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第362节
虽说后殿里升了很多火盆,比外面寒风刺骨要暖和,可地面是冰凉的。
金胜曼衣服也穿得不多,匍匐一阵起来后,身体都有几分冻得发抖。
“谢殿下。”
声音都在发颤了。
冷清的后殿,孤男寡女。
美人还冷得发抖。
李承乾也是个怜香惜玉的人。
便就说道:“冷着了?”
“过来坐吧,暖和暖和。”
金胜曼略微迟疑,便壮着胆子,走到了太子身边坐下。
一阵幽香袭来。
近距离下,李承乾也不由多了几分心动。
“这般机密之事,你都告诉了孤,你要孤如何感谢你呢?”
李承乾对这个事情的真假,没有在乎的意思。
真的也好,金胜曼污蔑也罢。
只要有她站出来指认,这就已经是足够了。
金胜曼红唇轻启,道:“臣跟姐姐,都为新罗圣骨血脉,然父亲跟伯父突然病逝,新罗圣骨血脉凋零,再无男丁,因此姐姐便成了新罗女王。”
“臣自幼守身如玉,已然无法有夫君人选。”
“若殿下怜悯,还请殿下赐下血脉。”
说话之间,这双桃花眼直勾勾的看着太子。
在这份上,聊什么感情,就很没意思了,也不存在感情这说法。
能被大唐太子所临幸,这就是恩赐。
闻言,李承乾搂住金胜曼,道:“可!”
——
新罗女王金德曼,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妹妹金胜曼会选择出卖自己。
然而曾经金胜曼也是不甘心的。
她是唯二的继承人之选。
可为什么所有人都在帮助金德曼,而不是她。
只是金德曼的势力太大了,当年金德曼成为女王前,还是有很大阻力的。
真兴王的爱妾美室,凭借出众的美貌和权谋获得真兴王的宠爱,并掌握了宫中一定的权力。
真兴王死后,她违背遗训,拥立金轮王子成为真智王,并与其勾结,后又废真智王,拥立年幼的白净王子即真平王,也就是金德曼的父亲为亡,从而进一步扩张了自己的势力,成为当时新罗宫廷中最具权势的人物之一。
美室自己想当女王,然骨品制在新罗根深蒂固,不容撼动。
所以美室视金德曼,金胜曼其为眼中钉,多次设计陷害。
金胜曼也过了一段颠沛流离的日子,然金德曼最后在新罗名将金庾信的支持下,有了军事实力,加上名义所在,最后瓦解了美室的政治力量,成功即位女王。
金胜曼对金德曼是有狠的。
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圣骨血脉的传承。
金德曼在担任女王后,就明白,新罗圣骨已经没有男丁了,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妹妹联姻,跟大唐皇帝生下男丁,从而保障圣骨血脉的传承。
所以为了达到目的,金德曼继位后,积极跟大唐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包括派遣学子前往大唐学习,表达对大唐的臣服。
而在这个时间段里,也严格禁止任何男子接近金胜曼,以保证她的处子之身。
为什么是大唐皇帝,而不是高丽,百济的皇帝?
