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第123节

  坐在椅子上说道:“老身这番贸然入宫,可是打扰了陛下。”

  李世民笑道:“姑姑哪里话,你能来朕高兴还来不及呢,又哪会有打扰之说。”

  “只是不知道姑姑是有什么事情。”

  李世民揣着明白装糊涂,都跟晋王一起了,事情还是很明了了。

  同安大长公主也不藏着,直言道:“老身这次来,是稚奴拜见的时候,苦恼陛下可能会留他久居长安之事。”

  “陛下还请给个准话,当真要留稚奴在长安?”

  李世民也没想到,同安大长公主这般直接,甚至是带有几分质问的口吻。

  略微沉吟后含糊道:“朕可没说过,要让他久居长安,只是心中思念,昨日便跟稚奴说,让他在长安多待一段时间,不必急着回去。”

  同安大长公主双手搭在拐杖上,深深的看着李世民。

  她知道,这是陛下给她打马虎眼了。

  “陛下给个准话吧,是留一月啊,还是几月啊。”

  李世民微微皱眉,道:“这哪里能说得清楚,朕只是想让稚奴在身边多待一段时间罢了。”

  同安大长公主听李世民还在含糊其词,冷哼一声,道:“陛下这哪里是想稚奴了,分明是要害稚奴。”

  李世民有些生气,沉声道:“姑姑,有些话可不能乱说。”

  “稚奴是朕的孩子,亦是观音婢的孩子,朕又如何会去害他,虎毒尚且不食子。”

  同安大长公主冷笑道:“是啊,虎毒尚且不食子,陛下却把让自己的儿子进入这龙潭虎穴之中。”

  “他才多大,过完年尚且未满十五,陛下是怎么忍心的?”

  李世民声音转冷:“姑姑这话是什么意思,这长安城,怎么就成了姑姑口中的龙潭虎穴。”

  同安大长公主毫不避讳,道:“陛下难道非要老身把话说开吗。”

  “你偏袒青雀,致使太子生疑,如今长安城中,两人龙争虎斗,已经到了何种程度,陛下心里没数?”

  “还是说陛下的眼睛,比老身都要瞎了,看不清这些事情。”

  “陛下把稚奴留在长安,魏王要如何看,太子会如何作想,他们会让稚奴当那个摘桃子的人吗。”

  “他才十四岁啊,连自保的能力都没有,又如何能在这纷争之中保全自身。”

  “难道陛下曾经经历过的事情,还要让自己的儿子们,再重演一遍吗!”

  李世民大怒:“够了!”

  同安大长公主的最后一句,是真的刺痛了李世民,犹如一把尖刀,狠狠扎进胸膛里。

  “曾经发生的那些事情,姑姑不是最清楚的吗。”

  “这样的事情,只要朕还在一日,便绝不会在大唐再次上演。”

  面对李世民的滔天怒火,同安大长公主目光对视,毫无避让。

  语气淡淡道:“你跟你的父亲,真的很像。”

  “当年,他也如你现在这般自信,觉得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中。”

  “可是结果呢。”

  “你父亲的前车之鉴,这才过去多久,难道陛下已经忘记了吗。”

  “把曾经犯过的错,再重新去犯一遍,这就是你的打算吗。”

  李世民听到这些话,已经有些歇斯底里了:

  “我不是父亲,我跟他不一样!”

  “整个大唐江山,大半都是我打下来的。”

  “这长安城,所有的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固若金汤,不会有任何波澜。”

  “不会有任何意外发生,稚奴即便留在长安,也不会有任何危险。”

  同安大长公主也是针锋相对,半点面子不留。

  “既然陛下如此自信,那为何还要让青雀去跟太子打擂台。”

  “既然陛下如此自信,那为何还要让稚奴留在长安平稳局势。”

  “老身是老了,可还没到老眼昏花的地步,陛下之意,昭然若揭,真当别人看不出来吗。”

  说到这里,同安大长公主看着李世民盛怒的面容,突然重重的叹息一声。

  语气有些意兴阑珊:“我老了,老得都快走不动了,不想再跟陛下争执了。”

  “如果陛下心里还有我这个姑姑,那就放稚奴回去吧。”

  “他真的太小了,当年陛下雁门救驾,都已经是十六岁了,可稚奴明年才十五啊。”

