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晋末长剑

晋末长剑 第839节

  这是行曹操、袁绍旧事啊!

  这世道,王沈这种不缺吃食的人都觉得苦了,何况直面税吏的普通百姓?

  曹操才死百年,他是什么人,大家或多或少知道一些。

  梁王可不能堕落成曹孟德那种残暴之人啊。

  “喔喔……”有侍卫提了几只鸡回来,惊醒了遐想中的王沈。

  王沈稍稍让开几步,站在路中央。

  没过多久,北边又过来一队人。

  扛着旗,裹着黄巾,后面跟着几辆马车、驴车。

  王沈暗忖,这应该是一幢人了,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多半是居住在附近村落里的黄头军。

  果然,每过一村,便有一部分人离队。

  待至数十步外时,扛着幢旗的人也离开了。

  他们直奔庄园,将车队里的鼓角、甲胄、辎重卸下,一一点验后存入库中,随身武器则允许军士携带回家。

  王沈所在的这个村也有兵回来,不过听他们说话,好像死了一个,没能全部回来。

  死人的那家就在村头。

  妇人牵着两个小孩,肚里还怀着一个,默然听着同袍叙述,说他们与河东的瞎巴、薛氏部曲一起北上,被鲜卑骑兵击退,损失了几百人,其中一人便是这个村的。

  妇人脸上没什么表情,好像早就被这个沉重的世道磨去了最后一丝光彩,剩下的只有麻木。

  两年内战死了两任丈夫,你让她说啥?

  好在袍泽们比较讲义气,说都是从河北大水中一起活下来的人,情分自不一般,以后有啥难处会帮忙。

  听到这句话时,妇人脸上才有了那么一丝生气,好像终于活过来了一般,捂着脸哭泣个不停。

  怀着孩子,家里还有两个没长大的,若没人帮忙,真的很难——银枪等军有抚恤,黄头军有没有真的很难说。

  “走吧,收不到多少了。”王沈见来来回回的宫人、侍卫们始终没能把车装满,叹了口气,说道。

  众人听令,驾车离开。

  王沈最后看了一眼他曾经拥有的庄子。

  黄头军将士回来后,村里终于有了点生气。

  他们几乎没休息。

  放下刀枪之后,有人开始灌园。

  有人开始给刚下种一个多月的豆田浇水。

  有人拿着镰刀开始割草。

  有人去砍柴。

  有人帮着妻子编制蒲席。

  还有人打算把一块撂荒许久的边角田地拾掇一下,种点菜蔬。

  征粮没征到黄头军将士头上,这些家庭的日子相对好过一些。但战场太残酷了,究竟是当一个勒紧裤腰带过苦日子的田舍夫,还是去直面敌人排山倒海冲来的铁骑,真的说不清楚哪个好。

  或许都不好吧。

  ******

  王沈回到宁朔宫时,已经是下午时分。

  他自阊阖门入,看到王衍坐着梁王赏赐给他的车驾时,便恭敬地让于道旁。

  王衍没注意到他,只是皱着眉头。

  车驾停下之后,又前呼后拥,步行至光极殿右侧偏厅。

  庾文君坐在上首,看起来威严庄重,但目光游移,没有焦点,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王惠风在一旁写写画画,偶尔拿出一份给庾文君看。

  只有在这个时候,庾文君才稍稍认真起来,并与王惠风低声讨论。

  王衍进来后,众人纷纷起身,相互见礼。

  “王妃。”王衍坐下后,组织了一下语言,道:“欲复太原旧观,非几年内能成。河东、平阳、西河粮草不多,费尽心力,也不过收了一百九十余万斛罢了,要想在太原诸县屯垦,恐安置不了太多。况且长途转输,消耗甚大,此事还需三思。”

  庾文君抑制住了向王惠风问计的念头,问道:“敢问军司,从豫州转输粮草至晋阳所费大,还是从平阳转输粮草至晋阳大?”

  “相差无几。”王衍沉默片刻,回道。

  “那就转输。”庾文君看着王衍,镇定地说道:“夫君——大王说河北或有灾民,可徙其一部入太原安置。”

  说这话时,双手紧紧捏着裙摆,几乎攥出了一个麻花。

  “好。”王衍有些惊讶地看了下庾文君,点头应下了。

  庾文君暗暗松了口气,用眼角余光瞥了下王惠风,发现她也在看她。

  “另有一事。”王衍又道:“太原人丁寥落,大王决意归并诸县。邬、中都、京陵三县并作一县,曰‘平遥县’。阳曲、狼盂、盂三县并作一县,曰‘阳曲县’。平陶县城去岁毁于大水,一直无力恢复,父老请移治刘渊所筑之大干城,编部落百姓为民。此需用印,王妃——”

  王衍一边说,一边将公函递了过去。

  庾文君接过,仔细看了一遍,拿起笔朱批道:“宜速处分。”

  宫人取来印鉴,在指定之处盖上,复交给王衍。

  王衍的目光有些复杂,还偷偷瞪了一下王惠风。

  王惠风低下头,装没看见。

  父亲在责怪她教导王妃怎么办事呢,但她有自己的想法。

  说真的,如果不是梁王一直盯着她,非要了她不可,她宁愿待在他身边,为他出谋划策。但——没招,梁王有寡人之疾,你要想实现一些想法,总要付出点什么。

  “军司。”庾文君下意识看了眼王惠风,然后说道:“大王欲置三交、石岭二龙骧府,何时能办成?”

