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第192节

  “今夕元夜,华彩映天,诸君咸集于斯,共赴此元宵诗会。”

  “夫元宵佳节,乃万民同庆之时。花灯璀璨,如繁星落地,烟火绚烂,似天女散花。此等盛景,实乃我大唐之荣耀。”

  “今此诗会,群英荟萃,皆为饱学之士。孤望诸君以诗言志,以词抒情,展我大唐文运之昌盛。”

  “孤亦当与诸君共赏佳作,切磋学问。”

  “愿诸君以才华为笔,以情思为墨,书就华章,传颂千古。”

  众人高呼:“为太子贺,为大唐贺!”

  元宵诗会的比拼流程比较简单。

  第一轮就是海选,但凡心中有所思者,都可以去到中间的案台,书写出自己的诗词。

  这个过程大概在半个时辰后结束。

  接下来就是各方名儒,官员进行评审,选出三十篇较好的诗词佳作。

  再交给最终评审团,太子,杨妃,还有诸多皇子看过后,选出今晚的十佳诗词来。

  最后由太子,杨妃,定下排名。

  整个过程大概在一个时辰,也就是两个小时左右。

  期间还会有节目表演,歌舞表演等。

  各色元宵美食,酒水,也是免费随便吃。

  单瑶在台下,一脸错愕。

  这跟她想象的完全不同。

  “小妮子,傻眼了吧,还想靠近诸位皇子,连规矩都不知道。”

  先前呵斥单瑶的宦官,看到单瑶的样子,讥笑嘲讽。

  “你以为花了些钱,就能接近诸皇子了。”

  “要是往前,还真有可能,然此次太子驾临,哪有你们贱婢接近的份。”

  “别说婢女仆从了,便是美食酒水,那都是从东宫带来的。”

  单瑶脸上都是绝望。

  那方亭台,周边沾满了侍卫,负责伺候的人,都是东宫的宫女跟宦官。

  芙蓉园的这些婢女仆从,连靠近的机会都没有。

  太子等人享用的吃食,也都是从东宫运送过来,专人把守。

  单瑶武艺再好,又怎么能越过这上百身穿盔甲的东宫卫士,去刺杀太子呢。

  这护卫,也太过森严了吧。

  亭台上,李承乾正在跟杨妃等人闲聊。

  聊了会后,便到后侧的茶台,让内侍文忠把罗会叫来。

  听到太子传唤,罗会在周围人一脸羡慕的眼神中,登上了亭台。

  “臣拜见农泽圣睿太子殿下。”

  “免礼。”

  “谢殿下。”

  李承乾赐了杯茶,简单的询问关于罗会的情况。

  罗会很是紧张,毕竟他连地位低下的商人都比不上,干的最为卑贱的买卖。

  现在在太子面前,牙齿都在打颤。

  另一边,太子妃苏玉儿对旁边宫女吩咐道。

  “让罗马公主上来说话。”

  狄奥多西很高兴,还有些失望。

  因为召见她的人不是太子,而是太子妃。

  在粟特女翻译的翻译下,太子妃也跟狄奥多西有一搭没一搭的聊了起来。

  皇子们聊着天,讨论着今年长安有名的才子。

  魏王李泰的目光,时不时的转向太子。

  晋王李治在开场后,就去查看芙蓉园各地的侍卫情况,他身兼右金吾卫大将军的职位。

  其实是不用去的,可能感觉到届时会有矛盾发生,特意避开。

  芙蓉园某处角落里,金允浩在跟早就潜伏进来的手下交流情报。

  “上官,芙蓉园内,大概有千人把守,太子那边就有上百卫士。”

  “我们这边,加上先前潜伏进来的人,还有外边的三百人,总共五百人。”

  “只需要上官一声令下,便可一拥而上,将那狗太子乱刀砍死。”

  金允浩目光阴沉地盯着太子所在的亭台方向,心中盘算着最佳的行动时机。“且再观察,待诗会进行至关键之时,众人注意力分散,那时方为动手良机。”

  亭台上,太子与罗会的交谈仍在继续。

  李承乾微微颔首,眼中露出一丝赞赏:“你虽从事卑贱买卖,然若有报国之心,亦可为大唐贡献力量。”

