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第124节

  “那胡商是哪里人?”

  李承乾开口问道。

  赵节道:“吐蕃来的,自从文成公主嫁过去后,这些吐蕃的胡商就大片出现,最是积极。”

  “个个都以为自己是松赞干布呢,为了娶咱大唐汉女,那真是想尽办法钻牛角尖。”

  李承乾点点头:“看来文成入吐蕃,影响还挺大。”

  文成公主和亲的事发生在去年,也就是贞观十五年。

  这才一年多的时间,就对吐蕃有了这么大的影响。

  赵节道:“谁说不是呢,太子没听说吗,松赞干布为了表达对文成的喜爱,据说要耗费大量的钱财,在他们吐蕃人眼里的圣山,红山之巅为文成修建一座巨大的宫殿。”

  “说那松赞干布单单黄金就准备了十万两,还要在吐蕃征集大量的徭役。”

  “那红山我听说最为陡峭不过,地势险要,啧啧,单单搬运木材石块,恐怕就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不少宗室女都为之羡慕不已,当初陛下要找人去和亲,多少人不愿意去,现在一个个估计都后悔死了。”

  “那些吐蕃来的胡商,把文成当圣女一样朝拜,便是旁人说半点不好,都要发怒。”

  李承乾听完,对于如今的吐蕃局势,暂且有了部分的印象。

  从国家的角度来说,趁松赞干布修建布达拉宫之际攻打吐蕃,是最为合适不过的。

  毕竟在李承乾的心里,吐蕃本来就应该属于大唐,不过是早点回归罢了。

  历史上,高丽被灭后,第二个跳反的就是吐蕃了,还怂恿了周边的一批国家。

  只是刚和亲就出兵,师出无名不说,朝野上下也不会同意。

  想了想,李承乾道:“表兄过完回洋州后,可派人去跟文成取得联系,便以我的名义吧。”

  赵节有些疑惑:“殿下联系文成干嘛,为了那批黄金?”

  李承乾摇头道:“陛下为了表达对吐蕃的重视,让文成从长安带去了不少工匠。”

  “如今吐蕃又鼓励通商,借由于我大唐交友为名,使得大唐吐蕃商人前来。”

  “可见吐蕃在近些年内,必将会快速崛起。”

  “吐蕃之地虽贫瘠,然地势极高,山脉纵横,气候恶劣,易守难攻。”

  “若其做大,对我大唐为一虎患,自当早行防备之事。”

  后来吐蕃跳反的时候,文成公主还活着,却也无力阻止。

  其在吐蕃名声大,但没有真正的实权。

  大唐与吐蕃的和亲,其初衷是为了建立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通过婚姻纽带加强联系,减少冲突和战争。

  文成公主嫁入吐蕃,主要是起到文化交流和促进和平的象征作用,而不是去掌控吐蕃的政治局势。

  和亲的女子在异国他乡,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行为和影响力来潜移默化地影响两国关系,而不是直接干预政治。

  但在李承乾看来,既然文成公主有影响力,那自然就不能浪费了。

  便准备以大唐为文成公主的靠山,支持其行夺权之策。

  一来可以借此对吐蕃形成控制,二来也能稳定边疆。

  听完太子的话,杜荷,赵节,李元昌三人面面相觑。

  他们没想到太子竟然有如此远见,跟他们印象中的太子大相迥异。

  以前太子可没在乎过这些事情,一门心思都是对付魏王来着。

  “好,年后我返回洋州后,立即派人联系入吐蕃联系文成。”

  赵节也不含糊,立即应了下来。

  几番推杯过盏后,赵节低声道:“殿下,今日我回长安,听到诸多消息。”

  “不知这往后,咱们该如何行事。”

  这就是问谋反的安排了。

  今日关了殿门喝酒吃肉,主要聊的也是这事。

  李承乾不动声色,只是抬眼看了一眼李元昌。

  李元昌当即心领神会,立即开始讲述起来。

  “你这消息都落后不知道多少了,征讨高丽的事情知晓吧。”

