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我有空间,但我选择单干 第19节
就知道马良的这些夹杂着一些此时民众不了解的外国风土人情的歪屁股的文章有多受欢迎
在外面吃过早饭之后,马良又回到自己的三层小楼,关上门,设置好红外警戒器后马良来到了三楼
在观察了下环境后,马良熟练的从空间中拿出一张两平米左右的野战太阳能充电毯子,放在外间的瓦片上
这是马良在空间里在野战静音电摩托的配套装备箱子中找到的,想来是设计给野战环境下给电摩托充电的
野战静音电摩托,静音,轻便,确实是对强调隐蔽的特种部队或者是狙击手进入战场而言的最佳装备
但是万事万物都有其缺点,这种野战电摩托也不例外
新能源发展至今,基本上已经算是很成熟的技术了
可至今没有一个国家的军车和坦克装甲车用的是充电,无一例外都是各种高油耗的油车
毕竟打仗的时候,电厂不是第一攻击目标起码也能排在第二,油车加油就能跑,电车上哪里去充电
所以装备中出现这种便携式野战充电板也不足为奇,只不过以这个不到两平方的太阳能板给野战电摩托充电还是有些鸡肋
这玩意在正常电压下,起码都要充四到六个小时才能充满电,跑150-200公里距离左右
靠这么点功率的太阳能充电板,三个大晴天能不能充满,马良都表示怀疑
要是遇到阴雨天,能给手机充电都算是不错了
这也不难理解,为何十几辆野战静音摩托,马良只找到三套太阳能充电装备
不过这玩意用来给电摩托充电有些鸡肋,但是用来给电台和军用计算机供电就非常合适
马良熟练的将一个迷彩色涂装,狼羊棒似的天线放进窗台上的花丛里,连接好现代数字军用电台和军用计算机
之所以这么麻烦,不直接房间里的民用电线
要知道民国的电压和后世的电压是完全相同的,也是220V,50赫兹的交流电
听起来有些魔幻,就连马良在了解了此时的供电标准后都有些不可置信,但是这确实是真的
早期天朝的发电设备全部来自于国外,由于引进的国家五花八门,所以电压和频率也大多数不一致,频率从25赫兹到100赫兹都有
为了结束这乱象统一标准,1935年国府颁发的多个用电规则和用电条例中明确规定:电压为220伏,频率为50周波(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频率)
由于220V供电方式有很多优点,它可以节省一半的电线成本,线路损耗少
这对对于当时刚建国还很穷的天朝而言最经济,于是就沿用了民国的电压标准
也就是说马良空间里的一切电子设备都可以用房间里的民用电,甚至不用像是现代在其他国家一样,用好几个转换插头才能正常使用
不过作为一个专业特工,马良不能这样做
当年作为思想教育的目地,教官给马良等新人看过很多谍战主旋律电影,其中最让马良印象深刻的就是《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李侠
本来李侠和他的电台躲过无数次敌人搜捕,最后却败在了分区断电上,惨遭杀害
由于用于长距离传输信息的大型发报机功率很大,不可能像是普通的传输距离只有200公里的5W小电台一样,长时间用蓄电池供电,必须要接到民用电上使用
加之体积也大,不能像是5W小电台一样直接装进手提箱里随时转移
这么一来一旦敌人确定方位,采取分区停电,一旦电台信号在那个分区停止,那就意味着秘密电台就在那里
还有一种就是通过大数据分析,此时的物价飞涨,普通人家的用电量基本就是一个月一两度,但是大型电台在用电量就不止这点了
也就是说尽管此时马良没有对外发报,只是单纯接收电报,不会发出信号被电子侦测车捕获到
可毕竟电台开机就要耗电,一旦用电量相比其他邻居偏高,必定会引起日军反谍人员的注意
尤其是在敌占区,为此马良只能是如此麻烦的每日都要小心的收放这一套设备
很快在简单调试之后,计算机在自动的按照马良编写的程序接收并破解所有接收到的各方势力的电报
第28章 当二战的古典密码遇上现代计算机
马良随意的翻看着随便哪一封放到情报黑市都能卖出天价的情报,像是在看八卦新闻一样
“幸好咱们是时刻准备打核大战的五常,要是换个外国先进设备,恐怕要抓瞎”
看着电脑里分门别类的各种绝密情报,马良有些感慨
现在各种军用通讯一般都采用的卫星或者是通讯光缆通讯,基本上没有军队采用原始低效的电报了
可卫星和通讯光缆在核大战中会被首先摧毁,能在核大战后保持远距离通讯的反而是相对原始的无线电电报通讯
尤其是对时刻打世界大战的天朝来说更是如此,空间里的谍战通讯装置,虽然也是卫星加互联网的先进通讯方式
可无一例外的都被强行安装了原始的无线电发射装置,为的就是在核大战中还能继续保持作用
这种战术思想灌输在天朝的所有军事装备和训练中
此时这套起先马良觉得有些鸡肋,让装备的体型很难缩小,跟个砖头似的特工手台成为了现在马良的最大的神器
