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第112节

  整个内阁,除了次相高拱,家在新郑,地处国朝北方外,其他四个人都属于南方人,对宗族再了解不过了。

  胡宗宪尴尬道:“是,在进京前,大族老让人给我传了数道信,让我进京途中拐回家族一趟,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想让我接过家主的位置。”

  “那你传信回去,就说愿意成为家主,但国事繁忙,暂时不能离开京城,家主仪式暂缓,但家族的族产详情什么的,先让人送到京城。”张居正在‘族产’二字上加重了语气。

  在成了徽商商帮财东后,胡家哪还有什么族产,家族几百号人,天天啥也不干,睁开眼睛,就等着徽商送银子。

  胡家族产详情,完全是徽商商帮详情。

  胡宗宪愿意接手胡家家主之位。

  这不仅是胡家族老想看到的,更是徽商商帮想看到的。

  徽商商帮在朝廷经营了二百年,恐怕连三公九卿都有资助过,唯独内阁,是徽商商帮怎么也渗透不进来的地方。

  这是大明朝两京一十三省的权力集合地,每位阁老的进阁和逐阁,历代先皇和当今圣上都有缜密考虑,绝不会让商人触手伸进来。

  况且,以商人的短见,在资助的生员进入仕途,成了地方官后,就会对之前的投入进行收回。

  说白了,背后站着徽商的官员们,在仕途中必然不会清正廉洁,京察年年有,科道拾遗又自阁老以下,那些贪官污吏不可能一边大肆捞钱,一边平步青云。

  内阁阁老、六部正副堂官,不是那么好当的,天底下,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盯着这十几个,再多也不到二十个位置。

  但凡履历有一点问题,就登不上高位,纵使能登上也是自寻死路。

  所以,别看徽商在朝廷里势力极大,触手遍及两京一十三省,但最高权力的内阁,和部分最高权力的六部,是徽商所无能为力的。

  徽商迫切地需要一位‘帮首’,来将所资助的官员给拧成一股绳,从而大行窃国之事。

  胡宗宪这个生在徽州府,却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相信是徽商商帮梦想中的人。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胡桂奇、胡松奇两兄弟打着父亲的旗号,就能狂收二三百万两银子徽商献金的原因。

  胡家在想着胡宗宪成为家主。

  徽商在想着胡宗宪成为‘帮主’。

  胡宗宪只用稍微表达些意思,胡家、徽商商帮两只翘嘴鱼就会被毫不费力钓上来。

  鱼在吃饵,却不知执竿者想吃鱼啊。

  这计划。

  内阁几人都觉得不错,唯一的问题,是这种利用亲族达成目的的手段,会伤害胡宗宪的亲情和声誉。

  “嗯。”胡宗宪没有想太久,便同意了元辅的计划。

  这些年来,他的亲人都被徽商的真金白银蒙蔽了双眼,来往信笺中,哪还有半点亲情,只有利益。

  而声誉,身为严嵩最得意的门生,几十年前就丢的一干二净了。

  现在的声誉,不过是剿灭倭寇、靖海成功后的大儒辩经而已。

  丢了的,以后都会回来。

  “等拿到徽商、官员两份花名册后,就上疏陛下,请锦衣卫按图索骥抓人,抄家。”

  张居正不准备让内阁、朝廷插手到覆灭徽商的事中,望向高拱,道:“肃卿,对大明朝现有进士、举人、秀才进行遴选,挑选出十万位可以做官的士人。

  同时,我会上疏陛下,来年春闱,不论举子们高中与否,皆在京听选,经吏部、都察院、锦衣卫、东厂查察后,于两京一十三省走马上任!”

  高拱、胡宗宪、李春芳、陈以勤都被张居正的‘狂想’震惊了。

  想想他们当初,再看看举子来京城就能做官,人比人气死人,生的好不如生的巧啊!

第160章 帝王心术,停止科举!

  玉熙宫。

  朱厚熜坐在御案前。

  俱免会试,赴京听选。

  这是张居正内阁为铲除徽商提前做的准备。

  张居正是有雄心壮志要解决徽商的,不惜挑出十万名士子待仕。

  但朱厚熜却皱起了眉头,望着坐在绣墩上时刻准备奏对的张居正,道:“张居正。”

  “臣在。”

  “你知道天下第一重要的事是什么吗?”

  “回皇上,江山社稷!”

  “江山社稷啊?”

  朱厚熜嘴里念叨了两下,再问道:“江山社稷又是什么?”

  “回皇上,社为土,稷为谷,江山社稷就是皇上统治万里河山,黎民百姓在万里江河山川的土地上种庄稼。

  社稷之福就是百姓之福,皇上的江山,百姓的社稷,百姓吃穿不愁,皇上江山稳固。”张居正的回答不优不劣,突出一个中庸。

  “我大明朝的江山稳固吗?”

