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美洲风云:温哥华1619

美洲风云:温哥华1619 第69节

  打仗就需要冒险,但是这次的教训也应该让我们记住,在做任何决定时,一定要考虑最坏的结果,并且提前制定预案!”

  高文亮说完就坐了下去,但还是面色不佳。

  见他主动承认自己的失误,本来打算借机点一点他的潘学忠也没有了由头,只好站起来劝慰道:“不管怎么样,这次的远征的结果总是好的嘛!不仅获得六千五百移民,自身的伤亡也不大,只有两个殷人火枪兵和19个义从军阵亡。

  现在是总结会,既然要总结,也不用光说缺点和不足,做的好的地方也要说一说,看看还有什么能改进的。”

  他这话说的水平不错,本来有些压抑的氛围也变得轻松了不少。

  莫文韬看了看高潘二人,也笑道:“我没有参加远征,本来没什么说话的资格,不过,我觉得这次远征,无论是对我们,还是对本土,都是意义重大一次行动。

  因为通过这场行动,我们大概摸清楚了后金的军事力量,还过第一次获得了这么多人口,说实话,我真没想到,拉人会这么顺利。”

  褚凤良插话道:“明朝的老百姓其实还是挺顽固的,能跟我们走的,都是快活不下去的那种人,心存侥幸的人选择继续留在金州的人也不少。”

  莫文韬点点头,这个情况他这几天安排人手摸底移民情况的时候也察觉到了,这六七千人绝大多数没一点财产和土地,都是赤贫。

  不过,这反倒是方便了后续的安排。

  东江管委会有常住人口的岛屿现在是15个,耕地数量不算太多,这6500人有一多半需要运到济州岛,冲淡那里的人口比例。

  赤贫的人,才会感激管委会给他们分配的土地,才会珍惜现在的生活。

  坐在高文亮右手边的霍潇这时举手道:“莫主任,我觉得咱们还是先说说行动的不足之处吧!

  我的看法和高司令一样,这次确实有些冒险,不过,我认为问题还在于陆军的人数和战斗力并没有达到预期。

  殷人火枪兵和炮兵的表现还可以,但是义从军并没有在这次远征行动中打过什么硬仗,如果现在让他们单独作战,恐怕也难当大任,所以,我有三个不算成熟的意见。

  首先,必须在下半年组织以连为单位的海岸袭击部队,主要构成就是少量火炮加几连义从军,这样既可以获取人口,支援反抗后金的辽民,也可以锻炼部队,提高战斗力。

  其次,东江义从军的数量要扩充,可以挑选忠诚的辽民青年,把他们的家人送去济州岛,然后给他们装备火绳枪和燧发枪,这两种武器,可以让他们在面对后金精锐骑兵和重步兵时具备反制能力……即便有一定伤亡,也在我们的承受范围内!

  最后,我们要重视低级军官的培养,济州岛上现在已经有短期的军官培训班,我们可以在长山岛也办一个,就近教学,方便以后迅速扩充部队。”

  听完他的三条意见,高文亮第一个举手支持。

  “我同意小霍的意见!虽然这次算没打成,但我们也不能让八旗兵闲着,从辽河口到鸭绿口,这个范围的海岸必须在我们的牢牢控制之下!

  还有,用一些武器盔甲甚至火绳枪支持辽民的反抗,也必须马上提上日程!

  辽东是他们的家园,打后金肯定卖命,只需要多多支持武器粮食给他们,就能不断消耗后金的兵力,说不定努尔哈赤会因此提前放弃金州。”

  潘学忠思索片刻,点头道:“除了开设军官培训班,我也同意。”

  莫文韬看向他,表态道:“军校还是慎重吧!济州岛那里现在是我们的大后方,军校设在那里是最合适的,其余的我都没有意见。”

  一个小时后,会议结束,潘学忠叫住了准备去军营视察的高文亮。

  “高司令,有一件事,我一直想对对你说。”

  高文亮一愣,笑道:“叫我老高就行,我也没叫你潘委员不是?”

  “行,老高,那我就直说了。”潘学忠连房间里没其他人,便认真地开口道:

  “我和莫主任老刘还有小霍几个都觉得,东江义从军现在的训练不是很正规,正式从济州军官培训班的军官太少了,应该选一批背景可靠的辽民青年,去济州岛接受正规的军事培训……”

  “这是好事啊!”高文亮摸摸下巴,觉得对方肯定还有其他意思,就催促道:“潘大船长,到底想说啥?咱们还有啥不能说的?”

  潘学忠点点头,补充道:“出于部队体系正规化和增强凝聚力的考虑,除了培训军官外,还应该联系济州管委会,让关主教派一批教士过来,在思想和精神上塑造出一支不惧死亡的敢战之兵!”