自从无线电问世以后,密码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无线电通信的优势是极其显而易见的,只要有无线电收发装置,除了极端天气和地形的影响,无线电通信几乎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联系
而且不管距离多远,收报方都可以在第一时间收到
但是,无线电通信也有一个与生俱来的缺陷,开放性
无线电信号是在整个地球空间传播,只要有接收装置,任何人都可以收到
为了保密,二战中各国军队都大量使用无线电加密通讯,各种新奇的加密手法层出不穷
什么红秘,紫密,光秘,恩尼格玛机,纳瓦霍语密码等数十种堪称绝密的密码
要想破译其中任意一个,需要无数个天才,熬死无数个脑细胞才能完成
而无线电通讯有个弊端,它不是点对点之间的通讯,而是属于点对面的通讯
举个简单的例子,无线电通信中,A要联系远处的B,他俩的通信过程大概是这样的
A拿着大喇叭用普通话大喊:小B,小B,听到请回话
如果B没有开机,那么就交流不成,所以一般要提前约定好通讯时间
如果此时B的电台处于开机状态,那么B听到有人喊自己,也用大喇叭用普通话大喊:小A ,小A,我是老B,我收到了
这样双方建立联系后,小B和小A为了不让别人听见他们的秘密,不再用大家都能听明白的普通话喊话,而是采用他俩的家乡方言用进行交流
“食咗饭未呀?”
“几时得闲出来饮两杯吖!”
“我几时都得闲”
··············
他俩说的方言在无线电中就叫做密码,在整个交流过程中,只要保持电台开机的人都能听到他俩的对话
有好奇他们在说什么的人就会把他们说的话记录下来,在样本足够多后,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统计分析其中的共同点,理解他们在说什么
这个过程就叫做破译
这种古典密码体系对于30年代只能依靠人工来破译的情况来说,工作量非常之大
而各国都知道这种密码体系用久了就有被人发现规律破译的风险,就以二战中常见的间谍电台举例
一个安插在山城的日军间谍电台,他们的任务就是向远处机场的日陆军航空队报告山城的天气
以便在晴朗的无雾无雨,可见度高的天气时出动轰炸机,能更精准的轰炸目标
那么它发送的电报内容大体上基本是就是,今天晴适合轰炸,今天大雾不适合轰炸,夹杂着大量诸如此类的天气名称
时间一久就会破译人员就会根据山城的天气,破解代表各个天气词的密码
比如晴天反复出现的一组密码是1123,那么1123就代表是晴
以此类推,就玩跟填字游戏一样,进而然后一点点的破译整套密码
鉴于这种原因,二战中的各国军事密码都会定期进行更换,哪怕是没有发现任何敌人破解的迹象
这种情况下,往往等你好不容易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搞明白敌人的一套密码后,敌人又换了个新密码
很多情报都是有时效性的,不能在有效时间破译,就算是后来破译了,作用也不大
而这种能把人逼疯,逼死的古典密码,在现代计算机面前就是个弟弟,还是弟中弟
就连理论上每天都会一套密码的汉斯恩尼格玛机,在现代计算机面前也撑不住一个小时
一句话,只要有足够多的样本,没有现在普通计算机破译不了的古典密码
这是古典密码的局限性,无论它的加密技巧多么复杂精巧
甚至从算力上来说,现在随意一台智能手机,拿到二战时期也能轻易破解这些古典密码,无非是时间用多用少而已
就连美利坚登月的阿波罗11号使用的导航计算机618天才能干完的计算量,现代手机手机1秒钟就可以干完
就不用说破解一些纯文字游戏的古典密码了
最近这半个月,马良设计的程序自动收集了足够的样本,早在几天前,大量的加密电报就任由马良查看了
不过真正的绝密电报还是不能轻易破解,比如那种样本太少的密码,或者是使用冷门密语的
就比如冷战期间,美利坚破解了天朝的一封电报
“邱小姐已经穿好衣服,正在梳辫子”
这些字单个谁都认识,但是连起来就是另一套绝密密语,真正的意思是:
核弹已经完成装配,正在插雷管
样本太少的情况下,就算是超级计算机来也不能破译这些深层加密的密语
马良在各个国家的密码中挑挑选选,最后挑上了日军的外务省使用的无线电密码
这套密码是由日本穷一国之力自主设计完成号称不可能被破译的密本,号称紫密
作为专业特工,马良对其他领域的历史或许不太清楚,比如民国时期的电压这种冷门知识,马良就完全不知道
第29章 Declared Officer,公开的情报官员
可情报界的历史,尤其是二战情报界的历史,马良则是知道的很仔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