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晋末长剑

晋末长剑 第435节

  黄河并不宽,从北岸望去,河心岛上人头攒动,挥汗如雨。

  城池地基已经打好,这会已经开始筛土夯筑。

  筑城其实也要不了多长时间。

  勉强能用的粗陋城池,几万人筑上大半个月也就行了。如果想修筑得坚固一点,那就多花些时间,多用点好材料。

  如今看来,晋人日夜不停地运输木石砖瓦上岛,看样子要搞一个坚城了。而且现在才六月,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完工。

  “诸卿说说,晋人在南岸、河心筑城,该如何应对?”刘聪看了看跟在身边的王公大臣们,问道。

  太宰刘延年睁开眼睛,用沙哑的声音说道:“陛下,晋人擅舟,我擅马,何必与其争一日之长短?”

  中军大将军听了,有心反驳,但刘延年曾为他求过情,算是救了他一命,却不好当面反驳,只能说道:“陛下,还是得想法子打一打。若仅仅在南岸、河心筑城也就罢了,但他们很可能一路进至北岸筑城。三城联立,则其进出自如,想打就打,不想打就退守坚城,直如芒刺在背,不得不拔之。”

  刘聪冷冷看了眼刘延年,暗道老货糊涂。旋又看了看王彰,神色复杂。

  再说回城池本身,威胁确实很大,至少无险可守的河内全处在人家的兵锋之下。

  几年了,晋人又一次起了主动进攻的势头,让他心中很不高兴。

  是的,就是不高兴。

  邵勋处处驳他面子,处处恶心他,这口气越来越咽不下去了。

  “传令,调石勒、赵固率军前来,阻敌筑城。”刘聪一甩袍袖,下令道。

  很快便有人拟旨发出。

  王彰默默盘算着。

  石勒、赵固即便再不愿意,应该还是会听命,至少带一部分人马过来。

  这样也好,削弱其实力,免得将来尾大不掉。

  早他妈该这样了!

  自曹嶷占据青州后,朝廷就有所警觉了。

  石勒现在还不敢反抗,也没有反抗的本钱,让他过来与邵勋拼杀,互相消耗,本就是正理。而石勒只要这一次没敢反抗,下一次就更不敢了。

  这样想来,晋人筑河阳三城还是好事了。

  若无此事,天子未必会调石安东来此打仗。

  若无邵勋收拾河南,朝廷未必会遣镇远将军梁伏疵率军东行,开始经营河北。

  好啊,大好事啊!

  刘聪在堤上看了一会后,便率众离开,前往野王。

  行至半途之时,中黄门来报:贵嫔刘英、太保刘殷相继而卒。

  刘聪愣了半晌,嘴巴张了张,最后又闭上了。

  之前他打算立太保刘殷之女、贵嫔刘英为皇后,太后不许,要求立她的侄孙女、贵人张徽光为皇后。

  刘聪同意了。

  只是他怎么也没想到,刘殷、刘英父女竟然相继——死了?

  不过这还不是唯一的坏消息。

  关中有报,中山王曜、镇西将军单征屡战不胜,遂撤出长安,退往冯翊,另驱长安士女八万余人送往平阳。

  刘聪这个时候有些后悔了。

  撤退井然有序,还能带着八万俘虏回来,其实算不得败了,至少关中晋军的实力非常有限,无力追击。

  早知道这样,就多给一些兵了,说不定已击破贾疋等人。

  刘聪觉得脑子有点乱,该梳理一下战略了,到底哪个方向对他更重要。

第408章 好处

  日子一天天过去。

  朝廷大军在围攻新安城,死伤不轻。王弥但坚守不出,看起来似乎在等禁军疲敝之后,再一举杀出,看看能不能捞点战果。

  孟津渡口还在筑城,邵勋则开始整编丁壮役徒,为将来做打算。

  这个要害地方他不打算给朝廷了,他担心天子乱来。

  六月二十日,暑热异常。

  王衍来了,空手来的。

  邵勋瞄了他一眼,没理这个老登,继续在地里忙活着。

  正是开饭时间,旁边传来了蒸好的粟米饭的香味。

  王衍嗅了嗅,笑道:“还得叨扰全忠一顿饭。”

  “吃完了。”邵勋把锄头一扔,没好气地说道。

  蔡承拿着胡瓜种子丢进一个个坑穴内,帮邵勋种瓜。

  “种菜是個好营生啊。”王衍笑道。

  “怎么?太尉也想来沙洲种菜?欢迎,这就给你盖个草堂,你我比邻而居,如何?”邵勋走到河边洗了洗手,又在袍服上擦了擦,说道。

  “正好带了些种子。”王衍晃了晃手中的一个小布袋,笑道。

  “何物?”

