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晋末长剑

晋末长剑 第94节

  旁人见之,交口称赞。

  邵司马不但打仗厉害,为人又很忠心。即便司空不在,亦事事向王妃请示汇报。

  王妃最近也收获了一批军心。

  她带着府中婢女,以及住进来的其他家族的女眷,为将士们缝补战袍,激励士气。

  甚至于,有两回还亲自做了饭食,带着仆婢们担往城头,以飨众军——呃,不是所有人都能吃到的,毕竟就那么点东西,据说让邵司马和教导队的军官们分吃了。

  她的这种行为,在此时是比较少见的,因此效果格外好,确实起到了激励士气的作用。

  “张方为什么现在才走?”裴妃隔着窗户,轻声问道。

  “我刚刚听闻,这厮可能盗发了历代公侯之墓,甚至是皇陵。”邵勋回道:“他这人就这样,贼不走空,不捞点东西回去,将士们也有怨言,下次便不肯出征了。”

  “真是丧心病狂。”裴妃叹了口气。

  邵勋沉默。

  他的目光在模糊的窗户纸上逡巡,感觉裴妃好像换了一套衣裳。

  每天请示,每天都换,型制还不一样,变着花样穿。

  这是成年人之间的游戏,朦朦胧胧,乐此不疲。

  不过邵勋知道,裴妃是有理智的。司空还在,她不可能怎么样。

  是,此时的士女教育确实多样,礼教束缚大为减轻,风气相对开放,但像司马睿老妈那种传出诸多桃色新闻的,终究还是少数。

  “你要找的东西,我找出来了,写在这方丝帛上,拿去吧。”窗户打开,露出裴妃宜喜宜嗔的脸。

  邵勋接过丝帛,粗粗阅览了一番。

  “匈奴就值得你这般费心?”裴妃有些不解:“张方退走,洛阳应该太平了吧?”

  “太平一时罢了。”邵勋说道:“司马颖颓势尽显,其若败,下一个目标就是司马颙。不扫平此人,司空安能稳居洛阳,发号施令?”

  司马颖、司马颙是盟友,击败司马颖后,必然要进兵关中,讨平司马颙势力。

  不将他们彻底消灭,司马越就是半场开香槟,喝高了。

  仗还有得打,但洛阳确实可能迎来一段难得的平静期。

  裴妃闻言,白了邵勋一眼,道:“你比我还了解司空。”

  邵勋尴尬一笑,含糊道:“司空有大志,当然会一一扫平诸侯。”

  他一边回话,一边看着丝帛上娟秀的字迹。

  裴妃确实很有文学天赋,翻阅了那么多档案、史料,最后总结出来的内容十分精炼。

  邵勋看完,已有粗粗了解。

  简单来说,昔年魏武以南匈奴深处内地,势力渐大,始分其为五部,以弱其势。

  每部置帅,选魏人为司马,以为监察。魏末又改帅为都尉。

  左部都尉统万余落,居故兹氏县(今山西临汾市南)。

  右部都尉六千余落,居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

  南部都尉三千余落,居蒲子县(今山西隰县)。

  北部都尉四千余落,居新兴县(今山西忻州)。

  中部都尉六千余落,居大陵县(今山西文水东北)。

  对于南匈奴,曹操的态度一直是驱使其为兵,与各方势力交战。

  他也很警醒,将匈奴拆分为五部是一招,同时还不断征发其人口——“礼召其豪右,使诣幕府;豪右已尽,乃次发诸丁强,以为义从;又因大军出征,分请以为勇力,吏兵已去之后,稍移其家,前后送邺,凡数万口……”

  曹操的套路就是给匈奴上层当官,精锐士卒当“义从”,普通牧人随军出征。这还不算,匈奴人当了兵之后,还要把家人迁走,前后数万口。

  这些到了邺城的匈奴人,基本被汉人同化了。你现在去问他们,多半不知道祖上是匈奴还是汉,那就默认是“魏人”,现在则默认为“晋人”,语言、服饰、生活习惯彻底改变了,失去了本族的文化特征。

  曹操这么一番操作,使得魏末南匈奴大概只有十几万人口。

  晋初又有塞外匈奴归附,前后十九种。上规模的只有三次,一次是“两万余落”,一次是“、男女十万口”、一次是两万九千三百人,剩下的都在万人左右,甚至只有千余人。

  所以,现在的南匈奴五部,去掉晋朝战争征发后损失的人口——不仅仅是战死,还有本人当兵后,全家被迁移到西晋腹地汉化掉的——大概还有男女老幼四五十万人的样子,成年男丁十余万。

  这股力量,相当不小了。

  极限征兵的情况下,理论上所有成年男丁都要上阵,就是十几万匈奴兵。

  当然,为了可持续性竭泽而渔,一般不会这么瞎搞,征发个五万人就顶天了。甚至于,五万人都嫌影响生计,出动个两三万人就差不多了,再辅以十几万汉人丁壮,组成了所谓的“匈奴大军”。

  若洛阳中军还在,诸部轻重骑兵、具装甲骑编制齐全,自可与其一战,战而胜之的概率还很大。

  可现在么,啥也不说了!