  听对方说要请一批神棍过来,高文亮眉头先是一皱,随后又慢慢舒展开来,在亲自指挥作战的过程中,他确实明显感觉到济州军和东江军两支军队,和殷人火枪兵在精神状态上的差距。

  怕死,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一支军队的士兵总是容易陷入恐惧,那就很难打好仗了。

  有了盘古教的忽悠,殷人火枪兵那是真不怕死,自己如果下令他们端着刺刀向敌人的骑兵冲锋,殷人火枪兵多半也会照做,因为他们的观念已经被替换,死亡不再是惩罚,而是荣耀。

  高文亮思考片刻,点头道:“好吧,过几天神州号回济州,我们就让关小虎派人在东江管委会设置教区吧!

  正好长山岛上有庙,就给他在旁边盖个教堂!”

第135章 皇帝的性格

  天启元年七月初九,晴。

  济州岛,济州管委会下属的情报保卫局局长李松年提着一个手提牛皮包,正快步跟随一名秘书走向管委会大楼二楼的会议室。

  这位被济州东华公民戏称为“契卡”大头目,被济州百姓和混入济州的李朝细作比为东华锦衣卫指挥使的前任心理医生,此时脸上虽然平静,但眼神中全是压抑不住的兴奋。

  因为神州号刚刚到了济州港码头,船上除了装着四百名辽东新移民和一些粮食外,还十分“友好”地把路上遇到三艘明朝使船给请了回来!

  听说大明使船上有一个明朝进士,名叫刘鸿训,朱同学派他前往朝鲜,是为了稳定李朝局势,让其不要在大明和后金之间首鼠两端……谁知道居然半路被蛮横不讲理的刘大船长给强行弄到了济州。

  这可是管委会众人第一次和明朝大官接触,吕建成虽然对刘彦文的冒失举动有些生气,但事已至此,也只好尽量地从中争取最好的结果了。

  李松年作为精通心理学的大才,又负责情报和反间谍工作,自然被第一时间请到了会议室商议。

  “……刘船长这事做的莽撞了,遇到了和人家打声招呼就行,没必要直接连人带船给带回来吧?

  万一天启皇帝一冲动,下令水师和我们开战怎么办?”

  李松年刚进会议室,就听到关小虎关委员在对吕建成抱怨。

  吕建成心里对刘彦文也有些不满,不过身为海军的老大,他必须给他说句话。

  “……彦文这次确实有些冲动了,不过这这个刘进士是明朝派去去安抚朝鲜的。

  如果不加干涉,李朝肯定会告我们的黑状,这次阴差阳错地截下他,正好可以借着他向明朝展示我们的实力……正好,李局长也来了,我们先听听专业人士的意见吧!”

  吕建成说着,朝走进来的李松年指了指会议桌前的座位,笑着说道。

  “主任你这是给我出了个难题啊!”李松年拉着椅子坐下,看了看会议室里的宋维纶、高博、关小虎、叶晨、张学毅几人,又微笑道:“虽然我对明末的国际格局只是一知半解,但是分析人的心理,我还是挺擅长的!”

  宋维纶拍手笑道:“李局长,我们要的就是你这份对人心的把握啊!六一四阴谋和金万全间谍案之所以能完美破获,全靠你的心理洞察能力!

  现在就在这个刘进士身上,发挥你的本事吧!”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表示信任李松年的专业。

  所谓六一四阴谋简单来说,就是东华人统治济州后,采取的政策使得大部分士绅富户失去了财产土地,还有少部分士绅富户则只剩下了十分之一的财产。

  因此岛上一批不甘心失去大批土地的士绅,决定利用自己的声望和名声在六月十四发动起义,驱逐东华人。

  只不过他们的谋划很快就被情报保卫局的特务和线人得知,然后就是一场大逮捕捕,李松年亲自出马审问,攻破了一名参与者的心理防线,使得管委会拿到了更具体的名单。

  至于金万全间谍案,则是李朝和济州管委会的第一次情报交锋,因为这个金万全原本就是李珲派到济州进行监视的细作。

  管委会统治济州后,他就潜伏了下来,如果不是他例行心理考核被李松年抓住了马脚,这家伙肯定会接受济州岛军官学校的培训,成为一名光荣的东华陆军军官了!

