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第233节

  最终,褚遂良被贬为同州刺史。

  连褚遂良这样的重臣都如此行事,可见长安房价有多高。

  所以长安的百姓,能在长安买房的,把柴火换成煤炭,对他们来说也算不得什么负担。

  毕竟一斤煤炭才五文钱,虽说比十斤柴火三文要高,但能用得更久,实际上而言,也就相差不大了。

  太子教令传遍商铺,也没造成多大影响。

  很多掌柜一听,开始以为是天价煤炭,咬咬牙也认了。

  而后得知一斤煤炭才五文,顿时有些错愕。

  要知道现在长安市面上的石炭,一斤就要十二文,现在太子产出加工成的煤炭,只要五文一斤,比市面上还要便宜大半。

  “掌柜,这五文钱一斤的煤炭,能用吗。”

  “太子殿下换了个名字,莫非是些劣质货。”

  某酒肆,小厮对掌柜问道。

  厨子也很担心,如果用煤炭不够火,做菜也是个难题。

  掌柜咬咬牙:“谁知道呢,实在不行,届时买部分太子的煤炭,再到市面上去买石炭就是。”

  太子的名声在长安如今最为强势,两天前发生的事情还历历在目。

  他们这些干小本买卖的,哪里敢去得罪太子。

  都用不着太子出手,随便来个公人,就能把他们的店铺关张了。

  好在太子的煤炭价格低,就当是交税了。

  也就小店铺有些忧愁,对于比较大的酒肆食肆来说,这都不叫事,不过是每天多出几十百来文交给太子罢了,都比不得给官差的好处费。

  铁匠铺的人倒是无所谓,锻造如今主要使用的是木炭跟石炭。

  现在太子搞出来个煤炭,能用就用。

  不能用就买上一些罢了。

  这次太子教令的事情,在长安商铺里几乎没有波澜。

  第二天,大量的马车拉着煤炭,开始给各个商铺送货。

  蜂窝煤终于出现在长安百姓的视野里。

  于此同时,每个商品还可以得到一张炉灶的设计图。

  这是李承乾让太子家令寺,用雕版制作后,进行大量印刷后的蜂窝煤的炉灶图纸。

  有单炉灶的,有三炉灶的。

  可以直接用黄土砌成,能够有效的适配蜂窝煤的形状和燃烧特性。

  店铺里,小厮跟掌柜都看着新到的蜂窝煤啧啧称奇。

  这样造型的煤炭,确实是他们没见过的。

  于是立即开始测试使用。

  “这煤炭,烟好小,而且火势好大啊。”

  通过以水洗煤的多重工艺制作出来的蜂窝煤,可比市场上的石炭要更好了。

  从很大程度上来说,这就是上佳的石炭,市面售价十五文一斤的那种,向来只有达官贵人才用得起。

  然而现在五文钱一斤,大肆销售。

  “真是好东西,好东西啊。”

  “对了,刚刚跟着送来的图纸呢。”

  大量掌柜立即意识到蜂窝煤的好处,尤其是对于酒肆来说。

  蜂窝煤能够提高更高的火力,这让他们的菜品更短时间就能制成。

  使用后,发现蜂窝煤的火势更加稳定,也没有多大烟尘。

  柴火燃烧时,可是会出现大量烟雾的,酒肆的厨房,每次都被烟雾围绕。

  还有就是更加方便。

  两块蜂窝煤,几乎能持续燃烧一个多时辰,不需要像柴火那样需要频繁地添加燃料,节省了人力和时间。

  柴火需要占据大量空间,商铺本来就寸土寸金,全用蜂窝煤的话,就能节约出大量空间来,可谓是一举两得。

  “把柴房清理出来,全部买这蜂窝煤。”

  “找人,快找人,多买一些,这可真是好东西。”

  最开始强卖蜂窝煤的时候,也没有规定要买多少,多数掌柜都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买个十斤。

