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晋末长剑

晋末长剑 第251节

  乐岚姬的手停了下来,问道:“军中还有汤饼?”

  “途经棠梨院时,东海王妃怜我是越府家将,出征日久,辛苦万分,故亲手做了汤饼,邀我享用。”邵勋看着乐岚姬的眼睛,说道。

  岚姬先有些惊讶,然后才反应过来男人是在骗他,噗嗤一笑,道:“美得你!”

  “不信就算了。”邵勋笑道。

  “东海王妃端庄大气,又是你的主母,哪有主母给臣子亲手做饭的道理?”岚姬白了他一眼,继续捶腿。

  邵勋嘿嘿一笑,不再争辩。

  岂止东海王妃一人,妯娌两个一起做饭,如果不是老裴那个电灯泡,鬼知道我今天晚上回不回家。

  说实话总是没人信!过两天去羊皇后那里喝粳米粥,弥补下失落的心情。

  不过,这样也是真的累啊。

  纵马驱驰,弯弓百战,打生打死,满身金创……到头来,还不是为了这几个女人的孩子在搏命。

  为X生为X死,为X操劳一辈子。

  呵,男人!

  母亲刘氏端来了一碗粳米粥,还有酸脆的咸菜,搭配起来非常可口,邵勋一会就吃完了。

  很好,羊皇后家不用去了。

  喝完粥后,他在汝水之畔信步徜徉。

  时近元旦,四野之中空寂无人。

  远近之间,到处是烟村庐舍。

  梁县的百姓,每一年都在增加。

  百姓的生活谈不上多富裕,但至少能勉强生活下去,能阖家团圆,这比什么都强。

  为X生为X死只是句玩笑话罢了,就算为了这平静的生活不被暴力打破,满身金创也是值得的。

  我来到这里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干刘渊海——不是,刘海元——也不是,为了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临近过年前一天,范阳王妃卢氏遣人送来了五百贯钱、一千匹绢,说是“谢礼”。

  乐岚姬不动声色地收下了,看邵勋的眼神也变得有些高深莫测。

  邵勋懒得解释,继续在家躺着。

  这是他一年中难得的不受打扰的闲暇时光。

  或许,即便是匈奴人也要过年吧。

  过完这几天,便是永嘉三年(309),历史上永嘉之乱真正开启的时间段。

  从此以后,洛阳保卫战一场接着一场,打了接近两年,最终洛阳在粮道被切断,君臣内斗不断,司马越失去信心,带兵出逃的情况下陷落。

  洛阳真守不住吗?未必。

  洛阳会被打烂吗?必然。

  这是巨大的危机,同时也是绝好的机遇。

  能不能崛起,就看这一波了。

  数日后,新年到来。

  天空飘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为永嘉三年的新春带来了浓厚的年味。

  陪伴家人过完正月十五后,邵勋又带着亲兵下乡,一一拜访将士们的家人,并送上一份礼物。

  这是每年的保留节目了,花费不大,效果极佳。

  就这样一直忙到二月,又开始接见一波又一波的颍川、河南二郡士人,勾兑利益,忙得不亦乐乎。

  其实正如裴康所说,颍川陈氏、钟氏、庾氏甚至包括荀氏等大家族在内,都奉上了大笔钱粮,态度十分明显。

  邵勋知道,这是一份契约。

  我帮伱做官打理后方,给你提供钱粮,你提供安全保护,互惠互利,互相合作。

  这就是乱世的现状,乱世的生存哲学。

  忙完这一切后,三月仲春不期而至。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担任大农的褚翜前来禀报,今春的雨水似乎较往年偏少。

  邵勋心中一个咯噔,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

  王朝末年,怎么能少得了水旱蝗匪呢?

