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第222节

  然而仅仅只是过了十六年,汉光武帝刘秀便建立东汉,传十三世,一直到曹丕篡汉,东汉灭亡。

  虽说蜀汉昭烈帝刘备三造大汉失败了,可金刀之谶的影响力,依旧没有削弱。

  此后,西晋末年,汉赵光文帝刘渊自认是汉朝公主的后裔,打着恢复汉朝的旗号起兵。于左国城称汉王,再建汉国。

  还有南朝宋武帝刘裕,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二十二世孙。

  出身贫寒,曾靠砍柴、种地、打渔和卖草鞋为生。

  然后就是作为刘姓皇族后裔,登高一呼,便逐渐掌握了东晋大权,代晋自立,定都建康,国号为宋。

  似乎每到王朝末年,总会冒出个姓刘的出来,登高一呼,秀翻全场。

  唐朝才建立多少年,现在又冒出个刘兰。

  要李世民怎么不紧张,但凡东汉之后的皇帝,谁不忌惮刘姓造反。

  “按律如何。”

  李世民沉声问道。

  “按律腰斩。”

  刑部尚书张亮作揖回道。

  “准!”

  李世民直接盖棺定论,连先查探一番的意思都没有。

  金刀之谶都出来了,不管真的假的,先把刘兰杀了再说。

  宁杀错,勿放过。

  至于个中详细,那就等事后再进行调查。

  要是有人故意栽赃嫁祸,那就再给刘兰去赔命吧。

  就这样,代州都督刘兰被判腰斩。

  原本以为今天早朝就算结束了。

  户部郎中柴孝成,上前一步道:“启禀陛下,臣有上奏。”

  赶着李世民心情不好,皱眉道:“准奏。”

  柴孝成看了一眼坐在四轮车上的太子,这才开口道:“启奏陛下,太子殿下在晋州开设商号,实乃与民争利之举。”

  “以极高的价格,雇佣百姓进行开采,如今正值春耕,大量佃户为求厚利,纷纷弃田而去,致使良田荒芜,春耕停滞。”

  “此乃关乎国之根本的农耕之事,不可轻视。”

  “太子虽贵为储君,然此举却有失考量,不仅影响百姓生计,更动摇国家根基。”

  “恳请陛下明察,责令太子停止石炭之经营,以安民心,保农耕。”

  李承乾闻言,面色淡定。

  此前他就已经收到了李元昌给他的信件,把晋州的情况都说清楚了。

  李世民闻言,看向太子道:“太子,对于此事,你可有什么想说的。”

  李承乾对柴孝成问道:“你弹劾孤与民争利,破坏春耕,可是有证据。”

  “若无证据,便是诬告,当判反座之罪。”

  晋州有两大世家。

  一是曲阳魏氏,最出名的代表就是魏征了。

  二是晋州柴氏,名副其实的将门世家,代表人就是柴绍。

  魏王李泰身边的柴令武,就是柴绍之子。

  这户部郎中柴孝成,便也出自晋州柴氏。

  李承乾说完后,看了眼魏征。

  魏征低眉顺眼,显然曲阳魏氏也把消息告诉了他。

  可如今魏征是正儿八经的太子党人,又是推广天工开物,又要被太子任命为农学院上官,自然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来弹劾太子。

  哪怕是说那些佃户里,也涉及到魏征在晋州的田产。

  柴孝成见太子如此质问,心中略有慌乱,但很快镇定下来,他拱手道:“太子殿下,证据确凿。如今晋州之地,大量佃户弃田而去,奔赴石炭矿场,田间荒芜之景随处可见。”

  “且百姓皆言,太子商号所出工钱极高,挖石炭十五斤,便可得一文,难以抵挡此等诱惑。此事在晋州已人尽皆知,陛下若派人前往查探,必能证实臣所言非虚。”