  蜂窝煤一块就是两斤,仅仅才五块蜂窝煤。

  然而感受过蜂窝煤的好处后,立即意识到这用处了。

  尤其是铁匠铺,蜂窝煤火势的稳定,还有更高的火力,对于锻造铁器的好处简直太大了。

  对于锻造来说,这种稳定的高温非常关键,能够更好的制作铁器。

  于是,上午才售出几万斤的煤炭,到了下午的时候,已经卖出八十万斤了。

  “殿下,这煤炭卖得太快了,可能晋州那边会跟不上。”

  内侍文忠既高兴又担忧。

  高兴的是,八十万斤蜂窝煤,直接得了四百万钱,这个速度简直超乎想象。

  曾经,太子还因为七万钱被张玄素弹劾过。

  但与此同时,又开始忧愁矿场产出不够。

  “不用担心,现在卖得快,是因为他们看到了蜂窝煤的好处,所以先行囤积了一些。”

  “真正日常所需,是不需要这么多的。”

  李承乾平静的说道,两百多万斤的库存,加上每天还有三十万斤送来,肯定是足够目前大唐商铺所需了。

  果然,到了第二天,卖出的煤炭就降到了四十万斤,到第三天的时候,就只有二十万斤了。

  此后连续几天,基本稳定在二十多万斤的样子。

  只是又过几天,突然又飙升到了四十多万斤。

  “这是什么情况。”李承乾皱眉问道。

  内侍文忠道:“回殿下,是因为大量的蜂窝煤被转卖。”

  “上好的石炭,须十五钱一斤,主要是大户人家在用,现在五钱一斤的蜂窝煤,质量比上好的石炭还好用。”

  “因蜂窝煤暂且不对外销售,只供商铺,因此许多大户溢价两三文,以七八文的价格,从商家手里购买,导致蜂窝煤现在有些供不应求了。”

第173章 陛下不会让太子谋反

  二道贩子的出现,确实是李承乾没预料道的情况。

  毕竟在此前,更多担心还是在蜂窝煤的推广上。

  对于这样的现象,对于蜂窝煤的销量,也算是利好。

  毕竟能自发的带来饥饿营销,增大煤炭的知名度。

  至于暂时的供不应求,那就供不应求吧。

  李世民也是一直在关注这件事的。

  他已经把之前太子借的钱,还给长孙无忌了。

  虽然长孙无忌一直说不要。

  但在这点上,可容不得含糊。

  煤炭在长安的销量爆炸,让李世民看到了太子给他描绘的蓝本希望。

  当即就召太子入宫。

  “日产三十万斤,还是太少了,这才几天,就已经不够用了。”

  “不用担心钱的事情,现在的关键,就是尽快开设更多的矿场。”

  长安库藏的两百多万斤煤炭,这才几天的时间,基本上已经销售一空了。

  在抛去成本的情况下,太子这边都快赚钱一千万钱。

  这样的情况,自然值得李世民大力扶持。

  况且东宫的钱,不就是国库的钱?

  “我已经让传信给晋州那边了,让汉王,赵节,还有罗会,尽快招聘人员,开设十座石炭厂。”

  在第一天得到消息后,李承乾就明白了蜂窝煤的市场有多大了。

  这仅仅只是长安的商铺,还有洛阳的商铺。

  大运河主要是连通南北,而南方水系多,更适合大量货物的水运。

  譬如江宁,也就是后世的南京,还有扬州,太原,成都,包括大量大运河能够直接沟通的水系城池,都能卖蜂窝煤。

  现在这样的情况,已经不需要用太子教令强行施压,蜂窝煤已经得到市场的认可和欢迎。

  十座矿场,也就300万斤的数目,顶多完全供给长安和部分洛阳。

  理论上来说,大唐目前的需求量,至少在千万斤,也就是三十个晋州标准矿场的产出。

  仅仅是300万斤,岁入就能达到四百六七十多万贯了。

  “十座矿场,有些少了。”

  “朕看,至少要五十座。”

  李世民比李承乾还要贪心。

  李承乾无奈道:“目前发现的露天石炭,只有十座,不过听过在朔州那边,有非常大的露天石炭,也许可以开个更大的矿场。”

  李世民手一挥:“那就开。”

首节 上一节 233/3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民国:开局悟性逆天,掌控北洋

下一篇:皇帝互换朝代:祖龙开局一个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