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第208节
当然,给苏允封赏一事的确是存在着许多的敏感的地方的,连官家都觉得此事头疼,他蔡确自然也是这般觉得。
现在的问题是,不封赏肯定是不行的,立了功不赏,那就是打压功臣,官家或许要担一个顾及臣子的污点,但他们这些宰执,可能会被认为是打压功臣的奸臣啊!
你别说什么苏允年纪小不该太快升官的话,你猜民间会不会信你?
百姓们通常比较朴素的想法是——好不容易大宋朝出了个能打仗的年轻人,你们却非要倚老卖老压着他,这不是奸臣行径是什么?
天可怜见的,小苏经略相公在西北出生入死,不仅八百骑踏破党项人中军大营,还直捣西夏国都银州城,吓得梁太后连夜出逃。
那叫什么?
那叫夜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啊!
小苏经略相公都已经封狼居胥了,你们还要打压他,这不是奸臣是什么!
啊,小苏经略相公破的不是中军大营,那银州城也不是西夏国都,还有那梁太后也不在银州城里,更不存在什么梁太后连夜出逃,而且这等攻击也远远谈不上什么封狼居胥……那又如何?
你就说小苏经略相公立的是不是大功,是吧?既然是,为什么不给封赏?
呵呵,还说你们不是奸臣!
王珪自然不想担这样的罪责,但难道他蔡确便想担这样的罪责么?
所以,能够给苏允封赏自然是最好,若是被阻拦,那也好办,直接将罪责推到王珪与张璪的身上去,嘿嘿,这两人一直跟苏允便有龃龉,把他们推出去岂不是正好?
想及至此,蔡确点点头道:“好,那就按照王相的想法来,我们中书会拟出来方案,到时候请门下尚书二省定夺便是。”
王珪见到蔡确好不容易将大家聚集起来,却这般容易便听从了自己的意见,顿时心下有些疑惑,但见蔡确脸上微微挂着笑容,心中忽而一惊:这蔡贼想要陷我于不义!
王珪的脑筋转得极快,很快便想明白了其中的门道,顿时出了一身冷汗,若是真要这般传出去,那他王珪的名声便算是彻底臭了!
三旨相公算是坏名声吗?
其实不过是有人嘲讽他听话罢了,不算是特别坏的名声,但若是沾染上奸臣名声,那名声就算是坏掉了。
虽说新党被旧党诟病说是一群小人,但民间也知道变法之际,相互倾轧也是正常。
但这种迫害对外战争的功臣名声,那可就是民族罪人了,这种名声真是万万不可以有的。
王珪脑筋快速转动,心中想道:“这个名声决计不可以沾上,若是沾上这名声,老夫晚年可能会因此而凄凉。
老夫再怎么说都好,都算是当朝首相,苏允被压制,许多人定然不明所以,认为老夫与苏允有过龃龉,老夫又是首相,定然是老夫压他一头,罪责定然是老夫给顶了。
届时官家若是要撇清自己,定然要拿老夫来顶嘴,到时候老夫是百口莫辩矣!”
绝对不能给他们这个机会!
是了,苏辙那家伙最近已经知谏院,若是老夫胆敢在这个事情上作梗,这家伙就该率先发难了,呵呵,那家伙估计天天在想着寻老夫麻烦了,老夫不能给他这个把柄!
王珪外号为三旨相公,但他只是对赵顼温顺,并不代表他没有决断,想及至此,断然道:“苏经略精于军事,路经略使这一差遣不可更易,还是留他在这个差遣上继续干,但寄禄官阶我提议升一阶,为朝散大夫,差遣上去了起居郎,改为中书舍人!”
在场众人尽皆一惊。
寄禄官阶上升一级倒不算什么,这也算是题中应有之意,让苏允留守路经略使不算好也不算坏(在他们眼中看来),但这中书舍人一职,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大宋朝有一些岗位是比较有象征意义的,比如说馆职(学士等)、四入头(御史中丞、知开封府、翰林学士、三司使),还有起居舍人、中书舍人这些职位。
馆职意味着身份清贵,四入头意味着将要进入最高宰执,而起居舍人、中书舍人一个意味着靠近了权力中心,一个意味着在权力中心中拥有了实权!
尤其是元丰改制之后,中书舍人重新拥有了负责起草、修改和传达皇帝的命令和文书的权力,他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朝廷的决策和政务的运转,甚至可以封还三省以及官家的词头。
大约可以这么理解,一个文官一旦成为了中书舍人,便意味着他朝着宰执之位踏进了坚实的一步!
