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第257节

  “届时太子在行军路上,自然无暇顾及长安城中的情况,陛下也好安排审查。”

  “就算是消息传到太子那边,太子也鞭长莫及。”

  房遗直道:“可这样,太子得到消息,还是会反。”

  房玄龄道:“但却无法波及到我们了。”

  ——

  六月二十三。

  长安轰动。

  因为在最新版的邸报上,竟然出现了太子画像。

  要知道不管是皇帝像还是太子像,按照唐律的规定,是严格禁止百姓私藏,贩卖。

  私藏贩卖皇帝或太子画像,最轻也会被定为僭越之罪,重则定为谋逆之罪。

  可现在,太子像就这么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了邸报上。

  一开始买邸报的时候。

  其实很多百姓并不知道这就是太子像。

  因为他们不识字,也没见过太子是长什么摸样。

  只是看到邸报中突然就出现了一张画像,感觉很是好奇。

  拜占庭的绘画特点就是宗教,宗旨在于加深信徒对宗教的理解和信仰,具有强烈的宗教教育意义和精神感染力。

  画像上的人,虽然百姓们不知道是谁,但姿态端庄、表情肃穆,眼神望向远方,给人一种庄严、神圣的感觉。

  下意识的就会觉得非常尊贵。

  当茶楼里,说书人说出,这就是农泽圣睿太子殿下的本人画像后。

  哗的一下,整个茶楼跪了一大片。

  百姓们都吓傻了。

  私藏太子像是罪。

  购买太子像更是罪。

  这到底是谁啊,这么大的胆子,如此售卖太子像。

  这是要把长安城的百姓一网打尽,全部都送到大牢里去吗。

  “诸位莫慌,莫慌。”

  “邸报上说了,这太子像,是太子殿下命令拓印上去的。”

  听到说书人这么说,百姓们这才安心下来。

  不过对于此事,议论声就更大了。

  毕竟太子怎么会突然把画像拓印到邸报上。

  不少聪明的百姓,已经奔向邸报亭,想要多购买一些邸报。

  如果太子允许自己的画像在民间流传的话,那么太子像的价值,那可真就无可估量。

  谁也不知道,是不是只有这一版的邸报,才会有太子像。

  如果只有这一版的话,那么十文钱到手的太子像,转卖出去,可能就是几千钱,几万钱了。

  一时间,长安坊内所有的邸报亭,都被哄抢一空。

  礼部官员,监察御史纷纷上书。

  

  认为太子此举,有违礼制。

  恳请陛下立即收回长安城内,所有私藏太子像的邸报。

  李世民其实感觉也不怎么妥当。

  太子现在是太子,未来就是皇帝。

  皇帝像怎么能随便流传到民间,还让百姓们贩卖跟私藏呢。

  自古以来,皇帝被视为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保持神秘的形象有助于强化这种权威性。如果百姓轻易见到皇帝的模样,可能会觉得皇帝也不过是普通人,从而降低对皇帝的敬畏之心。

  皇帝的神秘形象可以让人们对其产生更多的想象和尊崇,有利于统治的稳定。

  秦始皇嬴政,其行踪常常保密,很少公开露面,人们对他充满敬畏和猜测,这种神秘性增强了统治权威,以后的皇帝就有学有样了。

  再就是安全方面,保持皇帝的面容不被广泛知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皇帝的安全性。

  历史上许多皇帝在出行时会采取严密的安保措施,甚至使用替身或伪装,以防止被人认出。

  人人都知道皇帝长什么样子了,还有什么便衣出行,微服私访。

  皇帝太子像,都属于神圣之物,岂荣随意贩卖。

  于是李世民召见太子,询问缘由。

  李承乾自然早就会想到有这么一遭。

  “荒唐!”

  “太子缘何做出这等荒唐事来。”

  李世民语气斥责,但也没有太过生气。

  毕竟太子最近一直都在为大唐立功,他也没有赏赐什么东西给太子。

  这么算下来,也能算个功过相抵了。

  “哪里荒唐了?还请父皇明言。”

  李承乾面色平静的回道。

  李世民眉头一皱:“把自己的画像印在邸报上,让民间流传,这难道还不荒唐?”

  “你为大唐太子,国之储君,任由画像在民间流传,岂非是有失皇家威严。”

  李承乾回道:“为什么父皇会觉得,画像流传民间,就会有失皇家威严?”

  李世民眼睛一瞪:“这还用问?”

  李承乾毫不示弱:“当然要问。”

  李世民讲述道:“你的画像,会被商人贩卖,乃至于标上价钱。”

  李承乾道:“应该会挺值钱的。”

  李世民气急,差点一口气没上来。

  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怒火:“你身为太子,怎可如此不知轻重!”

  “皇家威严岂容如此践踏!”

  换个意思就是,你不要脸,我还要脸。

  李承乾解释道:“寺庙中的佛像,道观中的神像,他们尊容也展现在世人面前。”

  “我身为太子,如果我的行为,得到百姓的认可,他们就会为我上香。”

  “如果我德行有失,那么百姓唾弃,也是理所应当。”

  李世民闻言沉默,语气稍缓:“即便如此,此举亦不合礼制。”

  李承乾道:“父皇,礼制亦当因时而变。”

  “自古以来,礼制传承如今,有了多少变化,从来没有一成不变的礼制。”

  “这天下的规矩,朝廷的法度,也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

  “古往今来,任何朝代,规章制度,向来是与时俱进,就如同一代代王朝那般,不断更替。”

  “自始皇横扫六国,一统天下,这天下大势,就在于一统。”

  “陛下自称圣人,位比神佛,为何这圣人之颜,就不能为天下人所见。”

  李世民微微眯起眼睛:“若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又当如何?”

  这里指的是被刺杀的事情。

  毕竟不管是皇帝还是太子,很容易成为刺杀对象。

  画像的传播,无疑是让刺客有具体目标。

  李承乾道:“就算没有画像,别有用心之人难道就没办法了吗。”

  李世民遭遇的刺杀,李承乾遭遇的刺杀,显然跟画像没有太多关系。

  这么一说,李世民感觉自己无法说服太子。

  沉默一番后,道:“仅此一次,下不为例。”

  李承乾拱手作揖:“谢父皇。”

  李世民是个开明的君主,也比较容易接受劝谏。

  大唐的风气,本来就是开放和包容的。

  太子的举措,看似有些荒唐,但这么一说,确实也有些道理。

  目前来说,李世民还不知道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好或是坏。

  暂且看看往后的情况再说。

  最让李世民有所感触的,还是太子那句,神佛尚且显出尊荣,圣人为何要避讳自身。

  难道圣人不及神佛?

  夜。

  务本坊。

  房玄龄回府后,看着邸报上的太子像陷入沉思

  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即将要东征的时候,太子要把自己的画像拓印在邸报上。

  房遗直看着父亲一直在看太子像,不由说了一句。

首节 上一节 257/3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民国:开局悟性逆天,掌控北洋

下一篇:皇帝互换朝代:祖龙开局一个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