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第235节

  这个时候所有的百姓,才突然感觉到,今年的夏季完全不同了。

  因为暗渠的修建,曾经夏天臭烘烘的味道没有了。

  街道上也变得干净整洁,每过数百米,就会有个垃圾桶。

  即便是丢在地面上的垃圾,也会有环卫司的人进行清扫。

  百姓们没有了渗井,一开始有些不习惯,但也就个把月的功夫,就已经习惯把垃圾丢到垃圾桶,等着环卫司的人过来收。

  泔水,粪便这些。

  每到晚上宵禁后,环卫司的人就会用马车,带着两个大木桶,过来收取。

  这让宵禁后的街道上,除了巡逻的金吾卫,还有环卫司的马车。

  生活在长安的人,突然就感觉到,好像长安城一夜之间,焕然一新。

  这个时候,大家就开始念太子的好了。

  “太子果然贤明。”

  “我就说太子当初下的教令,肯定是为了咱们百姓们,你们还不理解。”

  “哼,也不知道当初谁闹得最欢,现在来说这些。”

  “终归百姓是为了咱们百姓着想啊,我感觉如今打出来的井水,都变得甘甜许多了。”

  “我听有些读书人说,曾经汉朝时候的长安城,就是因为渗井,所以井水都不能喝了,前朝这才建立了长安城。”

  “对了,你家现在用了太子造的蜂窝煤了吗。”

  “没有,东西市都没得卖,听说只给商铺送,你家有了?”

  “前几日别人送了几块,那是真好用啊,烧的时候都没什么烟,两块就能烧一个时辰,东西小,还不占地方,比上好的石炭还好,可比柴火好用多了。”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在东西市买到,到时候我家就全用蜂窝煤了。”

  魏王府。

  四月对于魏王李泰来说,是最无聊的一个月了。

  除了城外看看操练,就是在府内夜夜笙歌,好生无聊。

  最主要的是,针对太子的计划,似乎一下子就停歇了下来。

  “遗爱,昨日让你去问房公,房公是怎么交代的。”

  李泰询问道。

  原本他是想自己也出点主意,去对付太子,但又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

  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房玄龄的身上了。

  房遗爱手里端着酥山,正吃得欢乐。

  天气逐渐炎热,东西市的酥山冰肆,又再度变得火热起来。

  听魏王问话,房遗爱回想了下说道:“父亲说,暂时不能对付太子。”

  李泰下意识的问道:“为什么。”

  房遗爱道:“我也是这样问的,父亲告诉我,就算是现在拿到了太子谋反的证据,然后去交给陛下,陛下也会压下来。”

  李泰咬牙道:“为什么。”

  房遗爱道:“我也问父亲为什么,父亲说,是因为现在太子很重要,对大唐很重要。”

  “所以,陛下不会让太子谋反。”

  房玄龄经常跟陛下君臣议事,对于太子正在做的那些事情,当然是非常清楚。

  煤矿的事情,牵扯太大了,可以说对大唐国祚,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

  而且煤矿并不是从世家的盘子里抢肉吃,开源而非节流,是大唐朝廷新的财政收入来源,甚至在未来将会成为堪比粮食赋税的主要来源。

  在这样的情况下,太子势大,须暂避锋芒。

  实际上,这个时候的房玄龄,已经掌控了一些,太子谋反的实证。

  不是贺兰楚石,而是李安俨那边。

第174章 房玄龄:随时可废太子

  务本坊。

  房玄龄正在跟大儿子饭后品茶。

  可能是年纪大了,喝不得酒了,房玄龄便喜欢上了喝茶。

  “父亲,看来太子是真的在谋反了。”

  房遗直的语气有些兴奋。

  因为他们现在已经掌控了足够的线索,可以指证太子谋反。

  “父亲准备什么时候上报陛下。”

  房遗直见父亲品茶不语,便再次问道。

  “不是现在。”