  李松年听对方提到自己的成绩,嘴角也不自觉地勾起一丝微笑,他站起来,对众人点点头,

  “……既然宋委员都这么说了。那我就趁着那个刘进士还没来,先对大家谈谈我的看法。”

  李松年有备而来,从手提包里取出一份资料举在手中。

  “……这是我这半年来阅读历史资料,总结出来的一些历史人物的心理分析报告,虽然因为资料不全,不可能完全对,但我认为这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特别是天启崇祯和努尔哈赤皇太极这种能够决定一国大政的人物,如果能够深刻地了解他们的性格,就有比较大的概率分析出他对一件事可能应对措施。”

  说着他从几份报告中抽出一份,介绍道:“这份是天启皇帝朱由校的性格分析。

  从他和内阁还有言官的交锋以及向熊廷弼认错来看,他是一个在乎实际利益而大于名声的人,这当然和他年纪小有关,但是对于重大事务的决策,也能看出一个人真正的秉性。

  但朱由校显然也不是什么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的父亲泰昌帝不受万历的宠爱,连带着天启这个皇孙的日子也不太好过,但正是有这样的童年经历,让他更能理解人性的本质……

  我大胆猜测,他不是不知道魏忠贤专权会有什么结果,但为了保住手中的权力,制衡越来越强势的文官,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支持魏忠贤,天启的支持才是魏忠贤权倾朝野的基础。

  从崇祯上台后那么容易诛杀魏忠贤来看,我偏向于这个判断。

  回到现在的问题,天启派这个刘进士去朝鲜,想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让朝鲜牵制后金,而如果我们可以代替朝鲜打击后金,天启应该会倾向于接受这个局面,前面说过,他是一个看重实力利益大于名声的人。

  相反,崇祯就绝对不会接受和我们的合作!因为崇祯的人格偏向于刚愎自用的完美主义,他要当一个圣君,所以不能接受有人欺骗他,也不能接受和一个海外小国的合作,他宁愿死,也不能接受自己不是“圣君”。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接触这个刘进士时,应该侧重于展示我们的陆海军实力,并且给天启写一份战略分析报告,告诉他与我们合作的好处……”

  李松年分析完,会议室里沉默几秒,然后开始互相讨论这么做的可行性。

  高博最先开口问道:“李局长,你有多大把握天启会按照你的分析那样做,我记得明朝很自大吧?就算天启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明朝的文官也会极力阻拦住的!”

  李松年耸耸肩,“……这我就不知道了,不过我想他们不至于那么蠢吧?和我们为敌有什么好处?

  后金正在飞快崛起,明朝短时间内必须把全部精力放在应对后金上面,我们肯帮忙,他们总不至于向外推吧?”

第136章 刘鸿训

  宋维纶思索一下,无奈地摇摇头,“这可说不准!朝鲜是明朝的藩属,我们占据了济州,还拿下了辽东列岛。

  在传统的文官思维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除非我们能证明李朝暗通后金,然后在辽东半岛搞出大动作,不然明朝对我们敌视,还是大概率事件。”

  “这两条倒没有什么困难。”张学毅接话道,“明朝其实在萨尔浒之战后就怀疑李朝的忠诚度了,不用多少证据,让刘进士去朝鲜看看李珲怎么处理投降后金的姜宏立,就知道个大概了。

  至于袭击辽东收拢人口和帮助辽民反抗后金,这本来就是我们下半年要去做的事情,让那个刘进士跟着海军看看我们怎么做的就行了。”

  吕建成见其他人都不说话,站起身,“那就先按照这个方案来执行吧!能和明朝达成合作是最好的,但我们也要防备和明朝撕破脸,济州造船厂和制硝厂的规模必须扩大,工人就在第一批新移民里招募。

  另外,军队规模也要扩充,现在的陆军还是太少了……”

  ……

  另一边,济州港码头。

  大明翰林院编修刘鸿训刚刚被允许上岸。

  他是一个五十多岁孔武有力的黑胡子老者,如果不是一身大红文官袍,他更像一个老将而不是文官。

  “……刘船长,这地面是何种石材铺就,怎地如此平整?”

  刘鸿训上岸后先是好奇地打量着这座不断修建中的港口和不远处造船厂,最后察觉脚下码头地面的异常,开口朝身旁的刘彦文问道。

  老实说,刘鸿训听不太懂刘鸿训的一口南京官话,经过身后通译官童秀才用辽东口音的转述,他弄明白对方的意思。

  至于为什么他能听懂辽东口音,而听不懂南京话,当然是因为现代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基础制定的,而北京口音,明末清初就换成了辽东口音,甚至连人都换了一遍……

  刘彦文想了想,含糊其辞地道:“唔,这种建材名叫水泥,是我们发明的新型建筑材料,粘合性和硬度都比糯米汁黏土要好很多。”

  他不想再多说,就指着码头上等着的一辆四轮马车,“刘老先生,先请上车吧!我们管委会主任已经答应见您了。”

  刘鸿训悄悄把这个水泥记在心里,又看向不远处的这辆四轮马车,不禁讶异道:“……这马车的形式,却是同十多年前利西泰先生在京城打造的西洋四轮马车类似!

  都是两辆双轮车用一根立轴连接……不知道这四轮车载重几何?”

  刘彦文看了看这辆用军用四轮马车加个棚子的笑道,“这个我也不太清楚,不过这辆马车是木质框架,载重应该不到一吨吧?就是八担左右。

  ……不知道刘老先生说的利西泰先生,又是何人?”

首节 上一节 69/2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