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第119节

  “这些时日,你也是瞧着了,太子主要操练的就是走,站。”

  “给他们制定规矩,怎么站,怎么走,才能更加好看,这都是面子功夫,不是吗。”

  “战场拼杀,可不是看谁走得好看就能赢的。”

  “道路崎岖,可不是每个地方都像校场这般平坦。”

  “再说练兵,哪有什么成了太子的兵,难道老夫去练,底下将士们,就不听话了?”

  “出了讲武堂这个门,他们就是各府旅帅,哪里能攀扯到太子那边去。”

  张阿难瞪大了眼睛,看向李靖的眼神,是满满的不信。

  我怀疑你在忽悠我,虽然我没有证据。

  只是略微沉默后,张阿难却点点头:“卫公说得有道理,太子练兵,着重于面子功夫。”

  “只是这讲武堂人多眼杂.”

  李靖笑道:“哪有这么多傻子。”

  张阿难也跟着笑了:“卫公说得是。”

  ——

  太极宫,两仪殿外。

  李治回头看了一眼,脸色有几分苦闷。

  “义府,你说,父皇跟我说这些话,到底是有几个意思。”

  “我没怎么听明白。”

  李义府,历史上李治还是晋王的时候就相伴左右,所以对李治忠心耿耿。

  后来李治登基后,李义府也成为了李治的心腹大臣。

  “陛下的意思,也许是让晋王久居长安。”李义府当时也在殿内,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李治皱眉道:“像四哥那样吗。”

  李义府迟疑道:“也许陛下是有其他的想法,但对于晋王来说,留在长安机会更多。”

  李治苦笑着摇头道:“长安是非之地,如今大兄跟四哥明争暗斗,我留下来算是怎么回事。”

  “回晋州,怎的都能图个安稳。”

  李治虽然也是嫡出,但不管跟魏王,还是太子比起来,都相差太大了。

  在长安城中,更是没有自己的势力。

  留下来卷入漩涡,不如离开以求自保。

  这夺嫡之争,岂是这么好参与的。

  李义府摇头道:“陛下如若下定了决心,可不见得能让晋王离开。”

  李治闻言很是苦恼,这就是问题的根源了。

  “先去拜会茂师吧。”

  “也许茂师可以给我指一条明路。”

  李治口中的茂师,便是李勣。

  李勣,徐茂公,当年李治还在长安城中生活时,便担任过李治晋王府的长史,算是李治的老师。

  ——

  东宫。

  李承乾在操练之后,便带着李元昌一起回来午膳。

  午膳的主食是羊肉夹胡饼,还有火锅涮羊肉。

  除此之外,还有最新款的红烧肉。

  宫廷中很少吃猪肉,主要吃羊肉,但李承乾却怎么能忘记这口红烧肉。

  炸猪油,打铁锅,这些本来就不是多大问题。

  东宫制造出来的蔗糖,虽然没有后世那么精致,但炒糖色问题不大。

  作为太子,李承乾只需要动动嘴,自然就有厨子去进行琢磨。

  “这是彘肉?竟然如此之香甜。”

  李元昌夹了一块红烧肉入口,顿感美妙。

  他也是个吃货,很容易就能品尝出来是猪肉。

  “所以啊,你这次回长安,可是赶到好时候了,我这东宫里,可是新出了很多美食,保管你吃了就不想走了。”

  李承乾笑呵呵的说道,似有几分其他意思。

  李元昌道:“我倒是不想走,可过了正旦,陛下有令,也只能是回梁州。”

  说起梁州,李元昌就很是不爽,向李承乾吐糟那边有多差劲。

  自己在那边有多无聊。

  最后感叹道:“还是长安好啊,热闹,什么都有。”

  李承乾道:“我去跟父皇说说,让你留下来。”

  李元昌又惊又喜:“当真?陛下会同意吗。”

  他是真想留下来,本身在梁州也没什么好发展的。

  李承乾无语道:“你在梁州都干了些什么,难道以为陛下不知道吗。”

  “给你换了几个地方,都不得安宁,还不如让你在长安呆着,也好去祸害别人。”

  这话是一点不客气,李元昌也不在乎。

  打着哈哈道:“就是无聊,找些乐子罢了。”

  “若能待在长安,我自不会那般。”

  “倒是我这汉王不干了,你可得给我安排点好差事。”

  李元昌想留在长安,那就只能是放弃王位,入大唐宗室,相当于自降身份才行。

  李承乾道:“好差事,当然是好差事,我这东宫正好差个右内率。”

  “要是陛下不给你安排,你就到我东宫来。”

  李元昌哈哈大笑:“这感情好,干脆我就直接待你东宫得了,别的地哪有你这有意思。”

  从王爷到正四品的右内率,这里头的差距可谓是天壤之别。

  李元昌也不是傻。

  只要紧跟太子,还怕日后没有权势?

  况且他确实没几个朋友,最好的朋友便是自小长大的李承乾了。

  ——

  普宁坊。

  这里临近长安城开远门。

  李勣的府邸便就在这里。

  李治带着李义府赶来拜见。

  听到晋王前来的消息,李勣亲自出府迎接。

  “老师。”

  李治远远瞧着,作揖行叉手礼,表示对李勣的尊敬。

  “哪敢劳晋王如此。”

  李勣三步并作两步,走到李治面前扶起。

  “在茂师面前,我便是弟子。”

  “弟子见师,自当执礼。”

  李勣很受感动,连忙招呼李治一行人入内。

  而后拿出最好的顾渚紫笋茶招待。

  “一年未见,晋王比之去年,又更加俊朗了些。”

  “我在长安听说了关于晋王的事情,很多从晋州回来的官员,都在说晋王仁慈,公正。”

  “陛下听说了晋王在晋州的事情,很是夸赞。”

  “除了吴王,其他皇子中,当属晋王最让陛下欢心。”

  李勣感叹道。

  其实在他心里,哪怕是吴王李恪,也只是在权万纪的监督和劝谏下,才开始有所收敛,逐渐改变自身行为。

  近两年权万纪又被调任到齐王李佑那边担任王府长史,现在的吴王李恪到底是怎样,谁还能说得清楚呢。

  晋王李治就不同了,从小温和谦逊,仁孝宽厚,聪慧好学,性格较为沉稳,行为举止端庄。

  在诸多皇子中,尤为突出,即便是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也不及晋王李治。

  “茂师过赞了,我只是坚守本分罢了。”

  李治谦虚回应道。

  这般不骄不躁,李勣更为看好。

  心里感叹,可惜李治晚生几年,如果能早一些,李治为太子,那对于大唐来说该是多好的事情。

  只是他却忘记了,曾经的太子李承乾,又何曾不是如此。

  一番寒暄后,李治也说起了来的目的。

  “今日拜见父皇后,父皇同我说,让我在长安久居一段时间。”

  “年后不必急着赶回晋州,或可参与征讨高丽之事,也当是长些见识。”

首节 上一节 119/1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民国:开局悟性逆天,掌控北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