  罗会受宠若惊,连忙跪地谢恩:“臣必为大唐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此时,表演的歌舞节目正精彩绝伦地进行着。优美的舞姿与悠扬的音乐交织在一起,让众人陶醉其中。然而,这表面的祥和之下,却暗流涌动。

  单瑶在台下心急如焚,这次刺杀难度飙升,但又不甘心就此放弃。她悄悄观察着周围的局势,试图寻找一丝可乘之机。

  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会的海选环节即将结束。各方文人墨客纷纷将自己的作品呈交上去,期待着能够脱颖而出。评审团也开始忙碌起来,认真地筛选着每一篇诗词。

  诗会之上,众人皆沉浸在诗词佳作的品鉴之中。

  魏王李泰眼神闪烁,嘴角微微上扬,起身走向太子李承乾。

  李泰拱手一礼,笑道:“大兄,今日诗会,群英汇聚,佳作频出。众人皆盼能一睹太子殿下之文采,不知大兄可否赋诗一首,以增今日诗会之辉?”

  在李泰看来,太子或许有些文采,可比起这长安城的众多大才子们,自然要逊色一筹。

  而太子的诗,即便写得不怎样,也会被评为头筹。

  届时传遍长安,众人心有计较,自然会有闲言碎语,说太子不公,以权势压人。

  李承乾微微抬眸,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神色,随即淡然一笑道:“四弟谬赞了,孤之文采,怎及在座诸位贤才。”

  这话一出,亭台上众多皇子们,都停下交谈,看魏王跟太子争斗。

  李泰道:“大兄过谦了,大兄之才,可是连父皇都称赞过的,今日定能让众人一饱耳福。”

  李泰是铁了心,要把太子架在火上烤。

  如今太子名声太大,要让其继续这样下去,必然会影响到整个魏王党。

  诗词这块,李泰还是很有信心的。

  当然不是对他自己有信心,而是对自己的魏王党人有信心。

  太子再厉害,还能写出千古名篇,力压长安各大才子不成。

第149章 大唐太子之绝唱

  太子跟魏王的争斗,在整个长安城,几乎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这等五姓七望这些魏王党的支持者,给魏王造势有很大的关系。

  朝廷的重臣,大臣,自然是太子党嫡长子的拥护者。

  而中下层的官员,就比较倾向魏王了。

  尤其是在读书人的圈子里,魏王的名声更大。

  长安的芙蓉园,洛阳的魏王池与魏王堤。

  就是大唐如今的网红打卡点,但凡读书人,没去过这三处地方,都要被人耻笑。

  即便如此,李泰表面谦逊有礼,在明面上,一直对太子很恭敬。

  这样直接在台前针对太子,可谓是头一遭了。

  “青雀当真想让孤作诗一首?”

  李承乾淡淡的问道。

  作为太子,他对于用诗词来装逼,是没有多大兴趣的。

  毕竟开局就已经站在了巅峰上。

  对比治国大政,诗词,小道尔。

  便是在上次二凤狩猎时,也没有特意去抄诗装逼,勉强写了个还算对仗工整的诗,借鉴了一两句。

  水平确实不怎样,但也算是写到了二凤心里去。

  也许李泰就是瞄着这点,所以才这么胆大。

  “四弟自然是期待得很。”

  李泰脸上的笑容有些僵硬,太子在大庭广众下,竟然直接叫他的小名。

  这是半点面子都不留啊。

  这个时候,整个会场都变得安静了下来。

  评审的官员大儒,目光不自主的转向亭台,比起太子跟魏王的争锋,手下的诗作毫无趣味可言。

  各国使臣们则是兴奋不已。他们竖起耳朵,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对于他们来说,这是难得一见的大唐皇室内部争斗戏码,充满了戏剧性和吸引力。

  心中暗暗为太子和魏王加油,希望这场争斗能够更加激烈。

  想象着如果太子与魏王真的打起来,那将会是何等轰动的场面。

  明天整个长安城都将为之疯狂,这将成为他们回国后最精彩的谈资。

首节 上一节 192/3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民国:开局悟性逆天,掌控北洋

下一篇:皇帝互换朝代:祖龙开局一个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