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第178节
“殿下,大喜,大喜啊”
张玄素由于过于激动,一下子说话都含糊了,说了一大堆莫名其妙的话。
李世民头疼的摆摆手:“你是说,太子造出了一个新的耕犁,能造福万民,是这样吗。”
“对对对。”张玄素连连点头。
李世民有些好奇的走上前,仔细端详曲辕犁。
旁边李靖也跟着上前去看。
跟普通的耕犁大致上差不多,但长辕改为曲辕,还多了许多部件。
张玄素兴奋的在旁边讲述介绍:“这个叫犁盘,能自由转动,节省力气。”
“这是犁评,犁底,压镵,策额、犁箭、犁辕、犁梢,犁镵”
“总共由十一个部件组成。”
“有了它,百姓与耕牛,能节省一半的力气,便是臣这老骨头,都能上手耕上几圈不觉得累。”
“陛下看这曲辕犁,不仅能在平原上耕作,便是山区,丘陵地带,曲辕犁都可以轻松地在小块梯田和坡地上进行耕作。”
“这能使得我大唐耕田大幅度提高。”
“犁辕与犁梢之间通过可调节的犁评连接,能够根据不同的土壤条件和耕作要求调整犁地的深度。”
“这使得百姓可以更加精准地控制耕作深度,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
“陛下请看这犁壁,能够在耕地的同时将土块翻转,掩埋杂草和作物残茬,为播种和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翻转的土壤也有助于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水分”
张玄素滔滔不绝进行细节上的讲述,当然这些好处并非是他说的。
这些话是太子让他记载在天工开物上。
当时的张玄素对这些话嗤之以鼻,感觉太子是要夸大自己的功绩。
然而当他亲自上手后,就明白太子一点都不夸张。
于是在陛下这里,就恬不知耻的全部拿来用了。
“真有这么神奇。”
李世民有些狐疑的问道。
“请陛下一试便知。”张玄素信心百倍。
李世民点点头。
太极宫也是有耕地的,于是带着这曲辕犁,前往太极宫的耕地。
牵来耕牛,让太极宫卫士上手。
李靖,张玄素等一众官员,就在旁边看着。
很快,卫士就耕了两圈。
“回禀陛下,此曲辕犁,确如张少詹事索所言,要节省大量力气,操控方便灵活。”
得到卫士的认可后,李世民略作迟疑,便亲自上场。
李世民也是懂耕田的。
每年初春的籍田礼,都会耕种一定的面积。
对于耕犁,自然也不陌生。
握着握着崭新的曲辕犁,李世民眼神中满是好奇与期待。
如果真的有张玄素说的那么神奇,对于大唐可谓是太重要了。
耕牛动了起来,李世民轻轻推动曲辕犁,感受着它的轻便与灵活。犁头轻易地插入土地,随着他的动作,土地被整齐地翻开。他不禁微微点头,心中涌起一阵赞叹。
“此曲辕犁,设计精妙绝伦。”李世民感慨道,“转弯如此顺畅,操作毫不费力,实乃农作之利器。”
李世民能想象到百姓们使用这曲辕犁在田间劳作的场景。
推动着曲辕犁,感受着土地在犁下的翻转,李世民就好像看到了大唐丰收景象在眼前铺开。
“果真是造福万民之社稷神器。”
耕作了一段后,李世民便停了手,由衷的感叹道。
“有此神器,何愁大唐不兴。”
众人躬身作揖:“陛下万岁,大唐万岁。”
李靖建议道:“陛下,春耕在即,如果能在春耕前,让天下百姓都能用上此曲辕犁,必然能让今年粮食大增。”
“对战高丽,便无须担忧辎重了。”
李世民点点头:“阿难。”
“臣在。”
“传诏工部,立即着手准备曲辕犁之详细,以文书三百里加急,传告各州。”
“命各地刺史,都护,县令,立即着手打造曲辕犁,以作百姓耕作之用。”
大唐也有自己完整的驿站体系,官府规定,驿站快马一天行180里,再快便是300里。
涉及边关紧急军情,不计代价的情况下,日行500里。
“臣遵旨。”张阿难领诏后,立即带着曲辕犁前往。
张玄素也应该要跟着一起去,然而临走有些迟疑道:“陛下,此曲辕犁,由太子设计打造,当有大功德,大功劳。”
上次太子造竹纸,李世民就只有口头上的褒奖。
张玄素这是在为太子求取功劳。
李靖在一旁说道:“陛下,太子此举,造物天下万民,更是增添我大唐国力,理应有所封赏才是。”
李世民微微点头。
其实他也知道,这曲辕犁的影响太大,直接影响到天下百姓,大唐根基。
若还要去压制太子,必然会遭非议。
沉思片刻,李世民开口道:“太子此举,确实有功于社稷,有功于百姓。”
“传诏文书上,详细记载太子功绩,传告天下。”
“赏东宫钱五十万,绫罗绸缎各五百匹,良田千顷,战马百匹。”
“封太子总领农务使,统领天下农事。”
“赐神农剑,加封太子‘农泽圣睿’之封号。”
众人作揖:“陛下圣明。”
李靖跟张玄素都有些惊讶,不是这次赏赐太大,太子造曲辕犁,能担得其。
而是陛下这次竟会如此大方。
钱财不说,单单传告天下,就是给太子营造偌大名声。
当曲辕犁推广开来,整个天下万民,都要歌颂太子。
总领农务使这是个名头了,太子作为储君,自然不可能真的去管理农事。
神农剑更多的是用来彰显这次太子的功劳。
加封为农泽圣睿太子,这个就很厉害了。
加封功臣是很常见的事情,但加封太子称号,这已经不是常见不常见了,而是自古以来的头一遭,可谓是开历史之先河。
本身太子就是储君,各朝各代的太子,一般都是在学习阶段。
而且皇帝为了防止太子夺权,会有诸多限制。
对于太子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学习处理政务,治理国家,而非是建功立业,更不可能去接触农事。
太子加封,除非是做出了利于天下的大功德,这就跟皇帝去泰山封禅那样。
现在的泰山封禅还是很有含金量的,至于秦二世胡亥,那是被直接忽略了,没人承认。
李世民虽然功绩够了,还因为囚父弑兄杀弟的关系,有了污点,所以没去。
可偏偏当今太子,就造出了对国家,对百姓,有大功德的曲辕犁。
想想都感觉有些离谱,但这又是真是发生的。
这等造福当代,福泽万世的功绩,确实能够比拟上泰山封禅。
东宫,李承乾得到加封的诏书时,直接从太子四轮车上站了起来。
虽然知道曲辕犁会给他带来不小的名声,但二凤这么大方,完全是出乎他的意料。
华夏文明是农业文明,加封农泽圣睿太子,这个称号,可谓是含金量十足。
“恭喜殿下,贺喜殿下。”
内侍文忠赶紧拍马屁。
而后杜荷,赵节,李元昌,李德謇,也纷纷赶来。
“臣,拜见农泽圣睿太子殿下。”
整个东宫,顿时就变得热闹非凡。
苏玉儿也听到消息,马上让人准备宴席歌舞,大肆庆祝。
加封当然不是一道诏书就结束的。
三日后早朝,李世民会在太极殿内,为太子举办加封典礼。
“好想看看魏王听到这消息后,会是怎样。”
宴席上,李元昌坐在李承乾右手,幸灾乐祸的说道。
在民间,李泰有魏王党人为其歌颂,有个好名声。
声势上是一直压制着太子的。
上一篇:民国:开局悟性逆天,掌控北洋
下一篇:皇帝互换朝代:祖龙开局一个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