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晋末长剑

晋末长剑 第624节

  “为何?”

  荀组没有直接回答,自顾自说道:“彭城、下邳并为徐州重镇,但相较起来,彭城其实没有下邳好守。郗鉴若举兵围攻彭城,我未必能守多久,撑死一两月罢了。”

  “邵勋是徐州人。昔年娶妻之时,徐州甚至有士人豪强远道送礼。交兵以来,不断有将佐暗示我,可举城降邵。”

  “郗鉴兵多且锐,祖逖兵少而弱,只能在下邳龟缩不出。建邺那边对祖逖的支持断断续续,长期相持下去,祖逖多半讨不着好,郗鉴获胜的可能较大。”

  “另者,下邳城西的峄阳山已为郗鉴攻克,下一步可自城西进兵,攻打下邳。”

  华玑瞪大了眼睛,道:“有此数点,泰章为何不降邵?”

  荀组看了他一眼,道:“昔年在朝为官,对邵勋有所了解。此人跋扈无比,拿漕粮威胁满朝文武,对天子不敬。又野心勃勃,擅攻苟晞,形同叛逆。其人还为武人请官,割据一方,威福自专。据此种种,邵勋野心极大,非好臣也。我便是迫于形势,想要投效于他,但心中总是难受,始终下不了决心。”

  荀组这种人的心态还是比较典型的。

  从他个人价值观、人生经历、性格等方面来说,他比较倾向于维护天子权威,为朝廷尽忠。

  但他又不像那些纯臣一样一根筋忠到底——忠心是有的,但不是很多。

  另外,邵勋这种暴发户迅速崛起,让他很不舒服。

  尤其是他大力提拔、任用寒素士人乃至地方豪强子弟,同时着意培养武人集团,都让荀组看不惯,因为这冲击了他大半辈子的认知,打碎了他认为理所应当的美好的东西。

  这种微妙的心理,阻止了荀组当机立断,第一时间举彭城降邵。虽然他自己很清楚,邵勋的赢面比较大,但就是过不了心底那关。

  说穿了,老牌士族对泥腿子暴发户的崛起有怨气,甚至是嫉妒。

  “泰章。”听荀组说了这么多,华玑忍不住问道:“你觉得,司马氏天下有必要死保吗?再者,伱若全了气节,妻儿老小可就遭难了。莫非你已打定主意南渡了?”

  荀组久久不语。

  “言尽于此,你好好想想。过几日我登门看望阿妹,届时再叙吧。”华玑拱了拱手,转身离开。

  回到牛车上没多久,他立刻就开始写信。

  一封发往邺城,交给卢子道。

  一封发往许昌,交由陈公审阅。

  而就在此时,新一拨说客已自沛国东行,快要抵达徐州了。

第581章 劝降与府兵

  清晨的细雨中,一辆马车驶进了刺史府。

  夫人华氏闻讯,喜不自胜,立刻指挥仆婢布置家宴,而荀组则与客人在后宅庭院中交谈。

  “前天华敬珩方来,今日良博又至……”荀组轻拍着大腿,苦笑不已。

  华玑华敬珩是妻兄。

  刘耽刘良博则来自沛国刘氏。其父刘宏刘终嘏乃妻子华苕二舅,刘宏之妻又出身平原华氏,关系密切得无以复加。

  “泰章,我是来救你的啊。”刘耽一脸正色道。

  荀组愕然。

  “陈公已经点将集兵,攻伐石勒在即。泰章,我就问你一句,此番能胜否?”

  “难说。”

  “你竟然这么想?”刘耽惊讶道:“在我看来,此战几无悬念,石勒败亡必矣。”

  荀组不语。

  “泰章你到底在担心什么?”刘耽换了个角度,问道。

  “良博,你为何如此支持邵勋?”荀组反问道。

  “很简单。”刘耽一听这个问题,顿时笑了,说道:“吾从兄出任沛国内史已多年,九县之地一应号令皆由我家所出,你说呢?”

  荀组叹了口气,道:“所以你们便被收买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刘耽说道:“每一次乱世,都有家族败落,又有家族起势。泰章,沛国刘氏其实也是在赌,赌陈公赢。”

  “邵勋不是傻子,为何给你们这么大权力,伱想过吗?”荀组问道。

  “很简单。”刘耽说道:“豫兖诸郡国,就不是他邵勋一刀一枪打下来的。其人初起势时,镇梁县。后在洛京、洛水河谷、襄城一带与敌鏖战,真正算起来,只有洛南、襄城这十几个县是他打下来的。”

  “出任许昌都督后,整个豫州或靠联姻,或靠拉拢,才慢慢收入囊中。”

  “兖州之地,更是靠着扶持司马越遗孀及世子,勉强拿下。随后与匈奴打了高平之战,才真正稳定了兖州八郡国。邵勋本人并未一一攻取兖州诸郡,他只是打跑了来跟他抢食的匈奴人而已。”

  “所以——”说到这里,刘耽看向表姐夫,道:“邵勋只是河南共主罢了。”

  刘耽这话算是说得相当精辟了。

  邵勋把握住了流民作乱、匈奴入侵的有利时机,利用河南豪族缺乏安全感的心理,通过几场漂亮仗,打跑了竞争者。

  地方势力一看他能满足自己需求,同时武力也挺强的,于是投靠了他。

  其实就这么简单。

  因为大部分郡县是和平接收过来的,地方势力格局并未有大的改变,邵勋也没有能力一一控制每個郡县——他的学生兵跑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当官,既无人脉,又无钱粮兵马,根本不可能干得下去。