  听到同安大长公主的语气软了下来,看到其苍老的面容。

  李世民的怒气也消散开来。

  “姑姑,这事没你想的那么夸张。”

  “朕不会让事情发展到那般程度的,也不会一直把稚奴留在长安。”

  “明年就要征讨高丽了,届时太子跟青雀,都会领兵出征,等他们回来,朕自然就会让稚奴回晋州。”

  “太子跟魏王的争斗,朕心里清楚,但还没到那般生死相见的地步。”

  “况且稚奴留在长安,亦是好事,能让太子跟青雀把控自己的言行,总有些顾忌不是吗。”

  “姑姑应该知道,现在青雀的心思,都在操练府兵,打造海船上。”

  “太子的心思,也全在讲武堂里,整日整日的在进行操练。”

  “他们都想在对高丽的战争中表现自己,拉拢稚奴还来不及,又怎么会害他呢。”

  李世民把稚奴留长安,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至少以目前的局势来说,稚奴的存在只会让局势平稳,而不是让局势变坏。

  最主要的是,稚奴性情温和,且没有夺嫡的想法。

  一个不能夺嫡的皇子,自然就不会对太子产生危险。

  现在太子的势头很强,比曾经还要来得更强,这就保证了太子一直在争斗中保持优势。

  李世民要做的,只是略微削减下太子的优势就行了。

  从最近的一些事情,比如齐王李佑的谋反,李世民觉得太子是在乎兄弟情的,这让他心里头放心不少。

  至于会不会发生跟自己一样的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觉得不可能。

  之所以有玄武门之变这样的事情,是因为大唐江山大半都是他打下来的,大兄只是坐享其成。

  况且率先发难的,也是大兄李建成,而非是自己。

  他只不过是被逼反击。

  那时候的父皇,也已经管控不住大兄跟自己了。

  跟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

  如今有自己的压制,太子跟魏王的争斗,会被把控在有限的范围内。

  同安大长公主听到这话,就已经明白,自己不管怎么去劝说,都已经劝不动李世民了。

  他这是铁了心,要把稚奴留在长安。

  至于说的那些借口,难道当初李渊就没想办法去平稳他们的兄弟关系吗。

  叹了口气,同安大长公主道:“陛下既然已经想好了,老身就不多说了。”

  “只是稚奴在长安毫无根基,陛下也要给他一些自保之力吧。”

  李世民点点头:“这是自然,朕会授稚奴右金吾卫大将军之职,统帅整个万年县。”

  “如此,姑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

  听到这里,同安大长公主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唐朝十六卫,禁军总兵力在三十余万,每卫根据情况各有不同。

  比如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主要负责皇宫的门禁和皇帝的侍从、仪卫等工作,兵力相对较少,每卫大约在千人左右。

  其余十二卫,管理着大量的府兵,兵力充足。

  金吾卫又被称为武侯卫,掌控整个长安城。

  右金吾卫下,管有折冲府十多个,兵力三四万人左右。

  其中部分属于府兵轮值,但固定禁军人数也有一万五左右。

  这些兵力,足够保全稚奴安危。

  这么一看,好像现在稚奴能够调动的禁军人数,已经是超过了魏王跟太子的总和数倍之多。

  当然,听起来很夸张,但这只是纸面实力。

  实际上李治担任右金吾卫大将军,能直接调动的兵马也就是他大将军府的人,兵力是一上府之兵,一千二百人,要想大规模兵力调动,就要经过陛下诏敕。

  下面的人听不听从调令,又是其他一回事。

  而太子明面上只有两千东宫卫士,实际上苏定方跟陆仝都是太子的人,一拉扯就是几千兵马。

  魏王那边看似兵力不足,却在府邸中就有三百缇骑。

  魏王党人遍布朝野,加上五姓七望的支持,隐形兵力甚至可能更多,只是不敢暴露而已。

  不过至少对晋王来说,担任右金吾卫大将军的情况下,保全自身不是问题。

  “陛下还要见见稚奴吗。”

  同安大长公主扶着拐杖起身问道。

  到现在这般地步,也不需要继续留在这里跟陛下掰扯了。

  李世民道:“让稚奴送姑姑回府吧。”

  同安大长公主没有多说。

首节 上一节 123/1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民国:开局悟性逆天,掌控北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