因为许多翰林学士是从中书舍人一职升迁上去的。
而翰林学士与中书舍人只是级别上有些差别,其职责上其实是类似的,因此两个职位并称两制官,翰林学士为外制,中书舍人为内制。
也就是说,苏允虽然还是路经略使,但有了一个中书舍人的差遣,那苏允虽然在外,但权力之重,称一声朝廷重臣,绝对不是恭维,而是一句实话而已!
蔡确神色阴晴不定的看着王珪。
这王鸡贼!
第258章 西夏大将叶悖麻!
王珪想的没有错,蔡确的确是想要污了他的名声。
不过王珪见机极快,主动提出来,这会儿轮到蔡确难受了。
他还真的没有办法拒绝王珪的提议,虽然他跟苏允的岳父章惇关系好,可正是因为好,所以更不能阻拦。
这老话说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实际上挡人官路,那跟刨人祖坟没有什么两样。
蔡确若是不想失去章惇的支持,那便不能反对对苏允的任命,但这般一来,苏允的快速升迁,实际上已经给他造成了一些危机感了。
蔡确心中很明白,章惇此人极不好对付,而这苏允是比章惇还要难对付十倍的人,苏允一时半会难以威胁到他的位置,但苏允的快速升迁,势必让章惇手中的话语权越来越大。
当苏允在西北的权力越来越大的时候,届时与章惇内外勾连,恐怕连他也要压不住章惇了。
他蔡确原本就是通过卑鄙的手段骗了王珪,让资历远比他深厚的王珪束手听命。
但再怎么说王珪还是首相,参知政事张璪、御史中丞李定(李定关键时刻给苏允卖了好,或许是因为赵顼还需要用他,因此竟然没有从御史中丞的位置上被贬谪)等人虽然与王珪有貌合神离之相,但他们的力量依然不可小觑。
有章惇站在旁边,便可以与那几人相互抗衡一番,但若是没有章惇,蔡确知道自己很快就会被倾覆的。
所以现在就是,王珪等人虎视眈眈,而萧墙之内,苏允的快速崛起,让章惇的威胁也日渐增大,蔡确有心压制,但却是无从着手。
此次官家将此事交给他来处理,他拖了这么段时间,任由其在三省六部被踢皮球一般推来推去,未必就没有压制之意。
蔡确是想利用王珪等人对自己这边的忌惮,让他们去压制苏允,这样一来,自己既可以污了王珪等人的名声,将他们说成是压制功臣的奸臣,然后自己再对苏允稍加拔擢,自然会让章惇满意,苏允死心塌地,还完成了官家的任务,所谓一石三鸟是也。
但王鸡贼就是鸡贼,直接就将这套给破了,反倒是现在自己觉得难受了。
蔡确看向章惇,却见章惇看着他,眼神之中带着微微的不满,顿时心中一凛,知道章惇想要看自己的表态了,若是自己表态不行,势必让章惇离心离德。
蔡确稍一沉吟,道:“王相的提议,的确是老成持重,某觉得也是十分合适,某同意,诸公还有没有什么看法,有看法可以提出来,别到了佥书的时候再来扯皮,此事可是官家看着的,诸公可得上上心。”
此言一出,顿时众人尽皆点头,示意自己这边没有意见云云。
张璪冷眼旁观,这会儿他一时琢磨出来的一些味道了,心下也是暗暗侥幸,幸好章惇一句话把自己给堵回来了,否则自己若是冲在前头,嘿嘿,估计明天就可以听到奸相张璪的声名了。
首相次相以及六部主官尽皆在场通过的事情,自然流程走得很快,很快就来到了赵顼的手上,赵顼看了一下任命,琢磨了一下,亦是满意点头。
这个封赏怎么说呢,虽然对于苏允的年龄来说,这个封赏看着是有些厚了。
但若是苏允今年是三十岁乃至四十岁的话,根据苏允的功劳,给个翰林学士都当得起,想当年韩琦范仲淹从西北归来的时候,两人尽皆被拔擢为枢密副使,成为执政大臣。
嘿嘿,那两人在西北先后遭受几次大败,最后还被认为有功呢。
苏允这是什么,接连立功,尤其是最近这两战,一战八百骑破营,至少灭杀党项人二三千人,救回数万百姓。
一战八百骑破城,直接将银州城这个西夏的前线大本营给打残了,此役之中党项人至少伤亡上万人。
如此大胜,已经是对整个战局产生了莫大的影响,西夏人势必也要因此有所反应,或许很快便要撤军了。
如此功劳与韩范相比,可是要胜出许多,而现在只给了一个中书舍人,说实话啊,有点寒碜。
不过赵顼也有些无奈,要怪只能怪苏卿你的年纪太轻了啊!