  王衍沉吟了下,道:“王妃有所不知。两个龙骧府几近万户百姓,按一户五口算,便是四万八千人。即便杂以野菜、果蔬、桑葚为食,养其一年,也需二百多万斛粮。”

  “灾民一户恐无五口之多,府兵也不全有家口之累。”庾文君说道。

  王衍眉头一皱,不得不承认:“王妃所言不错。”

  “如此,或只需一百多万斛粮即可。”庾文君说道:“三交在晋阳北,石岭在阳曲,此皆要害之地……”

  说这话时,庾文君瞄了一眼王惠风推给她的地图。

  “粮还是不太够,河北那边亦需赈灾粮数百万斛。”王衍提醒道:“河南怨声载道,若剥床及肤,恐群情汹汹。”

  庾文君愣住了。

  王惠风忍不住抬起头,看向父亲。

  怕不是有河南士人请托到了父亲这里,让他谏阻征粮赈灾。父亲不便在梁王面前提起,却来欺负王妃。

  父女两个静静对视片刻,王衍气得不行,暗道嫁出去的女儿都是赔钱货。到了最后,只能悻悻说道:“老夫想办法筹集一些。府兵部曲可由灾民充任,一举两得。”

  “好啊。”庾文君高兴地说道。

  王惠风又低下头,看着仿佛永远都看不完的公函。

  王衍有些伤心破防,随意说了几句后,便离开了。

第788章 重建(下)

  七月中下旬以后,第一批粮食运到了晋阳。

  郭时自蒲子赶回了阳曲,看望家人。

  三县合并之后,阳曲县治已经搬到了原狼盂县所在之处,二十余家郭氏族人被分在了这里。

  郭时抵达时,看到叔父郭敬正在和人吵架。

  “这地总计四十顷六十七亩又二百步,本来就是郭氏祖业,让你们出点东西又怎样?”郭敬看着一大群灰头土脸的百姓,大声说道:“一家给五斗米,三月内给齐,这事就过去了,以后郭氏再不找你们麻烦。这般优厚的条件,还想什么呢?”

  郭敬越说越气愤,破口大骂道:“你们中有些人还是郭氏庄客。匈奴攻晋阳那些年,哭喊着上门投靠,说为奴为婢也在所不惜。怎么,现在都忘了当年的话了?”

  百姓们不敢和他对视,因为当年战事频繁,他们确实活不下去,必须投靠大户才能生存,但现在不一样了嘛,梁王重新划分了阳曲县的土地,将他们这些从鲜卑手里赎回的人安置于此,令自食其力。

  当然也有部分来自新兴诸县的百姓对郭敬不屑一顾。

  他们并非郭家庄客,自然不用给他好脸色。

  阳曲郭氏好歹也是大族,被鲜卑人掳去后,下场比他们还惨,如今梁王又没有发还庄客、部曲,连带郭氏族人在内,总计一万二千余人,编为四千户,全部落籍阳曲。

  大家都一样了,何必怕他?胡汉杂处之地的百姓,本来也没那么好说话,逼急了,晚上拿刀杀光你郭氏族人,再改名换姓去外地当流民,还能重新落籍,你待如何?

  “叔父。”郭时在一旁听了半天,基本弄清楚了,于是咳嗽了下,喊道。

  郭敬扭头一看,原来是侄子,胆气更壮,嚷道:“此乃蒲子县贼捕掾、吾侄郭时,你等再闹下去——”

  “叔父。”郭时拉了他一把,低声问道:“叔父不是在邬县么?怎来此处了?”

  “不叫邬县了,现在叫平遥。”郭敬叹了口气,道:“闻得族人北归,便来送些吃食和家用之物。虽然分家了,但到底是一族,实不忍看他们寥落至此。”

  “原来如此。”郭时明白了。

  这个叔父在邬县经营坞堡,一开始家业不大,毕竟是庶出,还是旁支,分到的东西很少。

  但他非常勤勉,练武之余,时常亲自下地干活,身为郭氏族人,甚至还担过粪。

  族中有人笑他钻钱眼里了,把粮食、布匹、土地看得比什么都重,他也不恼。

  在邬县时,与乡人关系处得不错。

  战事最激烈那会,四里八乡的人甚至共推他为主,让他带着大伙去河北乞活,最后婉拒了。

  如今阳曲郭氏族人遭难,他又带着部曲庄客,押了几十车东西送过来,可谓仁义。

  “郭季子,你当年与石勒交好,在他衣食无着时,多次给他饭吃,此事梁王知道吗?”人群中突然有人大喊。

  郭敬脸色一白,气势一下子萎了下去。

  郭时闻言,朝人群中瞪了一眼。

  喊话那人见得他凶恶的模样,顿时胆怯,悄然向后退去。

首节 上一节 839/8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我,云龙他哥,西北霸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