  房玄龄微微摇头。

  房遗直有些疑惑:“难道陛下身边的宿卫统领勾结太子谋反这等事,都不足以让陛下废太子吗。”

  房玄龄叹道:“如果是以前,或许可以。”

  “但是现在,就说不好了。”

  这个时候的房玄龄是迟疑的。

  前些时候,他通过夫人卢氏的关系,让范阳卢氏长公子去跟贺兰楚石见面。

  实际上他并没有交代太多事情给卢氏长公子,只是让他去跟贺兰楚石交个朋友。

  卢志杰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清楚房玄龄的谋划。

  这就是房玄龄的谨慎之处了。

  这样即便是暴露出来,卢志杰这边也难以牵扯到房玄龄的身上。

  房玄龄不知道太子对贺兰楚石的监视程度。

  所以在让卢志杰去接触贺兰楚石的时候,事先就已经做好了会被太子发现的准备。

  从某个程度上来说,贺兰楚石,只不过是明面上的诱饵罢了。

  房玄龄的布局,贺兰楚石只是其中一部分。

  如果成,自然是好事。

  如果不成,那也无伤大雅。

  果然,太子随后就把贺兰楚石安排到城外练兵,直接斩断贺兰楚石跟长安城内的联系。

  至于太子是否知道贺兰楚石跟卢志杰的联系,这已经不重要了。

  因为贺兰楚石也没时间跟机会去跟卢志杰联系。

  卢志杰也不可能跑到城外折冲府去找贺兰楚石。

  对于这一点,房玄龄还是很佩服的。

  太子这一招,等于是直接把贺兰楚石给断开,明面上谁还不能挑出理来。

  贺兰楚石是东宫千牛,今年秋后就要征讨高丽。

  被安排到城外练兵,不管怎么看都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然而房玄龄的习惯向来是未料胜先料败。

  贺兰楚石确实是个突破点,但却不是唯一的突破点。

  在猜测李安俨可能跟太子有所勾结后,房玄龄就在探查李安俨的详细情况。

  侯君集是通过贺兰楚石才跟太子勾结在一起。

  那么李安俨又是通过谁呢。

  其实这并不难猜测。

  杜荷是太子心腹,这是谁都知道的事情。

  而杜荷是尚乘奉御,经常在太极宫当值,只有他能经常接触到陛下身边的宿卫。

  房玄龄只需要找同样是宿卫统领的随便聊聊,就得到了消息,杜荷跟李安俨是相熟的。

  那么李安俨为什么会背叛陛下,投靠太子呢。

  只是为了从龙之功?

  房玄龄便暗中展开了对李安俨的调查,这对他这个尚书左仆射的宰相,调查一个宿卫统领的情况,是非常简单的事情。

  绕开侯君集的吏部,房玄龄轻易就能得到李安俨家中的情况。

  他原为隐太子李建成的属官,与李建成同娶于荥阳郑氏,这层关系使他成为李建成的铁杆心腹。

  毕竟隐太子李建成背后的支持者,就是五姓七望。

  不过李安俨娶的荥阳郑氏,只是庶出,而李建成则是嫡出。

  玄武门之变后,李安俨因忠诚被看中,任四品左屯卫中郎将。

  正四品官员的收入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禄米,每年三百石。

  土地,正四品官员可拥有 7顷地,唐朝规定度田以步,其阔一步,其长二百四十步为亩,百亩为顷,也就是七百亩,可出租或自行耕种。

  俸钱,月俸3500钱,食料杂用700钱,总共4200钱。

  长安米贱,斗米四五钱,七百亩地给出租给佃户耕种,再交完赋税后,年收入不过两万钱。

  在禄米保障日常所需后,李安俨的年收入不过七万钱。

  也就是说,即便是抛去杂务各类开支,李安俨也需要存款二十年,才能买得上靠近长安皇城边上的房子。

首节 上一节 235/3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民国:开局悟性逆天,掌控北洋

下一篇:皇帝互换朝代:祖龙开局一个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