  他第一时间赶往了广成泽,他最大的农牧业基地。

第241章 水与旱(上)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

  春天正值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的水分,如果降水稀少,必然会影响产量。

  邵勋首先来到那一千三百余顷恤田查看。

  去年秋天种下了越冬小麦,这会正是拔节孕穗的时候,万万出不得差池。

  还好,广成泽有水。

  雨水少了,就苦一苦冀州屯田军六千名屯丁了,让他们手动灌溉。

  其实,在有完善渠网系统的地方,人工灌溉并不算太麻烦。广成泽的田,至少有一半以上可通过水渠灌溉,剩下的一半今年也会陆续完善。

  “麦收之后,抽四百人调往鲁阳,交予王阐等人统带。”邵勋看着正在田间挑水灌溉的屯丁们,说道。

  “诺。”大农褚翜、侍郎陈有根、典书丞毛邦同时应下了。

  恤田当然由大农负责,但涉及到俘虏转为辅兵,又需要郎中令这个部门参与了。

  简单来说,这就是两个机关的业务交叉部分。

  另外,此命令需典书令(第八品)统管的衙门来发布,此时典书令不在,由典书丞(第九品)记下,回去操办。

  国主向国内发布的文书曰“令”,典书令负责起草和发布。

  国内各处的文书,同样由典书令接收并提交给国相、国主。

  有的时候,典书令甚至可以对呈递上来的文书提出修改意见,不合格的就退回重来。

  此外,典书令还负责人事招聘——在鲁阳国,这项权力被邵勋拿在手中。

  典书令有五位佐官:典书丞一人(第九品)、治书四人(第九品),属吏若干。

  毛邦就是毛二,太学学历,今年十八岁。

  新年过后,邵勋让他上任典书丞。

  典书丞主要工作是协助典书令起草、发布命令,一般是比较重要的事。

  四位治书则处理比较繁杂的日常事务,比如这里需要多少农具,那边需要多少耕牛,今年要哪些屯丁要去哪里锄草开荒之类。

  典书令是羊茗,这会去洛阳公干了。

  从典书丞到四位治书,全是有太学学历的东海一期、洛阳二期学生兵。

  其实就是之前跟着毛二的那批人,他们中大部分去阳城、阳翟、梁、鲁阳四县当吏员历练了,少数佼佼者被授予公府官职,已经与老同学们拉开了差距。

  “恤田事关战死、病殁、伤残将士抚恤,不得马虎。去岁收了多少粟?”邵勋问道。

  “二十七万八千余斛,皆已存入永安仓。”褚翜刚接手大农职务不到四个月,就已经把这些理清楚了,只听他说道:“永安仓可储粮百万斛,去岁七月完工。”

  广成苑去年的主要工作是永嘉仓城以及附属建筑的建设。

  永嘉仓城非常大,历经两年建设,可驻兵数千人,储粮三百万斛——目前基本还空着。

  永安仓城算是比较小的了,且不在朝廷规划上面,所以用来储放私人存粮。

  恤田产出扣掉一年约三万斛的抚恤开支后,大部分可用来支付银枪军士卒的军饷——绢帛不够,很多时候是用粮食折色。

  恤田会增加到一千五百顷,然后固定于此,短期内不会增加了。

  看完恤田之后,邵勋一行人跨过两道木桥,向西南方走了三四里路,来到了另一片田地旁。

  庾亮已等在路旁,见到邵勋后,立刻行礼道:“邵公。”

  他身后有四名小吏,同样行礼。

  邵勋被他的称呼雷得不行。

  我才二十二岁,就被人称为“邵公”了吗?

  但严格说来,他现在确实有资格称公了。

  有些人没有爵位,但因为德高望重,或者官做得比较大,别人会称其“某公”,邵勋是正儿八经的鲁阳县公,称公没有任何问题,就是有点奇怪。

  “你现在管的是禄田了,事关公府官吏福祉,可不能出差错啊。”邵勋一把拉住他的手,边走边说。

  大舅子的待遇就是不一样,庾亮心中很受用。

  为了给邵勋干活,他从颍川征辟了两名依附庾家的豪强子弟,又接收了河北过来的两名寒门、豪强出身的小吏。

  一共四名属吏,全由他一人开支,付出非常大。

  二月份他刚被授于学官令(第八品)一职,主要负责鲁阳县公亲属的教育。但这会显然无需他干这个,管理好禄田就是他最主要的工作。

  邵勋爬上一处高坡,看着正在田间浇水的屯丁们,问道:“这是青州屯田军第五、第六两营吧?”

  “正是。”庾亮吭哧吭哧地爬了上来,回道:“尚余七千七百余人,乃王弥残众,多来自青、徐、兖三州。”

  “一年下来,干得如何?”邵勋问道。

  眼前这片地总共一千四百顷出头,前年秋冬时开辟,去年种过一茬粟了,收成嘛就不谈了,反正邵勋没留下一粒米,全由垦荒的役徒带走了——甚至还倒贴了点。

  秋收后由青州屯丁接手,种了一茬冬小麦。

  “还算卖力。”庾亮说道。

  话音刚落,田间传来一阵哭喊声。

  邵勋寻声望去,却见庾家部曲正拿着刀鞘朝一名屯丁劈头盖脸砸下去。

  部曲一共十人,领头一人身强体壮,腰间挎着步弓,身上居然有铁铠。

  他身后还有两名身披皮甲的部曲,手拄着枪,腰间悬着刀。

首节 上一节 251/8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我,云龙他哥,西北霸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