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晋末长剑

晋末长剑 第803节

  “晋至今五十余年矣,地震二十四次,长安、洛阳各震一次,历朝历代可有如此之多的?”裴邈说道:“太康九年(288)四月,长沙等八处地震。七八月间,地又四震,其三有声如雷,简直骇人听闻。”

  “山崩十一次。杀人最多者,乃元康四年(294)五月寿春山崩,洪水出,城坏,地陷方三十丈,民家陷死无算。一个月后,寿春大雷,再次山崩地陷……”

  晋惠帝元康四年,全国共有蜀郡、上庸、居庸、寿春四地发生六起地震、洪水、泥石流,死的人不知凡几。

  地方官报上来三次“地裂”、“水出杀人”。

  “三十余次水灾,二十二次大水,暴水三次……”

  “裴公,你怎知道得如此清楚?”裴邈还待再说,王玄突然问道。

  “老夫闲暇时在写《五行志》,故深知国朝灾患之重,远甚汉魏。”说完,裴邈叹道:“如此严重的灾患,老夫亦难解其间道理,或许真是天厌晋德吧。”

  这么一说,众人也有些相信了。

  说实话,曹魏灾患比后汉重,大家都知道,同样也知道本朝灾患又甚于曹魏,但严重到这种程度,却有些骇人了。

  司马氏或许得国不正,但犯得着这般惩罚么?苦的都是天下士民啊。

  要不——劝进梁王?

  就在气氛有些诡异之时,庾琛咳嗽了下,道:“尔等罢散吧,正事要紧。”

  众人行礼告退。

  庾琛站起身,送到门口,目光注视着他们的背影。

  枣台产在幽州名声不太好,不过干事没有问题,而且他私下里多次靠拢表忠心,可用。

  殷羡也是自己人,用着放心。

  今后若有机会,得在梁王面前建言,帮他们说说好话。

  王玄看似与世无争,但他不会放松警惕的。子据已经和王夷甫较劲好几回了,庾、王两家已经不可能和好如初——或许,本来就没好过吧?

  尚书令裴邈今日的表现也不寻常。

  难道他要主动劝进?时机不成熟啊。

  那么,就只有一个可能了,他要为梁王提前造势。

  裴家,终于露出了马脚。

  长长地叹息一声后,庾琛只觉有些心累。

  或许,当初不把女儿嫁给梁王,安安心心当个小士族会更好?

  但文君一门心思要嫁给梁王,爱女心切的他也不会过分违拗她的意思。

  事已至此,嗟叹无用,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了。

  ******

  淫雨霏霏之中,洛阳迎来了新的一天。

  已经回到京城的王衍散朝完毕之后,在府中接待了自平阳前来送命令的梁国舍人刘白。

  “光图,若照你说,并州、河北或有大雨,此事便棘手了。”王衍在屋内走来走去,说道:“老夫在并州多有故旧,难矣。”

  “王公,最难的不是卢子道么?”刘白问道。

  “你啊你!”王衍笑了一下,又道:“但并州官佐怕是也要焦头烂额。”

  “王公,现下便要早做准备了。”刘白正色道:“河南是有资粮,但不多,而今多往野王运送,此天赐良机也。恰好梁王也在晋阳,王公或可建言,并州新复,资粮不丰,一旦被灾,需得尽快赈济,迟恐有乱。”

  王衍捋着胡须,默默思虑。

  刘白继续说道:“我前阵子随驾至晋阳,闻得大王有意归化胡虏,为朝廷所用,为北伐西征做准备。王公或可由此入手,上札一封,定有奇效。”

  王衍捋胡须的动作停住了。

  “再者,太原有温、孙、唐、白、范、刘、吴、武等族,皆可为王公所用。一旦遭灾,损失惨重,家业难以为继,人丁寥落、文风低黯是必然的,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啊。”刘白又道:“须得早做决断。”

  王衍坐回了榻上,端起茶碗,轻啜了一口。

  刘白察言观色,知道话到这里就已经够了,再多反而不美。

  “光图,你此番来洛阳,还有何事?”王衍放下茶碗,问道。

  “调禁军万人至平阳,轮换久戍之部伍。”刘白答道。

  王衍微微颔首,又起了心思。

  武力是王家最大的痛点。

  梁王帐下兵卒,银枪、黑矟、义从等军他不敢碰,但洛阳中军却是可以的。

  他在京多年,又是太尉录尚书事,很多次都想插手禁军,并且也拉拢了一部分军将。

  无奈裴廓把这支部队把得死死的,给的机会很少。

  早年跟随梁公的黄彪、徐朗等人,与裴廓多有往来,对他不假辞色,很是伤神。

  此番听刘白提到梁王要调禁军去平阳,忍不住心思微动。

  但也就是“微动”了,到最后也只能暗叹一声:堂堂琅琊王氏,竟然找不出几个通晓军略的人才,这让人情何以堪?

