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汉:吾乃冠军侯!

大汉:吾乃冠军侯! 第181节

  无语归无语,不过霍嬗还是问道,“你就说吧,大将军他们可曾知道这些议论?”

  看到霍嬗这么认真,刘漠也严肃起来了,“君侯,我真不知道大将军知不知道这些事情。君侯,这些事情不要紧吧?”

  “不要紧,反正我在那边也是名声一般。”霍嬗就笑着开口,“我心里有数就行,等我回了长安,我倒是要看看谁在背后嚼舌根!”

  对于长安这座城市,霍嬗确实是比较陌生。别看他是在长安出生、长大,但是对于很多的事情还是陌生,甚至是有些被隔绝的状态。

  在十五岁之前,他更多的是在未央宫。在十五岁之后可以出宫了,但是基本上是在军营、侯府以及未央宫三处奔走。

  十七之后就是连年在外征战,算下来一年在长安的时间也不到三个月而已,所以很多长安城的一些消息还根本来不及了解的透彻,这就又出门了。

  毕竟如今这个年代通讯不算特别方便,再加上稍微有人注意一些信息隔离,想要知道事情就更慢了。

  皇帝,皇帝这么做很正常。哪怕皇帝再喜欢霍嬗,这也只是一个臣子,与江山社稷相比孰轻孰重,这是非常显而易见的事情。

  太子这么做也正常,霍嬗的成长速度太快了。十七岁之前大家只知道他受皇帝喜爱,但是这几年不断打胜仗、威望也越来越高。

  岁数小、威望不断在变高,这不见得就是什么好事情。尤其是在皇帝越来越年老、太子还没有掌控朝廷的情况下,这也就让一些人心不安了。

  现在还没到卸磨杀驴的时候,不管怎么看,霍嬗还是有留下来的必要。不管是皇帝还是太子,霍嬗在他们手里都应该是极其重要的重臣。

  但是这样的一位重臣,绝对不能是名声好。不管是在官场还是在民间,这位重臣都不该威望太高。

  但愿是自己多想了一些事情吧,现在的情形怎么看也没有到那么危机的时刻,没必要杞人忧天。

  不过霍嬗也觉得自己或许也需要考虑一下再长安的时间长一点了,要不然很多的事情都是后知后觉的知道,甚至是被一直刻意的隐瞒,这就不好了。

  太子和曹宗现在走的非常近,霍嬗就是后知后觉的。公孙敬声坑了他一次,这也是后知后觉的。甚至皇帝疑似在考验太子,霍嬗依然后知后觉。

  本来还自诩大汉百晓生呢,自鸣得意的以为什么事情都知道呢。可是现在再看看,很多的事情别人都知道了,也就是他不知道而已。

  这显然就不太好了,现在时局非常的微妙,以后说不定更加的微妙。

  要是什么事情都这么后知后觉,那就容易出问题!

第245章 近臣

  虽说对于现如今的一些时局看不明白,也总觉得有些事情没有表面那么简单。不过也没必要过于担心,暂时可以按兵不动,还没有那么紧急呢。

  距离泰山越来越近了,不少人也都有些激动。这一次也是封禅,皇帝这些年封禅好几回了,看似是没有元封元年那次宏大,可是依然是封禅啊!

  真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跟随皇帝封禅,这依然是一桩盛事。

  这一次封禅的原因就是拓地千里,西域的核心区域已经被大汉收入囊中,这就是可以彰显功绩的理由。

  大汉的版图算得上是前无古人了,西域这块土地也是中原王朝此前从未涉足的。但是现在大汉在那里驻军、委派官员,已经开始了直接管辖。

  这对于刘彻来说当然可以祭告天地了,他做了此前的帝王们没有做到的事情,大汉在他的手里更加强盛。

  霍嬗忙的脚不沾地,叫来霍光问道,“叔父,明堂那边可安排妥当了?”

  霍光立刻回答说道,“你放心就是,我亲自去看过。就按照你说的那些布置,应该是不会出差错。”

  明堂可是非常重要的,皇帝在祭天之后可是要接受百官贺拜。以刘彻那么爱面子的性格,明堂的事情就不能是小事了。

  “还好以前就建了明堂。”霍嬗就笑着说道,“只是还是得提前去看看,务必要在陛下过去之前维修好。”

  这些事情甚至都不需要霍嬗去提醒,霍光等人自然也都能够明白,有些事情确实只能在皇帝没有下旨之前就办好,等到皇帝提起再做就要误事了。

  看到霍光欲言又止的样子,霍嬗问道,“叔父可是觉得现在的一些封禅仪式、明堂布设等,有些和礼制不大相符?”

