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第27节

  苏允刚刚吩咐完门子,往里面走进去,忽而其来的一声大吼,将他吓了一跳,抬头一看,几十双惊喜交加的眼神紧紧盯着他。

  苏允还没有来得及做出反应,这些人便簇拥着过来,有的人还守礼些,只是走近了盯着看。

  有的人就过分了,还伸手捏捏他的肌肉什么的,然后发出感慨:我见到了活的大宋人样子了,果然好看咧。

  苏允哭笑不得道:“诸位,请让我进去吧。”

  这些人这才意犹未尽的砸吧着嘴,给苏允让开了一条路。

  苏允进了两进院子,来到了会客大堂,他在门口出现,便引起了大堂上诸人的注意。

  只听得陈轼笑道:“宪台,江右苏郎回来了。”

  苏允顿时又被七八双眼睛注目礼。

  苏允站在堂下,与堂上七八人恭敬的作揖,朗声道:“苏允见过诸公。”

  此时与苏轼相对而坐的一个矮胖老者朗笑道:“小苏仙,快快过来,让老夫看看你这谪仙人,都说江右苏郎乃是大宋人样子,老夫有幸见过狄将军,颇美丰姿,就是不知道小苏仙长得何等绝色,快快,让老夫看看。”

  苏允听得这话,顿时有些踌躇不前,这老货,听起来颇不正经啊,他莫不是喜好男色?

  苏轼见状笑骂道:“李公唤你呢,还不赶紧前来拜见。”

  苏允无奈,只能上前,但没有敢走太近,离着五六步便停了下来,又再次揖拜,李常急迈几步跨到苏允面前,一把扶住了苏允,然后凑近了仰着头看苏允。

  苏允心中骇异,但没有躲开。

  李常瞪着大眼睛端详了一下苏允,然后又退后看了又看,随后才满意捋须,转头与苏轼笑道:“大宋人样子就该是这样,我大宋亦有自己的嵇康矣。”

  此时有人笑道:“宪台,我看苏郎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如此出色,为何不是咱们大宋朝的潘安、宋玉、卫玠呢?”

  李常呵呵一笑道:“潘安美姿仪,亦有“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之名,自古潘安与陆机齐名,但潘安谋反叛逆,不足道义;

  宋玉虽与屈原并称屈宋,但其为官上并无太大才能;

  卫玠么,身体太虚弱,哪能与小苏仙相比。

  因此老夫说苏允是咱们大宋的嵇康,嵇康义节嘛!”

  此话一出,满场尽皆鼓掌叫好。

  陈轼笑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以前夸人好看,老是用什么潘安宋玉来形容,怕是用错了,若是人家心胸狭隘一些,必要认为我在诅咒他们呢,唉,罪过罪过!”

  众人大笑。

  苏轼笑道:“若是陈太守用潘安宋玉的形容来咒我,我也只能甘之若饴啦,可惜啊,我这副尊容……哈。”

  苏轼极诙谐,这话顿时逗得众人笑得前俯后仰,连苏允都笑了起来。

  笑了半晌才停了下来,众人要么笑出了眼泪,要么上气不接下气,苏轼赶紧唤人上茶,诸人喝了茶,调整了一会,才又恢复了端庄模样。

  李常感慨道:“子瞻这张嘴真是笑死人不偿命啊。”

  众人尽皆认可点头。

  苏轼笑道:“这人要长得不行,若是连嘴巴都不行,那还了得。”

  这话一出,顿时又是一阵哄笑。

  李常笑得上气不接下气,笑骂苏轼道:“子瞻,请你闭嘴吧,你这要把我笑死了,小心你嫂夫人寻你麻烦。”

  众人又再次哄笑。

  苏允有些无奈,心道你们这些人的笑点也太低了。

  待得笑声稍歇,李常的关注点又回到了苏允的身上来,他用十分欣赏的目光看着苏允,道:“小苏仙,你的事情子瞻跟我说了许多,你受人滴水之恩,却愿意涌泉相报,秉承考妣遗志,极为孝义。

  而你才华又极为出众,一阙卜算子,一阙临江仙,不仅让你的高洁性情展露无疑,还将你在词上的造诣尽皆暴露了出来,你还想要学着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那怎么可以呢?”

