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晋末长剑

晋末长剑 第753节

  说起来,这一时期有点类似中世纪的欧洲了。

  国王的直属领地不多,身边簇拥着一堆宫廷贵族——拿工资,没有封地,贵族头衔只是虚封——为他做事,地方上大大小小的实封贵族、骑士各有城堡、庄园。

  但也只能说“有点类似”罢了,实际上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走吧,下去看看。”眼见着朝臣们来得差不多了,邵勋与王衍下了楼,步入园中。

  海棠花已谢,但曾经遍地的荒草却被清理干净了,邵勋左看右看,发现还新添了一个草亭,掩映在树木之中。

  “参见梁公。”司徒刘暾、大司农崔功、卫尉羊冏之、廷尉诸葛铨、中书监郑豫、尚书令庾珉、左仆射刘望、黄门侍郎裴廙等站在前排,后排以北军中候裴廓、中护军王瑚为首,另有河南尹卢晏、城门校尉裴纯、冗从仆射郑世达、洛阳令庾冰、给事中庾怿以及诸卫将军,一齐行礼。

  “坐吧。”邵勋摆了摆手,然后率先坐在地毯上。

  众朝臣按次序坐下,如同面见天子一般,毕恭毕敬。

  “归程之时途经洛阳,便顺道见一见诸君。”邵勋笑道:“维持洛阳这个摊子,不容易吧?”

  洛阳朝廷还有多少权力,这是个问题。

  事实上,随着邵勋以大将军身份录尚书事,洛阳朝廷渐成空壳,权力被分走大半。朝官如果没在大将军府兼领幕职的话,放屁都不响。

  理论上来说,现在洛阳大部分朝官其实是王衍的幕僚,他是大将军府左军司,幕府一人之下,同时又以太尉身份录尚书事,可谓权势熏天。

  洛阳王宅,车水马龙,终日不息,足见其人地位。

  “明公,此皆太尉之功。若无他,焉有今日之刷新振作?”别人还没说话,尚书左仆射刘望率先开口了。

  卫尉羊冏之用眼角余光瞄了下王衍,心中冷笑。

  王衍面色波澜不惊,没有任何表示。

  他已经收到消息,两个女儿景风、惠风在五六月间相继有孕,这般大好局面,稳得很,大可泰然处之。

  “太尉确实辛苦了。”邵勋看了下王衍,感慨道:“从去岁至今,太尉连办十场清谈,一扫流言蜚语,正得视听,令天下士人欢悦。此诚为大功也。”

  “若无明公提戈奋勇,老夫也办不成事。”王衍拱了拱手,谦让道。

  邵勋笑了笑,道:“太尉之功,我都记着。”

  刘望低下了头,不再说(冲)话(锋)。

  他的顶头上司、尚书令庾珉端坐着,面露微笑,轻轻颔首,仿佛在赞同邵勋说的话。

  中书监郑豫年纪不小了,温暖的阳光一照,仿佛快睡着了。

  作为台阁主官之一,他非常清楚庾珉和王衍之间若有若无的较劲。

  王衍总揽全局,庾珉掌管尚书诸曹,尤其是至关重要的吏部。

  大将军府的任免,最终还是要到台阁过一遍手续。在这件事上,庾珉死死盯着王衍,不会让他过于得意。

  想到这里,郑豫微微睁开一条眼缝,偷瞄了下梁公:外间有人诋毁他“面善心黑”,真的是诋毁吗?

  和王衍说完话,邵勋又看向北军中候裴廓,问道:“克俭,洛阳中军有多少人了?”

  “左右卫计有二万一千余人,骁骑军三千五百余骑。”说到这里,他顿了一顿,道:“仆闻明公欲将幽州突骑督调至汴梁,去掉此部,骁骑军尚有两千余。”

  “两万三千步骑,够了。”邵勋说道:“年前、年后好生操练一番,东阳门太仓内的存粮——”

  “明公,秋收之后,太仓存粮已破百万斛。”大司农崔功说道。

  邵勋不由地多看了他一眼。

  崔功出身博陵崔氏,老神棍一个,不过也是有真才学的,投靠很早,算是卢志的人。

  此番博陵崔氏被狠狠责罚了一番,不知崔功心里是怎么想的。

  “禁军操练,需粮甚多,大司农好生照应一番。”邵勋说道:“潘园、邵园及金谷园外匈奴俘虏,尽付于汝,好生管着。”

  “遵命。”崔功应道。

  “克俭。”邵勋又看向裴廓,道:“操练完毕后,便要上阵了。具体何时进攻,你自己拿主意。硖石堡一定要攻下来,以配合主战场。”

  “遵命。”裴廓应道。

  不出意外的话,明年禁军又是血流成河。对此,他只能叹气,没什么办法。

  三年之间,有两年在打攻城战。

  除新安之外,已经攻克的白超坞以及即将进攻的硖石堡,都建在两山夹峙的驿道正中,想绕后断补给,长期围困都不行。

  不过,时局若此,他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

  花奴为梁公生了三个儿子,这般情况,换你能视而不见?

  裴廓做不到,他觉得河东裴氏也不应该视而不见。

  这不是一个儿子,是三个!

