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第238节
虽然太极宫占地广大、气象万千。
但哪里比得上祖国广阔天地的一根毫毛呢?
更何况,回宫就意味着,他得应对狗屁倒灶的宫斗政斗,面对笑里藏刀的太子和皇兄们。
这让他很不爽。
在这种毫无建设性的事情上内耗,除了浪费时间和精力,他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结果。
还是吃得太饱,应该让他们都体验一把上山下乡……
李明收拢心绪,看着侯君集道:
“所以,按照房玄龄的说法。
“魏征是误以为我是辽东大乱的罪魁祸首,而父皇迟迟不愿对我动刀兵,所以被活活累死气死的?”
在邮路畅通以后,信使就陆续送来了房玄龄亲笔书写的密信。
主要是向李明介绍,这段时间朝廷发生了什么事,让他不至于太“火星”。
至于民间的情况,长安报社的小细作狄仁杰也一直在向他汇报。
虽然中间有十天半个月的“时差”,但总好过没有。
侯君集默默点头:
“房相的信中是这么写的,朝廷仵作勘验无误,已经回巨鹿老家安葬了。”
唉……李明轻轻叹气。
因为立场原因,李明与这位后世闻名的名臣没有什么交集。
只记得是个严肃中不失圆滑的老头。
不过,尽管立场不同,甚至这位老臣是死在力谏皇帝征伐辽东的中途,是他不折不扣的政敌。
但不可否认的是,魏征的立场是始终站在大唐这边的。
是出于忧国忧民、而非党同伐异,才做出这一系列举动。
换位思考,如果李明站在当时朝臣的角度、被浓厚的战争迷雾所欺骗。
他也很可能会做出类似的行为。
也就是因此,他对李世民的后续操作感到不解:
“难道没有人为魏征之死负责吗?”
他李明虽然有点割据为王、欺瞒朝廷、自立中央等等小动作。
但好在误会及时解开。
不但没有惩罚,甚至还有奖励。
但其他乱信谣、乱传谣的大臣,却也一个都没有被惩罚。
这就有点抽象了。
好像死了一个魏征以后,大家当做无事发生,继续在朝堂上嘻嘻哈哈。
“房相为此私下里问过陛下,陛下是这么回答的。”
侯君集解释道:
“政事复杂,哪次朝会议题不是几波人各持己见、互相争辩的?
“如果大臣每说错一次,都要遭受惩罚,那朝会也不用开了,以后谁还敢说话?”
乍一听,此话似乎有理。
但李明总觉得李二在这里玩了一手偷换概念。
正常提意见有对有错很正常,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即使如魏征,李明也不会怨恨。
但如果是抱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在朝堂上造谣传谣,甚至搞成明末那样的恶性党争。
那绝对是应该严厉制裁的。
就像带清老铁皇太极,当投靠他的这帮亡明清流又有搞党争的苗头时,他果断大板子伺候。
“不过,也不能说没有人吞到苦果。”侯君集有些幸灾乐祸道:
“太子和长孙无忌,显然因为这起而失宠了。
“房玄龄说,陛下已经几个月没有和太子说过话了。”
每次在私下里提起太子时,侯君集都会有意无意地忽略“殿下”这个固定后缀,以表不屑。
“是因为父皇把编造谣言的罪魁祸首,归到了我的那位皇……皇兄头上吧。”
李明也有些拿捏不准,是应该叫“太子爷”还是“太子娘”。
“听您的意思,太子也是背锅的?真正的幕后黑手不是他?”
李明沉吟许久:
“难说。陛下与太子龃龉数月,按理说,太子应该立刻收手才是。
“就算太子上头了不肯收手,长孙无忌是聪明人,他也应该会劝阻才是啊。
“甚至魏征也是太子一党的,如果这一切真的是太子的谋划,魏征一定能得知一二,何至于被气死类似?”
侯君集不说话了,陷入了沉思。
“然而并没有,按照房玄龄的说法,直到长孙延亲自赶赴长安、澄清一切以后,质疑声才逐渐消止。”
“再者……”
李明顿了一顿,继续说道:
“针对我们的这一轮攻击早有迹象。
“刚启程前往辽东时,就不断有人诋毁你、韦待价和李道宗,连薛万彻也受此牵连,被贬到了营州。
“这种毫无章程的行事之法,不像是长孙无忌所为。”
以他的亲身体会,长孙无忌就像隐藏在暗处的毒蛇。
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必定是朝着命门去的。
比如那次率禁卫军围困立德殿,以及那次过继事件。
而像这次,用一眼假的流言充斥朝堂。
除了消耗皇帝的耐心、给太子降了一波好感以外,很难有什么作用。
显然不是长孙无忌会干出来的蠢事。
“您的意思是,朝臣们掀起的这场针对您的风波,背后并不是太子?”侯君集十分怀疑:
“难道是他们自发的?”
“或者幕后黑手另有其人。”李明道:
“一切乱象的背后,有着明显人为操纵的痕迹,这些大臣们进退有序,显然是形成了攻守同盟的。”
在辽东经历了大半年的磨砺,当了大半年一把手之后。
李明已经锻炼出了根据属下平直的文字汇报、就能发现蛛丝马迹的能力。
李明:“谁从这次乱局中收益最大,谁就是真凶。”
然后,李明发现侯君集直勾勾地看着自己。
“不是哥们,怎么可能是我!”李明嘴角一抽。
侯君集指着李明:
“因为这次事件,显然您的收获最大。”
把辽东从上到下收拾得服服帖帖,只要李明敢吼一嗓子,两个州二十万虎狼就敢立刻改旗易帜,凶猛南下。
而且他这一番作为获得了海量皇恩,为辽东赢得了巨大的物质利益和制度便利。
甚至朝廷为此专门改变战略,不碰高句丽,基本默认了高句丽作为辽东军镇后花园的事实。
连生母杨氏也沾了光,连升两级,成为与阴德妃平起平坐的杨德妃。
至于他这一战白手起家、以少胜多、抵御外侮,更是堆满了buff。
为他在朝野赢得了巨大的声望,算是就此立了棍儿了。
在战争光环下,没人再敢小瞧他这个孺子了,完全称得上是他辽东节度使的立威之战。
这边他名利双收,另一边太子惨遭唾弃。
谁是最大的受益人,不是一目了然吗?
“那是我天纵英才,应对得当,超出了幕后主使的算计。”
李明白了侯君集一眼,觉得他座下的辽东双花红棍,有点把他的天才当成常态了。
“假设我能力平平,无法力挽狂澜,假设一切按照幕后主使的预计,辽东事件的走向会是如何?”
李明设问道。
侯君集抱起胳膊,缓缓做起了推演:
“辽东……恐怕会彻底沦陷,你我生死不明,就算还能活着撑到朝廷的解救,作为败军之将,也是颜面尽失。”
“那太子那边呢?”李明提醒道。
“至于太子……在一切水落石出以后,也不会落得个好。如果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恐怕更会引起陛下反感……”
侯君集缓缓地说道。
李明拿出纸笔,简单画了一个跷跷板似的图形:
“另一个有望帝位的嫡皇子……”侯君集几乎脱口而出:
“魏王,李泰?他是搞得朝堂乌烟瘴气的那个人?”
“从结果来看,他应该是最有动机的那个。”
李明在跷跷板的中间,重重地写上了李泰的名字。
这位胖胖的、必须以轿子代步的皇兄,与李明同样交集不深。
上一篇:开局透露历史,秦皇汉武都炸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