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第137节
一顿饭吃的是索然无味,战战兢兢。
好在宴席过半,太子就被皇帝叫了去,这才让众人放松不少。
太极殿内。
李世民见太子前来,便招呼着内侍搬个椅子来。
龙案够大,也够宽,坐上父子两人不算拥挤,也方便聊天。
更能向群臣彰显皇帝对太子的恩宠,父子和睦,打消一些谣言传递。
皇帝跟太子安安稳稳的,这朝廷上下,也能少一些动荡。
“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今年,承乾可是有什么想法。”
“打高丽之事,如今已有眉目,前两日相里玄奖传讯来,说跟高丽莫离支相谈得不怎么融洽,大致是要闹翻了。”
“大战将起,胜败皆是百姓苦,这事前事后,皆是政务。”
“既为太子,便不能总想着穷兵窦武,也要顾及民生,否则生灵涂炭,又是谁的罪过了。”
李世民这话,就是考校,点李承乾了。
打仗的事情,是你闹起来的,输赢先不说,首先你得想好怎么收场吧。
要是一门心思只想着打这个,打那个,那你还当什么太子,继什么皇帝,不如去当个将军。
你要皇位,总要让我看到你的能力。
李承乾也不示弱,直言道:“隋朝之际,全国约有九百万户,然而到了祖父手里,在籍户数,不过一百八十万,少了近八成。”
“难不成隋末乱世,死了这般多人?粮食也够吃的啊,当年父皇四处征战,也没听说有什么屠城之事发生。”
“这十余年来,父皇励精图治,从谏如流,也不过堪堪在籍三百万户,比之隋朝,也就三分之一。”
“所以,我若把这些曾经‘死去’的人,给‘活’了过来,那还能有罪过吗。”
你跟我聊生灵涂炭,我就跟你聊隐匿人口。
大唐一千多万人,总兵力七八十万。
打个高丽小国,本来别人就易守难攻,现在还要想办法以少胜多。
隋朝都能出动百万大军,说什么大唐盛世,结果只能出动十几万的兵力。
高丽就那么点地方,还能有数百万人口,近乎三十万兵力。
大唐连历史的倒车都够不着,聊什么繁荣盛况呢。
“有些事,急不得。”
李世民算是明白太子的意思了,这是要携胜高丽之威,威逼世家,清查人口。
可若是输了呢。
估计就是太子气急败坏,回来的时候扫荡世家,补充人口。
十五万兵力出去打仗,回来带了二三十万兵力。
那是谁输了,谁又赢了。
“父皇不急,我急啊。”
李承乾语气梆硬:“祖父贤明,压制世家,父皇贤明,也在打击世家。”
“我肯定是贤明的,象儿如今看来,当也是个贤明的君主。”
“可后边呢,始皇奋六世之余烈,然秦二世而亡,历史上哪个朝代,能代代明君,总要出几个不孝子的。”
“父皇跟祖父都解决不了的毒瘤,还指望后世子孙能除去,这岂非是异想天开。”
“咱老李家,总要出个暴君不是,总不能让别人来当这个暴君吧,父皇在乎名声,我可不在乎,反正都知道我私德败坏,不如就更坏一些,也无所谓了。”
李承乾说完,端起龙案上的酒杯,一饮而尽,豪迈至极。
世家门阀,根深蒂固,盘根错节。
大唐要发展,全是拦路虎。
与其让后边黄巢来,不如自己当这个打虎的武松。
都当皇帝了还不能随心所欲,那跟傀儡有什么区别。
李世民沉默,看着面前的太子,第一次感觉如此陌生。
原来太子的志向,竟有如此之宽广?
以前怎么就没看出来呢,还是说最近几年,才有的变化吗。
第118章 伪造太子谋反证据
向二凤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是很有必要的事情。
这就相当于给二凤一个讯号。
我要去干世家了,你可不要在拖我后腿。
从局势来看,能很大程度缓和二凤搞幺蛾子。
“还是不要做得太过分了。”
李世民想了良久,最后也只能憋出这句话来。
他的思想跟李承乾不同,毕竟是既得利益者,本身李氏也属于门阀。
只是现在当了皇帝,屁股的位置换了,想法就有些不同了。
可在李承乾看来,转变得还是不够彻底。
“那就要看他们怎么做了,真要当刁民,我也拦不住啊。”
“这么大的胃口,也不怕给吃撑了,真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李承乾笑呵呵的说道,颇有谈笑杀人的意味。
“也要考虑些影响,若下手太狠,届时出了大乱子,四处动荡不休,于民不利。”
李世民也不好说,要是闹大了,都逼着我废你这个太子咋办。
那到底是废,还是废呢?
李承乾咧嘴一笑,雪白的牙齿反射出凌厉寒光。
“哪有什么乱子,都是叛贼罢了。”
太子很固执,二凤心很累。
其实李世民想说,就不能等等,等朕驾崩了,你再去干。
那你当个暴君,跟朕也没关系了。
他还是很在乎自己的名声的。
自从玄武门后,就更在乎了,不然这些年不至于被臣子骑在头上,还笑呵呵的。
人都有脾气,但能够忍住脾气,才是本事。
李承乾就没有这样的本事。
也不想学这样的本事。
我也要面子,但面子这个东西,从来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挣的。
谏官?
迟早把这个官职都给废了。
留他作甚,给自己添堵吗。
宴席结束后,正旦大朝也算是结束了。
下次热闹,就是十四天后的元宵佳节。
那是休沐的快乐,跟今天不一样。
回去的路上,内侍文忠禀告道:“殿下,房玄龄很早就离了宴席,说身体不好。”
“去哪了,直接回家了?”
“务本坊盯着的人,没看到其回家,应是换了马车,不知去了哪。”
李承乾微微沉吟。
房玄龄连正旦大宴都不参加了,能去哪呢。
李承乾有一种预感,这么偷摸行事,很可能是在谋划针对自己的阴谋。
毕竟房玄龄虽然不够果断,但也不是傻子。
确定下来的事情,肯定是会去想办法完成。
现在都明确站在魏王那边了,总不至于还来讨好自己。
“你派人去大理寺问问,看房玄龄是不是去了那边。”
“还有,让你策反房玄龄身边的细作,怎么到现在还没消息。”
内侍文忠无奈回道:“殿下,房玄龄身边的,都是跟了他多年的老人,奴婢使再多钱财,他们也不应啊。”
李承乾训斥道:“蠢货,想想那些校尉,为什么能背叛我,钱财不能解决的事情,那就去想其他办法,这等事,还需我教你吗。”
身边的人,着实是不堪重用啊。
内侍文忠除了忠心,其他的啥也没有了。
“是,奴婢立即就去办。”
李承乾道:“你好歹也是东宫的宦官头头,挑几个精明懂事的,这很难吗。”
“自己没本事,就把事情交给有本事的人去做。”
“你在孤身边这么多年,还怕孤把你弃了不成。”
文忠的心思,李承乾也是懂的。
怕有了新人,忘了旧人。
上一篇:民国:开局悟性逆天,掌控北洋
下一篇:皇帝互换朝代:祖龙开局一个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