是因为这个时期,大唐是宗主国,只有联合大唐皇室血脉,才能让圣骨血脉继续得到新罗贵族的认可。
而高丽,百济,多次敌对,且身份上也不比新罗圣骨高贵,自然就没有意义。
然而人心变幻。
金胜曼更想通过姐姐金德曼,来续接自己的圣骨血脉之路。
此时。
大唐历史上的女王,同样也在烦恼不已。
长安城中,魏王党势大。
可李治也是陛下的嫡子啊。
为什么一定要是魏王,而不是晋王呢。
第241章 保全太子跟魏王,就让晋王当皇帝
“晋王,难道太子就真的能稳赢吗。”
“五姓七望,那么多的饱学之士,他们看不清现在的局势,还是对太子不了解。”
“如果他们真的觉得没有任何希望,为什么还要如此去支持魏王。”
“我想这等夺嫡之事,必然是经过了很严谨的分析,慎重的讨论,最后才决定下来的。”
“这说明,在五姓七望看来,他们是有赢面的,而且还不小。”
武曌苦口婆心的对李治劝说道。
经过这几乎大半年的相处,两人的感情要已经越发深厚了,除了没有发生过其他关系外,可以说在李治的心中,武曌已经成了他的红颜知己。
每次李治来皇宫,都会把最近的事情,还有他的烦恼告知武曌,而后是武曌给他出谋划策。
现在魏王跟太子的争端,已经是逐渐处于白热化了。
偏偏父皇那边,又有几分视若不见的意思。
李治把心中的苦楚说出来,武曌却劝他做好万全准备,乃至于加入到夺嫡之争。
“媚娘,我跟太子还有魏王不同。”
“太子如今盘踞辽东,麾下十数万兵马,兼之钱财无数,治下百姓三百万数,可谓是兵强将广,且占据险要之地。”
“前些时候,你跟我说过太子谋反的事情,但现在,侯君集都已经被抓回来了,然而只是软禁府中,父皇都忌惮,不敢把太子的事情公之于众。”
“魏王就更不用说了,得了五姓七望的支持,如今朝野上下,谁不是唯魏王马首是瞻。”
“长安城中,北方士族,都跟魏王站在一起。”
“观之于我,又有什么呢,我什么都没有。”
李治嘴角苦涩,他已经长大了,自然明白权力的诱惑,谁不想当至高无上的皇帝呢。
可是对比太子魏王两人,这差距委实是太过于遥远了,完全看不到半点胜算。
这让李治完全没有信心。
况且夺嫡这等事情,一旦参与进去,就不存在全身而退的道理。
届时不管是太子跟魏王谁当了皇帝,难道还会放过他?
在面临巨大威胁时,李治自然就不敢生出太多的想法,只能是明哲保身为主。
武曌轻轻摇头,冰凉凉的小手,搭在李治的手背上。
轻语道:“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太子跟魏王,明面上已经闹得不可开交了,到了这份上,已经是你死我活的地步。”
“陛下为何迟迟不能做出抉择,只因是对于陛下来说,手心手背都是肉。”
“太子是嫡长子,曾经长孙皇后最为疼爱的长子。”
“魏王早些年被过继,陛下宁可使得太上皇伤心,也要把人要回来,多年偏爱宠溺,恩宠不输乃至于略有僭越超过太子。”
“陛下很清楚,不管是太子跟魏王,谁最后当了皇帝,另外一人,必然不得活,这又让陛下如何忍心。”
“站在陛下的角度去看,他的选择,相当于要杀死自己的孩子。”
“废太子还是杀魏王?”
“所以陛下一直在寻找着,有没有两全其美的方法,可以保得太子跟魏王的性命。”
“而在媚娘看来,这两全其美之策,就是晋王你呀。”
李治一愣,下意识的回道:“这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又如何使得太子魏王都能活。”
武曌的说法,李治听着觉得很有道理,跟现在的局势,父皇的心思都很吻合。
只是他又凭什么本事,能让太子跟魏王,化干戈为玉帛。
武曌轻笑道:“呆子,若是你当了皇帝,会去杀害自己的兄长吗。”
李治迟疑了下,回道:“自然是不会的。”
武曌深深的看了一眼李治,那瞬间的迟疑,被武曌捕捉在眼里。
原本她都觉得,晋王是从来没想过杀死魏王跟太子的。
可就这么简单一问,晋王迟疑了。
虽说只是片刻,但这也意味着,晋王听到这话后,也许有那么一瞬间的想法,是在考虑到底要不要杀死太子跟魏王,消除威胁。
原来晋王,也不像是表现得这般天真啊。
“那不就是了。”
几番思绪在心中闪过,武曌不动声色,继续先前的话题。
“若是晋王当了皇帝,则太子跟魏王都能活,只是现在陛下没有想到这块来。”
“这就是晋王的机会。”
“夺嫡,继承大统,自古以来,从来不是看谁的势力更大,除非他的势力,权力,能比皇帝还要大,否则最终决定胜负的人,便是陛下。”
上一篇:民国:开局悟性逆天,掌控北洋
下一篇:皇帝互换朝代:祖龙开局一个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