  “听说了,不过好像还没定下吧。”

  “什么没定下,都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此番咱们就是要从高丽这里,掌控足够的兵权。”

  赵节迟疑道:“这征战沙场,可不是简单的事。”

  李元昌嘿嘿一笑:“那就要说说讲武堂了,等明天殿下带你去瞧瞧,你就明白了。”

  李元昌被李承乾拉着去敲鼓,正是累得慌,此番就想着把赵节也拖下水。

  赵节还是有些担忧:“我听说,魏王得了五姓七望的支持,府兵都换成了世家精锐之兵,还准备在扬州造海船。”

  “若其在高丽之战上取得名声,怕是更加不好对付了。”

  杜荷淡淡一笑:“可教赵刺史知晓,这次征伐高丽的统帅,是侯君集。”

  听到这话,赵节顿时就精神了,正想开口。

  此刻殿门敲响,顿时让赵节刚刚燃起的热情就落了下去。

  几人皆是看向殿门方向,毕竟他们聊的这些事情,可是最为隐秘之事。

  若是被别人听了去,极其可能万劫不复。

  顿时,杜荷眉头紧锁,李元昌跟赵节目露凶光。

  李承乾淡然道:“诸位放心,莫要忘记了,这里是东宫。”

  “文忠,去问问,是什么事。”

  内侍文忠赶忙小跑着前往殿门,微微打开些缝隙,外面冷风灌入。

  了解情况后,连忙关门返回。

  禀告道:“殿下,是晋王前来拜访。”

  听到这话,几人顿时松了口气。

  李承乾想了想,道:“你们且先吃着,我去看看稚奴来干嘛。”

第111章 太子要当大唐最大的煤老板

  东宫正殿。

  李治的神情有些紧张,拘谨。

  在东宫,好像有些害怕的情绪。

  看到太子坐在四轮车上进来,李治赶忙躬身作揖行叉手礼:“拜见大兄。”

  李承乾仔细的看了看李治。

  卖相还是不错的。

  温润如玉,有股子书卷气。

  老李家的卖相都不差,毕竟祖上很多年前就开始富起来了。

  哪怕祖先长相丑陋,一代代的基因改良到现在也不会差。

  即便是李泰那个小胖子,也长得不错,只是胖了些。

  “老九啊,你害怕个啥。”

  “难道大兄还会吃了你不成。”

  李承乾笑呵呵的说道。

  一句老九,调侃的语气,让李治的心情也放松不少。

  “多日不见,大兄越发威严了。”李治解释道。

  李承乾可不觉得自己突然霸气四射,这分明是李治自己给自己的心里包袱。

  “搬个椅子来给晋王坐。”

  “是,殿下。”

  椅子在长安,不管是皇城大内,还是勋贵大户,都已经开始流行风靡。

  其影响已经以长安为中心,逐渐朝整个大唐蔓延。

  “谢谢大兄,此番稚奴前来,特意为大兄准备了不少礼品。”

  李治恭敬的说道。

  他要撇清可能参与夺嫡的关系。

  李承乾笑眯眯的说道:“看来姑奶奶是真的心疼你,不仅为你去父皇那边求情,求了个右金吾卫大将军的官职。”

  “连自家的珍贵玩意都给你来送。”

  “这日后,你可得对姑奶奶多多孝顺才是。”

  李治听到这话,心头震颤。

  他如何听不出太子的言下之意,这说明自己的一举一动,全都在大兄的监视中。

  屋外风雪飘零,屋内燃起的火盆,让李治感觉到有些热。

  额头上都已经有细汗了。

  先前心中虽然担忧,但得了右金吾卫大将军的官职,还有姑奶奶的照顾下,李治已经是安心不少。

  但是现在,太子短短的一番话,就让他意识到这太子跟魏王的争斗,比他想象中的还要恐怖。

  “稚奴,稚奴”

  李治想开口解释点什么,却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解释。

首节 上一节 124/3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民国:开局悟性逆天,掌控北洋

下一篇:皇帝互换朝代:祖龙开局一个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