  邵勋收好丝帛,告辞离开。

  洛阳迎来和平?不存在的,只是休战罢了。

  下一次的敌人,很可能就是匈奴。

  司空会派他上阵吗?太可能了。

  未雨绸缪是必须的。

  而在此之前,他还有另外一件大事要做:邺城那边有信使过来,通报皇太弟司马颖可能在近期派兵护送天子南归,令洛阳留守将官迎奉。

第97章 抢种与养望

  “若有来世,好生做人,别干坏事了。”十月的清晨,遍地白霜,吴前带着辅兵出来清理战场。

  他刚刚看到了一位十三四岁的少年,尸体僵卧于地,面容痛苦,便多了几分感慨。

  感叹完后,便弯下腰来,与辅兵一起将尸体搬上车。

  对面的辅兵是新来的,满奋部残兵,入伍至今不过四个多月,只打过一仗,还全军崩溃了。此时看到尸体,脸色发白,但这并不妨碍他在尸体上飞快地掏摸着。

  还真有几枚铜钱被撸了出来。

  吴前指了指马车上的竹筐,辅兵听话地把铜钱丢了进去。

  缴获归公,统一分发,这是从一开始就建立起来的铁律,老人都习惯了,新人在熏陶下,也默认接受了。

  马车辚辚向前,很快又停了下来。

  吴前翻开一具尸体,道:“伤口全在前胸,怎么这么死心眼呢?爷娘养你这么大不容易啊,下次记得早点降顺。”

  对面的辅兵拾起一杆长枪,放到另一辆马车上。

  走过来时,与吴前一起,熟练地把尸体身上的皮甲扒了下来。

  皮甲多有破损,但缝缝补补还能用。

  上好的皮甲,可并不便宜啊。

  马胯革、牛皮、猪皮甚至鹿皮,各色皮革打制的皮甲价值不一。

  这一副应该是猪皮层叠打制而成,不算太好,但分发给战兵用,总比无甲强。

  另外一边还有辆车。

  两名辅兵一前一后,将几把满是缺口的环首刀收了起来。

  辅兵中有专门修理器械的,交给他们重新锻打,又是一把好刀。

  伤损的马匹、役畜也有人处理。

  基本是就地切割,皮革收走,肉抬走,给嘴里淡出鸟来的袍泽们改善下伙食。

  甚至就连动物蹄筋都有专人处理,制弓时用得上。同样的,射出去的箭还能回收,仔细检查一番后,大部分都能重复利用。

  打扫战场的快乐就在于此,满满的收获感。

  装战利品的马车很快就塞不下了,吴前带着一队人,押着二十多辆车回城。

  战事结束,驿道上的人不多,但已经有少数消息灵通之辈,赶着大车进城了。

  途径一片农田时,前方停了不少车辆,几乎将路面都堵住了。

  吴前无奈,让人停下车。够着头一打量,嗬,却是几个峨冠博带的士人,正对着农田指指点点呢。

  其中好像还有他见过的。

  咦?那不是王衍么?吴前竖起耳朵听他们说话。

  “彦国看了许久,可看出些许名堂?”王衍坐在车上,不耐烦地问道。

  “老货恁地烦人!”胡毋辅之斥了一句,继续看向田中。

  王衍哈哈大笑,不以为意。

  胡毋辅之就是这个性子,很有名士风范。

  其子胡毋谦之,才学不及父,但父子二人都喜欢饮酒。

  有一次,胡毋谦之看到父亲和人饮酒,直呼父名道:“彦国,你年纪大了,不能再这样喝酒。而且天天喝,将来会让我穷得光屁股面对邻居的。”

  胡毋辅之不以为意,哈哈大笑,邀请儿子一起喝酒。

  于是,父子二人“欢饮”。

  “彦国……”王衍等了一会,又有些不耐烦了,催促道。

  “听!”胡毋辅之打了个手势,让王衍稍安浮躁。

  王衍狐疑地伸出头,侧耳倾听。

  他方才看过了,东海国中尉司马邵勋带着一群士卒在耕田。就这事,有什么好看、好听的?

  “兄在城中弟在外,弓无弦,箭无栝。”远处隐隐约约响起了苍凉的歌声。

  “食粮乏尽若为活。”有人高声和之,声音里还带着颤抖。

  “救我来!”

  “救我来!”

  田中所有人都和了起来。

  “哈哈,妙哉!”胡毋辅之高兴地手舞足蹈,立刻让人拿来纸笔,打算记录下听到的这首歌。

首节 上一节 94/8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我,云龙他哥,西北霸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