  “从蜀中讨来的,当地俗称‘矮瓜’。”

  邵勋不太清楚这是什么玩意,随后接过后,脸色好了不少,道:“吃饭吧。”

  亲兵搬来一张矮几,菜色很简单,两碗粟米饭、炖煮的一尾鲤鱼,外加两碟咸菜。

  王衍也不客气,坐下来就吃,吃得还很欢。

  邵勋更是风卷残云般,只一会就吃完了。

  “太尉若无事,此时便可回了。”休息了一会后,邵勋来到一间临时搭建的仓房内,一边检查麻布,一边说道。

  王衍倒背着手,状似无意地跟了过来,道:“咦,这布不错啊。”

  麻布也分三六九等,高品质的麻布穿起来很舒服,而且价钱不贵,很适合百姓。

  “禹山坞送来的,一共三百匹白麻布,太尉觉得如何?”邵勋捧起一匹白麻布,问道。

  王衍接过后仔细看了看,又摸了摸,道:“细密、耐用,不错了。”

  说完,又道:“先前听闻你在许昌令人移栽桑林,担心你走错了路子,现在看来,还算不错。虽总说生民之本,稼穑为食,桑麻以衣,但实际说起来,麻才是根本啊。”

  “蚕桑麻纻,并行不悖,方为上策。”邵勋说道。

  他这里说的其实是三种布匹了,即绢帛、麻布、葛布。

  其中,绢帛产量不算最大的,当下以河北常山、中山、赵郡所产绢帛质量最高,其次便是河北其他地方以及河南了,江东的技术水平还不如关中——是的,关中甚至幽州都有蚕桑业,规模还很大。

  麻布产量远远超过绢帛,是普罗大众主要的日常衣物原材料。

  葛布产量最小,且主要位于南方,最北也在豫州南部、淮河一线。

  其他还有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布匹,产量极小,可忽略不计。

  “陈公好气魄。”王衍笑道:“不过,凡事当讲求实际,不若先从麻布做起。”

  “太尉话里有话啊。”邵勋疑惑道。

  王衍呵呵一笑,道:“也是巧了,在建春门外看到了令舅刘公遣人挽输麻布北上,便回家取了一本书。”

  说完,招了招手,一仆役上前,从包裹中取出一本黄纸编成的薄册子。

  王衍将册子交到邵勋手上,道:“不如一观?”

  邵勋接过一看,差点笑出来,封面上就三个字:种麻子。

  “《战国策》中曾记鲁仲连对孟尝君所说之事,鲁国自古以来无林泽之饶,但地小人众,便是因为颇有桑麻之业。”王衍继续说道:“我家世居琅琊,在桑麻之事上颇有些心得,不知此书可堪入目?”

  “不错。”邵勋看了一半,就小心翼翼地收起来了。

  都是种麻的实用小技术、小窍门,对于提高产量、质量很有帮助。即便是现代人,只要不是干这行的,都未必懂这些知识,毕竟很多人连韭菜和麦苗都分不清楚。

  这年月的先进生产力,果然还在世家大族手中啊。

  马勒戈壁,得挖出来。

  “太尉请坐。”邵勋让人搬来胡床,笑眯眯地说道:“不知太尉前来河阳,所为何事?”

  “我并非空手而来。”王衍说道。

  “当然不是空手而来。”

  王衍点了点头,跟眼前这人兜圈子没用,这就是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人,跟他谈实利更好使一些。

  于是说道:“朝廷无粮、无钱,绢帛也不多了。唯器械尚有一些,可酌情发放。陈公若要,我便找人督办此事。”

  “光靠些许器械可不成。”邵勋不满道:“我来此二旬,只得粟十万斛,这会正从新郑调粮五万,只够撑到八月。况且,这么多百姓还在筑城……”

  “筑城之粮朝廷已然发放。”王衍纠正道。

  “好,此事揭过。”邵勋说道:“眉子可保证过七月有粮送来。”

  “七月亦只十万斛。”

  “好,我信太尉。”邵勋又道:“然匈奴大举屯于河上,昼夜来攻,赏赐、抚恤何在?”

  王衍有些恼怒了,道:“你就只认得阿堵物么?”

  邵勋面不改色地说道:“我只好美人,不太喜欢钱,但架不住儿郎们喜欢。我若无钱赏赐,谁给我卖命?”

  “只有三千匹绢。”王衍说道。

  “三万。”

  王衍差点背过气去,还价有这么还的吗?

  在看到邵勋的表情十分坚决后,叹道:“全忠,国事艰难,当相忍为国啊。”

  邵勋仔细看了下他的表情,发现好像真的榨不出什么油水了,于是试探性问道:“太尉,我闻洛阳有诸州派去的各色匠人值役,不知?”

  嗯?王衍疑惑地看了他一眼。

首节 上一节 435/8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我,云龙他哥,西北霸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