  此时有人好奇道:“小苏仙除了临江仙,还有别的词作么?卜算子?”

  李常道:“小苏仙跟随子瞻过春风岭上漫山遍野的梅花已经盛开,在初春的寒风中摇曳,半数飘落清溪,冉冉流去。

  子瞻作诗一首,小苏仙认为子瞻意气沮丧,便作一阙卜算子,想要劝慰子瞻,那词是这么作的: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众人顿时纷纷惊异。

  这词看似简单,没有用典,词句也只是白描,但那种豪迈气概却是扑面而来,若不是心胸广阔之人,哪能做出这样的词来!

  陈轼咂摸了一会,道:“这词与临江仙实际上各擅胜场啊,当然,临江仙是绝世佳词,但从心性上来说,这阙词却是不差的。”

  众人纷纷点头。

  李常感慨道:“当时我看那临江仙,心道这孩子怎么看破世情至此,心里还有些可惜,但看到这阙卜算子,老夫顿时又高兴了,这孩子不是看破红尘了,他是真正的忧国忧民之士啊!”

  众人纷纷点头。

  李常盯着苏允道:“苏允,老夫此次是去淮西上任的,本不经过黄州,但老夫还是来了,你是个可塑之才,你跟老夫一起去淮西吧。”

  苏允诧异看向苏轼,苏轼点头道:“是我求肯李公过来的。”

  李常不满道:“这是什么话,是老夫不忍心大才遗落乡野,与你何干?”

  苏允苦笑道:“李公谬赞了,小子哪有什么才华,不就是写了两阙词而已,这又算得了什么。”

  李常摇头道:“你若只是写两阙词,只能说你在词曲上有才华,但你哪里只有这些,你一路上的所作所为,子瞻全都与我说过了。

  你小小年纪,便洞明世事,人情练达,只需要稍稍磨练一下,便可以成为一个能臣,如今像你这般出色的年轻人已经不多了,老夫观你有韩忠献之才!”

第51章 老贼赚我上梁山!

  此话一出,众人皆惊,连苏轼都面露惊色,道:“李公,你莫要捧杀苏允。

  苏允虽然有几分才华,但哪里能够跟韩忠献相比。”

  韩忠献便是韩琦,韩琦熙宁八年已经去世,朝廷追赠的谥号便是忠献。

  韩琦一生功绩彪炳,死后当今圣上亲撰“两朝顾命定策元勋”之碑,追赠其为尚书令,谥号“忠献”,并准其配享英宗庙庭,可谓是人臣之标杆。

  李常此时说苏允有韩琦的才能,如此说法的确已经近乎捧杀了,怪不得苏轼连捧杀的话都说出来了。

  李常哎哟了一声,看着有些懊恼,然后跟着苏轼道:“哎呦,是老夫的错,是老夫的错,这话一出,以后小苏仙再无宁日矣,这以后想要再隐居就不能了,唉,事已至此,小苏仙便跟老夫去淮西吧。”

  苏允:“……”

  苏轼失笑道:“李公,你可真是不厚道,你这直接将阿允的后路都给堵死了,你这么说,阿允想留下都不能了。”

  李常嘿嘿一笑道:“大好青年,正是做事情的年纪,却不想着为朝廷做事,却天天钓鱼开荒地,还想着造房子寻欢作乐,竟然还与商人勾结谋取钱财供自己享乐,老夫最看不得这些!

  苏允,你跟不跟老夫去,你要是不去,明日你这韩忠献之才便要传遍整个大宋,我瞧你还能不能这般荒废时日去!”

  陈轼等人惊疑不定地看着苏允,他们还以为李常是来看望苏轼的,没想到竟然是冲着一个少年人来的,甚至不惜以捧杀之计逼迫苏允跟他一起走,这苏允难道真有那么厉害?

  陈轼顿时想起苏允从自己手上要走临皋亭的事情,想起这少年面对自己智计百出的模样,顿时有些信了。

  这少年就不是个普通少年人!

