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第223节

  虽然朝廷下放田地,每个成年人都能得百亩,但站在百姓的角度,交了各式各样的杂税赋税后,自己能剩下的也就那么多。

  而且那田地也不是朝廷送给百姓的,是租给百姓的,相当于百姓在给朝廷打工,只有使用权,没有买卖权。

  相反,给世家种田,就不存在赋税杂税了,这部分的钱,就等于落到了自己口袋里。

  交了租子后,能剩下更多,作为黑户,还能逃避徭役。

  所以百姓自然更愿意成为黑户,不愿到官府去上户籍。

  李世民听到太子这话,也反应过来。

  原来太子在跟世家抢人,这可是利于大唐的好事。

  当即冷哼一声。

  柴孝成顿时有些慌了,当即作揖道:“请太子殿下恕罪,是臣失察,未能清楚个中缘由。”

  李承乾呵呵一笑,道:“既是如此,那就是柴郎中污蔑孤了。”

  “张尚书,这等情况,你刑部向来是如何裁决。”

  刑部尚书张亮作揖道:“回太子殿下,按律革职处置。”

  李承乾点点头:“那就革职吧。”

  柴孝成满脸苦涩,看了看无动于衷的陛下,躬身作揖:“谢太子殿下。”

  太子教令在不遭到皇帝反对的情况下,等同于皇帝诏敕。

  李承乾有权革职,选任任何三品之下的官员。

  当然,这样的方式到后边还有个称呼,叫墨敕斜封官。

  这跟太子没关系,哪怕是皇帝直接任命的,也是这么叫。

  唐朝的科举有一点与任何朝代都不同,就是考中举人和进士后,只是具备了做官的资格,还不能直接当官,还要经过培训、锻炼和考试,合格者才能分配任职,这些制度,有效的杜绝了高分低能或考试舞弊的问题。

  门下省主要是维持政治秩序和纠弹包括皇帝在内官员违规行为的监察机构,官不大但职责范围很广很大,即是皇帝的诏书和成命,门下省的小小五品给事中认为有违祖制和规定,照样可以宣布无效,给予驳回。

  所以唐朝的政治制度,不是君主独裁,而是君臣共治。

  这也是吸取了前面魏晋的历史教训,毕竟皇帝荒唐起来,是真的能把整个国家都霍霍没了。

  一直到宋代元丰改制后,才真正变成了皇帝独裁。

  再经过明朝朱元璋改革制度,皇权再一次大幅度加强,到了清朝,就是皇权巅峰,真正意义上的皇帝即国家,伟力归于一身。

  早朝结束,太子的强势再一次得到提现。

  户部郎中说革职就革职了。

  从皇权的角度看,户部郎中似乎不算啥,然而对比后世,这可是正厅级的干部,还是中央的正厅级。

  不过柴孝成也不算寒窗苦读的那一批。

  唐初虽说继承了隋朝的科举制,但在官员选拔体系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小,传统的入仕途径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大部分的官员,基本还是走门荫入仕的途径。

  早朝后,李承乾回了东宫,魏征就来了。

  “魏公是想要跟孤聊聊晋州的事?”

  魏征摇头道;“不,老臣是想问问关于农学院之事。”

  “不知殿下对农学院可有什么指示。”

  虽说晋州的田产有些损失,但对于魏征来说,也没有那么在乎。

  毕竟如果在这方面去跟太子计较,容易影响到自己的名声。

  相比之下,更在乎的是农学院。

  李承乾笑着说道:“还真有两个方面。”

  “一是关于育种之事,二是关于肥料之事。”

第167章 大唐第一科学家

  魏征有些不明白。

  问道:“殿下,这肥料老臣尚且知晓一些,育种又是什么意思。”

  李承乾也算是当了回老实,笑道:“龙生龙,凤生凤,这话魏公听过吧。”

  魏征点头道;“听过,可这跟农学院有什么关系。”

  李承乾道:“那魏公觉得,水稻有没有可能,跟牲畜那般,也分公母雌雄。”

  魏征不信:“断无可能。”

  早些年魏征家庭不好,同样是种田过的,对农事并不陌生。

  李承乾继续道:“魏公可曾听说过阴阳人。”

  魏征点点头,虽还没明白太子的话外之意,但也顺着太子的话道;“自是听说过,世有男女,而阴阳人者,雌雄同体,阴阳皆具。”

  双性人很早就有记载了,魏征博览群书,虽没见过,但也听过。

  “殿下是觉得,水稻便是雌雄同体?”