  “回皇上,我大明朝代代相传,连绵不绝,自是固若金汤。”张居正恭声道。

  现如今,大明朝田肥美,民殷富,国实裕,万民尽开欢颜,比着历朝历代的几个盛世也差不了多少。

  “这天下,哪有固若金汤,哪有恒享昊命不变的朝代啊?”朱厚熜较起了真。

  张居正一怔,道:“皇上,只要我大明朝朝朝有明君,代代有贤臣,我大明朝,就将是第一个恒享昊命不变的王朝。”

  “朝朝又明君?代代有贤臣?”

  朱厚熜嗤笑了声,道:“朕问你,嘉靖元年至嘉靖三十九年,朕是明君,或是昏君?

  杨廷和、沈炼、夏言、严嵩、徐阶,你,还有高拱、胡宗宪,哪些人是贤臣,哪些人又是奸臣?”

  “……”张居正沉默了。

  人是复杂的。

  皇上继位之初,大力推行新政,纠正了不少时弊,但后面皇上潜心修道,又增加了新的时弊,不能一言而说明君、昏君。

  同样,杨廷和等人也是如此,在做官之初,这些人或都有着满腔抱负,但终化为尘埃,贤、奸只能留给后人评说。

  “皇帝,是由宗室选出来的,连朕都是接的皇兄,正德皇帝的皇位,这以血缘而定,与朝廷无关,朕便不与你多说。”

  皇室的事,不是张居正一介臣子能随意置喙的,朱厚熜便揭了过去,道:“那贤臣、奸臣,又是怎么选拔出来的呢?”

  “回皇上,是科举。”张居正答道。

  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这都属于科举,以前,只有到了举人,才有可能做官,而现在,连秀才也要用上了。

  “什么是科举?”

  朱厚熜点点头,又摇摇头,道:“朕不想听那些虚头巴脑的为国求才,张居正,你知道朕想问的是什么。”

  “回皇上,科举,所谓科举,科察天下士子,结天下读书人以欢心。”

  张居正想了好一会儿,慢慢地道:“科举的第一要义,既不是选才,也不是化育天下,而是,牢笼志士!

  让天下的聪明人,全都进到八股的牢笼里,让他们钻研章句,白首穷经,这样的话,这些人就不会异想天开了,也不容易被歪门邪道所惑。

  而读书人安定了,天下即使还有人想造反,也不过是些草寇之流,成不了什么大事!”

  张居正揭开了国朝科举的真相。

  牢笼志士,古今齐哀也。

  朱厚熜点点头,又摇摇头,道:“那读书人安定了吗?元廷待降元士人一样优厚,却为何被我太祖高皇帝这样的草寇之流夺得了天下?”

  张居正额头上渗出冷汗。

  读书人安定?

  怎么可能会安定?

  书的越多,想要的就越多,哪怕把整个天下都给读书人,读书人也不会满意,更不会安定。

  正因为读书人,或者说书读的最多的那批人的不安定,使得天下跟着不安定,使得草寇之流无食可吃,揭竿而起,奋力发出了那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要让国朝安定,先要让普通百姓安定,而士人,不可能安定的。

  “朕最近时常在想,读书人在朝为官,双目不识五谷,双手无有缚鸡之力,双耳不闻民生之疾苦,这样的官员,这样的朝廷,会有真正安定那一天吗?”

  朱厚熜望着那句“请进十万士子待仕”的话,叹息道:“几千年来,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至我大明,历朝历代的朝廷,哪个不是士人的朝廷?”

  张居正惊骇了。

  皇上的话透露了太多的意味。

  圣言中满是对士人朝廷的指摘,难道说……张居正不敢继续往下想。

  朱厚熜继续说道:“书,士人在读,农人也在读,工人也在读,甚至是商人也在读,偏偏士人高高在上,朕想不通,也想不明白。

  张居正,你是内阁首揆,你来告诉朕,那些圣贤文章,几成用到了治国理政之中?”

  张居正呼吸困难,勉强答道:“回皇上,或有一成。”

  “依朕看,如果圣贤的道理有一百成,或许有一成吧。”

  朱厚熜笑了,声音越来越冷,“圣贤的传奇,是时候落幕了。”

  “皇上的意思是……”

  “朕想变一变。”

  朱厚熜站起了身,径直走向大殿门,竟亲手打开了殿门,大风呼啸而入:“士人读遍了人世间的道理,却连最起码的礼仪道德都遵守不了,又有什么用呢?

  那十万人待仕,不妨改一改,让读过书的农人子弟、让读过书的工人子弟试一试,想来,再坏也坏不过士人朝廷了。

  而科举,就先停一停吧。”

  农人朝廷。

  工人朝廷。

  停止科举。

  这就像一记又一记的重拳,狠狠地砸在张居正的心口上,沉闷,难受。

首节 上一节 112/1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娘子,请息怒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