉得他好像什么都不懂一般,可是朝堂上的事情、天下的事情,心里都清楚着呢。

  这不是偏爱,而是单纯的霍嬗用自己的表现一次次证明了。

  霍嬗看着刘彻认真说道,“陛下,说起来我是万户侯,曹宗那小子的食邑更多,他得两万多户吧?”

  刘彻就笑着说道,“平阳邑户数高达二万三千,他那情况和你又不同。当年高祖开国论功行赏,曹相国功居第二,这是你等不可比较的。”

  这倒也是,曹宗的祖宗可是曹参,这可是‘萧规曹随’。就算是卫青、霍去病的功劳都很大,也不见得就是能够一跃而上。

  刘彻就继续说道,“再者就是你也知道,平阳侯府的情况特殊。曹宗的母亲是朕的女儿,他的祖母是朕的姐姐,这是你们能比拟的?”

  这话说的也没什么毛病,两代公主嫁给了两代平阳侯,还都是最亲近的人。平阳侯这一脉的特殊地位,还真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

  人家几代人的积累,那也是有着非同寻常的根基,这也不是霍去病、霍嬗这两代人一下子就可以超越的。

  刘彻看了看林媚,随即对霍嬗说道,“前些年朕处死了陈蟜,朕那幼女尚且寡居。”

  霍嬗顿时一个头两个大,“陛下,多说了不娶妻了!再说了,夷安公主殿下现在都三十多了,岁数也不想当。”

  “怎么不相当?她才三十!”刘彻认真说道,“真要是和你成了,那堂邑侯、隆虑侯的食邑都要归你。朕可不是和你瞎说,列侯得尚主!”

  这也是习惯性的问题,夷安公主嫁的就是姑母的儿子。在西汉这时代表兄妹成亲实在是太正常了,也别用三代以内不许结婚的事情放在西汉来套。

  霍嬗还是连连摇头,“还是不行,差着辈分呢。”

  “差什么辈分?”刘彻就直接骂道,“还真以为你是朕的亲孙了?”

  霍嬗立刻嬉皮笑脸,说道,“陛下,反正我是不能尚公主。岁数小点也就罢了,岁数太大了就不行。再说了,夷安公主殿下也不漂亮。”

  本来还操心小女儿婚事的刘彻立刻偃旗息鼓,这大逆不道的霍嬗,真是给逼急了什么都敢说!

  霍嬗继续说道,“真要是这事情撮合成了,以后我在陛下跟前就为难了。真到了那时候,我肯定不老实,到时候就是不敬公主必然被罚。”

  刘彻居然一点都不怀疑这么一点,其实大汉也有一些公主和驸马感情不太好的,也会各玩各的。只是明面上得和气,闹出丑闻就不太好了。

  “你啊,和你阿翁一样!”刘彻无奈说道,“朕那会儿就想着让你阿翁配公主,他要是朕的女婿得多好,怎么骂也不行!”

  “我阿母肯定是大美人!”霍嬗想都不想的说道,“反正我是不想娶妻,娶了妻就麻烦。门当户对的,还要想着外家的关系,这多累人!”

  刘彻一时间语塞,霍嬗的这些歪理还是有那么一些道理,实在是让人不知道该怎么说。

  林媚也好、韩芸娘也罢,她们都是侍妾,在冠军侯府是有些地位,但是在外头很多人不认。真要是有了个冠军侯夫人,那也是高门大户的。

  到时候就是两个列侯,甚至是皇家和列侯的关系了,真要是闹出来一些不太好的事情,大家面子上也难看,因为这就是政治联姻。

  以霍嬗这性子,完全就是脱缰的野马,只是四处撒欢,谁能管得了他?

  霍嬗绝对不是一个良配,这一点刘彻心里多少也清楚,只是想想自己的小女儿,那也不是一个能省心的人。

  刘彻摆了摆手之后,说道,“嬗儿,你可曾想过土地如此兼并是什么缘故?”

  土地兼并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历朝历代的统治阶级都会考虑到的事情,也会有各种手段去限制,但是大多数都是效果非常一般。

  西汉现在的土地兼并情况也是愈演愈烈了,这一点大家都心里清楚。哪怕有种种措施,可是依然治标不治本。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的出现,根本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生产力条件的不足!

  霍嬗仔细想了想,对刘彻说道,“陛下,暴秦失其鹿,肯定不只是暴政的关系吧?”

  看到皇帝点头,霍嬗就说道,“我觉得现在天下安定许久,所以权贵乃至是一些富户慢慢手里就有了钱,逮着机会就收了农民的田地。”

  刘彻笑着点头,土地兼并的情况有很多,而权贵阶层从百姓手里收走田地,这是最为直接的一种体现。

  可以是在百姓受灾的时候,可以是在百姓破产的时候,或者是其他的一些手段,普通百姓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对是比较欠缺的。

  而一旦这些权贵们看到了机会,自然也就不会客气了。土地在手,那些失去田地的百姓就要依附于他们了,权贵就会越富,百姓就会越穷。

  这样的情况不只是在西汉会有,任何的王朝也都会有,这甚至成为了历史上循环往复、不断上演的情形,百姓活不下去了就要开始起义。

  霍嬗试探性的看着刘彻问道,“陛下,我想着这些权贵的地,收回来也不是那么容易吧?”

  刘彻也不否认,“难,何其难啊!”