  霍光压低声音说道,“我就是担心这些,嬗儿。这一次封禅不一样,虽说陛下从未下旨,只是谁都明白封禅之事都是你在操办、过问。”

  这么说没有任何问题,霍嬗是没有大司马印信的大司马骠骑将军。同样也是没有明发的圣旨,但是在操办封禅仪式的主事人。

  霍嬗就没那些担心,“叔父也该知道那次封禅的事情吧?有些礼制,还不是陛下来定!”

  霍光一瞬间无言以对,大汉的第一次封禅时,无数学者、博士在遍览古籍,想要从中寻找出来封禅的仪式等等,也确实找到了一些线索。

  可是要说能够让所有人都信服的,一条都没有。堆在刘彻面前的建议很多,所以最后直接成为了皇帝定下封禅的仪式、礼仪。

  后世帝王想要封禅,多少也是需要参考刘彻的封禅仪式,他这也算是前无来者,以及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矩。

  要说霍嬗现在这么自信、自恋,其实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很多东西都是学了刘彻的那一套。

  霍嬗自信的说道,“叔父放心就好,我做事有分寸。陛下喜欢什么样的,不喜欢什么样的,我都心里有数。上回封禅有哪些不足,陛下也和我说了。”

  别人说这样的话霍光肯定是不会信的,但是霍嬗说出来的话就值得信服。

  不过谨慎的霍光还是提醒说道,“嬗儿,万万以陛下的旨意为准,你可千万不要想着自己喜欢什么。”

  这确实是霍光不太放心的一点,要说霍嬗了解皇帝的喜好,这一点没几个人会有异议。但是这孩子有一点不好,就是喜欢夹带私货。

  总是打着皇帝喜欢的旗号在办自己的事情,闹到了皇帝那里,皇帝还要帮忙遮遮掩掩,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发生了一次两次。

  霍嬗对此也只是笑了笑,说了也没什么用,他的保证有些时候等同于没有效用。

  霍光这边才刚刚离开,马何罗就匆匆赶来,“君侯,自山阳、山阴处,皆已派卫士巡视了。”

  霍嬗点了点头,随即说道,“再去看看,如果有坎坷、湿滑之处,务必要提前准备好。即使有树木等,能不砍伐就不砍伐,不可毁了山景。”

  马何罗也没有意见,皇帝封禅后大概率是要行登封礼。从山阳处上山,从山阴处下山。

  只是这一次不知道会带着谁,从元封元年封禅开始,皇帝已经来过泰山六次了,每次都会封禅。

  刘彻定下的规矩是必须扫平宇内、一统天下;必须天下太平、长治久安;必须不断有祥瑞出现。

  符合了这样的标准才有资格封禅,只是有些时候也可以有些灵活的便利。祥瑞什么的,实际上也是可以人为的制造,或者是抓到了白化的‘瑞兽’。

  其实在霍嬗看来,皇帝除了自诩建立了盛世之外,这也是在效仿黄帝呢。

  传闻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在铸顶成功的时候有龙出现,黄帝顺着龙须爬上龙背、御龙飞升。

  现在的皇帝就惦记着这些事情呢,如果真的有龙出现,他也要乘龙飞升。

  到时候说不定还要带上霍嬗,毕竟当年黄帝飞升的时候带着后宫以及大臣七十多人,官小的就没带着了。

  仔细和马何罗说了一些事情,其实这一次皇帝会不会行登封礼,霍嬗也心里没底。毕竟皇帝最近五六次封禅,也都没行登封礼。

  赵河西匆匆跑来,“君侯,陛下召见。”

  霍嬗也不和马何罗客气,吩咐说道,“事情务必办好,明日我让人过去再看看。若是办不好,到时候有你好看!”

  马何罗不敢有半点埋怨,虽然他是天子侍中,大家也都知道成为了侍中,必然会成为重臣。但是重臣和重臣还是有区别,郡守算重臣、九卿更是重臣中的重臣。

  只是比起大司马骠骑将军,那也算不上什么重臣了。

  更何况久在皇帝身边,也知道大汉的侍中只有三个才是最有传奇色采。

  一个是大司马大将军,这是第一个以侍中的身份出去带兵的,以后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

  第二个特殊的侍中就是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了,这是皇帝亲自教授兵法的大臣。

  第三个最为传奇的侍中就是霍嬗了,四岁就是侍中、奉车都尉,皇帝亲自教读书写字、骑马射箭,传授兵法等等不说,重大的场合必然是这位侍中在旁。

  别管那时候这位侍中是五岁还是十岁,重要的场合都是他身负斩蛇剑侍卫皇帝。

  这位侍中在一些人眼里就是皇帝的儿子、孙子都未曾享受如此待遇,更要命的事情就是祭天这样的事情,两代冠军侯都开先河。

  第一代冠军侯封狼居胥,胆大妄为的在匈奴人的圣地祭天。祭天,那可是皇帝才有的权力。

  第二代冠军侯年方十岁,在皇帝第一次隆重封禅的时候跟着皇帝行登封礼......