  反正他已经暗中遣人至河清,走峡谷小路回河东了。闻喜的老家伙们若不同意,那他也不想给他们面子了,直接开骂,直到骂醒他们为止。

  你们这帮老货,一点用都没有。到头来,还是靠一个女子为家族做出巨大的贡献,但这般大好形势,你们却畏畏缩缩,不知道在想什么,真是荒唐!

  硖石堡那边,他也会想办法。

  梁公打下河北,横扫青州、河内、上党之后,就连王衍都忍不住了,你们在犹豫什么?

  想到这里,他偷偷看了眼前方的庾珉。

  庾子据面上云淡风轻,心里不知道多急呢。最近大半年,他驳回了好几个重要任免,让王衍不太高兴。

  几乎快要走到明面上的对抗,直接反应了如今洛阳、汴梁的局势。

  族里有些人建议与王氏联姻,并作出了实际行动。裴廓对此比较满意,但觉得还不够。

  当然,联姻派的那些人说得也有道理,让琅琊王氏顶在前头,对裴家没有坏处。

  若哪一天王氏、庾氏同归于尽,岂不美哉?

  “此事既明,便无甚大事了。”邵勋想了想,最后看向河南尹卢晏,道:“河南诸县的庄园次第恢复,这是好事,但须得注意一下,莫要让他们随意侵占荒田。这些田,我还有用处。”

  “遵命。”卢晏应道。

  河南、洛阳、偃师、巩等县的庄园密密麻麻,但大部分撂荒了,空无一人。

  现在有人尝试恢复,也只是其中一小部分罢了,他们没有足够的钱粮将数百里膏壤的伊洛之地尽数恢复。

  梁公盯着这些田地,大概是想将这些原本是士族豪强的土地收归公有,然后重新分配给自己人,就像他之前一直做的那样。

  “子道在邺城,可传回家书?”邵勋又问道。

  “有的。”卢晏答道:“多为家中琐碎之事,不甚重要。”

  “河北局势,你怎么看?”

  卢晏闻言,咬了咬牙,道:“仆请明公北上邺城视事。河北大乱方平,人心惶惶,明公若至,则人心安定,不复为乱矣。”

  邵勋沉默片刻,叹道:“诸事繁杂,明年开春后再说吧。”

  卢晏恭声应是。

  会议结束之后,邵勋又在洛阳逗留了旬日。

  期间,他让亲军和洛南府兵一起,和禁军各部轮番讲武,了解了一下禁军各营的真实战斗力。

  随后,又至河阳三城巡视一番,了解情况,毕竟他不是完全信任官员们的汇报。

  十月二十二日,洛南府兵解散回家,邵勋带着亲兵,沿洛水顺流而下,实地考察河南诸县的土地撂荒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十月底,过成皋关抵达荥阳。

  这个时候,神龟二年的第一场雪终于落下了。

  邵勋仰头看着纷纷扬扬的大雪。

  今年没有战争,但梳理内政、巡视地方完毕后,不知不觉一年就到头了。

第707章 居家与工作(上)

  荥阳新安置了很多流民,粗粗一看,有点可怕。

  绝大多数竟然都是壮丁健妇,老人、小孩很少。

  邵勋没有在此停留。

  本来想至乡间突击走访,看看官吏们有没有骗他的,被左右给劝住了。

  理由很简单:新安置的并州甚至是拓跋代国流民,心思叵测,恐有丧心病狂之徒。

  这不是他名望很高的洛南、陈郡等地,凡事还是谨慎一些好。

  邵勋从善如流,只在过路时随意看了看,并分派了几个武学出身的文吏至各处,仔细查看。

  总体而言,荥阳七县的流民安置还不错。

  当地大族潘氏献了一部分土地出来,总计三百顷,用来安置流民。

  出于与潘滔的旧情,邵勋把自己在鲁阳县的一个庄园送给了他,大约百五十顷的样子。

  老潘有点吃亏,但在度田的大背景下,已经不错了。

  开封(陈留属县)郑氏也送出了位于荥阳、卷、中牟三县的一部分土地,加起来四百多顷,都是永嘉年后侵占的田地。

  眼下还没查到他们头上,人家主动献出,姿态就比较好看了。

  当然,即便这些大族不献地,荥阳的土地资源也是够的。

  这地方曾是反复拉锯之地,人口损失很大,土地、房屋很多,流民们可随时拎包入住——如果他们有包的话。

  另外,荥阳七县交通便利,运河直通河南腹地,驿道也四通八达,故今年得到了充足的流民安置物资,各项工作进展很快。

  秋天的时候,他们甚至还收获了一茬黄豆,收成很差。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明年青黄不接的时候,还得发放一批救济粮,直到五月麦收。

  是的,秋收之后,军事化管理的流民们被强逼着种了冬小麦。

  很多人之前压根没种过这玩意,有点懵,但上头压下来了,只能四处打听,硬着头皮种了。

  邵勋放慢马速,沿着不少农田转了一圈,发现麦苗已经长出,但稀稀落落的,不是很好。但这其实已经达到他的心理预期了,一开始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慢慢就好了。

  离开荥阳之前,邵勋还去几个邸阁看了一下,了解了下里面的存粮数目——基本都是今年秋收后征调、转输进来的粟米。

  有这批粮食,明年战争的“启动资金”是有了。

  打到五六月间,还会收获冬小麦。

首节 上一节 753/8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我,云龙他哥,西北霸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