  甚至于,他们还不如小门小户出身的庾氏。

  庾家没人才,但颍川士族有啊!纵然颍川士族没有,但豫州不少士族有啊。

  每每想到这里,总是惆怅不已。

  罢了,绝了这个心思吧。

  王衍无奈地想了想,或许只能从太原诸族那里想办法了。

  昨日有人向他推荐邬县郭敬,说他少时就读兵书,从小习练武艺,稍长后走南闯北,曾带着石勒一起来洛阳贩马,见识也不凡。

  在家整治坞堡时,部曲练得有模有样,可堪大用。

  这个人倒是很符合王衍的需求,毕竟是妻家族人,就是不知道真实本事怎样,到底是不是吹出来的?

  不过他已经决定用此人了。

  洛阳中军去年损失很大,今年还在整补人员,不光需要士兵,也需要将校。

  作为幕府左军司,他一直在操办此事。

  或许,可以让郭敬带着一部分部曲入洛阳中军,大力培养。

  至于其他人,就只能仰天长叹了。

  他甚至已经在思考要不要与以郗鉴为首的高平士族搭上关系。

  郗氏、檀氏等家族都有军略,历次与匈奴大战,他们都参与了,或可拉拢?

  王衍已经在盘算族中哪家的女儿年纪合适,哪家儿子尚未娶妻,看看能不能联姻。

  如果确有可造之材,那就下血本拉拢。

  “光图,大王交办之事,老夫已经知晓。”王衍整理了下思绪,道:“而今还是防备水患要紧。这是公事,公事办不好,私事做到极致又能如何?梁王虽是武人,但心思可不简单。”

  “是。”刘白应道。

  “有几个王氏子弟会与你一起北上。”王衍又道:“你路上照应着点,到晋阳后自有人接走。”

  刘白有些惊讶,问道:“王公何意?”

  “胡人愚昧,不识中原仪礼。王氏世代簪缨,当然要负起责任,教化群胡。”王衍理所当然地说道。

  刘白愣了一愣,突然间就明白了。

  (新的一月,月票抽死我,抽我脸上,用力点,今天还三更。)

第754章 天地之威

  五月中下旬了,晋阳的雨还在下。

  农人们穿着蓑衣,在坞堡帅、庄园主们的指挥下,蜂拥而入农田,将田埂扒开,放出积水。

  这个行为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来一次。

  有的灌渠里水已经满了,根本流不出去,百姓直接坐在泥地里,痛哭失声。

  大前年打仗,前年算是丰收了一把,去年大雨兼打仗,今年又大雨,这日子还能过下去吗?

  庾亮来到晋阳时,看到的就是这么一副场景。

  “难道今年并州要闹大饥荒?”他有些吃惊。

  “元规,其实没那么严重。”前来迎接他的并州治中山世回说道:“高田尚可,洼田积水严重,但并未完全绝收。真说起来,冀州、幽州才是最惨的。”

  山世回出身河内山氏。

  祖父山涛,名士,“竹林七贤”之一,曾任司马师的从事中郎,后奉命镇邺城,监视曹魏宗室。太康年间,以司徒致仕。

  父山该,曾为并州刺史,已过世。

  山世回还有个兄长山玮(字彦祖),早些年就投奔叔父山简(前征南将军、荆州都督),这会已在建邺。

  山世回做过散骑侍郎,没什么权,就终日跟在天子屁股后面出出主意,后来觉得太危险,于是辞官回家,为此惹得今上很是怨愤——河内山氏这种与司马家利益纠葛很深的人都弃他而去,夫复何言?

  但不做官也不行。

  山氏老家在怀县,常年战争之中,被破坏得不成样子,族人也逃来了洛阳。一大家子坐吃山空,怎么都扛不住啊!

  山世回一度动了南下建邺的念头,但兄长山玮回信,让他为家族计,出仕北地。

  百般钻营之下,通过当年庾琛任汲郡太守时的旧人,搭上了相国的关系。

  裴纯升任并州刺史,别驾、治中二从事乃上佐,按照规定,应由吏部曹选派,门下诸曹之类则由刺史裴纯自署。

  山世回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出任并州治中从事,掌管诸曹文书——这个职务有点类似幕僚,没有品级,其实是大晋朝官制的缺陷。

  并州另一上佐、别驾从事孙恂出身太原孙氏,早年在朝任职,后欲出任颍川太守,未果。司马越清洗朝堂之时,受牵连丢官,后寓居洛阳多年,最后搭上王衍的关系,任并州别驾。

  这会他已经奉命搬迁刺史府去离石了——并州而今只能管正郡一(西河)、羁縻郡一(岢岚),理论上还能管雁门郡,实际上管不着。

  看得出来,庾、王两家都在大力拉拢士人,罗织党羽可能重了,但安插自己人是难免的。

  庾亮知道山世回是自己人,于是态度较为亲切,只听他说道:“彦节,你怎还留在晋阳?”

  “使君未走,我怎能擅离?”山世回叹道:“裴使君、邵府君随大王南巡祁县、京陵、中都等地,我只能留下来了。再者,刺史府还未搬空,总得有人看门。”

首节 上一节 803/8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我,云龙他哥,西北霸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