  不过这个是属于他自己的秘密,却不能在这里说,所以陈轼选择闭口不言。

  苏允这会算是明白了,原来是苏轼不愿意看着自己跟着他在黄州荒废时日,因此向李常求肯,让李常带着自己去淮西。

  可是苏允还想着跟着苏轼去承天寺夜游,与张怀民步于中庭,看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的竹柏影,去做一个闲人;

  与苏轼去游赤壁,看看苏轼感慨生之须臾,感悟人生之意义;

  还要看看《黄州寒食帖》是怎么被苏轼写下的,他怎么能跟李常去淮西?

  因此苏允摇头道:“谢谢李公赏识,也谢谢叔父为侄儿筹谋,然则小子只愿意放浪形骸于山水之间,却不愿入官场,还请诸公原谅小子的不思进取。”

  李常盯着苏允道:“你要知道,才比韩忠献之名一旦落在你的身上,你这一生便再无平静的日子可以过了。

  就算是老夫不逼着你入仕,这名声传回朝中,官家又如何会让大才遗于乡野,肯定会千方百计来让你入朝的。

  还有,朝中有小人,定然会千方百计来迫害你,你准备好了么?”

  众人尽皆惊悚。

  苏允却是洒脱一笑道:“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小子不过一白衣,只愿意放逐于山水之间,大宋之大,竟然连一个白衣都容不下么?”

  李常嗤笑一声道:“你若不姓苏,你愿意悠游林下,谁又会看你一眼,但你姓苏,他们岂会容你,他们又岂会信你没有入仕之心?”

  苏允呵呵一笑道:“我不入官场,他们能奈我何?”

  李常哈哈一笑,指着陈轼道:“陈太守,你给这个无知的小子讲讲,若你要害他,你能有什么手段?”

  陈轼干笑了一声道:“我怎么会害苏小哥,不过既然李公让我讲,那我便试着说一些小手段吧。

  我听说苏小哥与黄州周员外周湛来往,这一日,周湛家中忽然有一个丫鬟死于非命。

  于是我让人去调查,不查不知道,一查这周家竟是强取豪夺起家,且通过苏小哥输送利益到苏公这边,苏公包庇苏家久矣。

  我可以名正言顺拿下苏小哥以及苏公,打入大牢,坐实证据,苏公如何我不知道,但苏小哥可以判一个流放三千里。

  哦,还有苏小哥有临江楼三成股份,这一日,临江楼竟然有食客中毒而亡。

  黄州州衙非常重视,赶紧派人调查真相,原是临江楼用腐败食材毒死人,苏小哥这个东家是绝对逃不了责任的。

  于是州衙将苏小哥所有的财产没收充公,苏小哥还得吃官司,毕竟吃死了人嘛,判个流放八百里,也是合情合理嘛!”

  苏轼目瞪口呆道:“我才来黄州多长时间,怎么就包庇周家了,而且我只是个犯官啊,怎么会有能耐去包庇人?”

  陈轼呵呵一笑道:“那不重要是么。”

  众人尽皆用鄙夷的眼神看着陈轼,陈轼有些慌了,道:“喂喂,诸公,你们这眼神是什么意思,我可没有做过这种事情,不过是人在官场久了,见过各种腌臜手段罢了,这不是李公要我举例的么?”

  李常笑道:“好了好了,你们别逗陈太守了。”

  他看向苏允,笑道:“现在你明白了吧?”

  苏允叹了一口气,他何尝不明白,更无耻更腌臜的手段他都知道,只是他不愿意去多想罢了。

  苏轼见得苏允神情,心下不由得有些后悔,不该逼着苏允去官场那个大染缸的,他赶紧道:“李公,既然阿允不愿意,要不此事就算了吧?

  诸位也莫要将李公所说的话流传出去,那这等祸事便不会有了。”

  众人纷纷道:“是啊是啊,我们一定会守口如瓶的。”

  众人纷纷说自己不会泄露。

  但苏允却是长出了一口气,他自不会像苏轼这般单纯。

  别看这些人这么说,一旦他们出了这个门,李常所说的话不出几日,整个荆湖地区便人尽皆知,不过一月,连汴京都有人知道了。

  本想着跟着苏轼在黄州好好地治好自己的精神疾病,没想到苏轼这是好心办了坏事。

首节 上一节 27/2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有一个聚宝盆

下一篇:亮剑:我有杀敌积分兑换系统

推荐阅读