  霍嬗也觉得有道理,皇帝的权力很大,但是代表着的是统治阶层、是地主阶级的最大代表,自然也需要考虑这些人的利益。

  所以有些看似简单粗暴的做法,也只是想一想而已。因为真的要是开始施行,第一个不满的就是地主阶级,那也是在动摇统治的根基了。

  这样的道理霍嬗都能明白,刘彻这样的皇帝自然是更加心里有数,他知道这不会是什么简单的事情。

  看到霍嬗愁眉苦脸、苦思冥想,刘彻笑着说道,“好好琢磨,想到了法子就和朕说一说,说错了也不怪你。”

  刘彻说完这些也就离开了,他还真的不是指望着霍嬗能够给出来一些比较可靠的建议。

  手底下的人才可不少,那些人都没有给出一些可靠的建议,自然也就别指望霍嬗能够给出来什么破题的法子了。

  毕竟在刘彻的眼里,霍嬗除了会打仗、对一些事情看的比较明白之外,也没其他本事了。

第242章 史书

  霍嬗到底靠不靠谱,这就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了,有人觉得靠谱、有人觉得不靠谱。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他看似对于政事有些不太熟悉。

  所以刘彻也就是随口抱怨几句,他还真的没指望霍嬗能够帮忙解决这些问题。

  毕竟这样的难题困扰了无数先贤,也让很多的有能力的统治者束手无策。

  霍嬗自认为有着远超时代的见识,现在也是有些一筹莫展的。几千年后的经验放在现在也不合适,说到底就是生产力的严重不足。

  或许努努力,想着的法子就是抑制一下这样的现象,让土地兼并的形势不至于愈演愈烈,这可能才是他能够帮忙做到的一些事情了。

  庞大的队伍继续出发了,闲暇的时候,一个熟人再次出现了。

  司马迁、太史公,他倒是没有像历史上那样为李陵抱不平被施以腐刑。在太史令的位置上,这位史官倒是尽职尽责。

  有些时候想想,虽然不少人说司马迁对皇帝的意见很大,所以在《史记》当中对于不少事情的记载也是带着强烈的个人情绪。

  现在再看看的话,没有了那档子事,也不知道《史记》之中会不会依然有着强烈的情绪了。

  司马迁倒是很规矩,身份差距大着呢,“冠军侯此前出征西域、屡有战功,只是还有不少事情还想要向君侯请教。”

  霍嬗就不太理解了,“你是太史令,我要是没记错的话,你可以阅读皇室所藏典籍、搜集史料。”

  这些自然也不是在夸大了,太史令确实有这方面的权利。现在的史官,大多数还是有着那么一些风骨,记录的很多事情皇帝也不能多过问。

  司马牵就立刻回答说道,“当年先父亡于雒阳,先父曾嘱托万万要继承遗志、写好一部史书。我一刻不敢忘,先父留下诸多文稿,我也编写出来了。”

  实事求是的来说,司马迁的能力是没问题的,他前期的积累也是十分的充分。

  他年少时随司马谈读书,也从董仲舒受学《春秋》,向孔安国问疑《尚书》,年轻时游历了很多地方,还曾随皇帝出巡西北诸郡县。

  再加上现在作为史官也可以去翻阅皇室的藏书,自然也就有了更多的资料。

  提起司马谈,霍嬗就有些头疼。别看司马迁现在是史官了,但是一直也都埋怨当年皇帝封禅,埋怨皇帝在封禅的时候不带着司马谈。

  司马谈在封禅的路上病重,没能跟着一起完成封禅,这是憾事。据说是因此又病又气,这才会直接暴病后过世,这也是司马迁的心结呢。

  司马迁不管那么多,说道,“君侯,我为太史令,自然当秉笔直书。”

  霍嬗无语的看着司马迁,没好气说道,“我成了崔杼?我什么时候拦着你不让你写史书了?”

  司马迁有些意外的看着霍嬗,没想到这位冠军侯还是看过一些史书。传闻中这位冠军侯除了打仗之外,就喜欢享乐,没有半点文采和见识。

  司马迁有着这样的刻板印象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了,说到底他和霍嬗的来往不多,哪怕看似同朝为官,几年也见不到一次呢。

  不是一个系统的,一个是权贵一个是文官。司马迁这个太史令隶属于太常,掌天文、历法,俸禄六百石。和霍嬗相比,那实在是差距太大了。

  司马迁连忙开口说道,“君侯说笑了,下官岂敢如此!只是诸多事情还望君侯解惑,我方能更好记下。”

  霍嬗沉默片刻,《史记》的价值、意义,他不想评价,也没什么资格去评价那些,但是他知道《史记》在两汉时期几乎等同于禁书。

  霍嬗看向司马迁,说道,“听闻先太史令留有遗作,拿过来给我看看。看了之后再说,其他的不用多讲。”

  司马迁也非常无奈,面对霍嬗的时候,他根本没办法说些什么,官职不对等倒也罢了,主要是这位冠军侯脾气实在是非常的直接、粗暴。

  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想要得到一个解释等等,也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

  司马迁也不废话,他的父亲确实留下来了不少遗作。

  司马谈早年就想要写下一部通史,早就根据《国语》、《战国策》、《楚汉春秋》等书,收集资料,撰写史籍,只不过壮志未酬。

  他虽然未能动手撰写通史,但为《史记》的撰写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确立了部分论点。

  等到司马迁离开,霍嬗就忍不住抱怨说道,“我就是不喜欢和这些人往来,要说他们有骨气、有本事,那也是有,就是和我不对付。”

首节 上一节 178/2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我真不是上将!

下一篇:人在东汉,开局公孙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