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第276节

  太子殿下:

  敬启。臣崔盛玉,前蒙殿下召见,方知殿下雄才伟略,实乃天命所归。臣虽暂为魏王之属,然自与殿下一会,心向殿下。

  殿下若起兵,臣自当率魏王兵马来投。

  臣冒昧,若殿下有意,臣愿为殿下再尽绵薄之力,或可引魏王至殿下处。

  臣愿为殿下效犬马之劳,万死不辞。

  崔盛玉敬上。

  写完后,崔盛玉用火漆封住。

  叫来自己的心腹堂弟,低声吩咐道:

  “快马加鞭,把这封信,送到灞桥驿,太子左内率陈云超手中。”

  堂弟闻言,面色一变,但没有多问。

  接过信后,便翻身上马离开。

  对于自己这个堂弟,崔盛玉还是很放心的,除开从小一起长大,关键其性子沉稳,忠心可靠。

  崔盛玉并不担心堂弟会私自查看内容。

  对于世家大族而言,先有家,再有国。世家子首先是忠于家族,再是君王。

  灞桥驿。

  陈云超正在派人不断打探情报。

  监察可能发生的情况。

  毕竟长安若有动静,灞桥驿最快能得到消息。

  长安消息的往来传递,也是通过灞桥驿这边。

  不多时,陈云超就知晓了,魏王前往军营,并且已经离开的消息。

  ‘魏王在这个时候去军营,莫非是有所防备?’

  心里这么想着,陈云超便决定把这个事情汇报给太子。

  最好暗中查探一番魏王军营。

  按照计划,太子起兵后,是要先行对魏王军营发动袭击,将五千骑纳入囊中,壮大实力。

  正准备叫人传信,就有手下来报。

  “将军,有一人想要面见将军,说有重要事情。”

  陈云超不知是谁,但见一面是没问题的。

  “让他进来。”

  带着信件的崔氏族人,进屋后作揖:“我有重要消息呈报,还请将军屏退左右。”

  陈云超微微皱眉,短暂迟疑后挥了挥后。

  屋内将士尽皆退出门外。

  “说吧,你想要报什么消息。”

  崔氏族人作揖:“受家兄崔盛玉所托,特将此信交给太子。”

  “还请将军尽快转交太子。”

  说完,便从怀中把信拿了出来。

  听到崔盛玉给太子写信,陈云超眉头一挑。

  他并不知道太子跟崔盛玉之间的合作关系,但知道崔盛玉那次到了东宫后,似乎跟太子相谈正欢。

  在这个时候,崔盛玉送信过来,是什么意思?

  他可是魏王军营的都护啊。

  整个魏王五千骑,可都是世家子。

  想到这里,陈云超深深吸口气。

  接过信件后,沉声道:“好,我知晓了。”

  崔氏族人送完信后,就离开了。

  陈云超这边知道事态紧急,当下也顾不得太多,找了匹快马,吩咐属下看好这边。

  带着十余缇骑,i立即前往军营。

  当陈云超抵达军营的时候,已经快到日落时分了。

  夕阳的余光洒在军营中,染上一层淡淡的金色。

  李承乾正在查看火药。

  这是他现在最大的底牌。

  两万斤的火药,任何城池在他的面前,就跟是脱光了衣服的少女那样,完全不设防。

  对于内侍文忠,把向可一起送过来,李承乾感觉到很满意。

  向可也让他很满意。

  把五雷堂用来配比火药的木筒,也一并带了过来。

  为了更好的保密,李承乾第一时间就把木筒毁了。

  这是只有他知道的黑火药最佳配比,即便是其他人短时间内,研究出黑火药,也绝对达不到他现在所用的火药威力。

  “殿下,陈将军回来了,正在求见殿下。”

  听到亲卫的汇报,李承乾点点头,前往军帐。

  大帐内,陈云超正有些焦急的等候着。

  因为知道这份信的含义,在没有看到太子前,有些焦躁不安的来回踱步。

  李承乾来的时候,就看到了这一幕。

  “有什么事让你也沉不住气了。”

  李承乾笑着问道,不过内心也有些紧张。

  陈云超这样的感觉,好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难道是长安城内,终于生出变故了吗。

  “殿下,是崔盛玉,清河崔氏长公子,他让人送了一封信过来。”

  李承乾面色不变,心下却松了口气。

  温和道:“拿给我看看。”

  

  陈云超连忙把信拿了出来,李承乾接过信,撕开信封看了起来。

  只是短暂的扫了一眼后,就把信件折了起来,放入袖内收好。

  “殿下,他这是?”陈云超有些迟疑的问道。

  李承乾呵呵一笑:“他是孤的人。”

  陈云超闻言大喜,这就意味着一旦起兵,魏王军营的五千骑,已经是囊中之物了。

  “好了,不要太激动,崔盛玉能在此时看清形势,也是个人才。”

  “不过暂且来说,这件事还需保密,除孤之外,你不用对其他人说。”

  听到太子嘱咐,陈云超作揖回道:“是,殿下。”

  李承乾对此还是有些高兴的,毕竟起兵造反,崔盛玉会不会跟随,这也是面临很大的一个选择。

  先前李承乾并没有去联系过崔盛玉,其实在心里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准备。

  不过现在看来,崔盛玉还是很有眼力劲的。

  且从这封信来看,魏王对于自己这边的情况,应该是有些猜测了。

  这是在进行准备,或许连自己起兵会首先袭营这等事,都已经猜到了。

  也许是房玄龄告诉他的,也许是麾下谋士推测出来。

  这些都不重要。

  这个天下,从来不缺乏聪明人呢,也不缺乏有眼光的人才。

  自己的动向被人推测出来,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毕竟对于李承乾来说,魏王军营,就是放在嘴边的肉啊。

  李承乾叹了口气,现在就看陛下那边,会如何择决了。

  本身来说,如果不是被逼无奈,李承乾是不想在这个时候起兵造反的,或者说先前是没有打算过起兵这个事情。

  一旦起兵,就相当于彻底跟二凤决裂了。

  内斗之下,动荡的是整个大唐。

  后世的安史之乱,香积寺之战,不也是跟现在的情况有些相似吗。

  几乎把大唐精锐,全部都葬送了进去。

  现在自己吞了魏王的五千骑后,也等于是跟二凤有了分庭抗礼的本钱。

  大战若起,又得是多少大唐精锐,死在这场内斗之中。

  李承乾是不肯认输的,可二凤,他会认输吗。

  不管最后谁赢了,当今的繁荣盛世,必然会付之一炬。

  真可谓是一夜回到解放。

  整个大唐,又得休养生息,从头再来。

  而如果持续的时间长了,高丽,突厥,乃至于吐蕃,西域等国,会不会趁机侵入中原?

  一将功成,万骨枯啊。

首节 上一节 276/3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民国:开局悟性逆天,掌控北洋

下一篇:皇帝互换朝代:祖龙开局一个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