  魏征很快就反应了过来。

  李承乾道:“不是孤觉得,而是本就是如此。”

  “既然水稻是雌雄同体,那么也有生育传承,孤所言之育种,便就采取好的种子,不断进行培养优化,使得新出的种子能更加高产,防病虫害。”

  魏征皱眉道:“殿下所言,过于离奇,老臣所读之书浩瀚如烟,对于这等事情,闻所未闻。”

  李承乾道:“魏公没听过,没见过,他就不存在吗。”

  “古人没发现的道理,难道就没有这个道理?”

  “孤要做的事,是继往开来。”

  魏征闻言,点头道:“只是这该如何去做,又如何验证。”

  李承乾解释道:“假定水稻是雌雄同体,那么他是不是跟人一样有了传承。”

  “换个角度去想,如果一个长相丑陋的人,娶了个貌美如花的妻子,那么他们生下的儿子,是不是不再丑陋。”

  这是个比较常见的事情,魏征闻言道:“即便不会同母亲那般,也不会同父亲那般丑陋,大致是较为普通。”

  李承乾道:“这样的话,如果这个孩子,继续娶一个美貌的妻子,再生下孩子,是不是长相好看的程度更大一些。”

  魏征道:“自然是这样。”

  李承乾继续道:“如此两代,可能不明显,可如果三代,四代,乃至于五代十代后,魏公觉得,这个家族的人,是不是男的帅气,女的美貌。”

  魏征若有所思。

  李承乾补充道:“水稻也是这么个特点,根据这个情况,不断去进行严格筛选,选择那些穗大粒满、籽粒饱满、品质优良的植株,作为下一代育种的亲本。”

  “在这个挑选的过程中,淘汰那些生长不良、易受病虫害侵袭的品种,保留表现较好的品种。”

  “我们可以先建立一块用作测试的田地,一代代去进行改良,这样经过数代之后,则就有了高产,不易受病虫害侵袭的水稻种子。”

  李承乾前世好歹是个大学生,虽然学的时候不怎么认真,但终究是学过的。

  觉醒宿慧之际,前世所经历的种种,再次清晰的被记忆下来。

  这就让李承乾对知识的认知更加加强。

  只是虽说懂得后世杂交水稻的知识,但想要传授给他人并被理解接受是极其困难的。

  魏征很有才华,可他再有才华,对于遗传学、生物学等现代科学概念几乎一无所知。

  杂交水稻的培育需要进行精细的操作,如去雄、授粉等。

  镊子倒还好说,手工能打造出来,但在唐朝造出显微镜,这就有些扯淡了,造望远镜还差不多,工艺水平相差过大。

  魏征听到太子的说法,感觉很是新颖奇特,在此前,他从来没听过这样的言论。

  如果水稻真如太子说的那样,是雌雄同体,那么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育种,自然就能得到最好的水稻种子。

  “既是如此,那农学院第一差事,便是育种。”

  “或许真能培育出,殿下所言之稻种。”

  魏征感觉成功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而且这不需要太多花费。

  东宫就有良田,完全可以作为实验田。

  “殿下还说了肥料,不知有和见解。”

  魏征为什么不知道太子怎么突然就懂得这些知识了,但神情也更加重视起来。

  李承乾道:“增加地力,魏公应该是知晓的吧。”

  魏征回道:“老臣幼年便靠种田为生,自然知晓。”

  李承乾说道:“自从被册封为农泽圣睿太子,总领农务使后,虽说很大程度上是挂的虚名,然孤也想做些实事,因此特意进行了一番了解。”

  “若有错漏之处,还请魏公查漏补缺。”

  魏征道:“请殿下言明。”

  李承乾道:“自古以来,增加地力有五个方面。”

  “一为人畜粪肥,这个最是寻常。”

  “二为厩肥,在牲畜圈舍中铺上干草、秸秆等垫料,家畜的粪便和尿液与垫料混合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形成厩肥。”

  “马厩、牛棚所产厩肥,被广泛所用。”

  魏征点点头,回忆从前,这是先辈教下来方法,他曾经在牛棚这样做过,只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

  李承乾接着道:“三为绿肥,所谓轮耕,便是如此。”

  不管是水稻还是其他粮食作物,不能是一直进行种植的。

  这样会不断的消耗土地肥力,导致土地越来越贫瘠。

  而在中华,先民对于这样的情况,早就有了相应的对策。

  那就是轮耕。

首节 上一节 223/3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民国:开局悟性逆天,掌控北洋

下一篇:皇帝互换朝代:祖龙开局一个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