  所以,他对地方大族采取了拉拢的策略,避免他们投到敌对一方去。

  沛国刘氏就是抓住了这样的机会,成为沛国九县实际上的主人。

  他们满足了,所以支持邵勋,也愿意为他劝降自家亲戚。

  “良博,你没明白我的真意。”荀组摇了摇头,说道:“邵勋能给你们权力,也能收回去。”

  “那又如何?”刘耽不以为然:“世道变乱,能保住家业已是不易,将来的事情将来再说。”

  荀组眉头一皱,似是不同意。

  刘耽哂笑,问道:“泰章,我曾在陈留为官,我问你,此郡如何?”

  “人文荟萃,衣冠之族甚多。”荀组说道。

  “前汉时可有什么大族?”

  荀组仔细想了想,似乎没有,最后只能说道:“郦氏、许氏可称势族。”

  “后汉时呢?”

  “那太多了。”荀组说道:“虞、刘、杨、董、蔡、吴、边……”

  稍稍一数,十几、二十个总是有的,与前汉时孤零零的两个形成了鲜明对比。

  其实,这就是刘邦和刘秀夺天下过程不同所造成的。

  刘秀太过依靠豪强,以至于建国后尾大不掉,势族数量急剧膨胀,问题延续至今,不但没有缓解,反而愈发严重了。

  “曹魏建立后,这十六家陈留势族还剩几个?”刘耽又问道。

  “毛、高、典、阮、蔡……”荀组数道。

  一算,数量减少了,家族变动也接近三分之一,看来汉末战乱对其还是有影响的。

  “至国朝呢?”刘耽继续问道。

  “太多了。”荀组已经懒得数了。

  但他心里知道,陈留的士族确实起了变化,主要在于晋代魏那会。

  他同样知道,曹魏时期的陈留士族,只是衰落了,但并未消失,很多仍然是地方一霸,且又多了很多新贵。

  这些新贵在国朝五十年间蓬勃发展,臻于顶峰之势,也就先帝时期开始慢慢败落,原因还是战争。

  “世道变幻,家运无常。”刘耽说道:“我家反正是赌上了。便是将来邵勋收权,也能入朝为官啊,地方上的家业仍在,何忧也?”

  “邵勋乃微贱之人,怎能——”荀组还是有些难受。

  刘耽看着这个表姐夫,哈哈大笑:“平原华氏在子鱼公(华歆)之前,可有什么名气?”

  荀组摇了摇头。

  “昔年何进辅政,子鱼公以才学被召入洛阳,任尚书郎。至此,平原华氏方为显族。”刘耽说道。

  荀组刚要说什么,妻子华苕走了过来,先瞪了表弟刘耽一眼,似是嗔怪他编排华氏祖先。不过她也不好说什么,毕竟那会华氏在高唐确实不怎么样,撑死了算个地方豪强,先祖华歆也就在县中当个小吏,也亏得当时治学风气不错,先祖得以拜名师,以为进身之阶。

  刘耽其实没有说错,世道变幻,谁说得准呢?

  裴家若无先祖讨李傕、郭汜时的功劳,能成为望族吗?

  “夫君。”华苕叹道:“我一个妇道人家,本不该说些什么,但时局若此,固守成规可能并不是什么好事。再者,方才有仆役来报,何遂、刘畴二人回来了,正在城外庄园置宴,遍邀彭城冠族。”

  “什么?”荀组一惊。

  这两人都曾是司马越的幕僚,一为王府主簿,一为幕府左长史。

  何遂便罢了,东海小姓何氏子弟罢了,若无东海国人身份,未必能登上高位。

  但刘畴出身彭城刘氏,乃本地士族,人脉深厚。他一回来,事情可能就要起变化了。

  “都邀请了什么人?”荀组问道。

  刘耽亦看向表姐。

  华苕说道:“都请了。尤其是有些掌兵的豪强……”

  荀组一下子坐不住了。

  “泰章,还犹豫什么?”刘耽脸上满是凝重之色,只听他说道:“昔年刘畴带着东海兵守宫城,邵勋一见面就将其收编。考城幕府的东海兵,本护卫太妃及嗣王,邵勋一至,尽皆拜倒。虽说东海是东海,彭城是彭城,并不相干,但到底都是徐州属郡,有些事很难说的啊。”

  荀组愣愣地站了许久,始终说不出那个“降”字。

  “夫君!”华苕担忧地看着他。

  “泰章,别犹豫了!”刘耽劝道:“邵勋才多少兵、多少官,他没法管治所有郡县的,这天下不还得靠我们替他撑着?昔年曹孟德何其雄武,大业功成之后,围在他身边的七成是汉旧族,还有机会的。”

  荀组听了这句话,长叹一声,道:“罢了,遣人与郗道徽接洽吧。”

  刘耽松了口气。

  劝降彭城这事,他是明白无误的功劳。或许要和其他人分,但功就是功。

  待会闲下来,得写封信给陈公。

  ******

  许昌景福宫旧址,邵勋刚刚巡视完夏播,便接到了徐州快马送来的信件。

  “荀泰章老矣,回家歇着吧。”看完之后,他把信递给了左长史裴康,说道。

首节 上一节 624/8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我,云龙他哥,西北霸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