事情便算是这般定了下来了。
……
啰兀城。
叶悖麻脸色铁青看着前来报信的信使,信使自银州城而来。
叶悖麻咬牙切齿道:“所以,大夏雄城就这般被人稀里糊涂给破了,还死了上万人,城内百姓也死伤惨重,积攒年余的粮秣器械也尽数被焚烧殆尽?”
信使噤若寒蝉。
叶悖麻气极反笑,道:“我叶悖麻打过的仗不计其数,从没有见过这么窝囊的仗。
费听晟押送数万俘虏输送去后方,竟然能够被八百骑踏破营盘,自己死了不说,还整个大营尽皆溃散。
而银州城这么大的一个雄城,竟然一点警惕心都没有,让人给混了进去,还挑动了内乱,连着李皇叔都折了进去?
真是岂有此理!”
说起这个叶悖麻,还真不是无名之辈,他就是宋夏永乐之战中西夏的主将,永乐城之战,令他在西夏朝廷上的话语权大大增加。
这一次进攻大宋,便是他的主意,他借着永乐城大胜,胁迫梁太后出兵,本想着再次立下大功,没想到竟是宋军坚守不出,无论他拔除多少堡垒,宋军便像是缩头乌龟一般,怎么也不肯出来。
虽说他拔除一两百堡垒,俘虏数万百姓,财宝无数,看似积小胜为大胜,但这在战略上并没有什么益处,仅仅在边境推进几十公里,也没有可以坚守之处,一旦己方力竭,宋人一个反击,便可以让自己的努力付诸东流。
所以,看似气势如虹,实则已经是危机重重了。
原本有数万俘虏,数十万贯的战利品运送回去,也算是能够交代过去,但现在什么俘虏、什么战利品全都没有了,连同银州城也是半废,累得李皇叔亦是身陨,叶悖麻心里已经是大惧了。
他害怕什么,自然是兵败之后梁太后的清算!
他叶悖麻能够出头,是因为后族大将梁永能在米脂城外的无定河之战里被种谔一战打得怀疑人生并从此一蹶不振,如此这才给了叶悖麻和仁多伶仃出头露脸的机会。
而梁永能本是梁氏兄妹掌控军队的柱石,奈何他不争气,因此梁乙埋当然不想让军权脱离自己的掌控,可他也不争气,三次兰州之战他可以说尽显自己战场废物的本色,这让他不得不依靠非嫡系的叶悖麻来支撑大局。
叶悖麻敏锐抓住了这个机会,在永乐城之中战坑杀宋军二十万,这让他一跃成为西夏的名将。
他携永乐城大胜而归,立即要挟梁氏兄妹,让他再次攻打宋朝,以建立更大的功劳,以此彻底掌握军权。
但现在发生这种事情,叶悖麻现在整个人都麻了。
若是这个场子找不回来,到时候这所有的失败都要归结在他头上,到时候梁太后兄妹定然要清算自己,自己定然是没有活路的!
草他妈的仁多伶仃,若不是他的怂恿,自己何必在永乐城大胜之后,又立马发动这么一场大仗!
叶悖麻心中怒骂,但心下却是在快速思考此事应当怎么解决。
叶悖麻思虑了一番,便定下两个策略,一个是立马整饬银州城,保住银州城不被宋军占领。
另外便是要打下宋国的大城,并且守住,保住之前打下来的几十里的占领地,这般一来,才算是有了战功,梁太后兄妹就算是要清算自己,也得好好掂量掂量。
叶悖麻琢磨了一下,将目光盯向抚宁城。
相比起附近的几个大的城堡,无论是米脂寨、克戎寨、绥德城,要么可以据险而守,要么本身就是极为坚固的大城,想要攻打而下,难度极高。
但抚宁城却是一片平原,不仅无险可守,也不如其他城池那般坚固,只要不惜伤亡,是有可能攻打下来的。
当然,打下抚宁城不是最终目的,最终还是要诱出宋军,与其在野外作战,若是能够诱出那八百骑,将其覆灭,割下那个小苏经略相公的脑袋回去交差,就算是梁太后也不敢多说什么。
毕竟那可是一路经略使,与宋朝交手百余年,可没有杀过经略使这个级别的高官。
叶悖麻亦不是有勇无谋之辈,他定下了策略,便就此做起了准备,先是寻了俘虏问起这小苏经略相公的来历,却是让叶悖麻颇有些吃惊。
“状元郎、经义大家、苏子瞻的侄子、大宋人样子、三国演义的作者……这小苏经略相公头衔倒是挺多啊,来人,去寻一本三国演义来,本帅要研究研究!哦,寻一个说书人来。”
叶悖麻早就听说宋朝有一本特别有意思的话本叫三国演义,不过忙于打仗,也没有时间接触。
上一篇:我有一个聚宝盆
下一篇:亮剑:我有杀敌积分兑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