  此话一出,朝廷哗然。

  哗然之因非是太子与民争利,破坏春耕。

  而是挖石炭十五斤斤,可得一文。

  如今米价才多少,斗米不过四五钱。

  十五斤石炭才多少,也就几锄头的事情吧。

  随便一个成年男子,一天挖个五六百斤的,不算什么难事。

  这就意味着,一天就能赚几十文。

  各朝斗的容量不同,唐朝一斗约十六斤。

  所以挖石炭,平均每天六百斤,就能赚四十文,买十斗米,折合一百六十斤米。

  一个普通五口家庭,一个月所需的大米,也就是这个数了。

  换算过来,一个成年男子,去挖一天石炭,就能赚到全家五口人,一个月的口粮。

  朝廷官员,基本上都是懂得术算的,在心中换算一下,就能明白。

  这对于百姓的诱惑力,简直大出天际。

  种田的精耕细作,可不是什么轻松的活计。

  面朝黄土背朝天,是真实写照。

  从二月春耕播种开始,每天翻地,施肥,撒种等一系列工作。

  清晨日出便开始劳作,一直到傍晚天色昏暗才结束,可能每天劳作的时间,需要五个时辰,也就是十个小时左右。

  整个春耕时节可能持续一到两个月,几乎没有休息时间。

  夏季,要进行田间管理,如除草、灌溉等。

  天气炎热,农民依然需要顶着烈日在田间劳作。尤其是灌溉,可能需要日夜看守水源,确保庄稼得到充足的水分。

  这个阶段也基本没有休息时间,可能每周能有半天到一天的短暂调整时间。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从八月开始,农民要抢收庄稼,以免遭受恶劣天气的破坏。

  收割、晾晒、搬运等工作强度极大,每天劳作时间可能和春耕时相当。

  收获季通常也持续一到两个月,同样几乎没有休息时间。

  冬季相对来说是农民较为清闲的时间,但也并非完全休息。

  需要修缮农具、房屋等。

  还要为牲畜准备过冬的饲料,如收集干草、储存粮食等。

  这还是在丰收的情况下,要是遇上什么旱涝天灾,那就不能保证了。

  但是现在,去给太子挖石炭,旱涝保收,一个月就能赚到几乎大半年种田所得。

  两个月呢,三个月呢。

  只要舍得下力气,发家致富就在眼前。

  

  在这样的情况下,谁会愿意去种田。

  可没人种田,难道要把田地荒芜吗。

  “太子,也许你应该给个解释。”

  “如果不能给朕满意的答复,这开设商号,开采石炭之事,便就停了吧。”

  李世民也意识到这里头的情况了,当即沉声对太子责问道。

  毕竟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已经是很大程度的影响到民生。

  李承乾淡淡道:“危言耸听之言罢了。”

  随即看向柴孝成:“孤且问你,可知孤在晋州招工之要求。”

  柴孝成微微迟疑道:“不知。”

  李承乾扫视一眼百官,开口道:“孤在晋州设立石炭商号,招工有三不招。”

  “无大唐户籍者不招,家有田产者不招,未成家立业生子者不招。”

  “那便问问柴郎中,孤的石炭商号中,哪来的这么多种田百姓呢,又哪来的田地荒芜呢。”

  “要不要好好派人核查下,你口中所言的那些农户,是哪里是农户,你口中所言的荒芜的田地,又是谁的田地。”

  “与民争利?笑话,这争的是谁的利。”

  “破坏春耕?更是天大的笑话,孤所设立之商号,总共招工不过是数千人。”

  “难道这数千人,就能破坏整个大唐的春耕吗。”

  这话一出,朝廷顿时变得安静了下来。

  百官一下子就明白了。

  太子商号的那些工人,柴孝成口里说的那些农户,根本不算是大唐人口,而是世家隐匿的人口。

  也就是说,为了能够成为石炭工人,大量的世家佃户出逃,选择去官署上户籍。

  作为黑户,自然就没有得到曾经均田制分配的田产,也就符合招工要求。

  所谓荒芜的田地,那可不是官家的田地,而是世家隐匿的私产。

  隐匿人口跟田产,在如今的大唐可谓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

  世家隐匿人口,可不是靠着强硬的手段对百姓进行控制,而是以利益诱惑,百姓自愿成为黑户。

首节 上一节 222/3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民国:开局悟性逆天,掌控北洋

下一篇:皇帝互换朝代:祖龙开局一个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