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第334节

  这条律令听上去很合理。

  但其实隐含着一条极其夸张的权力——

  官员的升降赏罚、乃至任用罢黜之权!

  因为谁来评判官员的施政能力和执行力——或者换个更直白的词汇,“服从李明”性——的高低优劣呢?

  除了统筹负责的李明、以及他的忠犬侯君集,还能有谁!

  李明殿下终于把触手伸到最核心的人事之权了吗!

  好家伙,半年前,此子连辽东两州的人事权都不能完全掌握。

  短短半年后,都敢打起朝廷人事权的主意了!

  他想干什么?

  要当着面架空陛下么?!

  群臣不敢言语,更没人敢不长眼地出声进谏——也不需要他们来提醒——而是紧张地观察着陛下的态度。

  李世民的眼皮动了动,终究还是什么话都没说。

  默认了,陛下是玩真的,真的全权交由李明处置了……

  群臣不约而同地深吸一口气。

  时至今日,多说无用。

  不管立场利益各异的衣冠禽兽们,屁股是坐在哪一边的。

  无形的大手都把他们的脑袋拧在了一块,必须为钱荒一事群策群力。

  “关乎大唐稳定和长治久安,希望大家将此事层层推进,责任落实到人,多干实事、少些空谈。”

  李明也不多废话,干脆利落地简短做完总结,最后便习惯性地来了一句:

  “散会。”

  听熟悉了李明殿下的发号施令,大臣们还真就下意识地起立要走。

  “咳咳!”

  龙榻上的李世民干咳一声。

  大家又乖巧地坐了回去。

  好家伙,朕只是小半天没说话,这群奸臣还真把朕当成吉祥物,把这小子当新主子了?……李世民莫名有种被牛了的感觉,威严满满道:

  “退朝。”

  大臣们这才又正式告退,各自怀揣着心思。

  十四奸党都是很单纯的,他们只要选对李明这个潜力股,然后等着开香槟就可以了。

  其他党派要考虑的就多了。

  毫无疑问,他们所“投资”的皇子,虽不至于破产落得血本无归,但至少在今天也都跌停了。

  因此,这些党羽无不心思惴惴,心情复杂极了。

  但是,在朝野上下被诡异的钱荒搞得一筹莫展之时。

  李明站了出来,并给他们指明了一条走出泥潭的路。

  这又让他们有了主心骨。

  所谓领头人,不就是在众人感到迷茫之时,能振臂一呼“跟我来”的人么?

  …………

  “这才几个时辰,平时惯例的朝会都没这么短。

  “你就这么痛快地放他们退朝了?”

  太极殿上,只剩下了父子二人。

  李世民从龙榻上站了起来,活动活动脖子。

  李明仍然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三心二意地回答:

  “反正任务都布置下去了,该说的也都说了,何必浪费他们执行的时间?”

  说完,他又回到了沉默,坐在小龙榻上出神地思考着。

  眼见此情此景,李世民不由得冷笑:

  “走了走了,你还在这位置上意犹未尽了?

  “这回算是让你攫取到滔天的大权了,连人事权都一并让渡与你。”

  李明这才慢吞吞地站起来,当场就吟了一句诗: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呵,你话说得倒是漂亮。”老李略带戏谑地拍拍儿子的肩膀:

  “‘提前’让你临朝,你有何感悟?

  “是否觉得江山这副担子太过沉重?是否觉得,屁股下的这针毡,坐着也不是那么的舒适?”

  李世民不禁“想当年”了起来。

  他自己第一次临朝时,虽然十分激动,但忐忑不安也是真的。

  尽管这老李家的天下,少说有大半个是他亲手打下来的。

  但在玄武门之变前,他是主外的。

  内政则由父皇李渊和大哥李建成主持。

  所以强如李世民,在自己刚上位时,内心里同样担心自己经验不足。

  “嗯,要说感悟么……”

  李明咂了咂嘴,仿佛是品酒师在品评一坛据说是陈年的老窖,自言自语道:

  “贞观朝的大臣们还行,相比辽东那偏远之地的人才,他们的领悟力很强。

  “但是具体执行能力究竟如何,还得看后效。

  “仅凭这半天浮光掠影的接触,我也无法看透每一个人。”

  你小子还真品评上了……李世民都快被这僭越到没边儿了的乳臭儿气笑了:

  “我不是让你评价你老子我的臣子,我问你的是,首次指挥百官,你自己有何体悟?”

  李明古怪地看了皇帝老爹一眼,摇了摇头:

  “也就这样了吧,没什么特别的。

  “我忙着做事,没有时间体悟。”

  这淡然的态度,让李世民一愣。

  他旋即抬起手,给了好大儿一个爆栗。

  “你小子胃口别太大,还没钦定你,而且你老子我还壮健呢。”

  好家伙。

  第一次当政就能这么淡定。

  李明这厮,明显是早已把大唐当成了囊中之物啊!

第190章 大撒币的艺术

  事实证明,大唐这台机体的性能还是很出色的。

  拜老爹潜意识里的玄武门情节所赐,群臣各自站队,平时有事没事就互相攻讦。

  搞得李明一开始还担心,会不会出现互相扯后腿的情况。

  他都做好即兴来一段“搅吧搅吧你们就搅吧,搅得大唐朝都亡了”的准备了。

  结果,各地各级官僚居然捐弃前嫌,通力合作。

  很快把李明的意图贯彻落实了下去。

  虽然相比辽东,在制度上,长安这边还带着浓浓的封建气息。

  但这帮文臣硬是用杰出的个人能力,克服了硬件上的差距。

  在实际执行效率上,一点也不差。

  王朝初期,社会的总体风气还是积极向上的。

  再加上有一个真本事打出来的明君,在上面镇着。

  平日里朝堂上,大家看似吵得你死我活,其实更像是生活里的一点小情趣。

  一旦真摊上事儿了,一句“房总我开玩笑的”,就又可以愉快地一起建设大唐特色的封建主义了。

  不像李治、武则天这对惊童郁女。

  明明都是同样的大臣,到了李治一朝,那政治斗争是真的赤鸡,刀刀暴击。

  “这是这一旬表现优异的拟晋升者,请殿下过目。”

  吏部尚书侯君集呈上了同平章事阁下主政以来的第一份名单。

  李明殿下坐镇尚书省,仔仔细细地审核着这份“光荣榜”,小心谨慎地行事着人事之权。

  他现在暂时统管朝廷的最高决策机构——门下省和中书省,同时又监督着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

  可谓是三位一体了。

  但万事都是对立统一的。

  权力越大,义务越大。

  李明一一审阅着老侯列出的姓名与理由,时不时地画一个圈,便退了回去:

  “我画圈的人,你再重新考虑一下。”

  侯君集扫了一眼,顿时面露难色:

首节 上一节 334/56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局透露历史,秦皇汉武都炸了

下一篇:从钢七连到合成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