  同样是侍中,大家还是不要去攀比什么了。去和霍光相比、去和金日磾比较,甚至可以和李广利、李陵比较,反正别和卫霍相比,那是人比人气死人。

  霍嬗匆匆赶来皇帝的营帐,“陛下,有何吩咐?”

  刘彻笑着起身,说道,“这一次朕准备行登封礼,你让人准备一下。”

  霍嬗立刻得意起来了,“陛下,哪能等您吩咐了再去办事!我已经让人提前去山阳、山阴查看了,肯定不会误事。陛下,到时候我们在山顶过夜?”

  刘彻就叹气说道,“还好你是长大了,那次在山顶过夜,可是给你病了。”

  那可不,要是没有那一次,就不是现在这个霍嬗了。

  “陛下,那先说好啊,只能是我跟着陛下行登封礼。”霍嬗也是‘小气’,说道,“最多再加一两个人,其他人没这福气。”

  刘彻笑着说道,“朕岁数这么大了,不多带几个人合适吗?”

  霍嬗就笑着说道,“陛下,这不是还有我吗?上回行登封礼我才十岁,还是陛下拽着、背着。现在我年轻力壮,陛下也康健有力,还用得着别人?”

  刘彻非常开心,说道,“行,那还是咱们两个行登封礼。”

  霍嬗小声说道,“陛下,封禅书到时候还是咱们埋下去?”

  刘彻就严肃起来了,“可是还有人在向你询问?”

  看到霍嬗点头,刘彻有些老气的说道,“这些人呐,一个个的也不给朕省心。封禅书朕修好之后交由你保管,到时候看看谁敢过问!”

  霍嬗立刻保证说道,“陛下,我也不看!”

  司马迁等人总是追问,想要知道封禅书到底写了什么。

  可是霍嬗还真的不太知道,虽然知道大概的意思,但那也是皇帝祭天时诵读才记下一些,还没做到背诵全文。

  刘彻就更加欣慰,霍嬗这么淘气的孩子都知道这事,偏偏有些人就不知道,实在是气人。

  霍嬗也继续说道,“陛下,明堂那边也收拾好了。到时候让百官、随从们先过去,该收拾的收拾,该歇息的歇息,咱们就去斋戒、沐浴。”

  刘彻更是觉得孩子长大了就是好,办事有分寸,“你安排的不错,就这么办吧。这一趟出来,朕是省心不少。”

  第一次封禅没有经验,大家都是在不断的提意见,很多的事情还需要皇帝亲自来拿主意。可是现在封禅的次数多了,仪式大家基本上也都熟悉。

  更何况还有霍嬗这么个帮手呢,大事小事也都心里有分寸,根本就不需要皇帝多操心,都能提前给办好了。

  刘彻现在也算是心情很好,谁让霍嬗这孩子就是这么懂事呢。有着这么个可靠的近臣,确实可以少很多的烦恼,可以专心于自己的事情。

  旁边的邢夫人都要嫉妒疯了,陪伴皇帝行登封礼这样的事情她是不指望。可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就算是其他的一些陪伴,也没有属于她的机会。

  霍嬗也认真起来了,对刘彻说道,“陛下,这一次我们也该带着一些御寒之物。虽说现在天气和暖,但是山上过夜还是有些冷。”

  看到刘彻点头,霍嬗继续说道,“陛下,我觉得还是该心诚才好。陛下穿戴冕冠,我穿礼服,这样山神肯定能够有所感应!”

  刘彻眼前一亮,顿时说道,“好!朕仔细思索过,上回咱们就是图轻省,以至于误了事!”

  霍嬗就继续说道,“我让马何罗等人先前过去了,让他们务必不许惊扰山神。陛下,我是这么想的,泰山是山神所居之地,必然不喜外人打扰,更何况破坏呢。”

  刘彻更是开心,无比认可的说道,“说的有理!还是嬗儿想的周到!你这孩子从小到大就是这点好,也就是小事不放在心上,大事从未马虎!”

  “陛下的事情才是大事!”霍嬗厚着脸皮,近臣也好、佞臣也罢,也都不在乎,“臣也不知道其他,把陛下的事情给办好就行了。”

  这么简单粗暴的马屁,还是让刘彻务必受用,他觉得这就是霍嬗的心里话。

  自己带大的孩子,当然就是向着自己。这孩子是什么样的心思、什么样的性格,刘彻觉得没人比他更加了解,这孩子只会说实话、藏不住心思。

  或者说这孩子就算是有心思,刘彻也自信能够一眼看穿。

首节 上一节 181/2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我真不是上将!

下一篇:人在东汉,开局公孙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